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繼新

(畫家)

鎖定
劉繼新,原名劉憲新,1969年生於泰安,號東嶽山人。現為齊魯書畫研究院高級畫家、山東名人書畫研究院理事。 [1] 
中文名
劉繼新
別    名
原名劉憲新
出生日期
1969年11月
職    業
書畫家
出生地
山西大同
東嶽山人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劉繼新人物經歷

劉繼新 1969年11月生,山西大同人,中共黨員,高中文化,集寧市軍糧供應站主任。1981年參加工作,在集寧市飼料廠任保管員;1982年調市糧庫警衞隊工作;1984年調集寧市糧油供應公司任軍供站主任;1992年任集寧市糧油二公司副經理;1994年任集寧市軍糧供應站主任。幾年來,帶領全單位於部職工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受到部隊首長及盟、市領導的表揚和獎勵。其所在單位1996年榮獲全盟糧食系統經濟效益優勝單位稱號,1997年被授予全盟糧食系統“十佳”優秀企業稱號,1998年被評為集寧地區雙擁先進單位。
競誇天下雙無絕,獨立人間第一香。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花大色豔、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而且品種繁多,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徵。山東著名農民畫家劉繼新以牡丹入畫,在繼承歷代名家各種牡丹畫法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轉筆施墨的獨特技法,將牡丹“花中之王”的神韻和氣質表現的淋漓盡致。

劉繼新藝術特點

山東畫家劉繼新牡丹圖 山東畫家劉繼新牡丹圖
牡丹是畫家善於表現的題材。從東晉牡丹入畫以來,以牡丹為題材的繪畫藝術不斷有所發展。唐代牡丹初名於天下,畫牡丹者日盛。據董道《廣州畫跋》記載:唐代畫家“邊鸞所畫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潤澤”。五代南唐時徐熙所畫牡丹,堪稱當時花鳥畫中一絕,他創造了疊色漬染法,落墨較重,薄施丹粉,用筆清秀,意趣生動,使牡丹內在美得到充分體現。明代畫家徐渭用潑墨法畫牡丹,是當時的創舉。他所作水墨寫意,潑辣豪放,一掃前人呆板造作之氣,使其所畫牡丹更具強烈的表現力。清初花鳥畫家惲壽平,所畫牡丹潤秀清雅,自成一體。當代畫家眾多,人才輩出,在藝術上有着更多的創造。劉繼新的牡丹,色彩鮮明,花型變化多端,層層疊疊的綠葉將花瓣襯托的極富層次感。立足畫前,一股沁人肺腑的香氣彷佛飄出畫卷,撲鼻而來。
劉繼新以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和堅持,不僅認真學習我國曆代書畫名家傳承下來的各種繪畫技法,更繼承了前賢們對我國獨有的寫意文化的領悟和思想,同時還融入了自身多年以來從事繪畫藝術的經驗和理解,自創新格,開創性地使用了轉筆施墨等新技法,廣收兼蓄,強調重意不重形。使用轉筆施墨技法畫出的牡丹極富立體感,將牡丹獨有的風韻完美的表現了出來,給人一種清新的自然美感。他以藝術的形式對牡丹進行再創造,不僅使牡丹的自然美得以昇華,從而表現出內涵更為豐富的藝術美,更讓牡丹“花中之王”的形象在人們的生活中得以長駐。
中國山東網訊 ,山東省衞生系統第二屆“三好一滿意”行業觀察員高峯論壇在山東臨淄成功舉辦,當晚,畫家劉繼新展示的10米長卷牡丹,高貴大氣、豔冠羣芳,引得滿堂喝彩。
劉繼新,原名劉憲新,1969年生於泰安,號東嶽山人。現為齊魯書畫研究院高級畫家、山東名人書畫研究院理事。他自幼酷愛丹青,尤攻墨竹、牡丹,曾受牛炳信、劉崇香王喜慶蘇武勇等書畫名家指點。其作品構圖講究、動靜結合、清新質樸,多次參加展覽並獲得重要獎項,深受書畫界人士的稱讚和廣大收藏家的好評,其作品多流向於新加坡、歐美等國家。
初見劉先生時,他正在作畫。只用墨汁、清水,隨了筆在紙上鋪開,於一畫一勾一瞥間,清勁的竹子漸生筆端。他神情泰然自若,沉浸其中。中國的竹文化源遠流長,因“竹兒虛、竹性直、竹節貞”為知識分子所崇尚。眼前的這位畫家,追求竹品與人品的契合,將自身與創作融為一體。
劉繼新作品 《清風圖》 劉繼新作品 《清風圖》
勤學苦練 將興趣化為追求
出生農家的劉先生,為人謙遜和藹,坦誠厚道。他從小便喜好書畫,而且十分有天賦。幼時家境貧寒,他只能用鉛筆臨摹自學,即便如此,他的畫也被同學競相爭搶。中學時的劉繼新已不滿足於臨摹,他在自家院裏栽上了竹子,觀察它們在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的變化,從此就和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學校畢業後,他先後從事過廣告牌設計、新聞宣傳等工作,為了保證畫畫時間,他每天早起、晚睡,刻苦練習。艱苦的環境練就了他的意志,也讓他對生活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劉先生在清苦的歲月裏度過了年少時光,但他對繪畫的興趣有增無減。一個偶然的機會,劉先生在畫展上遇見當時已頗有名氣的牛炳信,經牛先生引見,劉先生結識了許多書畫名家,其繪畫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後經劉崇香、王喜慶、蘇武勇等名家指點,他的藝術天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自此開始了在繪畫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劉先生就如其筆下的竹子,愈經風霜愈顯蒼勁。
成竹於胸 意在筆先
劉先生的作品構圖高矮遠近虛實相生,筆墨清健,竹葉層次分明、錯落有致。他善於選取竹瀟灑生動的姿態,力求突出氣勢,畫面生趣蓬勃。他作畫必先成竹於胸,醖釀好竹子的形態神韻,然後揮筆一氣呵成。
劉先生潛心創作了大量的墨竹作品。談到他的代表力作《清風圖》時,他興致勃勃的談起了創作過程。那天他剛好經過一片竹林,時值勁風吹過,竹子在風中搖曳多姿,竹葉瑟瑟作響。他被這種意境吸引,迅速構思創作,《清風圖》便這樣產生了。劉先生説,一幅作品意境一旦醖釀成熟,就要立即捕捉住它,直到一氣畫好,否則那種意境便很難表達出來。
白居易曾雲:植物之中竹難寫。可見要畫好竹,確非容易之事,而墨竹又用單純的筆墨形式將自然形態和藝術形式相融合,一幅墨竹,更能夠反映出一位畫家的品格氣質、學識修養和用墨功力。
繼承傳統 自創新格
劉先生對前人的墨竹畫法如數家珍,同時反覆臨摹學習,但他的畫又帶有明顯的時代氣息。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自創新格,廣收兼蓄,強調重意不重形。
他主張表現手法能烘托出畫面的主題、意境。為此,他自創了連筆竹葉畫法,一簇竹葉一筆勾勒而出,枝葉相連,別具一格。他打算不久將馬蹄竹節引入他的畫中,以追求簡練形象的美感。
筆墨之朝氣出自畫家之朝氣。已不惑之年的劉先生正以飽滿的激情進行着他的創作。正如他的名字,我們相信他必會在繼承中不斷創新,創新中不斷髮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