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長佑

(晚清重臣、湘軍將領)

鎖定
劉長佑(1818年12月16日 [22]  [35]  -1887年8月14日 [26]  ),爾眷,蔭渠、子默,晚年自號扶彝黑叟 [34] 湖南新寧人,清朝後期重臣,湘軍楚勇的代表將領。
劉長佑最初在湖南辦團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率鄉團參與鎮壓李沅發起義,得到江忠源曾國藩賞識。咸豐二年(1852年),以拔貢身份隨江忠源所部楚勇赴廣西鎮壓太平軍起義,轉戰湖南、江西、湖北、安徽等省,連加按察使布政使銜。江忠源死後,他成為楚勇的主要將領。咸豐九年(1859年),在湖南與天地會作戰,並追擊出走的石達開部太平軍,晉升廣西布政使。次年收復柳州,拜廣西巡撫。咸豐十一年(1861年),兼署廣西提督,發兵水陸並舉,攻克潯州,鎮壓潯州紅巾軍起義。同治元年(1862年)因功升兩廣總督,翌年調任直隸總督,彈壓魯西北張錫珠、宋景詩等部起義。同治六年(1867年),因得罪權貴,以鎮壓滄州鹽民張六起義不力、使其逼近京畿為由被革職。同治十年(1869年),接連授廣東巡撫、廣西巡撫,赴廣西鎮壓少數民族起義。光緒元年(1875年),升任雲貴總督。光緒八年(1882年),因病開缺回籍,五年後病逝原籍,獲諡號“武慎” [10]  [4]  [20]  遺著有《劉武慎公遺書》。今人整理有《劉長佑集》。 [3] 
劉長佑屢戰太平軍、捻軍,多次獲勝。總督直隸時興農治水,創辦練軍。在西南為官十五載,整飭吏治,提倡文教,處理土司問題,加強邊防,支持劉永福援越抗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44]  [48] 
概述圖來源 [28] 
本    名
劉長佑
別    名
劉武慎
蔭渠先生 [38] 
蔭帥 [38] 
爾春
蔭渠(一作印渠)、子默、扶彝黑叟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南新寧
出生日期
1818年12月16日 [22] 
逝世日期
1887年8月14日 [26] 
主要作品
《劉武慎公遺書》
主要成就
屢戰太平軍、捻軍
歷撫地方,治績卓著
在西南時主張加強邊防,抵抗法國侵略
官    職
雲貴總督
諡    號
武慎

劉長佑人物生平

劉長佑楚勇猛將

劉長佑生於嘉慶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九日(1818年12月16日)巳時生於湖南新寧縣金城村的家中 [22]  [35]  。其父劉時華以經商為業,家內頗有餘資。 [23] 
劉長佑早年曾入嶽麓書院學習數年,得到山長丁善長的稱許 [38]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劉長佑得拔貢生 [51]  ,適值湖南李沅發領導的天地會起義軍攻佔新寧縣城,他參與鎮壓起義軍。 [23]  得到在地方辦團練江忠源曾國藩的賞識 [20]  。江忠源領楚勇與劉長佑一起作戰,“事無大小必諮之” [42] 
咸豐二年(1852年),劉長佑隨江忠源進攻廣西太平軍,於蓑衣渡一戰使太平軍起義以來首次受挫,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在戰鬥中被炮火命中,傷重身亡 [41]  。戰後,劉長佑因籌劃有功,被授為教諭。隨後,他又隨江忠源鎮壓瀏陽徵義堂周國虞等會眾起事,再升知縣 [51] 
咸豐三年(1853年),劉長佑討平衡山地區的土匪,被擢升為同知直隸州。同年,江忠源進援湖北,先後討平通城、崇陽、嘉魚蒲圻的太平軍。當江忠源在崇陽時被太平軍包圍時,劉長佑自長沙率軍四晝夜強行軍,在通城大戰太平軍,成功解救江忠源。事後,曾國藩讚歎道∶“印渠(劉長佑)救援之速如神鷹度漠,一擊千里,令人愛敬不已。” [42]  自此後,劉長佑在楚勇中獨領一部。江忠源守衞南昌時,他偕羅澤南赴援,解除吉安之圍,並分兵攻克泰和。因功升為知府 [51] 
咸豐四年(1854年),江忠源戰死廬州,劉長佑統領江忠源弟江忠濬等人馳援不及,大為憤恨。在江忠源陣亡後,劉長佑成為了楚勇實際上的首領。 [51] 
咸豐五年(1855年),江忠淑進攻東安太平軍不利,湖南巡撫駱秉章命劉長佑兼併江忠淑所部,於是劉長佑的勢力繼續得到擴充。他在攻克東安後,一路追擊,在新寧擊破太平軍。 [52] 
咸豐六年(1856年),劉長佑收復郴州,升任道員。在率部鎮壓文東天地會起義軍餘部於湖南臨武后,奉駱秉章命,率蕭啓江等軍五千人楚勇由湖南入江西,援救被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圍困在南昌的曾國藩,攻佔太平軍的據點萍鄉,以功加按察使銜。 [42]  他又派蕭啓江收復萬載,進圍袁州,還多次擊敗太平天國的援軍。十一月,通過內應李能通的配合,劉長佑軍攻克袁州。 [52] 
咸豐七年(1857年)初,石達開率軍西征。二月,劉長佑被石達開擊敗於袁州太平墟,遭到沉重打擊,全軍潰敗。絕望之下,劉長佑下馬拿起佩刀,準備自盡,被族叔劉坤一阻止。最後依靠江忠義率練勇救援,才挽回頹勢。隨後劉長佑等退往分宜,收集潰卒,這才重新振作。在恢復軍力後,劉長佑向臨江發起進攻,在八月再度抵達太平墟附近,與石達開部對峙。他乘太平軍“營壘未定”,聯合各軍全力進攻,最後取得大勝,趁勢圍困臨江府城。戰後,劉長佑的奮勇作戰得到了清廷的嘉獎,他本人被授予“齊普圖巴圖魯”的榮譽。同年十二月,劉長佑部攻克臨江,俘獲太平軍將領張發紀,加布政使銜。 [53] 
咸豐八年(1858年),劉長佑因病歸家,所部交由劉坤一代領,蕭啓江則自立為一軍。同年夏,病癒的劉長佑回到前線,屯駐建昌,接連在新城、金谿擊敗太平軍,使其逃入福建境內。於是江西“邊境肅清”,他得到“記名遇江西道員缺簡放”的恩賞。 [54] 
咸豐九年(1859年),石達開率部從江西南安進入湖南,攻克郴、桂,直迫永州。劉長佑、江忠義率軍赴援,解永州圍。石達開軍圍攻寶慶時,劉長佑與李續宜分扼東西兩路堵擊。待到石達開久攻不下後,被迫於撤圍南走東安,轉戰廣西,攻佔興安、靈州,直撲桂林。劉長佑領兵火速增援,使石達開措手不及,退走慶遠。他緊跟其後,多次取勝,被實授為廣西按察使。不久後,劉長佑率軍攻佔柳州,升任廣西布政使 [55]  事後,曾國藩與他開玩笑,説∶“君已盡破賊乎?不少留賊資我?” [42] 
咸豐十年(1860年),劉長佑被擢升為廣西巡撫,成為一方軍政長官。 [47]  四月,他攻克慶遠,在思恩、興安連敗石達開,石達開只得北上,離開廣西。隨後,劉長佑着手整頓吏治、組建水師,鎮壓各地大小起義,恢復、發展了當地的生產。翌年(1861年),他派劉坤一消滅柳州土匪,並調集水陸大軍,摧毀兩廣天地會建立的“大成國”政權,擊殺其首領陳開 [56] 

