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髯公舊居

鎖定
劉髯公故居坐落在河北區建國道66號。建於民國時期,整座故居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意式建築風格。大院總面積2330.16平方米。
中文名
劉髯公舊居
坐落在
河北區建國道66號
建    於
民國時期
大院總面積
2330.16平方米

目錄

劉髯公舊居簡介

劉髯公故居坐落在河北區建國道66號。建於民國時期,整座故居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意式建築風格。大院總面積2330.16平方米,二層樓房共有24個房間。地下室和樓房結構一樣,共有12個房間。還有一處後樓外出檐柱走廊,塔樓相連,華麗、氣派。前樓是家眷的住所,後樓是《新天津報》報館所在地。劉髯公故居曾經過了幾次改造,但主體建築的外貌基本沒有遭到破壞,很多舊有材料被保存下來,至今還有些窗框和欄杆是當年的原件。劉髯公故居曾為近代天津知名報館,該故居現由天津市木材公司使用。被列為天津市尚未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

劉髯公舊居人物介紹

劉髯公(1895—1938) 字仲儒,號髯公。直隸(今河北)武清(今屬天津市) 楊村七街人,回族。曾充當清新軍士兵,法國駐華使館文書,和天津法租界工部局偵探長。1924年與段松坡、薛月樓合作,創辦《新天津報》,以平民化、敢説話為標榜。為了迎合讀者的趣味,試行“評書上報”,以整版篇幅連載《三俠劍》等長篇評書小説,擴大報紙銷路,行銷遠及東北、西北各地。此後還陸續發行了《新天津晚報》、《新天津曉報》、《文藝報》 (三日刊)、《新天津畫報》 (週刊)、《新人月刊》等共六種報刊。並擴充報社,設立私家電台,辦新聞函授學校。1937年天津淪陷前,《新天津報》宣傳抗日,甚為激烈,淪陷後, 1937年8月3日在特三區被日寇逮捕,嚴刑拷打,後經天津各清真大寺阿訇聯名具結保外就醫,不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