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紀平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鎖定
劉紀平,男,漢族,1967年12月生,陝西人,1992年5月參加工作,200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現任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副局級)、黨委委員。
中文名
劉紀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陝西
出生日期
1967年12月
畢業院校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主要成就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劉紀平人物履歷

1992年5月——1994年5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工作人員;
1994年5月——1998年3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工程研究所副所長;
1998年3月——2010年10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政府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
2010年10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副局級)、黨委委員。

劉紀平參選院士

202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中國科協提名 [2] 

劉紀平任免信息

二〇一〇年十月,經國家測繪局黨組研究決定:劉紀平任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副局級),任職試用期一年。

劉紀平人物事蹟

1985年,劉紀平考入我國測繪界最高學府武漢測繪科技大學。1992年, 25歲的劉紀平取得碩士學位,到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工作。32歲的他已是研究員,37歲被聘為博士生導師,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部門科技進步獎、夏堅白院士測繪事業創業獎等10餘項獎勵。2007年歲末,他捧回了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的獎盃,成為當時測繪界唯一的獲獎者,併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測繪局把為中央領導機關研建一套電子地圖分析與檢索系統的任務列入了“八五”測繪科技攻關計劃。1992年2月,國務院秘書局與國家測繪局決定,共同研建國務院綜合國情地理信息系統,並稱之為“9202工程”。劉紀平特別慶幸自己一畢業就進入了“9202工程”課題組。他如魚得水,作為核心技術成員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並承擔了難度較大的軟件系統設計和集成開發任務。1993年底,一套實用電子地圖系統首次安裝在國家領導人辦公決策場所國務院常務會議室。可以説,“9202工程”為實現我國行政管理決策工作科學化、信息化,豐富和提高測繪工作的內容和水平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隨後十幾年的工作中,劉紀平作為核心成員,全面承擔起系統設計研發和工程組織實施的重任,開創了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於輔助我國政府宏觀決策的先河。通過刻苦鑽研和創新,他帶領政府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職工,解決了面向政府管理與決策地理信息系統軟件開發與應用中的一系列關鍵技術,拓展了地理信息服務的新領域。業內專家認為,政府地理信息工程標誌着我國政府行政管理進入信息化的新階段,其核心成果獲得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多項部門科技進步獎。圍繞政府地理信息工程中的核心技術創新,他組織的團隊申請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863”課題、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國家基礎測繪等幾十項國家和部門重大科技計劃課題的支持,在空間輔助決策、空間數據挖掘與信息融合、地理信息智能服務、應急處置地理信息平台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科技創新成果。自主開發的國產地理信息系統軟件GeoWindows順利通過科技部國產GIS軟件測評並獲得推薦,國務院防汛氣象信息服務系統獲得全國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優秀應用軟件獎。
“9202工程”建設的成功,使測繪人認識到了測繪與社會需求的最佳契合點。1998年,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政府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其主要職責就是專門為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日常辦公和輔助決策提供服務。劉紀平作為當時全院最年輕的副研究員之一,被推到了中心主任的位置上。
進入新的世紀,電子政務建設已成為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信息化工作的重點。劉紀平與時俱進,緊跟國家發展需求,及時確定了以“電子政務空間輔助決策”為標誌的政府地理信息系統新方向,帶領科研團隊,在測繪成果為黨政機關和相關部委決策提供保障服務這一重要領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取得重要突破。2002年以來,根據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建設需要,他以政府GIS為基礎,領導中心職工發展了電子政務空間輔助決策技術體系:實現軟件平台從單機版本發展為直接服務到領導桌面第四代網絡地理信息系統;測繪成果應用從綜合國情電子地圖擴展到防災減災、西部大開發、對外經濟合作、政務信息資源等;服務保障從汛期服務為主提升到常年開通服務;通過政府專網把服務範圍擴展到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同時,他積極倡導並推進國產辦公自動化軟件、管理信息系統與GIS軟件的集成,帶領政府地理信息系統科研創新團隊,建立完善了涵蓋地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系統等面向政府服務的信息服務技術體系和軟件平台,並對將服務對象拓展到國務院辦公廳、全國政協、國家廣電總局、中聯部、軍事科學院、中國地震局、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等部門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自擔任中心主任以來,劉紀平憑藉過人的智慧和才幹,帶領中心順利走過了從起步到發展的創業歷程,使中心成為國內知名的地理信息系統研發機構。劉紀平身為中心主任、研究生導師,又在多個專業領域有兼職,科研、教學、成果開發與轉化、爭取項目和繁雜的日常管理,千頭萬緒纏繞着他,這注定他留給自己的時間少之又少。因此加班對他來説是家常便飯,絕大多數科研工作和專著的撰寫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完成的。劉紀平善於團結科技人員協同攻關,為適應大科研項目和團隊協作的需要,建立了項目、人員與技術“三統一”的科研管理模式,保證和規範了中心應對大項目人、財、技術的統一協調的需要,為高質量完成大項目提供了堅強保障。根據業務發展,及時將中心劃分為空間數據庫、WebGIS、電子政務與辦公自動化、應用系統建設與標準化、統計分析與數據挖掘等多個學科方向,形成了中心多樣化的研究團隊。通過給年輕同志壓擔子,鍛鍊了一批以博士、碩士為主體的年輕科研骨幹,中心年輕課題組長已佔整個課題組長的60%。同時他大力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中心共有博士、碩士生導師8名,與多所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保證了中心發展對人才的持續需要。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劉紀平積極響應國家測繪局黨組號召帶領政府地理信息服務團隊,連夜加班迅速開發汶川地震地理信息服務系統,解譯分析災情信息,為國務院應急辦、電子政務辦、科技部提供服務。2010年玉樹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啓動國辦地理信息服務突發事件影像信息服務機制,當日下午2點,就及時將緊急製作的災區專題圖通過專網提交國辦直接為國務院領導服務。4月15日,按照“信息集成,輔助決策,迅速提供”的工作思路,快速組織中心技術骨幹搭建了青海玉樹地震災情地理信息系統,直接為國辦提供基於地理信息的地震災情監測、綜合查詢、統計分析服務。4月18日,按照國家測繪局的安排,系統安裝到青海省測繪局,通過網絡為省委、省政府領導和應急辦、發改委、國土廳等部門提供服務。4月19日,系統安裝到中國地震局和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直接為專業部門地震災情的分析、評估提供服務。
隨着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不斷深入,劉紀平帶領他的團隊積極分析、探索政府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新需求,從服務對象、服務方式、開發方式、業務應用、產品形式等多個方面入手全面研究、總結政府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的新模式和業務模型,儘快建立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政府部門應用服務體系,通過深化業務應用,創新服務模式,加快推進政府地理信息公共服務。 [1] 

劉紀平人物榮譽

劉紀平不斷開拓創新,為我國政府地理信息系統的研建和開發傾注了全部精力,展現出測繪科技戰線勞動者的精彩人生。由於科研和管理成效顯著,劉紀平1995年被遴選為國家測繪局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999年被國務院批准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0年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傑出青年,2006年當選全國測繪系統先進工作者,2009年獲得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他所在的政府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先後獲得建設部青年文明號先進集體、“八五”測繪科技工作先進集體、中央國家機關團工委青年文明號先進集體、全國測繪系統先進集體、國家測繪局先進黨支部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