劉長佑總督直隸

同治元年(1862年),劉長佑親赴潯州督防,繼續圍剿土匪。同年,他因分兵援浙江,率軍肅清境內起義之功而升任兩廣總督 [1]  。他將所部楚勇交由劉坤一統領,留防廣西。 [56]  十二月底(1863年2月),因直魯交界地區張錫珠、宋景詩兩股起義軍降而復叛,使近畿騷動,清廷遂調劉長佑為直隸總督,在上諭中命他由海道刻日起程赴直鎮壓起義。 [23] 
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劉長佑正式接任直隸總督,同時得到清廷“不為遙制”的承諾。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首先整頓雜湊成軍、散漫無紀的清軍,募集練勇五千人,選馬隊兩千人、營兵三千人為援剿之師。他針對張錫珠等部騎兵的特點,制定了步軍分扎迎截、馬隊跟蹤追擊的戰術,並明定所屬州縣守城章程,使張錫珠等部步步受制,不久後兵敗束鹿,張錫珠被殺。 [23]  [24] 
與此同時,前已投降清廷的宋景詩又返回山東重舉義旗,威震直隸。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奉詔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交界地區剿“匪”事宜,八旗綠營防剿弁兵均歸他節制,專為鎮壓宋景詩部。六月初,劉長佑率部直抵山東,調山東按察使丁寶楨曹州鎮總兵保德等部進圍宋景詩所部屯聚的臨清甘官屯一帶,作戰不利。八月,督師鎮壓起義的扎薩克多羅郡王僧格林沁上折劾保德、丁寶楨擁兵堂邑,擅自準備接受宋景詩投降,並劾劉長佑督剿遲延,使劉長佑被降三級留任。隨後,劉長佑配合僧格林沁等部與宋景詩作戰。九月,清軍敗宋景詩部於張秋鎮,十月,直魯豫三省漸就肅清,劉長佑自請撤銷督辦之職。 [23]  [24] 
同治四年(1865年)春,由張宗禹賴文光率領的西捻軍進入河南尉氏中牟,逼近黃河南岸,清廷諭旨命令直隸、山東兩省設防。三月初五,捻軍由河南入與直隸毗連的山東曹州境內,劉長佑擔心捻軍北渡黃河,急調大名、廣平清軍防守黃河要隘,自己親率督標練軍及宣化、通州、天津、正定駐軍進駐威縣,居中指揮。他認為西線吃緊,便率部進駐大名府並分派所部進駐濮州古云集、範縣壽張等十餘處。同月,捻軍在山東曹州殺死僧格林沁,並與當地起義軍聯合。 [23]  [24] 
劉長佑像,取自光緒二十六年鉛印本《劉武慎公遺書》 劉長佑像,取自光緒二十六年鉛印本《劉武慎公遺書》 [6]
鑑於形勢嚴峻,劉長佑自忖僅靠自己指揮的軍隊難以與捻軍較量,便於四月底上奏清廷,建議淮軍將領劉銘傳率精鋭奔赴直隸,曾國藩統軍北援,自己又命通商大臣完顏崇厚統帶天津洋槍隊一千五百人西進,並調吉林、黑龍江馬隊南下。江蘇巡撫李鴻章潘鼎新統領十營淮軍航海援直。直隸境內清軍雲集。劉長佑仍嫌不足,又將古北口、宣化駐軍調援山東,這才稍覺心安。然而捻軍縱橫馳騁,轉戰於鄂、豫、皖、魯之間,曾國藩打捻無功,清廷命李鴻章接替曾國藩。鑑於捻軍騎兵作戰,飄忽不定,難以與之決戰的情形,劉長佑根據近幾年與捻軍作戰的經驗於同治六年(1867年)六月上疏清廷採用合圍之術。具體來説,就是集中直、吾、豫,蘇、皖、鄂清軍,嚴密防守運河,後由李鴻章淮軍從西南步步進逼,將捻軍趕至山東青州一帶的狹小區域內,使之渡黃不能,浮海不得,圍厄而亡。後來李鴻章使用這種戰術,成功將捻軍鎮壓。 [24] 
對付捻軍的同時,劉長佑還不斷“兜剿”口外“馬賊”,使畿輔之地得到了安靖,保證了京師的安全。 [24] 
在直隸供職期間,除兵戎之事外,劉長佑還留心政務。同治五年(1866)年,他在海河一帶試墾稻田,並整頓長蘆鹽法。永定河決口後,他派人查勘漫口,儘速堵築,救濟災民。 [23] 

劉長佑得罪罷職

同治六年(1867年),直隸久旱,饑民遍地,鹽山靜海兩地鹽民乘機在張六領導下與饑民聯合起義,得到附近十數州縣響應,起義很快蔓延到天津、河間、保定三府各屬,京師再次震動。清廷亟命劉長佑“先辦土匪,緩赴河防”,劉長佑只好擱下捻軍,全力指揮鎮壓事宜。義軍避實擊虛,先後到廣平、曲周、幹鄉、清苑、安州永清霸州等地。七月,劉長佑離開保定,到正定督戰,鹽民義軍轉戰至山東丘縣、館陶等地,八月初越過滹沱河向北進軍,遊動於數十州縣間,一度進軍到涿州、永清、霸州一帶,逼近京畿。劉長佑指揮清軍疲於奔命,針對鹽民軍往來馳騁,飄忽不定的特點,在直隸練軍中挑選兩千精壯騎兵,對鹽民軍前截後追,並令步兵密佈衝要扼守。當他大功就要告成之時,清廷突然於十一月以鎮壓鹽民軍“日久無功”為由將劉長佑革職,交署理總督王佳·官文差遣,並責令他帶隊自效。卸任後的劉長佑專事軍事,終於在數日後將這次起義全部鎮壓了下去。 [24] 
劉長佑突遭免職,使曾國藩大感驚訝,他在給郭崑燾的信中提到説:“直隸梟匪存着無幾,而官相(官文)傾有署直隸之信,不知印渠(劉長佑)何故開缺。近日厚(時任陝甘總督楊嶽斌)、霞(時任陝西巡撫劉蓉)、筠(時任廣東巡撫郭嵩燾)、沅(時任湖北巡撫曾國荃)次第去位,而印復繼之,吾鄉極盛,固難久也,思之悚惕。”究其原因,是清廷壓抑湘軍出身的官僚的必然結果。 [33]  [49] 
劉長佑被免職後,奉詔回到湖南原籍。 [23]  同年十二月,獲賜三品頂戴,不久後再加二品頂戴。 [27] 

劉長佑建節滇南

同治十年(1871年),劉長佑被起用為廣東巡撫,不久後再度調任廣西巡撫。光緒元年(1875年),補授為雲貴總督 [27] 
劉長佑對西南邊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廣西與越南接壤,為鞏固邊防,劉長佑和馮子材等通力合作,先後對活躍在越南北圻的蘇幗漢、黃崇英李揚才等土匪勢力,進行打擊。經多年努力,終於消滅了這些土匪勢力。劉長佑還對破爛不堪的關隘城堡進行了修復,並分駐重兵。 [42] 
劉長佑擔任雲貴總督後,就着手建設雲南練軍,其目的是保前衞邊境安全。他引入楚勇骨幹,改編雲南軍隊,同時為雲南練軍裝備了當時中國的新式武器,增強了雲南練軍的戰鬥力。 [42] 
對英法的侵略野心,劉長佑很是警惕,並提出了許多應對策略,如因越境剿匪而軍隊常駐越南,這實際上也起到了抵制法軍侵略北圻的作用。法國侵略者的圖謀一直未能得逞,便要求中國從越南撤軍。劉長佑認為在越南駐軍“以防為剿,並可以剿為撫”,而撤軍,法國就會乘機侵佔北圻。又如英法想開採雲南礦山,劉長佑主張聘洋人或聘本國諳熟洋務者自己早日開採,以杜絕他們的覬覦。 [42] 
雖然劉長佑多次上奏,提出多種抵禦法國入侵的策略,並盡力支持劉永福在越南的抗法鬥爭,還做了很多備戰工作,但其積極的謀劃並未為清政府採納。隨後法國的李威利大舉入侵北圻。劉長佑積極備戰,一方面緊急上疏請戰,一方面籌措馬匹甲仗,支持深入越境的劉永福等諸將領。在得到朝廷批准後,劉長佑指揮三軍大舉入越,拉開了中法戰爭的序幕。 [42] 

