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選讓

鎖定
[1]  , 現任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畫家、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民族美術藝委會委員,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人民大學客座教授。作品先後參加全國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屆美展和全國第三、第四、第五屆工筆畫大展,其中有獲一等大獎、銀獎、銅獎、優秀獎等獎項。代表作品有《塔克拉瑪干之魂》《雪域情》《雲醉高原》《金輝》《神秘巴圖》《不朽的哈達》《巴扎歸》《沙棗花》等。作品近些年來被中國美術館、美國、日本、韓國、丹麥等多家國內外機構及個人收藏,出版個人專集或文集20餘部,合集60餘本。
中文名
劉選讓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5年
畢業院校
西安美術學院
職    業
畫家,教師
代表作品
塔克拉馬干之魂;金暉;雪域情;雲醉高原
主要成就
發表數篇學術論文,作品在國內外獲獎

劉選讓個人經歷

劉選讓1955年3月出生。
1975年入伍在新疆軍區從事美術工作。
1985年就學於解放軍藝術學院,
1987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1990年畢業並留校任教。
2002年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2003年任教授、研究生導師。
2006中國工筆畫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
2011 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
2012 中國美術家協會民族美術藝委會委員
2005年聘任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院創作研究員、研究生導師 [1] 

劉選讓藝術年表

2015至2017年《塔克拉瑪干之魂》分別發表在《美術》、《國畫家》、《美術觀察》《美術報》等刊物上
2008年 《雪域情》參加文化部、中國美協西藏專題展;
2005年 《論繪畫藝術與審美欣賞》發表於《美術大觀》2002年11期8頁;
2005年 《巴扎歸》、《煦日》、《牧羊曲》、《大漠情》、《黃河源頭》、《達坂城的姑娘》發表於《收藏》2002年第11期;
2003年 《火焰山下》發表於《美苑》2002年第4期;
2003年 《帕米爾之情》發表於《美術觀察》2002年第7期;
2003年 文章《對西部的探索講給中國畫發展注入新的血液》發表於《美術觀察》2002年7期40頁;
2003年 《絲路風情》、《神秘巴圖》、《火焰山下》發表於《美術大觀》2002年第8期;
2003年 《巴扎歸》、《大漠情》2002年8月12日發表於《中國書畫報》;
2002年 《不朽的哈達》、《樓蘭姑娘》發表於《中國美術》2002年第2期;
2002年 《冰山來客》、《高原晨曲》、《祥雲》、《收穫》發表於《美術》2002第3期;
2002年 《帕米爾晨曲》2002年4月22日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2001年 《秋醉火焰山》、《冰山來客》、《邊塞風情創作談》2001年1月1日發表於《中國書畫報》;
2001年 《趕巴扎》、《半個太陽爬上來》、《帕米爾之情》、《神秘巴圖》2001年4月5日發表於《中國書畫報》;
2001年 《育》、《歡樂的古爾邦》、《厚土漫漫》、《斜陽》、《尼瑪》、《樓蘭魂》2001年6月23日發表於《美術報》;
2001年 《帕米爾晨曲》、《冰山來客》、《尼瑪》發表於《國畫家》2001年第4期;
2001年 《絢麗沉雄寓於西部》發表於《新疆日報》2001年8月8日7版;
2001年 《高昌盛會》、《舞》發表於《美術大觀》2001年第9期;
2001年 文章《把握玄素找回丹青·略談色彩與中國畫的創新》發表於《美術大觀》2001年9期18頁 [2] 
2000年 《帕米爾晨曲》發表於《美術》雜誌2000年第6期;
2000年 《帕米爾晨曲》發表於《美術大觀》2000年第8期封面;
1999年 《土陶之鄉》、《巴扎》發表於《國畫家》1999年第4期;
1998年 文章《傳統與創新》發表於《經貿報》1998年8月12日4版;
1998年 《春到帕米爾》、《交河古曲》、《雨露幽香》、《牧鵝小古麗》、《雪霽》發表於《收藏》雜誌1998年第9期;
1997年 《載歌行》1997年4月28日發表於《美術報》;
1997年 文章《作品與審美接受之關係》發表於《新疆藝術》1997年4期15頁;
1994年 文章《論中國畫線條及其基本屬性》發表於《西北美術》1994年1期44頁;
1985年 就學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牧歸後》、《汲水牧人》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 

劉選讓展覽經歷

2017年 《情繫撒哈拉》《飲馬塔里木河》參加中國夢書畫臻品百位名家展 [3] 
2016年 《靈感高原》、《帕米爾風情》參加中國畫學會第六屆中國畫節理事作品展
2016年 《 春到帕米爾》、《巴扎麗影》參加京津冀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5年 《塔克拉瑪干之魂》參加北京國際雙年展
2011年 《謐》參加中國工筆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2008年 《雪域情》參加文化部、中國美協西藏專題展。
2008年 《遺韻》參加全國第七屆工筆畫大展為邀請作品。
2006年 《沙棗花》參加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
2003年 《大漠情》中國華提名展。
2003年 《尼瑪》入選中法邀請展。
2001年 《厚土漫漫》入選全國中國畫展。
2000年 《塞外九秋》入選全國新世紀大展。
1999年 《龜茲樂土》入選全國第九屆美展。
1997年 《火洲金秋》入選全國首屆中國人物畫大展。
1997年 《春到帕米爾》入選全國工筆畫展。
1997年 《聖地童年》入選全國建軍七十週年美展。
1994年 《帕米爾風》入選全國第三屆工筆畫展。
1989年 《晨曲》入選全國的二屆工筆畫展 [1] 

