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鈍

鎖定
劉鈍,1947年7月出生於湖北武漢 [3]  ,科學史家,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 [9]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4] 
劉鈍於1978年入讀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後獲得碩士學位;1981年任職於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3]  ;1993年—1997年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所長;1997年—2005年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 [2]  ;2002年當選為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 [9]  ;2006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7]  ;2013年—2017年任職於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2018年5月—2021年任清華大學科學史系特聘教授 [8]  ;2021年—2022年任清華大學科學史系高級訪問學者。 [6] 
劉鈍長期從事數學史、科學文化、科學社會史的研究。 [7] 
中文名
劉鈍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北武漢
出生日期
1947年7月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大哉言數》《文化一二三》
主要成就
2002年當選為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
教學職稱
教授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碩士

劉鈍人物經歷

1947年7月,劉鈍出生於湖北武漢。
1966年,高中畢業後赴內蒙古插隊。
1977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數學系。
1978年,入讀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後獲得碩士學位。
1981年,任職於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3] 
1993年—1997年,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所長。
1997年—2005年,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所長。 [2] 
2002年,當選為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 [9] 
2006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7] 
2013年,正式退休。
2013年—2017年,任職於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2018年5月—2021年,任清華大學科學史系特聘教授。 [8] 
2021年—2022年,任清華大學科學史系高級訪問學者。 [6] 

劉鈍主要成就

劉鈍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劉鈍初期以中國數學史為研究方向,關注了中國古代天文學對明末清初西方現代科學帶來的挑戰的反應;後期將興趣擴展到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和科學交流;跨文化研究;李約瑟問題;科學與文化、科學與藝術等方向上。 [1] 
  • 學術論著
學術論文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1995年
等差級數與插值法
1999年
理性批判主義的意義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00年
科學史、科技戰略和創新文化
2002年
數學、歷史與馬克思主義
2003年
兩種文化背後
《科學》
2004年
戰艦、X射線與強國夢
《科學》
2005年
文化一二三
翻譯著作
出版時間
著作名稱
出版社
1993年
《大哉言數》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7年
《科史薪傳》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李儼錢寶琮科學史文集》
2001年
《算經十書》
九章出版社
2006年
《文化一二三》
2006年
《科學的統治》
科普雜作
刊發時間
文章名稱
發表刊物
1976年
介紹一種簡易計算尺
1981年
孕育在囹圄中
《青年科學家》
1982年
慧眼識真賢
1984年
拉格朗日的國籍
1986年
滿文幾何原本卮言
1987年
北京方言中的古義
《北京晚報》
1988年
棋局都數
《今晚報》
1989年
抽屜原則與生辰命運
今晚報
1996年
電話鍵盤上的拉丁字母
《今晚報》
2003年
科學與人文:分久必和
《新聞週刊》
2005年
科學史的奧林匹克
2006年
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掠影
參考資料 [3]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項目
獎勵名稱
1999年
《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 [11] 
國家圖書獎榮譽獎

劉鈍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截至2010年10月,劉鈍已指導培養相關研究領域的碩士、博士研究生10餘名。 [7] 

劉鈍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2年
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 [9] 
2019年9月
柯瓦雷榮譽獎章 [1] 
國際科學史研究院

劉鈍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9年—2004年
自然科學史研究》主編 [5] 
2002年—2005年
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學會主席 [5] 
2003年3月—2008年3月
2004年—2008年
2008年3月—2013年3月
2009年—2013年
國際科學史學會主席 [6]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3] 

科學文化評論》主編 [3] 

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海外研究員(Overseas Fellow) [3] 

劉鈍人物評價

“劉鈍在中國國內外科技史界擁有廣泛的學術影響。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評) [8] 
“劉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評)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