劉長佑病逝原籍

光緒九年(1883年)六月,劉長祐因病開缺回籍,自此結束了數十年的政治生涯。 [27]  但在養病期間,他仍時時關心國事,“忠悃始終如一”。 [25] 
光緒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1887年8月14日) [26]  卯時,劉長佑在湖南新寧病逝,終年七十歲。湖南巡撫卞寶第代劉長佑向清廷奏陳遺疏,光緒帝發上諭表示悼念之情,宣佈“照總督例賜卹,任內一切處分,悉予開復”,並給予相應的卹典;根據諡法中“折衝禦侮曰武,剛強以順曰武;小心克勤曰慎,夙夜敬畏曰慎”的含義 [25]  ,賜其諡號為“武慎”。 [5]  [9] 

劉長佑主要影響

劉長佑盡心吏職,曾説:“我輩居官,當以盡心之處,為快心之處。” [38]  他歷撫(督)兩廣、直隸、雲南等地,頗有治績。
  • 直隸總督時期
劉長佑繪像 劉長佑繪像
直隸總督任內,劉長佑從事興農治水等活動。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因永定河北徙,八九兩汛淤墊,他請於柳沱挑挖引河,其舊有河道設法疏浚,由天津入海。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劉長佑偕兼管順天府府尹萬青藜上疏請求開渠引水,開墾海河東北岸鹽滷之地為稻田,由官方籌辦工費銀八千餘兩,令墾户按年交納歸償,作為續行推廣之用,清政府允其實力試行,使這一帶後來開墾出數百頃稻田。八月,他又條陳整頓長蘆鹽務,請規復永平七屬官運,設汛緝私,由清廷“下部議行”。同治六年(1867年)七月,永定河決口,他一方面懲處有關官員並自請交部議處,又速派候補直隸州知州陸慎言查勘漫口,儘速堵築,救濟災民。 [23] 
對直隸吏治,劉長佑表現出整飭的意圖。他在《整頓吏治營伍片》中指出:直隸數年以來,官場中風氣頹糜且日甚一日。官吏的選拔,“捐班之花樣翻新,拔委之班次尤濫”,官吏們處理公務“情面尤多,獎進非人”,他表示自己要在直隸“破除情面,整躬率屬”,以此改變“泄沓之積習”。但由於忙於鎮壓起義,他並未來得及在吏治的整頓方面有所舉措。 [23]  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入都覲見,又面陳吏治之弊,歸直後以身作則,察吏簡軍,舉劾必公,賞罰必信,一洗從前官吏拖沓之習。同時,他還訪求地方有聲望的社會賢達,向他們諮詢利弊,考核得失,並請他們寫成條陳遞上,凡有關風化政教、裨益國計民生者均予採納,立即施行。為了教育屬下官吏,劉長佑捐出自己的養廉銀買了數百部《牧令書》,發給各府廳州縣官員,後來為陳崇砥的《教士語》作跋,重印多部,遍發所屬官員,要他們認真學習。 [24] 
對直隸軍隊,劉長佑進行了整頓。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初二日,鑑於直隸兵勇營制未定,號令不齊,嚴重影響戰鬥力的情況,他上奏清廷,提出採用湘淮軍營制來改造直隸綠營兵勇。五月十七日,他又在《覆陳練軍營制折》中,將所要選練的軍隊定名為“練軍”,指出要先定營制,使“行必成陳,止必成營”,表明要與按察使王榕吉“親督各營,編定隊伍,講明號令,無論新舊兵勇,逐日操練”。十月十二日,他又上折擬訂採用湘軍營制來編練直隸練軍的大體設想,計劃在直隸各標中揀選精壯步卒一萬二千五百人,馬兵兩千五百人。以五百人為一營,五營為一軍,每軍配以馬隊五百,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同時再增練精勇五千人,其中馬隊一千,步隊四千。以上共練七軍,先於省垣訓練,練成後擇要駐於省垣、河間、正定、天津、宣化等地,“無事勿馳,有警則調”,餉糈也略予加增。其將領應由“深明大義,膽識兼長”之人充任。同治五年(1866年),他又擬訂出詳細的營規十五章。 [23] 
劉長佑的練兵計劃雖未完全實行,但在全國首開了整頓綠營之先。 [23]  以後經過曾國藩李鴻章兩任直隸總督的建設,真正成為一支頗具規模的“緩急可恃”的軍隊。各省紛紛仿建,清廷也明令各省仿行辦理。從同治九年(1870年)起,全國有近二十個省仿直隸練軍章程陸續建立起各省練軍,遂使練軍成為清季特有的一種全國性軍事組織。追根溯源,劉長佑草創直隸練軍功不可沒。 [24] 
  • 在兩廣、雲貴期間
安定地方秩序
為有效推行治理地方的措施,劉長佑在西南的首要任務便是安定地方。為此,他需要平息各地的動亂。當咸豐九年(1859年)劉長佑就任廣西按察使時,正值廣西起義遍地之際,從湖南退入廣西的石達開、“艇匪”陳開、“延陵國吳凌雲賀縣陳金鋼等部均聚集於廣西一地。為平息起義,劉長佑採取了多種策略 [48] 
  1. 充分利用團練。廣西團練習於械鬥,劉長佑勸諭他們“捐棄嫌忿,“急公戰”而停止私鬥,因此將地主武裝與官軍緊密結合起來; [48] 
  2. 組建廣西水師。廣西中貫大江,又有“艇匪”,所以訓練水師“實為今日要務”; [48] 
  3. 注意招撫。他“剴切告示,開導禍福”,解散了許多被裹挾起義者。 [48] 
在此方針下,廣西的大股起義在幾年後基本被消滅。隨後,劉長佑陸續派兵鎮壓了多股小規模的動亂。 [48] 
同時,對於邊軍的專橫,劉長佑分別予以嚴懲,使“沿邊員弁始漸知守法矣”。在雲南,將卒驕橫是當時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這些人多是市井無賴,橫行地方,魚肉百姓,而且“往往恃眾挾制它長”,甚至敢於殺害知府級別的官員。劉長佑一方面加強力量,調多營楚軍入滇,對作惡多端者進行鎮壓,加以嚴懲;另一方面,按清例,總兵、參將、副將等武職應迴避本省,劉長佑把他們分別調到兼轄的貴州省,雲南提督也被奏調往廣東,對其力量進行分化。自此後,“豪橫將卒一時並解兵符,散練不敢恃以為奸,而且守土者得以稍行其法,軍紀始漸肅矣”。 [48] 
經過劉長佑的努力,西南地區多年混亂動盪的社會局勢終於稍得安定,百姓得以喘息。安定的局勢也為其他的舉措提供了必要前提。 [48] 
整飭吏治
劉長佑指出“今日之廣西,拯民生當先清吏治”,他明白地方動亂是緣於一些官員“貪黷媚上之資,以粉飾為固位之計”,因此整頓吏治是十分有必要的。於是,他採取了一些措施:
  1. 以身作則,作出表率。屏絕一切陋規,除“廉俸外無絲毫苟取”;勤於處理公文,“事無大小,文案必親自過目過手”;穿着樸素儉約,其夫人“日督僕婦種蔬織紡,如鄉居焉”。
  2. 重視考察官吏,選拔人才。他剛上任廣西巡撫時,即檄令各級官員“條列秘陳牧令賢否”,若發現“官吏團總科斂庸劣者”,馬上予以懲戒。只要僚屬求見,無論何人,他都認真聽取意見,諄諄告誡,在接見中寓考察之意。此外,劉長佑考核、選拔官員最重“操守品行”。他獎賢勸能,密疏保薦,絕不令當事人知曉。對新進官員則多加鼓勵、引導,而對苟安守成者“皆諷令自退”。
  3. 修復文武衙署。因戰火塗炭,廣西許多官署、倉廒、監獄都被摧毀,官署存者十無二三。官員只能借民居或者廟宇辦公,這不僅影響政府正常工作,也使政府威信難以樹立。劉長佑多方籌集資金,分別予以修復,使地方政府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4. 劉長佑還儘量減少一些不必要開支,禁止官員濫派差役,對候任邊遠地區的官員發放津貼或藉以廉俸,促其上任。
劉長佑的措施、限制了官員的腐敗和對百姓的掠奪,使廣西、雲南吏治大為改觀。吏治的改觀挽回了人心,重建了統治秩序,加強了清廷對西南地區的管理。 [48] 
恢復、發展經濟
持續的動亂過後,西南地區民生極其凋敝,經濟亟待恢復發展。為此,劉長佑採取瞭如下措施:
  1. 減輕人民負擔。劉長傷對百姓歷年積欠錢糧一律豁免,現行徵收也或緩交或減少成數。廣西按例需向朝廷進貢百合粉肉桂三七等物、又要求採辦楠木等大材,實際上這些貢品戰亂後已出產無幾,劉長佑都奏請免除。對於雲南的“按畝出夫馬”,他也儘量免除。
  2. 清理田畝,鼓勵墾荒。面對戰亂後田土荒蕪,人民流離失所的情況,劉長佑督令地方對田畝重新丈量清理。為提高墾荒積極性,在雲南,劉長佑派員先在楚雄試辦,然後再逐步推廣。又“督同司道,酌定章程”,先令地方官隨同委員“先之以清查,繼之以督勸”,對一些百姓開墾的荒地“緩其升科之限”,禁止豪強佔奪和胥役的非分索取。
  3. 提倡種桑養蠶。廣西地理條件適合養蠶,而本地卻很少這一風俗,劉長佑便要求地方官向百姓積極宣傳推廣。
