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

鎖定
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來自於新四軍第3師7旅19團2營4連。1943年春在侵華日軍對江蘇北部淮海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蕩”中犧牲。2009年,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被列入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2]  2014年,民政部公佈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位列其中。 [1] 
中文名
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
國    籍
中國
逝世日期
1943年
職    業
軍人

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主要事蹟

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在江蘇淮陰劉老莊與日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全連82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連長白思才,中共黨員,江西人,16歲參加紅軍,曾參加過平型關戰鬥。指導員李雲鵬,1920年出生,江蘇沛縣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副連長石學富、排長尉慶忠、劉登甫都有着豐富的鬥爭經驗。連隊的戰士大都是1939年入伍的,黨員、團員佔三分之一以上。
3月18日凌晨,日軍師團長川島糾集3個步兵大隊、一個騎兵大隊共3000餘人,並配有平射炮、野炮,瘋狂向我淮海區黨委和軍分區機關進發,力圖圍殲。正好處在敵人進軍路線上的劉老莊的第4連,為了使得領導機關安全轉移,毅然決定就地阻擊敵人。很快敵人撲了過來,戰鬥立即打響。第4連雖然被敵人“四壁合圍”在莊後的一條百米長的交通溝裏,卻仍然頑強地阻擊着敵人一次次的進攻。敵指揮官山直惱羞成怒,命令集中火炮和機槍猛攻。第4連陣地上燒起大火,滾起濃煙,泥土、彈片、血肉橫飛。激戰持續到午後,敵人暫時停止了進攻。第4連黨支部抓住戰鬥間隙召開支委會,決定繼續拖住敵人,堅持到天黑,再組織突圍。李雲鵬指導員在炮火紛飛的戰壕裏寫出戰鬥報告,和白思才連長共同簽名,希望能送到營、團領導手中,為黨盡到最後一點職責。到黃昏時分,戰士一個個倒下,不成為連,就編成排;不成為排,就編成班。彈藥耗盡,而兄弟部隊又被敵人層層阻隔不能趕來增援,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白思才當即命令把輕重機槍、步槍全部拆毀,只留下步槍槍身,拿上刺刀和敵人最後決鬥。李雲鵬號召大家,絕不做俘虜,迎擊敵人最後一次衝鋒。當敵人藉着夜幕掩護洶湧而來時,失去右手的白思才猛地躍出戰壕,大喊一聲:“同志們,殺!”多處負傷,已成“血人”的李雲鵬邊衝邊喊:“和敵人拼啦!”在一片壯烈的喊殺聲中,戰士們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太大,全部壯烈犧牲。蜂擁而來的敵人提心吊膽地走進第4連戰壕,不但沒有抓到一個俘虜,而且連一支完整的槍也找不到。川島這時發現,與他的3000精兵殊死搏鬥了一天的僅是新四軍的一連隊。而就是這個連隊,打退了日軍5次衝鋒,頂住了6個小時的炮轟,死死拖住他們12個小時,打死打傷日軍近600人。敵人撤退後,淮陰縣(今淮陰區)張集區區長周文科和聯防大隊長周文忠,帶領地方武裝趕到劉老莊。他們發現一位戰士還有呼吸,便急忙用擔架送去搶救。當他甦醒後,斷斷續續講述了戰鬥經過,由於傷勢太重,搶救無效,這位年僅24歲的姓田的戰士於第三天早晨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戰後3天內,淮陰人民收殮烈士忠骸,建起公墓,舉行公葬,安息英靈。後來在劉老莊田野上興建了宏偉莊嚴的“八十二烈士陵園”,當時的淮海區領導人李一氓作輓聯: “由陝西到蘇北敵後英名傳八路;從拂曉到黃昏全連苦戰殉劉莊。”並從地方武裝挑選82名優秀青年補入第4連,改名為“劉老莊連”。朱德同志在《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一文中稱: “全連八十二人全部殉國的淮北劉老莊戰鬥……是我軍指戰員的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2] 

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人物紀念

劉老莊戰鬥一結束,老百姓就為烈士們堆起一座3丈高的土墓。抗日戰爭勝利後,蘇皖邊區政府用磚石砌成陵墓,後於1946年被國民黨軍隊炸燬。1955年,當地重新修建82烈士墓和陵園,1984年又建起紀念碑。2000年,當地建成82烈士紀念館,10年後進行了改擴建,並於2013年3月18日劉老莊戰鬥70週年紀念日之際,重新對外開放。2014年9月初,國務院公佈了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其中就有劉老莊82烈士陵園。
遺憾的是,當年由於戰爭的原因,“劉老莊連”82烈士中只有17位留下姓名,他們是:白思才(連長)、李雲鵬(指導員)、石學富(副連長)、尉慶忠(排長)、蔣元連(排長)、劉登甫(排長)、王世祥(排長)、李道合(排長)、馬漢良(排長)、劉忠勝(班長)、王洪遠(班長)、王中良(班長)、羅橋(文書)、孫尊明(文化教員)、楊林彪(衞生員)、王步珠(戰士)、田執信(戰士)。
烈士中尚有65位是無名英雄,他們是誰?家鄉在哪裏?曾有着怎樣的人生故事?幾十年來,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許多人特別是淮安人民的心頭。
2011年,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國家民政部在全國推進集中安葬散葬烈士的“慰烈工程”(亦稱“請烈士回家”)。《淮安日報》作為劉老莊戰鬥發生地的黨報,在2011年3月啓動了“只為烈士不再無名——尋找劉老莊連無名烈士”大型新聞採訪活動。
從3月至11月,尋訪組沿着劉老莊連當年行軍戰鬥的路線,行程15000餘公里,走訪北京、山東、河南、安徽及省內南京、徐州、鹽城、宿遷等地,問詢4省(市)9個地市新四軍老戰士以及黨史、軍史、地方誌專家,還有烈士親屬和高齡見證者330多人次。同時,查找各地革命烈士英名錄、黨史、縣誌,查閲國家檔案館、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南京軍區檔案館等處,翻閲大量的檔案資料,尋找到了40多位疑似劉老莊連烈士的珍貴線索。
經黨史專家反覆研究辨析,最終確定了其中9位是劉老莊連82烈士成員,他們是:宋迎春、劉守業、蒯德山、袁培臣、張立倫、胡志法、靳憲珠、翁兆法、任國監。
2011年12月23日,原南京軍區、江蘇省軍區和淮安市委、市政府,在淮安劉老莊82烈士陵園,隆重舉行了“只為烈士不再無名——新四軍劉老莊連‘慰烈工程’”推進儀式,為新尋訪到的宋迎春等9名烈士姓名揭幕,讓他們的事蹟光照千秋。 [3] 
劉老莊連現隸屬於82集團軍某旅。2015年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以盛大閲兵儀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劉老莊連”從全軍幾十個英模部隊中被挑選為代表新四軍的英模方隊參加受閲,以鏗鏘的步伐、整齊的排面、磅礴的氣勢,光榮地接受了黨和人民的莊嚴檢閲,充分展現了新時期鐵軍官兵的過硬素質和精神風貌,得到了全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受到了習近平主席的通令嘉獎。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