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良

(東漢光武帝時趙王)

鎖定
劉良(前25年—41年),字次伯,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棗陽市)人。漢朝宗室大臣,漢高祖劉邦八世孫,光武帝劉秀叔父。
漢平帝時,舉孝廉出身,授蕭縣令,撫養光武帝劉秀兄弟。地皇三年(22年)十月,帶領劉縯、劉秀兄弟在舂陵起兵。更始帝劉玄稱帝后,封為國老。光武帝劉秀即位後,先後封為廣陽王、趙王、趙公。
建武十七年(41年),卒於洛陽,享年六十六,諡號“孝”。
中文名
劉良
別    名
劉次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公元前 25年
逝世日期
41年
職    業
官員,王侯
主要成就
撫養劉秀
出生地
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棗陽西南)
諡    號

劉良人物生平

劉良早期經歷

劉良在西漢漢平帝時期被郡縣推舉為孝廉,曾經擔任過蕭縣的縣令。公元3年(元始三年),劉良的兄長劉欽去世,他的兒子劉縯、劉仲、劉秀年齡都很小不能自立,劉良作為叔父承擔起撫養他們的責任,把他們照顧得很好。 [1-2] 
王莽末年,爆發了綠林大起義,天下大亂,劉縯、劉秀兄弟也準備扯旗起兵,恢復漢室江山。等到起兵的時候,劉秀去見劉良,把事情告訴了他,劉良一聽,勃然大怒。他對劉秀説:“文叔,你和你大哥伯升的志向操守一向不同。現 在伯升給家裏帶來滅門的危險,你不但不阻止,竟然還與他同謀造反!” [3] 
但劉氏兄弟並沒有聽從劉良的勸阻,在公元22年(地皇三年)十月,正式起兵反莽,劉良迫不得已也帶着全家參加了起義,並隨部隊一路打到小長安。在小長安漢軍遭到王莽前隊大夫酎阜、屬正樑丘賜的伏擊,漢軍大敗,舂陵劉氏宗族有數十人死於陣中,劉良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也在這一仗中被殺。 [4-6] 

劉良受封國老

劉縯、劉秀因為勢單力孤,率領舂陵軍加入了綠林軍,隨後綠林諸將決定擁立劉氏子弟繼承漢統,但並沒有擁立軍功顯赫的劉縯,而是擁立了沒什麼名氣的劉玄 [7] 
公元23年(地皇四年,更始三年)二月初一,劉玄正式即皇帝位,大封百官,劉縯被封為大司徒,劉良也被封為國三老 [8-9] 
公元24年(更始二年)二月,更始帝劉玄自洛陽向西而進,遷都長安,劉良作為國三老,也跟着劉玄到了長安。在劉玄大封宗室六王、異姓十三王之時,劉良沒有得到王爵,還是繼續做他的“國三老”。 [10-11] 
公元25年(建武元年,更始三年),赤眉軍大舉進攻更始政權,而且劉秀在河北登基稱帝的消息也傳到了長安,一時之間更始政權人心惶惶、岌岌可危,御史大夫隗囂就勸説劉玄委政於劉良,以圖緩解與劉秀的關係,共同對付赤眉軍,但被劉玄拒絕了。 [12] 
公元25年(建武元年,更始三年)九月,樊崇率領百萬赤眉軍攻破東都門,殺進了長安城,在城內燒殺掠奪,不但百姓受害,更始政權的許多官員也遭到殺害。劉良一家人得到赤眉軍大將楊音的庇護才活了下來。後來劉良聽説侄子劉秀已經在河北登基稱帝,又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就帶着家眷東逃,趕到洛陽去投奔劉秀。 [13]  [14] 

劉良晚年生活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四月二日,劉秀封劉良為廣陽王,但劉良並沒有回到自己的封國,而是一直在洛陽居住。 [15-16] 
公元27年(建武三年)閏正月,赤眉軍在崤底之戰中戰敗,向劉秀投降,劉秀對赤眉主要人員做了妥善處理,其中劉盆子被任命為趙王劉良的郎中,而赤眉大將楊音因為在長安保護過劉良,被劉秀加封為關內侯 [13]  [17] 
公元29年(建武五年),劉秀改封劉良為趙王,此後劉良才離開洛陽,到封國生活。 [18-19]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二月,建義大將軍朱祐上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劉秀詔令封王的劉氏宗親都降為侯爵、公爵,劉良降封為趙公。 [20-21] 
定居封地之後,劉良連年到京朝拜,公元41年(建武十七年)正月,劉良在京師洛陽去世,享年66歲。 [22-23] 