  4. 整頓釐税。清代後期,地方厘金的徵收沒有統一的標準,由各地自主,往往關卡林立,官員中飽私囊。有鑑於此,劉長佑派親信總理局務,辦事人員抽籤輪任;對貪污者革職,並要求追賠;裁員減卡,在廣西減卡數十處;降低税率,免收小貨。而對一些無法完成的税收任務,劉長佑也奏請取消。
  5. 嚴禁私鑄錢幣。廣西私錢氾濫,造成市場混亂,給百姓帶來不便,常常引發爭執,不利於社會穩定。私鑄也妨礙了官錢的流通。於是劉長佑籌款對私錢進行收買,並檄諭地方嚴禁私鑄。
這些措施使人民負擔大大減輕,廣西因豁免銀減少的負擔就達數十萬兩。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荒地大量開墾,農業生產逐漸恢復發展起來。整頓釐税和嚴禁私鑄也活躍了商業,方便了人民生活。財政收入大增,廣西由需要協餉變為軍餉無乏,司庫積銀至一百餘萬,而云南由“承平之時即全賴各省協拔餉銀”變為司庫也有了一些積蓄。可以説,穩定的財政也維持了統治機構的運作。 [48] 
提倡文教,改造民風
在廣西時,劉長佑目睹文廟祭禮廢墜的情況,於是他聘請教習予以恢復。鎮安府(治今廣西德保)士人蔘加歲考,需要奔赴千里之外的南寧,極為不便,劉長佑便改建考棚於鎮安府城。看到廣西書院太少後,他集資建造了桂山書院,親自撰寫書院大門的對聯“桂林無雜木,山水有知音” [50]  ,並聘請廣西名流鄭獻甫王拯講授孝廉;所有月課的試卷,他都親自批閲。他還帶頭捐款,使鄉試待以補行,通過捐輸也增加了廣西學額中額。在科舉考試中,劉長佑嚴格考場紀律,嚴禁徇私舞弊,使得“風清弊絕,士論翕然”。為移風易俗,對廣西的“女耕男墮”的陋習,劉長佑也通過督令墾荒勸農等方式儘量去除。對迷信活動,如廣西容縣巫童利用迷信建祠騙錢的活動,他一面對百姓解釋開導,一面予以查禁。 [48] 
以上振興文教的措施,促進了社會道德秩序的重建、推動了地方文化教育的發展,也籠絡了人心,改善了民風;而民風的改善有利於促進地方擺脱落後的面貌,走向文明。 [48] 
妥善處理土司問題
清代在西南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活動,但一些地方仍為土司統治。這些土司壓榨百姓,濫施刑罰,且土司內部常因爭權奪地而相互殘殺,百姓痛苦不堪又無處控告。劉長傷對土司間的仇殺作惡積極鎮壓,同時在保留大部分土司的前提下進行了一些改革,如永久性禁止了“土俗派費陋規”。針對雲南的耿馬(今雲南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土司,劉長佑還採取分插的辦法,讓其互相牽制。
要徹底消除後患,必須改土為流。在廣西土田州,因其土司職已無近親支系可承襲,劉長佑使奏請改土歸流,在原土司轄地新設恩隆縣,部分地區歸入附近管轄,又派駐流官、設立學校、駐紮軍隊、清理田畝,將從前的苛政一舉革除,當地土民“如出水火”。
處理土司問題,大大削弱、限制了土司勢力,加強了對民族地區的管理。也有利於打破民族地區落後閉塞的狀況,這不僅能夠促進了民族地區的開放與發展,也能推動各民族的融合。 [48] 
打擊廣東賭風
清代廣東賭風熾烈,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達地區。劉長佑接替勞崇光出任兩廣總督後,立即將白鴿票闈姓番攤、花會等禁絕,全力整頓厘金。斯時恰逢廣東兩年闈姓期滿,但遺下的賭風熾烈依然,難以驟滅。加上劉長佑在兩廣總督任上僅四個月就另調他處,一些賭商以為有機可乘,四出活動,禁賭形勢很快弛緩。在此期間,澳門的賭業亦穩步發展。 [36] 
鞏固西南邊防
自同治十年(1871年)開始,法國殖民者讓·堵布益多次由紅河竄入雲南境內。次年(1872年)底,堵布益帶領四艘法國兵船至廣安、海防,進犯越南北部,又勾結黃崇英等,意圖侵略北越及廣西。時任廣西巡撫的劉長佑深感“越南之患,法國為最”,且法國不僅威脅越南,“滇粵三省與越接壤,東西首尾,山洞相連,幾二千里”。越南為法國所侵,中國必受其害。同治十二年(1873年)河內被法軍攻陷,與法國侵略者勾結的黃崇英又乘機攻襲太原、山西,北寧亦趨危急。劉長佑即指出:“法人慾圖越南本非一日,法人之不忘粵西亦非一日。”因而他上疏朝廷,不可將在四、五年前應阮朝嗣德帝阮福時之請派赴越南剿匪的二十營清兵全部撤回,應繼續留十營兵力在越以剿匪名義阻止法軍侵略。此年底,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紙橋之戰中擊斃侵越法軍統領安鄴,且收復河內。但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初,嗣德帝被迫與法國訂立《第二次西貢條約》,規定越南的對外政策適應法國的外交政策,立即開放河內、寧海為通商口岸以及由海經紅河至雲南的通道。法國還揚言要中國軍隊全部撤出越南。劉長佑認為中國軍隊早應嗣德帝之請而來,留在越南合情合理;且指出黃崇英還竊踞河陽,一旦撤回清軍,將使廣西緣邊“處處與匪為鄰”,貽害無窮。因而他堅定表示:“越南各匪(主要指黃崇英等法國勾結者)一日不除,關內外粵軍一日不可撤。”他又指出:如果撒兵、只落得個“我退兵一步,法兵進一步”的結局,越南將為法國全部吞併,西南門户將洞開於法國。由於劉長佑的堅定態度,清軍終未撤出越南,使法國侵略者的陰謀未能得逞。 [43] 
光緒六年(1880年),法軍進攻越南北部,劉長佑主張主動出擊法軍,這樣可以“用力少而收遠效”。次年(1881年),法國下議院通過以250萬法郎作為侵越經費的決議,準備大舉東侵。對此,劉長佑指出:中國若坐待越南之亡,“則美國久矚朝鮮,必起而掠之;英人已久通緬甸,必劫而持之;暹羅與緬人構釁,法國將誘而跟之;倭人(日本)以為尊我討,則又將求台灣而牧之;俄國與新疆交界……又將窺我之瑕而侵越之”。列強“因利乘便,同時並舉”,將引發巨大的危機。因此他建議與法國侵略者作戰,以展示清廷自身的實力,達到“長保和約,……而後不為外夷所輕蔑”的效果。如果想“隱忍相安,匿罪不討”,那麼列強更加輕視清廷,危機將接踵而至。 [43] 
對於援越抗法一事,他首先建議招集兩粵驍勇之士,訓練成一支勁旅。其次,在軍事上,採取滇粵併力的措施,提出四路並進,廣東軍駐欽州,由那龍隘入海陽省;廣西軍駐憑祥州,由鎮南關諒山省;雲南軍駐臨安府,由蒙自宣光省;閩粵水師分入海潮江、香江口。以此使中國軍隊在水陸出擊、全面殲敵的情況下抗擊法軍。再次,與劉永福的黑旗軍相聯絡,使之與滇粵官軍相配合,共同打擊法軍。第四,在外交上開展攻勢,“舉各國公法以破法國之狡詐”,使法國在國際上處於孤立無援的地位。 [43] 
為了統一節制兩粵和雲南的軍事力量,做到“聲息相通,東西並進”,劉長佑主張由朝廷於南北洋大臣內特簡一員駐紮廣西,兩廣、雲南之軍並歸節制,以克服“滇粵三路之師,相去千里,行有遲速,勢難忽期並進”的弊端。統一指揮三省軍隊的作戰,更加有力地打擊法軍。由於法國在越南北部用兵加劇,在劉長佑等主戰官員的強烈呼聲中,清朝廷深感形勢的危急,於光緒八年(1882年)先諭劉長佑“增兵備邊”,並認為應選派將領整飭保勝一帶防務,不到一個月後又命劉長佑“飭道員沈壽榕帶兵出境,與廣西官軍聯絡聲勢,保護越南”。劉長佑即刻派兵出關,但因其病情加重,只得開缺回籍養疾。抗法之事由岑毓英繼承。 [43]  在回到家鄉後,劉長佑仍心繫中法戰事。當聽聞清政府在鎮南關之戰獲勝後卻決定簽訂和約的消息時,他痛心疾首,競至咯血數升。 [42] 
主張對日本先發制人
光緒七年(1881年),劉長佑曾建議先發制人討伐日本。劉長佑分析,日本侵佔琉球,違背了國際公法,一旦開戰,在國際道義上佔不到便宜,且其侵略成性,遲早會吞併朝鮮,不若乘其羽翼未豐,先發制之。他認為,自同治以來,朝廷講究洋務,設立海防,習水師,修炮台,購鐵船,造槍炮,投入了大量的金錢,正是其用武之時,傾中國之全力誅一日本,是有把握的。具體計劃是:“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簡大臣宿將有威望者起東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臨庫頁島;別命一軍出朝鮮,以扼其西;而後選明習韜略、熟習水師之將,由寧波定海率舟師趨長崎,以攻其南。或慮來擾海濱,則東南沿海久設練軍,亦自有防禦之具。”而朝鮮、暹羅、緬甸等國也可憑藉戰勝的軍威免受蠶食。但清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2] 

