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錦標

(劉錦標)

鎖定
劉錦標從20世紀70年代初進入陽江國營漆器工藝廠工作,由於好學,兩三年時間掌握了陽江漆器工藝的一些技術。那時候文化大革命餘波未平,社會上流行“技術無用論”,工人只要積極上街搞運動就是表現好。劉錦標師傅當時想,如果沒有技術的話,又怎麼能夠振國興邦呢?進廠之初,劉錦標師傅是髹飾漆皮箱的,那些漆皮箱重達40多斤,一輪又一輪的髹漆工作非常辛苦非常勞累,而當時的年輕工人只挑舒服的工作來幹,大多不肯去髹飾漆皮箱,而陽江著名漆器藝人傅乃彬對劉錦標師傅説:“這(髹飾漆皮箱)是真功夫,學着有用處”。
中文名
劉錦標
出生日期
1948.3
職    業
員工

目錄

劉錦標簡介

劉錦標(1948.3-)——陽江漆器 廠曾經的員工

劉錦標技術

劉錦標漆器的工藝技術上有些造詣。在工藝方面,由於劉錦標師傅的刻苦努力和聰明好學,經過劉錦標師傅的努力,在漆器廠大多數流水線和產品線上都做過。整個70年代,歐美掀起一股中國文化藝術熱,陽江漆器深受歐美人士歡迎。這段時間,劉錦標學習獨立製作完成一件漆器。
陽江漆器傳統工藝創新並非易事,傳統漆器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發展,形成了一套緊密複雜的成熟工藝,即使是一小步的變革也會牽動整個縝密複雜的工藝,因而對於一般的漆器工藝師來説,只宜守成而難於變革。
20世紀80年代大工業機械化生產迅速衝擊了傳統漆器工藝。這一時期,陽江國營漆器廠開始不再使用天然大漆,而改用腰果漆。腰果漆,由於漆膜金黃透明,該種腰果漆被冠名為“透明金漆”。相對其他腰果漆,“透明金漆”有好多優點:儲存性好——一般腰果漆只能存儲兩三個月就凝結成塊,“透明金漆”卻儲存二三十年依然如故;流平性好——其他腰果漆髹塗上去粘性大,容易有刷子的紋路,需要另外用砂紙磨平揩青,而“透明金漆”非常順暢,即使新手也容易使用,不用另外用砂紙磨平揩青;耐熱性好,即使放個煙頭或火柴上去,也不容易起泡,不易燒焦。
以腰果漆代用大漆,價廉省工,能取得一時的經濟效益,但是腰果漆是化學合成漆,沒有天然大漆的美感,腰果漆不如天然大漆的耐熱、耐酸鹼、防腐蝕、防潮、防黴、環保安全無毒。劉錦標師傅認為,自從20世紀80年代陽江國營漆器廠大量應用腰果漆代用天然大漆,雖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但也斷送了陽江傳統漆器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80年代正是新生一代漆器老藝人子女頂班進廠的時候,他們生產的腰果漆製品源源不斷地湧向市場,可惜好景不長,到了90年代初,腰果漆製品已出現滯銷,直至工廠停產乃至破產。作為珍貴而優秀的文化遺產,天然大漆的傳統陽江漆器工藝一無所知。
天然大漆本身的半透明性,決定了純天然大漆,很難製作高亮度高純度色彩的漆藝作品,以致於很多漆畫給人的感覺都是陰沉沉灰濛濛的。漆藝中的色彩,是漆藝藝術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漆畫一般需要兩個月左右才能完成,漆畫家色彩的表現力重在熬漆的過程,喬十光老師説,漆畫家都是自己熬漆,然後配備自己需要的色彩,漆畫的好壞不僅在於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還要看漆畫家熬製出來的色彩”。漆藝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是熬出來的,這本身就決定了色彩運用上的難度,如果對大漆的性能不瞭解,就很難能夠調出來合適的顏色,這決定了傳統天然大漆漆畫很難類似油畫那樣自由運用高純度色漆顏色。要把漆藝做好,就要先做一個合格的漆匠。
陽江漆器工藝最具特色的是罩金漆。與一般意義的罩金髹不同,陽江罩金漆是一種特製的熟漆,這種熟漆以天然大漆煉製而成,漆膜晶瑩剔透,籠罩在銀箔之上金光燦燦,具有豪華富貴感。此罩金漆應用在陽江漆器的髹飾最多最廣,用以調製彩色漆奇豔無比,可以説是世界漆器行業中的一枝獨秀,希望該技法能夠得以延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