劉良軼事典故

劉秀年少喪父,由是劉良撫養大的,所以劉秀稱帝之後,對劉良尊崇有加,封賞皆厚,甚至很多時候對他法外容情。
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六月,中郎將來歙武都郡河池縣軍中被刺身亡。六月二十七日,來歙的靈柩抵京,劉秀親自率領百官到城外迎接靈柩。劉秀扶柩進城之後,公卿百官也隨之入城,劉良的車馬與右中郎將張邯的車馬相逢在城門中,因道路狹窄,交通阻塞。劉良十分生氣,他大聲呵斥張邯,讓他旋車讓道,又將管理城門的門候(專職守城門官)岑尊召去斥責了一頓。 [24] 
這一事件引起朝野大譁,擔任司隸校尉鮑永上奏彈劾劉良:劉良是諸侯藩臣,蒙皇上恩寵入侍朝中,但他明知門候是后皇上任命的六百石級別的朝廷命官,還肆意責罵,迫使他在京都大道上叩頭認罪,劉良一點也沒有藩臣之禮,這是對皇上的大不敬。但劉秀並沒有對劉良有任何懲罰。 [24] 
劉良有一個好朋友叫李子春,曾做過琅琊國國相,卸職後回到家鄉懷縣,李家是懷縣的豪強大户,李子春的兩上孫子殺了人也沒人敢管。趙熹出任懷縣縣令之後追查此事,兩個兇犯被迫自殺,李子春也被拘捕入獄。李子春與洛陽的皇親國戚交往密切,有數十人替他説情,請求寬大處理,趙熹卻始終不答應,堅持要將李子春法辦。李家就請劉良幫忙。 [25-26] 
劉良那時重病在身,生命垂危,劉秀親自去看望他。問他還有什麼不放心的事要辦,劉良就説:“皇上,臣和李子春交情深厚,聽説他犯下了罪,懷令趙熹要殺他,我想請皇上放他一條生路。” [27] 
劉秀當時正着手解決豪強肆虐問題,聽了這個請求很為難,就對劉良説:“官吏依法辦事,律法之事不能違法曲斷,換個別的事情吧。” [28] 
劉良搖頭,閉眼不再吭一聲。劉良去世之後,劉秀追念叔叔的養育之恩,悔恨不已,下詔特赦了李子春。 [29] 

劉良歷史評價

《後漢書》:“光武兄弟少孤,劉良撫循甚篤。” [30] 

劉良親屬成員

太祖劉邦,漢高祖
烈祖劉恆,漢文帝 [31] 
天祖劉啓,漢景帝 [31] 
高祖劉發,長沙定王 [31] 
曾祖劉買,舂陵節侯 [31] 
祖父:劉外,鬱林太守 [31] 
父親:劉回,鉅鹿都尉 [31] 
哥哥:劉欽,南頓令 [31] 
侄子:劉縯,齊武王;劉仲,魯哀王;劉秀,光武帝。
兒子:劉栩,趙節王(在位四十年),初襲趙公,公元43年(建武十九年)閏四月二十五日,晉為趙王。 [30] 
孫子:劉商,趙頃王(在位二十三年) [30] 
曾孫劉宏,趙靖王(在位十二年) [30] 
玄孫劉乾,趙惠王(在位四十八年) [30] 
來孫劉豫,趙懷王 [30] 
晜孫劉赦,趙獻王 [30] 
仍孫劉珪,初承襲趙王,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徙封為博陵王。曹丕篡漢之後,改封為崇德侯。 [30]  [32] 