劉長佑歷史評價

曾國藩初見劉長佑,便感嘆他為“戡亂才”。通城之戰後,曾國藩在與江忠源的書信中又稱讚他道:“此老胸中甲兵,吾不復能窺測矣。在衡山剿賊時,每帳中作書與我,皆以小楷書,雖逆犯口供,亦親自鞫問而親書細字,何其多能而好暇也。此次赴通城之援,便如神鷹度漠,一擊千里,令人愛敬不已。” [7] 
卞寶第在代劉長佑奏陳遺疏的奏摺中説:“該故總督(指劉長佑)任直隸總督時,臣官順天府尹共事三年,深知其廉正忠勤,整飭吏治,迨起用為雲貴總督,該故總督感恩圖報,倍矢精勤,兵燹之餘,力求培養,軍民愛戴,邊徼綏安。在籍養痾,猶卷首時以國事為念,忠悃始終如一。茲聞溘逝,實堪悼惜。” [25] 
劉長佑逝世後,光緒帝在諭旨中總結其一生功績道:“前任雲貴總督劉長佑,持躬端謹,辦事老成,由拔貢生效力戎行,剿辦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省賊匪,迭著戰功,洧擢監司,旋膺疆寄,歷任兩廣、直隸、雲貴總督,於地方事宜盡心籌辦,克稱厥職。前因患病,準其開缺回籍調理。茲聞溘逝,軫惜殊深。” [5]  後來又曾發數道詔諭褒獎:
  • 爾原任雲貴總督劉長佑,直清勵品,篤萊攄忱,早登拔萃之科,遂切從戎之志。墨磨盾上,運籌於量沙聚米之時;錐脱囊中,草檄在鞠旅陳師之會。劉太尉(劉錡)順昌之捷,大都功出書生;謝冠軍(謝玄)淝水之勳,屢説策由謀主。經略既欽其偉績,鶚薦頻登;朝廷亦嘉乃殊勳,鴆班屢晉。吳頭楚尾,疊奏膚功。陳臬開藩,恆邀心簡。既而橇槍盡掃,盤石重安,荷先朝特達之知,畀開府封圻之任,雖梟輩之縱橫未靖,暫失機宜;而狼氛卒殄滅無遺,深堪嘉尚。乃移旌於薊北,旋建節於滇南,露湛九霄,風清六詔,一路有福星之頌,四郊興甘雨之歌。方圖治以宣猷,忽積勞而遘疾。俯俞靜攝,冀得早痊,暫免馳驅,長資倚任。而乃壺頭瘴癘,馬援之矍鑠都非;峴首淒涼,羊祜之風流不再。 [25] 
  • 爾原任雲貴總督劉長佑,賦質剛方,持躬謹愨。榮分貢樹,早躋司鐸之班;暢曉戎機,時切請纓之志。上攻心之妙策,攄豹略而兵下三吳;呈繫頸之奇謀,展龍韜而威申兩楚。佐裴度功成淮蔡,繼開平底定和滁。勤訓練則士無二心,著聲威而獨當一面。卒使長江鐵鎖,難當王濬樓船;滿地金戈,莫抗太真羽扇。薦章屢上,懋賞頻仍。以牧令而濤陟監司,由臬藩而晉躋開府。靖狼氛於江漢,翠羽榮加;權虎節於封圻,丹綸寵錫。每依北斗,為畿輔保障之良;是式南邦,慰滇黔雲霓之望。 [25] 
慈禧太后在歸政時下懿旨稱讚劉長佑道:“爾原任雲貴總督劉長佑,柱石勳高,棟樑望重。遺艱投大,慰深宮宵旰之廑;戮力同心,定全局安危之策。曆始終而勤事,為中外所交推。” [25] 
李秉衡:“臣查該督臣劉長佑以湖南拔貢生投筆從戎,立功數省,士民謳思不輟,而粵民之愛戴尤深。” [25] 
  • 公帶兵十數年,未嘗戮一偏裨,即勇夫之有罪者,亦多屈法宥之,自非攻城對仗,於賊不輕殺一人。 [38] 
  • 公寡嗜好。 [38] 
  • 公性渾厚,圭角泯然。 [38] 
朱孔彰:“及任封疆,寬和得眾,孰悉邊情,天威遠揚。《傳》曰:‘仁者必有勇。’其公之謂乎?” [9] 
趙爾巽等:“劉長佑樸誠廉毅,老於軍事,時病其失之慈柔。自言:‘於是非邪正,不自欺以欺人。’非飾辭也。滇、粵籌邊,尤有遠見。” [4] 
費行簡:“湘軍諸帥,曾國藩外膺疆寄者,長佑為最先……長佑寬厚,為中外所知……故當時雖躋崇高,而論者輒以庸庸擬之。然法謀越南,長佑言之數年前,且歷疏請備法,皆為李鴻章所尼。是其臨大事,固不少苟。歿之日,家資四萬,尚不逮同時一鎮將,則取予比衷於義矣。” [46] 
由雲龍:“劉武慎公督滇、黔七年,廉靜果毅,平蘇開先、鄭開元等之亂,驕兵悍將,帖然就範。又籌款刊刻經史文集,嘉惠士林,故滇人祠祀之。” [18] 