劉選讓獲獎記錄

2002年 《雲醉高原》獲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銀獎。
2002年 《土陶之鄉》迎奧運全國中國畫大展優秀獎。
2000年 《神秘巴圖》獲新世紀全國中國畫大展優秀獎。
1999年 《火州情》獲全國迎澳迴歸中國畫展銅獎。
1999年 《帕米熱晨曲》獲全國迎新世紀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1998年 《不朽的哈達》獲全國第四屆當代工筆畫展優秀獎。
1997年 《絲路清品》獲中國畫歐洲巡迴展佳作獎。
1994年 《瀟瀟戈壁》入選全國第八屆美展並獲台灣展優秀獎。
1990年 《塞外情》獲全國第十一屆亞運美展二等獎。
1988年 《塞外珍珠》獲全國金龍杯大獎賽二等獎。
1985年 《牧歸後》、《汲水牧人》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3年 《童年歲月》獲全軍美術作品展佳作獎。
1980年 《一 家 親》獲全軍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1] 

劉選讓出版書籍

2012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中國美術家大系(第三輯)---劉選讓卷
2011 榮寶齋出版社 榮寶齋畫譜---劉選讓繪人物部分
2011 天津楊柳青畫社 中國近現代名家精品叢書---劉選讓人物作品精選
2011 外文出版社 中國當代人物畫名家---劉選讓畫集
2011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中國美術家作品集---劉選讓
2011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劉選讓
2011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中國當代美術家作品系列叢書---劉選讓畫集
2010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21世紀有影響力畫家個案研究---劉選讓
2009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叢書:紅旗書畫60家---劉選讓專輯
2008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中國當代畫壇著名畫家精品薈萃---劉選讓卷
2005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中國畫廊推介畫家精品---劉選讓
2004 中國工人出版社 當代著名畫家技法經典---劉選讓西部風情
1995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劉選讓速寫教程 [1] 

劉選讓藝術評論

生命的體悟 藝術的再現
——從西部生活中走來的國畫家劉選讓
劉大為
選讓原在烏魯木齊軍區從事美術創作工作近二十年,他是部隊培養起來的畫家。在西安美術學院攻讀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西安美院國畫系教授、研究生導師。他為人坦誠、正直,,尤其是長期的邊塞部隊生活,不僅培養出他的軍人氣質,更滋養了他的藝術生命。對邊塞民族題材的表現,非選讓一時一事的興趣,而是長期地、全身心地、真誠地投入。多少年來,選讓的足跡踏遍了天山南北,默默無聞地以一個邊塞畫家獨特的眼光觀察、審視着這片神秘土地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的生靈。“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選讓已用自己許多成功的作品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在天山南北,東從哈密西到伊犁牧場,南從帕米爾高原到西藏阿里,北從克拉馬依到阿爾泰,許多地方留下他幾次甚至十幾次的足跡,這是選讓幾箱速寫的來源之處,也為他以後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選讓的作品主要表現西部各民族人民及自然景觀。在他的筆下,那些騎着不足半人高的小毛驢、彈着冬不拉抖動着鬍子的維吾爾老人,温柔可愛的維吾爾婦女、嬰孩,強悍的年輕小夥子,翩翩起舞、情感四溢的維吾爾姑娘都表現得生動而準確,娟秀而靈動,強悍爾雄渾,飄逸而灑脱。他把現實中的自然景觀和生靈通過提煉、咀嚼、昇華之後,用後積柔潤的筆墨、豐富絢麗的色彩和富有彈性的線條表畫面上。
藝術語言形式的探索離不開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創造中國畫的繪畫語言,這是歷史性的選擇,也是時代的命題。在選讓的作品裏,既能看到傳統與現代的契合,也能看到東方與西方的融會於吸收,對繪畫語言有不少新的探索,尤其是對色彩的把握,如藍天、白雲、戈壁、高原、大漠、火洲,色彩強烈而貼切於西部本身的視覺感,又超出自然中普遍的審美意義。在他的作品裏,筆墨與色彩的關係處理得比較成功,濃色與潤墨之間的相互滲透,如作品《火焰山下》、《帕米爾晨曲》、《樓蘭姑娘》、《神秘巴圖》等就是一批色與墨處理較成功的作品。
選讓的作品來源於生活,是對西部民族情感的顯現。大漠深處,胡楊叢中,寸草不生的山脊,層層疊疊的羣峯之中的生靈,使它不可忘環的回憶。它賦予情感的點、線與墨、色的組合,是他抒發自己的內心不可遏制的感情。選讓的畫友鮮明的民族特色,獨具大西北的風範,每幅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的心血去畫、去創造。所以他的畫是他的心靈之跡,是他精神上的歸宿,無論其作品的大小都是對生命與藝術的體悟與再現。

劉選讓作品欣賞

劉選讓作品賞析
劉選讓《塔克拉瑪干之魂》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