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道生

(開國中將、原海軍副司令員)

鎖定
劉道生(1915年3月10日—1995年5月16日),湖南茶陵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少共茶陵縣委書記、縣游擊隊宣傳隊隊長、政治指導員、紅八軍政治部青年部長。1934年1月任粵贛軍區第二十二師政治部主任,10月任軍委直屬隊幹部團步兵第一營政治委員。1935年1月任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此外,還擔任過紅三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共青團中央局組織部部長、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一二〇師七一七團政治部主任、團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政治委員,平西軍分區政治委員兼中共地委書記,冀察軍區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察哈爾軍區政治委員兼中共察哈爾省委書記,冀察熱軍區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第八縱隊政治委員,第四區政治委員兼中共地委書記,冀察軍區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察哈爾軍區政治委員兼中共察哈爾省委書記,冀察熱軍區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第八縱隊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十三兵團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第十二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海軍副司令兼海軍軍事學院院長、海軍航空兵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共十二大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5年5月16日,在北京病逝。 [2]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劉道生
籍    貫
湖南茶陵
出生日期
1915年3月10日
逝世日期
1995年5月16日
主要成就
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出生地
湖南省茶陵縣

目錄

劉道生人物生平

劉道生,1915年3月10日生於湖南省茶陵縣堯水鄉山寺村一個佃農家庭。幼年入學讀書,1929年高小畢業後,在家務農。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劉道生於193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5月,參加茶陵紅軍游擊隊。曾任鄉團支部宜傳委員、少年先鋒隊政治委員、區兒童局書記、游擊隊宣傳隊分隊長、團區委組織部部長等職。6月,任團區委書記。9月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茶陵游擊隊政治指導員,並被選為共青團茶陵縣委員。10月,參加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作戰。1931年,劉道生調任共青團湘贛省委秘書處處長。 2月和7月參加中央蘇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作戰,8月,任湘贛紅一師新兵團政治委員。1932年1月,劉道生任茶陵縣兒童局長。4月,任團縣委組織部部長,旋代理團縣委書記職務。6月,任湘贛省團委副秘書長兼巡視員,到湖南全省各地指導青年團的工作。11月,任湘贛紅八軍政治部青年部部長,參加湘贛邊革命根據地反“圍剿”戰鬥。 [3] 
1933年2月,劉道生參加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作戰。6月,紅八軍改編為第十七師,編入紅六軍團序列,劉道生任第十七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奉命到永新縣赤衞團工作,隨後率該團加入中國工農紅軍。9月,隨所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五次反擊國民黨軍進行大規模的“圍剿”作戰。10月,入瑞金紅軍大學學習。1934年春畢業,調任粵贛軍區獨立第二十二師政治部主任。後第二十二師改歸第三軍團建制,劉道生任第三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0月,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1935年2月,劉道生任軍委第一野戰縱隊第四梯隊(幹部團)步兵第二營政治委員7月,任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9月,紅一軍團等部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任第二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長征途中,率領1個團於大庾山阻擊國民黨6個團的進攻,掩護軍委縱隊長征。 [3]  後參加遵義、土城和直羅鎮等戰役戰鬥。10月,長征到達陝北。1936年春,劉道生調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局組織部部長。後改任東北軍統一戰線工作委員會分會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第六軍團政治部副主任。11月,隨部隊參加山城堡戰役。後任軍委後方辦事處第五作戰區政治委員。 [5]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8月,劉道生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二0師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團政訓處主任。10月,恢復政治委員和政治處制度,劉道生改任七七團政治委員。11月,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兼第三支隊政治委員。參加了晉察冀邊區反擊日偽和1938年秋季反擊日偽“圍攻”等戰役戰鬥。1939年3月,任晉察冀邊區黨委委員。