劉長佑軼事典故

劉長佑狀貌不凡

《通志》稱劉長佑儀表堂堂,身材魁梧,面色黧黑。但在現存照片、畫像中,劉長佑瘦弱的特徵是較為突出的。由雲龍《滇故瑣錄》也説“曾見公(劉長佑)者”,都説他修“眉入鬢,面紫紅色”,坐在轎中,看似偉岸,實則“軀幹不及中人也”。 [18] 
據《劉武慎公年譜》載,劉長佑生時通體栗色,棕中帶黑,眉目上有稜角,兩條大腿有黑瘢,其形狀像鱗片,哭泣對舉拳納入口中,大家稱異 [39]  。劉長佑掌兵後,也因栗色的皮膚,被人們稱為“黑大人"。 [22]  據説當他三十一歲考取拔貢時,主考官見到他,和人開玩笑説:“此次得一黑大人。” [2] 

劉長佑義釋里人

劉長佑自幼力氣大,“手足勁捷”。一次,十多歲的劉長佑在家夜讀,聽到樓上傳來窸窣的聲音。他抬頭而視,見到一個竊賊正打算越牖逃跑。劉長佑果斷“一縱登樓”,抓住這個人的腳。竊賊回頭,劉長佑見是自己認識的同鄉人,心有不忍,於是將他放走。 [40] 

劉長佑愛好習慣

劉長佑為官勤勉,處理事務、接待賓客,從不面露倦容。劉長佑喜歡喝酒,而且一定要喝汾酒。他曾獨自飲酒,一個人可以喝掉十幾斤酒。他左手拿着酒杯,右手握着毛筆,批閲來往公文,從不出錯。有時他也和客人們一起宴飲,雖不划拳,卻殷勤勸酒。宴席結束、客人告辭時,他仍能遵循主人待客之道拱手相送。 [29-30] 

劉長佑廉明自律

劉長佑以廉明自律,鄙視那些蠅營狗苟之人。按常例,地方官員到京師都要給達官貴人送禮,以利於日後升遷,但劉長佑卻不屑於此。同治四年(1865年),同治帝出行,適逢口外“馬賊”進入直隸,劉長佑扈衞有功,當時受到同治帝的特別誇讚,但等到詔書下來,給予他的是和所有人—樣的普通加級。大學士官文曾就此事問劉長佑有何不妥,他回答説別的似乎無甚不妥,只是對隨同皇帝的達官貴人常例饋贈上節儉了一下,以此為朝廷節省白銀八九萬兩,這就是未獲特獎的原因。 [24] 
劉長佑以“以盡心為快心,以勤字為省事”二語為自己的箴言,在直隸總督任上盡心竭力,不敢有絲毫懈怠。由於忙於軍務,致使案牘堆集,他一旦回到保定,必披閲至午夜,若未完必在次日天未明即起,閲完為止,在冬季常常秉燭披閲,通宵達旦。 [24] 
雲南巡撫杜瑞聯曾受到劉長佑舉薦,所以對他很是敬重。一次,杜瑞聯贈給劉長佑一條綠色玉帶扣,但許久都不見他佩戴。杜瑞聯不解,遂詢問劉長佑所贈之物可好,劉長佑回答:“很好,只是我鄙性疏率,擔心佩戴後不小心損壞了,那便可惜了。”於是將玉帶扣奉還原主。 [18] 
曾在曾國藩幕府供職的學者王闓運在贈楚軍出身的魏光燾輓聯中説:“十五年節鉞歸田,無地起樓台,清德競同劉武慎。”顯然是將劉長佑作為淮湘出身大員中“清德”的模範。 [32] 張舜徽在《學林脞錄》中説:“聞湘軍將領中,如新寧劉長佑,尚為廉介。由拔貢從戎,官至督撫,仍寒素自守。故王闓運挽人聯,有‘清德競同劉武慎’之句。良以劉之飭躬嚴謹,卓爾不羣,故為輿情所推重也。” [31] 

劉長佑善處外交

劉長佑巡撫廣西時,叛將李揚材在越南作亂,時不時還騷擾廣東、廣西,劉長佑傳檄命馮子材率軍平叛。正在馮子材即將蕩定叛亂時,李揚材卻暗通法國人,通過法國當地總督及法國駐華公使向劉長佑與清廷施加壓力,請馮子材撤兵。劉長佑表面上應承總理衙門撤兵的要求,暗中卻催促馮子材迅速進兵,生擒李揚材。被俘叛軍中有七名法國人,經清軍詢問後,得知都是法國總督派來助戰的。劉長佑得知後,謬笑道:“你們是因為恐懼、昏憒而亂説的罷了,兩國邦交正是和睦的時候,法人怎麼有派兵助寇的道理呢。你們這些人一定是被賊人抓住,一直想要脱身不得,以致神思顛倒,語無倫次。我現在將護送你們往總督那裏,有一句話,希望轉告總督:總督固然是長者,以後更不要被賊寇説的話迷惑動搖。”於是囑咐部下禮待七人,安排他們住下,之後贈以厚禮,遣親信將其護送回西貢,當面會晤法國總督交割此事。總督大感慚愧,不住道謝。自此在劉長佑任內,中法兩國也相對安穩無事。 [37] 

劉長佑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父
劉儒禹
字祗若,府學增生。後贈光祿大夫
曾祖母
鄢氏
劉儒禹元配。後贈一品夫人
李氏
劉儒禹繼室。後贈一品夫人。
李氏
劉儒禹繼室(第二位夫人李氏去世後)。後贈一品夫人。
祖父
劉世貴
字秋文,國子學生。後贈光祿大夫。
祖母
李氏
劉世貴元配。後贈一品夫人。
曾氏
劉世貴繼室。後贈一品夫人。
父親
劉時華
字廷才,別號寶泉。以經商為業。從九品銜。後贈光祿大夫。
母親
鄭氏
後贈一品夫人。
妻子
李氏
為人孝和恭順,與劉長佑“賓敬相莊”,數十年如一日。
長子
劉思詢
曾為道銜甘肅候補知府、署涼州府知府。
次子
劉思詣
縣學增生、二品廕生、特用通判,先劉長佑兩年去世。
三子
劉思謙
為二品廕生、特用通判,曾任廣東佛崗同知
四子
劉思訓
降服子出繼劉長佑堂叔劉長偉,舉人,曾為江南候補道、兵部候補郎中。
五子
劉思謹
為縣學附生。
長女
劉氏
嫁廣西舉人、户部主事龍繼棟。
次女
劉氏
嫁新寧縣縣學附生、廣西補用通判李德馨。
三女
劉氏
嫁武岡州州學廩生鄧國琬。
注:劉長佑諸孫人數較多,梅英傑《劉武慎公年譜》便統計有十人,其中著名者為其長孫劉繩武,宣統朝曾任安徽直隸州知州。其餘人則不再列出。 [17]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9]  [22]  [25] 

