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肅

(元朝大臣)

鎖定
劉肅(1188-1263年),字才卿,威州洺水縣(今河北省邢台市威縣)人。元朝大臣,邢州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邢州大治的主持人。 [1] 
金宣宗興定二年,中進士,擔任尚書省令史,調新蔡縣令,擢户部主事。金朝滅亡,擔任左司員外郎 [3] 
元朝建立後,授左三部尚書, [2]  兼商議中書省事務,年老致仕。中統四年(1263),去世,享年七十六,累贈“推忠贊治功臣”、榮祿大夫上柱國大司徒邢國公,諡號文獻。 [3] 
才卿
諡    號
文獻
封    號
邢國公
所處時代
元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威州洺水縣
出生日期
1188年
逝世日期
1263年
主要作品
《讀易備忘》
本    名
劉肅

劉肅人物生平

劉肅(1188—1263),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朝興定二年,考中詞賦進士。嘗為尚書省令史。時有盜內藏官羅及珠,盜不時得,逮繫貨珠牙儈及藏吏,誣服者十一人。刑部議皆置極刑。劉肅執之曰:“盜無正贓,殺之冤”。皇帝大怒。有近侍夜見劉肅,具道其旨,劉肅曰:“辨析冤獄,臣職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次日,親詣尚書省辯解更加用力。右司郎中張天綱説:“吾為汝具奏辨析之”。奏報入朝後,皇帝感悟,囚得不死,外調新蔡縣令。先時,縣中賦税以牛的多寡為差,民匿不耕。劉肅到任後,傳命樹畜繁者不加賦,民遂殷富。瀕淮民有竄入宋境,籍為兵而優其糧,間有歸者,頗艱於衣食,時出怨言曰:“不如渡淮。”告者以謀叛論,肅曰:“淮限宋境,一水耳,果欲叛,不難往也,口雖言而心無實,準律當杖八十。”奏可。繼擢户部主事。
金朝滅亡,依附於東平嚴實,擔任左司員外郎,又改行軍萬户府經歷。東平歲賦絲銀,復輸綿十萬兩、色絹萬匹,民不能堪。劉肅支持嚴實上奏免除。壬子,世祖忽必烈在潛邸時,以為邢州安撫使。劉肅興鐵冶,行楮幣,公私賴焉。中統元年,擢真定宣撫使。時中統新鈔行,罷銀鈔不用。真定以銀鈔交通於外者,凡八千餘貫,公私囂然,莫知所措。劉肅建言三策:仍用舊鈔;新舊兼用,官以新鈔,如數換取舊鈔。中書省聽從其第三策,遂降鈔五十萬貫。中統二年,授左三部尚書,官曹典憲,多所議定,巡撫真定。 [3]  未幾,兼商議中書省事。三年,致仕,給半俸。中統四年,卒,年七十六,累贈推忠贊治功臣、榮祿大夫上柱國大司徒邢國公,諡號文獻。
劉肅品性舒緩,有執守。嘗集諸家《易》説法,彙編成《讀易備忘》。廣收門徒,弟子包括劉秉忠兄弟等人。

劉肅親屬成員

兒子:劉憲,禮部侍郎;劉愻,大名路總管。(注意:憲,古字為憲)
孫子:劉賡,翰林學士承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