1940年8月,劉道生率所部參加八路軍以105個團的兵力在華北地區向日軍佔領的交通線和據點發動大規模進攻的百團大戰,在大戰的第一階段,率部・舉攻下兵家必爭之地一娘子關,隨後乘勝揮師同蒲路,破壞日軍的運輸線,摧毀日軍盤踞的據點。同年,任中共平西地委書記兼晉察冀軍區平西軍分區政治委員。1942年2月,平西軍分區改稱第十一軍分區,劉道生任政治委員。在擔任中共平西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期間,他領導平西軍民開展敵後抗日鬥爭,恢復和發展了平西抗日根據地。1944年7月,劉道生任中共冀察區黨委書記、軍區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晉察冀邊區的大反攻作戰。 [2]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0月,劉道生出任中共察哈爾省委書記、察哈爾軍區政治委員、晉察冀野戰軍冀察縱隊(又稱劉道生縱隊)政治委員。1946年10月,劉道生任冀熱察區黨委書記。11月,由原冀察軍區平綏路以北部分和原熱河軍區合併組建冀熱察軍區,劉道生兼任政治委員。1947年8月,劉道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八縱隊政治委員。縱隊組成後,於9月率部參加民主聯軍在中長路和北寧路瀋陽至山海關段對國民黨軍進攻的東北秋季攻勢。所部在作戰第一階段遼西之戰中,取得建昌、楊家杖子和舊門地區作戰的勝利。同年12月又率部參加了東北民主聯軍在四平至大石橋、錦州至瀋陽段鐵路沿線對國民黨軍實施的冬季攻勢,第八縱隊與第九縱隊一起攻克了黑山、台安、北票、大虎山等城鎮,隨後對北平實施包圍。戰後任北平軍管會平西分會主任。北平和平解放後,劉道生兼任北平警備司令部政治部卡任,參與領導北平軍民開展反防特、打擊地痞流氓、清查散兵遊勇、安定社會秩序的工作。 [5] 
1949年2月,劉道生參與率部南下。4月,參加指揮了安(陽)新(鄉)戰役。劉道生等組織部隊對新鄉國民黨守軍展開強大的政治攻勢,迫使國民黨守軍投誠。7月,參加指揮第十三兵團在湖北宜昌、沙市地區對國民黨進攻的宜沙戰役。8月,兼任湖南軍區副政治委員。9月,參加指揮第四野戰軍在湖南衡陽、寶慶地區對國民黨軍實施的衡寶戰役。在是役中,第十三兵團為西路軍,從右翼實施戰略遷同,切斷敵西逃雲、桂之路,經十三兵團各部積極作戰,迫退敵一個兵團,殲敵一個師,達成了戰役目的。而後,又於11月,參與率領第十三兵團參加解放廣西的作戰。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道生任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同時兼湖南軍區副政治委員。1950年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王任、幹部部部長。參與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1953年9月,赴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1955年9月,劉道生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4]  1957年畢業回國,任海軍副司令員,後兼任海軍學院院長。 1 962年任海軍航空兵司令員。1964年2月,被選為中國航海學會主席。1975年8月,劉道生任海軍第一副司令員,他經常深入各艦隊與前線視察工作。1977年9月,劉道生任中央軍委教育訓練委員會委員。1980年4月,在向南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中,擔任海軍混合編隊總指揮兼政治委員,指揮18艘艦船,經35天艱苦航行,航程達8733海里,勝利地完成了打撈數據倉的任務。劉道生曾率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團和中國海軍代表團先後訪向過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蘇聯、巴基斯坦等國,增強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與被訪各國軍隊之間的友好關係。 [7] 
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中國共產黨第七、十一、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是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5年5月16日,劉道生在北京病逝,終年80歲 [6]  [9]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部編.《開國將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50頁
  • 2.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編.《中國海軍百科全書》.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年:第1273頁
  • 3.    王健英編著.《紅軍人物誌》.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第288頁
  • 4.    姜廷玉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人物誌》.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第156頁
  • 5.    《劉道生:從茶陵走出的開國中將,《株洲晚報》2018年6月5日, 第A15版
  • 6.    《劉道生同志逝世》,《人民日報》1995年7月10日,第1版。
  • 7.    劉金田、沈學明主編.《歷屆中共中央委員人名詞典(1921-1987)》.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年:第104頁
  • 8.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鑑》編輯委員會編.《,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鑑(1927-1996)》.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748頁
  • 9.    熊清泉,董志文主編. 三湘開國將帥圖傳 中將卷 5[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7.11. 第373-3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