劉長佑主要作品

劉長佑的著作,在其身前身後刊印有數種:
  • 《新寧縣誌》二十六卷,首一卷,張保璉修,劉長佑、劉坤一纂,光緒十九年(1893年)刻本。
  • 《劉武慎公遺書》,光緒十六年(1890年)金陵刻本;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鉛印本。奏稿二十一卷,稟牘四卷,尺牘二卷,官書一卷,遺文詩存雜記一卷,附行狀一卷。
  • 《咸豐十一年補行壬於己未兩科廣西武鄉試題名錄》(輯),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刻本。
  • 《光緒元年舉行乙亥恩科廣西武鄉試題名錄》(輯),清光緒元年(1875年)刻本。 [19] 
今人據光緒十六年(1890年)金陵刻本《劉武慎公遺書》,校點有《劉長佑集》(嶽麓書社,2011年2月出版)。 [3]  [8] 
劉長佑信札,湖南省博物館藏 劉長佑信札,湖南省博物館藏 [45]

劉長佑史料索引

《劉武慎公年譜》
《武慎公札記附錄》 [38] 
《武慎公遺事》 [38] 
清實錄》咸豐至光緒朝相關部分
中興將帥別傳》卷4《劉武慎公長佑》 [9] 
清史稿》卷419《劉長佑傳》 [1] 