劉良史籍記載

《後漢書》《東觀漢記》有傳,《資治通鑑注》、《資治通鑑》有相關事蹟記載。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劉良傳》平帝時舉孝廉,為蕭令。光武兄弟少孤, 良撫循甚篤。
  • 2.    《後漢書·光武紀》光武年九歲而孤,養於叔父良。
  • 3.    《後漢書·劉良傳》及光武起兵,以事告,良大怒,曰:“汝與伯升志操不同,今家欲 危亡,而反共謀如是!”
  • 4.    《後漢書·劉良傳》既而不得已,從軍至小長安,漢兵大敗,良妻及二子皆 被害。
  • 5.    《後漢書·劉良傳》與王莽 前隊大夫甄阜、屬正樑丘賜戰於小長安,漢軍大敗,還保棘陽。
  • 6.    《後漢書·劉縯傳》至小長 安,與王莽前隊大夫酎阜、屬正樑丘賜戰。時天密霧,漢軍大敗,姊元弟仲皆遇 害,宗從死者數十人。
  • 7.    《後漢書·劉縯傳》諸將會議立劉氏以從人望,豪 傑鹹歸於伯升,而新市、平林將帥樂放縱,憚怕升威明而貪聖公懦弱,先共定策 立之,
  • 8.    《後漢書·劉良傳》悉拜置諸將,以族父良為國三老、王匡為定國上公、王鳳成國上公、朱鮪 大司馬、伯升大司徒、陳牧大司空。
  • 9.    《後漢書·劉良傳》更始立,以良為國三老
  • 10.    《後漢書·劉玄傳》二年二月,更始自洛陽而西。
  • 11.    《後漢書·劉良傳》從入關。
  • 12.    《後漢書·隗囂傳》明年夏,赤眉入關,三輔擾亂。流聞光武即位河北,囂即説更始歸政於光武 叔父國三老良,更始不聽。
  • 13.    《後漢書·劉盆子傳》楊音在長安時,遇趙王良有恩,賜爵關內侯。
  • 14.    《後漢書·劉良傳》更始敗。良聞光武即位,乃亡奔洛陽。
  • 15.    《後漢書·光武紀》甲午,封叔父良為廣陽王
  • 16.    《後漢書·劉良傳》建武二年,封良為廣陽王。
  • 17.    《後漢書·劉盆子傳》帝憐盆子,賞賜甚厚,以為趙王郎中。
  • 18.    《後漢書·劉良傳》五年,徙為趙王,始就國。
  • 19.    《後漢書·光武紀》三月癸未,徙廣陽王良為趙王,始就國。
  • 20.    《後漢書·朱祐傳》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 爵,可改諸王為公。帝即施行。
  • 21.    《後漢書·劉良傳》十三年,降為趙公。
  • 22.    《後漢書·劉良傳》頻歲 來朝。十七年,薨於京師。凡六十六年。
  • 23.    《後漢書·光武紀》十七年春正月,趙公良薨。
  • 24.    《東觀漢記·鮑永傳》時趙王良從上送中郎將來歙喪還,入夏城門中,與五官將軍相逢,道迫,良怒,召門候岑尊,叩頭馬前。永劾奏良曰:“今月二十七日,車駕臨故中郎將來歙喪還,車駕過,須臾趙王良從後到,與右中郎將張邯相逢城門中,道迫狹,叱邯旋車,又召門候岑尊詰責,使前走數十步。按良諸侯藩臣,蒙恩入侍,知尊帝城門候吏六百石,而肆意加怒,令叩頭都道,奔走馬頭前,無藩臣之禮,大不敬也。”
  • 25.    《後漢書·趙憙傳》大姓李子春先為琅邪相,豪猾併兼,為人所患。憙下車,聞其二 孫殺人事未發覺,即窮詰其奸,收考子春,二孫自殺。京師為請者數十,終不聽。 時
  • 26.    平原太守趙熹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2-07]
  • 27.    《後漢書·趙憙傳》趙王良疾病將終,車駕親臨王,問所欲言。王曰:“素與李子春厚,今犯罪, 懷令趙憙欲殺之,願乞其命。”
  • 28.    《後漢書·趙憙傳》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 29.    《後漢書·趙憙傳》王無復言。既薨,帝追感趙王,乃貰出子春。
  • 30.    後漢書  .孔子網[引用日期2014-02-07]
  • 31.    《後漢書·光武紀》出自景帝生長 沙定王發。發生舂陵節侯買,買生鬱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 欽生光武。光武年九歲而孤,養於叔父良。
  • 32.    《R收·劉良傳》子節王栩嗣。建武三十年,封栩二子為 鄉侯。建初二年,復封栩十子為亭侯。 栩立四十年薨,子頃王商嗣。永元三年,封商三弟為亭侯。元年,封商四子 為亭侯。 商立二十三年薨,子靖王宏嗣。立十二年薨,子惠王乾嗣。 元初五年,封乾二弟為亭侯。是歲,趙相奏乾居父喪私娉小妻,又白衣出司 馬門,坐削中丘縣。時郎中南陽程堅素有志行,拜為乾傅。堅輔以禮義,乾改悔 前過,堅列上,復所削縣。本初元年,封乾一子為亭侯。乾立四十八年薨,子懷 王豫嗣。豫薨,子獻王赦嗣。赦薨,子珪嗣,建安十八年徙封博陵王。立九年, 魏初以為崇德侯。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