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述周

鎖定
劉述周(1911~1985),原名劉其鎬,靖江靖城人,是靖江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歷任任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中國科協副主席,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1] 
中文名
劉述周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靖江靖城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1985年

目錄

劉述周個人生平

劉述周(1911~1985),原名劉其鎬,靖江靖城人,是靖江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曾在南京、上海讀過中學、大學。民國20年(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後,擔任上海市閘北區反帝大同盟支部負責人。是年秋,中共江蘇省委決定重建靖江黨的組織,11月,劉和省委巡視員田平默、南京市委互濟會書記周任初奉命來靖江開闢工作;12月,建立了中共靖江縣臨時支部。民國21年1月28日淞滬戰爭後,劉和田、周兩人,在小學教員和知識青年中,就“一·二八“事件,組織抗日救亡討論會,使他們深受教育和啓發,湧向街頭,參與寫標語、演講、遊行等活動。同年,建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靖江反帝大同盟,參加該組織的有工人、農民、小學教員、知識青年、店員等五六百人。同年2月,根據中共江蘇省委指示,靖江與江陰聯合建立中共澄靖特別支部;3月,因靖江黨員增加,開展活動不便,經江蘇省委同意,單獨建立中共靖江縣特別支部,劉任宣傳委員。隨着黨組織的不斷髮展,是年5月,成立了中共靖江縣委,劉仍任宣傳委員;6月,縣委進行改選,劉任縣委書記兼組織委員。在此期間,劉和田、周等人積極開展黨員的工作,至民國21年10月底,在反帝大同盟會員中發展了一批中共黨員。同時,他們還發動了靖西農民對地主的抗租鬥爭和全縣初級小學教師對國民黨當局的索薪、加薪鬥爭,組織靖城至八圩公路沿線的三輪車、黃包車工人對私營汽車商人的談判鬥爭,均取得了勝利。還利用國民黨上層人物之間的矛盾,以國民黨靖江縣黨部的名義,創辦《民鋒日報》,宣傳革命思想。民國21年10月,由於共產黨員仲佩良被捕叛變,致使靖江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劉轉移至上海,在滬西區負責黨的秘密交通和出版工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劉在上海郊區和蘇皖交界地帶,組織抗日遊擊隊,開展游擊戰。不久,被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派至國民黨石友三部任旅政治部主任。民國28年調任重慶《新華日報》採訪部主任。民國29年奉周恩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之命,隨英國代表團去雲南採訪。
民國30年皖南事變後,他調至新四軍軍部所在地鹽城,任華中局黨報《江淮日報》副總編輯。繼而先後任中共淮海區黨委敵工部部長、蘇浙區黨委秘書長、民運部部長和一地委書記。抗日勝利後不久,郝鵬舉部隊向新四軍投降,中共派劉去郝部任政治部主任。為制止郝部叛變,他身負重傷。解放戰爭期間,任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南京解放後,任南京市委和市政府秘書長兼統戰部部長。
1953年,劉調任中共華東局工業部部長。華東局撤銷,先後任上海市委統戰部部長、上海市副市長、市委書記處書記,併兼任市科委主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1965年,劉調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關押長達8年之久。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劉擔任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中國科協副主席,並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此時他雖年事已高,身體多病,但仍深入羣眾搞調研工作,提倡科協的體制改革應走社會化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併為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做了不少工作。
1985年,劉述周因病逝世,終年75歲 [1] 
參考資料
  • 1.    顧春榮, 鄭伯文,《靖江市工會志》編纂委員會;靖江市工會志/第五篇人物;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08月;第172-1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