劉長佑後世紀念

  • 墓葬
劉長佑墓 劉長佑墓 [21]
劉長佑墓,位於湖南省邵陽新寧縣白沙鎮騖集塘村。西南距縣城13公里。墓葬於1958年遭損壞,後有維修。現為新寧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1] 
  • 祠堂及追授榮譽
光緒十四年(1888年)正月,清廷因劉長佑“勳勞懋著,遺愛在民”,特許在廣西省城為其建立專祠 [10]  。九月,根據湖南巡撫王文韶請求,劉長佑的家鄉新寧縣亦建有紀念他的專祠 [11] 
光緒十五年(1889年)正月,慈禧太后歸政,追念“從前軍務繁興,封疆將帥之臣”中功名顯著者,賜祭一罈,其中就有劉長佑 [12]  。五月,根據廣西巡撫沈秉成的奏請,清廷又準在桂林為劉長佑建立專祠,“列入祀典” [13]  。十月,又據王文韶奏請,“予故云貴總督劉長佑在湖南本籍地方建立專祠” [14] 
光緒十八年(1892年),清廷根據已升任雲貴總督的王文韶的請求,在雲南省城為劉長佑建立專祠 [15]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清廷表彰“所有單開功勳最著”者二十三人,訪求其子孫加授恩典,劉長佑名列首位 [16]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湖南省選定湖南古今鄉賢,劉長佑被選為30位賢人之一。 [2]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卷四百十九 列傳二百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6-18]
  • 2.    打日本,復琉球:甲午戰前13年湖南鷹派名將的驚世奇謀  .新湖南.2017-07-04[引用日期2018-04-22]
  • 3.    “中國旅遊日”新寧崀山首發《劉長佑集》(圖)  .新浪網.2011-05-19[引用日期2018-04-22]
  • 4.    《清史稿·卷四百十九·列傳二百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27]
  • 5.    德宗景皇帝實錄 卷之二百四十六 光緒十三年 八月 十四日 2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27]
  • 6.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多圖概覽(劉長佑)  .浙江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07-27]
  • 7.    曾國藩 撰.湖湘文庫 曾國藩全集 22:嶽麓書社,2011-12:141
  • 8.    湖湘文庫編輯出版委員會 編.《湖湘文庫》書目提要:嶽麓書社,2013-09:84
  • 9.    朱孔彰 撰;向新陽,朱英士 標點.中興將帥別傳:嶽麓書社,1989-01:42-50
  • 10.    德宗景皇帝實錄 卷之二百五十一 光緒十四年 正月 二十九日 8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27]
  • 11.    德宗景皇帝實錄 卷之二百五十九 光緒十四年 九月 二十五日 4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27]
  • 12.    德宗景皇帝實錄 卷之二百六十五 光緒十五年 正月 二十二日 6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27]
  • 13.    德宗景皇帝實錄 卷之二百七十 光緒十五年 五月 十二日 7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27]
  • 14.    德宗景皇帝實錄 卷之二百七十五 光緒十五年 十月 十八日 5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27]
  • 15.    德宗景皇帝實錄 卷之三百十二 光緒十八年 六月 十四日 7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27]
  • 16.    德宗景皇帝實錄 卷之五百九十六 光緒三十四年 九月 二十四日 3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27]
  • 17.    宣統政紀 卷之二十七 宣統元年 十二月 十三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7-27]
  • 18.    由雲龍 著.滇故瑣錄校注:民族出版社,2017-07:30
  • 19.    尋霖,龔篤清 編著.湘人著述表 1:嶽麓書社,2010-01:211
  • 20.    李德義,於汝波 主編;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 編.中國將師名錄 五代至清代卷:解放軍出版社,2007-02:724
  • 21.    湖南省文物局 編.湖南名人故居與遺蹟圖典:嶽麓書社,2015-12:147
  • 22.    李波.新寧縣文史資料 第5輯:政協新寧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91:73,75-76
  • 23.    黎仁凱等 著.清代直隸總督與總督署: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08:144-146
  • 24.    徐傳武,桑哲 主編.中華學人論稿(本詞條所引內容取自冀滿紅, 陳芳《劉長佑督直事略》):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9-12:293-302
  • 25.    劉長佑 撰;陳書良,劉文正,劉琦,陳樹 校點.劉長佑集 1:嶽麓書社,2011-02:2-12
  • 26.    根據《劉長佑集·湖南巡撫代遞遺疏折》中湖南巡撫卞寶第所奏內容,劉長佑“茲於光緒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在湖南新寧縣本籍病故”(參見劉長佑撰;陳書良,劉文正,劉琦,陳樹校點,劉長佑集 1,嶽麓書社,2011.02,第9頁)。以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網站進行換算,光緒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為公元1887年8月14日。
  • 27.    《湖南巡撫代遞遺疏折》:同治二年,調補直隸總督。六年,因梟匪滋擾一案,部議革職。是年十二月,蒙賞給三品頂戴,旋蒙賞給二品頂戴。十年補授廣東巡撫,調廣西巡撫。光緒元年,補授雲貴總督。九年六月,因病開缺回籍調理醫治,數年迄未痊癒。(參見劉長佑撰;陳書良,劉文正,劉琦,陳樹校點,劉長佑集 1,嶽麓書社,2011.02,第9頁)
  • 28.    李伯欽,鄭連傑 主編.中國傳世攝影 第1輯 1852-1949 第2冊:吉林攝影出版社,2003-03:94
  • 29.    徐珂 編纂.清稗類鈔 第47冊 飲食 上 第5版:商務印書館,1928-08:145
  • 30.    徐珂 編;江俊偉 註譯;謝曉紅 繪;魯小俊 叢書主編.飲食叢鈔:崇文書局,2018-07:93
  • 31.    張舜徽 著.學林脞錄 下(本詞條所引內容取自《湘軍將領之掠奪》一節):南開大學出版社,2018-07:601
  • 32.    王闓運 撰;馬積高 主編.湖湘文庫 湘綺樓詩文集 5:嶽麓書社,2008-11:75
  • 33.    朱東安 著.曾國藩傳: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0:262-263
  • 34.    王雲五主編,王政慈、鄧輔綸編.《清劉武慎公長佑年譜》.中國台灣省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三十七號: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第1頁
  • 35.    注:嶽麓書社湖湘文庫2011年版《劉長佑集·皇清誥授光祿大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雲貴總督予諡武慎劉公行狀》“公生於嘉慶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九日”。據中國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網站換算,嘉慶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為公元1817年12月26日。
  • 36.    胡根 著.澳門近代博彩業史: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12:122-124
  • 37.    《悔逸齋筆乘》(不分卷):劉武慎公長佑之巡撫粵西也,叛將李揚材倡亂越南,武慎檄馮萃亭宮保子材統師往剿。功垂成矣,揚材密通款於法人以乞援,法總督陰遣人往助,而照會武慎,謂寇已降法,受約束,不復敢犯邊,請撤馮軍,五更進剿。又唆其駐京公使,數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爭執。總署王大臣不勝其聒,亦密函武慎,囑令相機退師。武慎不為動,陽諾之,而益飭進兵,月餘遂平寇,揚材成擒。於俘虜中得法蘭西人七名,訊之,皆法督所遣助戰者也。武慎謬笑曰:“若殆恐懼昏憒妄言耳,兩國邦交方輯睦,安有遣兵助寇之理。汝輩必被賊虜,久思歸不得脱,致神思顛倒,語無倫次。吾今當護送爾等往總處,有一語望寄告總督,總督固長者,此後更勿為寇言所搖惑也。”因飭以禮館此七人者,厚賜而遣之行。命親信吏護送西貢,面晤法督交割。法督大慚愧,謝重疊。自是終武慎任,不復以邊事相爭矣。比吾國搜捕亂黨,某國人往往有在其中者,動致釀成交涉問題,惜無有人知武慎前事者。
  • 38.    劉長佑 撰;陳書良 等點校.劉長佑集 第2冊:嶽麓書社,2011-02:1157-1162
  • 39.    《武慎公遺事》:公生有異稟,口能容拳,眉目間有威稜,遍體黝色,兩股黑瘢隱起,如鱗甲。(見劉長佑 撰;陳書良 等點校.劉長佑集 第2冊.:嶽麓書社,2011-02:1159)
  • 40.    《武慎公遺事》:公幼多力,手足勁捷。十餘歲時夜讀,聞樓上窸窣有聲。仰視,見有賊逾牖欲出。公一縱登樓,急持其足。賊反顧,則所識里人也,公憐而釋之。(見劉長佑 撰;陳書良 等點校.劉長佑集 第2冊.:嶽麓書社,2011-02:1159)
  • 41.    《清史稿》卷407《江忠源傳》:賊竄全州,將趨湖南,忠源偕諸軍進擊。賊陷城不守,復出竄,悉載輜重舟中,期水陸並下。忠源發樹塞河,截賊蓑衣渡,鏖戰兩晝夜,悍酋馮雲山中炮死。賊棄舟夜遁,盡獲其輜重。
  • 42.    劉長佑 撰;陳書良,劉文正,劉琦,陳樹 校點.劉長佑集 1:嶽麓書社,2011-02:2-6
  • 43.    邱展雄.論劉長佑、岑毓英對劉永福抗法鬥爭的支援[J].貴州文史叢刊,1988(01):39-45.
  • 44.    雷瑾瑾.劉長佑其人及思想性格特徵[D].東北師範大學,2008:1-2.
  • 45.    郭開朗 主編.湖南明清以來書畫選集 上: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01:139
  • 46.    沃丘仲子 著.近代名人小傳 中:崇文書局,不詳:23
  • 47.    鄭天挺,榮孟源 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 清史卷 下: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0:289
  • 48.    王連橋.劉長佑與西南治理[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04):50-51.
  • 49.    曾國藩 著.曾國藩全集 書札 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09:360
  • 50.    蒙蔭昭,粱全進 編.廣西教育史: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09:217
  • 51.    《清史稿》卷419《劉長佑傳》:劉長佑,字印渠,湖南新寧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貢。與同縣江忠源友。咸豐二年,忠源率鄉勇赴廣西助剿,長佑從。粵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於蓑衣渡,長佑有贊畫功,獎敍教諭。又從破瀏陽徵義堂會匪,擢知縣。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隸州。忠源援湖北,遇賊崇、通間,長佑自長沙馳援,戰於通城,大破之,自是獨領一軍。忠源守南昌,長佑偕羅澤南赴援,解吉安圍,分兵克泰和,擢知府。忠源殉廬州,長佑偕忠源弟忠濬率千人馳援弗及,大憤,誓滅賊。
  • 52.    《清史稿》卷419《劉長佑傳》:五年,江忠淑剿東安賊不利,駱秉章以長佑兼統其眾,所部始盛。克東安,追破之新寧。六年,復郴州,擢道員。江西賊方熾,秉章奏以長佑率蕭啓江等諸軍赴援,克萍鄉,加按察使銜。遣啓江復萬載,進圍袁州,屢擊敗援賊。十一月,降賊李能通為內應,克袁州。
  • 53.    《清史稿》卷419《劉長佑傳》:七年二月,進屯太平墟。賊由吉安大舉來襲,列陣二十餘裏,以驍騎衝突,將士多死亡,全軍敗潰。長佑下馬引佩刀欲自裁,營務處劉坤一擁之上馬,退保分宜。近縣士民爭運糧械濟之,潰卒皆來歸,軍勢復振。進規臨江,八月,石達開自撫州率二十萬眾來援,總兵普承堯戰峽江不利,賊薄太平墟。長佑乘其營壘未定,約蕭啓江、田興恕合戰,江忠義、李明惠先陷陣,盧秀峯繞其後,縱擊,大破之,遂圍郡城。捷聞,詔嘉其奮勇,賜號齊普圖巴圖魯。十二月,克臨江,殲賊酋張發紀,加布政使銜。
  • 54.    《清史稿》卷419《劉長佑傳》:八年,長佑病歸,以劉坤一代統其眾,蕭啓江自為一軍,合克新淦、崇仁,進克撫州。是年夏,長佑復至軍,屯建昌,迭敗賊於新城、金谿,敗入福建界。江西邊境肅清,記名遇江西道員缺簡放。
  • 55.    《清史稿》卷419《劉長佑傳》:九年,回軍湖南剿郴、桂賊,解永州圍,記名以按察使題奏。石達開圍寶慶,長佑與李續宜分扼東西兩路,賊敗走,長佑追破之九鞏橋、白楊埔、大臨橋、蘆洪司,遂竄廣西,陷興安、靈州,直撲桂林。長佑倍道赴援,賊不虞其驟至,走慶遠,追擊之,所向皆捷,授廣西按察使,逾月,擢布政使。攻柳州,拔之。
  • 56.    《清史稿》卷419《劉長佑傳》:十年,擢廣西巡撫。四月,克慶遠,破達開於思恩,又破之興安,乃遁竄。時廣西土匪猶蔓延,大者踞郡縣,小者千百為羣,倏兵倏賊。長佑蒞任,整飭吏治,興練水師,匪氛漸戢。商貨流通,税釐增倍。軍事餉事差能自固,不盡仰資鄰省。十一年,遣劉坤一剿柳州土匪,斬其渠伍聲揚,餘黨就撫。調水陸軍剿潯州艇匪,克府城,斬其渠陳開。貴州匪首黃金義投誠復叛,擒斬之。同治元年,長佑親赴潯州督防,分軍進剿,迭克要隘。尋擢兩廣總督,以所部楚軍付劉坤一接統,留剿廣西諸匪。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