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震英

鎖定
劉震英(1910—1939)壯族。廣西恩隆(現田東縣)人。歷任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政治處教育股長,新六團政治處主任。 [1] 
中文名
劉震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壯族
籍    貫
廣西恩隆(現田東縣)
出生日期
1910年
逝世日期
1939年

目錄

劉震英人物經歷

劉震英出生於農民家庭。幼年在本村讀私塾,後轉入林逢鄉國民明德小學就讀,小學畢業後考入廣西省立第五中學(現名百色中學)。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與同校師生參加罷課,遊行示威,強烈抗議和聲討日、英帝國主義的暴行。1926年,廣西農民運動掀起高潮,在假期積極投入地方青運和農運工作,幫助組織農民協會。1929年12月,在廣西百色武裝起義的影響下,毅然棄學投身革命,參與組織赤衞隊,開展地方農運工作。1930年3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任文書。是年夏,任宣傳隊長。是年秋,隨紅七軍轉戰桂、黔、粵、湘等省。後參加了紅軍第三、四、五次反“圍剿”鬥爭。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奉命留下任新編師政治部宣教科長(兩年後任團政委),與賀敏學一道隨項英、陳毅轉入贛粵邊區,堅持游擊戰爭。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10月新四軍宣告成立,在贛粵邊區堅持鬥爭的紅軍游擊隊奉命下山,被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任團政治處教育股長。1938年6月,隨新四軍第一支隊進軍蘇南敵後,創建茅山為中心的抗日遊擊根據地。不久,調一支隊政治部工作。1939年7月,調任新六團政治處主任,為剛組建的部隊加強政治教育、軍事訓練,提高戰鬥力作出了貢獻。是年冬,日偽軍由南京、鎮江、丹陽、寶堰等地集結數千兵力,對延陵地區進行大“掃蕩”。新六團在九里地區與敵遭遇,發生激戰。為掩護部隊轉移,身先士卒,率隊夜戰,不幸中彈犧牲。 [1] 

劉震英逝世後

1940年1月11日,新四軍主辦的《抗敵報》以《十年革命精忠為黨,惡耗傳來全軍衰慎》為題,報道了他壯烈殉國的英勇事蹟,並號如全軍將士向他學習。解放後,江蘇丹陽縣人民政府在他和戰友犧牲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紀念亭。 [1] 
參考資料
  • 1.    範寶俊,朱建華主編,中華英烈大辭典 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10,第6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