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陽生

(抗日烈士、陸軍少將)

鎖定
劉陽生(1904-1938),字茂林,湖南省衡陽縣人。曾任第十九師五十七旅一一四團團長。在抗日戰爭犧牲,戰後被國民政府追諡為陸軍少將。1988年1月2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又正式追認劉陽生為革命烈士。 [1-2] 
本    名
劉陽生
茂林
出生地
湖南省衡陽縣
出生日期
1904年3月1日
逝世日期
1938年8月8日
國    籍
中國
劉陽生,字茂林,1904年3月1日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草市鎮丫塘村廖家港(今屬衡東縣)。劉陽生5歲時不幸喪父,由母親段氏帶回孃家寄養。在舅父的扶持下,讀了兩年私塾。13歲那年,他瞞着母親和舅舅,跑到唐生智部要求當兵,官長見他聰明伶俐,破格收留,成了一名“娃娃兵”。從此,開始了他戎馬生涯。
1927年,劉陽生被選送到國民革命軍第四路軍教導總隊軍官隊(即湖南幹部學校)學習。畢業後,在第四路軍(後改稱第七十軍)第十九師第五十七旅任職,相繼擔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會戰爆發日本揚言要在一週之內消滅上海駐軍,佔領上海,拿下南京,半年之內滅亡中國,其氣焰不可一世。
這時,駐防浙江寧波海防一帶的第七十軍十九師,於9月底奉命馳援上海,擔任藴藻浜沿線守備任務。首當其衝、擔負扼守藴藻浜郭家牌樓東面前沿陣地獅子橋的,正是劉陽生擔任營長的十九師五十七旅一一三團三營官兵。在這次守衞戰中,他利用附近河網交錯、獅子橋橋面狹窄和坦克不能通過的有利條件,有效地阻擊日軍的進攻,堅守獅子橋十餘日,沒有後退一步。後因部隊傷亡過重,奉命撤至南翔休整。
不久,劉陽生部又奉命掩護友軍後撤,轉戰蘇州及杭嘉湖地區。他所在的第十九師曾被評為上海會戰中戰績最佳的十個師之一。他自己也因堅守藴藻浜郭家牌樓陣地有功受到嘉獎。這時,他因手臂負傷,曾一度去長沙治療。
1938年5月,日軍進窺武漢,第七十軍奉命守備九江一帶。
7月初,劉陽生傷愈歸隊,升任第十九師五十七旅一一四團中校副團長。7月23日,日軍一○六師團乘快艇由湖口竄入鄱陽湖,在姑塘(九江東南)登陸,中國駐軍關麟徵部與之激戰。劉陽生率部隨第七十軍奉命增援,將日軍擊潰,收復塔頂山、普泉山等地。九江失守後,日軍沿南潯鐵路進攻南昌。他又率部隨第十九師於7月26日在馬祖山一線阻擊日軍,堅持了四個晝夜,掩護友軍在南潯鐵路沿線佈防,然後開赴廬山,防守牯嶺。
7月31日,日軍在空軍掩護下,兵分兩路,沿南潯鐵路和公路向南昌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沿線守軍李漢魂部的第六十四軍一八七師傷亡慘重,急令守備牯嶺的第十九師星夜馳赴一八七師陣地接防。
8月3日凌晨,日軍集中飛機、大炮對第十九師陣地狂轟濫炸,工事多被摧毀。在這戰鬥的危急時刻,劉陽生被升任一一四團團長,奉命死守,陣地幾次失而復得。5日,戰鬥更加激烈,官兵傷亡很大,他雖再一次奪回了陣地,但前沿陣地上的兩個小高地,已成了光禿禿的焦土,陣地周圍一片狼藉,到處是遺下的屍體和武器,令人觸目驚心。
時值盛夏,屍臭燻人,又因日軍火力猛烈,白天已無法向陣地送飯送水,戰鬥非常艱苦。當堅守到8日拂曉時,劉陽生又率士兵與乘霧進攻的日軍展開肉搏戰,整個團打得只剩下70來名官兵,陣地失守,但上級長官在電話中仍命令他立即奪回陣地。這時,他毫不猶豫,帶領官兵組成敢死隊,身先士卒,重向前沿陣地的山頭衝去,在激戰中他飲彈倒地,壯烈殉國,敢死隊亦全部陣亡。
戰後,這些英烈們的屍首無法辨認,全部腐爛在光山禿嶺之上。國民政府為了表彰劉陽生的功績,追贈他為陸軍少將。
1988年1月2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又正式追認劉陽生為革命烈士。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