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節

(現代歷史學家)

鎖定
劉節(1901-1977),字子植,浙江省永嘉縣人。早年就讀於浙江省立第十中學。1926年畢業於上海國民大學哲學系,同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國學研究所,跟隨梁啓超、王國維等人學習。在古史研究方面,漸露頭角,撰寫《洪範疏證》、《好大王碑考釋》等,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起源問題及朝鮮古代史和古代地理的研究,取得超越前人的成果。1928年,自清華大學國學研究所畢業後,先後任天津大學講師、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北平圖書館編纂委員會金石部主任、燕京大學教授。抗日戰爭時期,劉節先後任大夏大學、浙江大學、金陵大學教授。1940至1944年,居重慶山城,生活條件相當艱苦,但仍治學不綴,寫出《歷史論》、《人性論》、《中國古代宗教移植史》等專著。抗日戰爭勝利後,歷任中山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直至解放。1950至1954年,曾兼任該校歷史系主任。50年代以後,多次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衝擊。1977年,劉節病逝。 [1-2] 
中文名
劉節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浙江省永嘉縣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77年
性    別

目錄

劉節人物生平

劉節,字子植,浙江永嘉人。劉節自幼勤奮好學。1926年在上海國民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到北京清華大學國學研究所,跟隨梁啓超王國維等國學大師,從事古史研究。期間曾寫了《洪範疏證》。該文運用比較研究法,對《尚書》中的《洪範》一文的成書年代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擬定《洪範》為秦統一中國以前、戰國後期陰陽五行託古之説,頗受梁啓超的賞識。梁啓超認為:關於古書中真偽及年代問題,“以《尚書》為最糾紛難理,而《洪範》問題之提出,則自劉君此文始”。《洪範疏證》提出的證據“皆經科學方法研究之結果,令反駁者極難容喙,可謂空前一大發明。亟宜公表之,供全世界學者之論難”。此後,劉節又發表了《好大王碑考釋》等一些較有份量的論文,從而在古史研究方面漸露頭角。 [3] 
1928年,劉節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所畢業後,到天津南開大學任講師。1930年,到河南大學文學院任教授。1931年又回到北京,任北平圖書館編纂委員會金石部主任。1935年轉到燕京大學任教,抗日戰爭爆發後,才離開北京。 [3] 
在北京工作期間,劉節主要從事古器物和古文獻的考釋工作,他學識淵博,對古文字學、金石學、考古學的造詣甚深。在進行考證時,經常運用甲骨文、金文以至音韻、訓詁學方面的知識,為研究古史從不同方面作出成績。如1933年夏天,安徽壽縣出土了一批銅器,其中有文字的三十多件,劉節據此寫出《壽縣出土楚器考釋》。該文對諸器銘文、形制與紋樣作了深入細緻的研究,考定了諸器的製作年代。在考釋過程中,發現和訂正了《史記·六國年表》和某些漢朝學者由於不懂楚國文字而產生的偽誤。劉節對諸器的製作年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另外,文中還考訂了曾國的氏族分佈與移殖情況,並證明了曾、楚之問姻婭關係。 [3] 
抗日戰爭期間,劉節從北京南下,先後在上海大夏大學、宜山浙江大學任教。後又到四川,在成都金陵大學文化研究所任職。 [3] 
這一時期,尤其是在四川任職期間,劉節潛心研究諸子之學。先後寫了《老子考》、《辨儒墨》、《管子中所見之宋尹一派學説》等考釋諸子的文章,取得一定的成就。如在古籍《莊子·天下篇》中,曾談到宋全開、尹文一派的學説本應在先秦思想史佔據一定的地位。但由於宋、尹的著作沒有直接保留下來,所以後世論及他們的思想便語焉不詳。劉節獨具慧眼,通過對比研究,發掘出《管子》書中的《心術上、下》和《白心》、《內業》四篇宋尹一派的學説,並寫成《管子中所見之宋尹一派學説》一文,將《管子》中四篇宋、尹的學説與其他各家作內在、深入的比較,指出其相互關係與異同。大大開拓和豐富了對宋、尹一派思想的研究材料。當時,郭沫若研治先秦諸子。寫出《宋全開·尹文遺著》一文,也得出了與劉節大致相同的看法,並在後記中肯定了劉節的成就。 [3]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劉節離開四川,並自1946年起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教。1949年,廣州解放後,劉節曾任中山大學歷史系主任直至1954年全國院系第二次調整,才不再擔負行政工作。此後,他一直堅持在教學第一線。他雖然承擔較多的教學任務,但仍繼續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 [3] 
劉節的學術道路並不平坦。從50年代以來,他的“天人合一”等觀點多次受到批評。但他並不因此放棄教學科研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劉節受到很大沖擊。晚年又身患不治之症,但精神仍然樂觀,只要身體稍好,總是手不釋卷。 [3] 
1977年,劉節在廣州病逝。 [1]  [3] 
參考資料
  • 1.    劉節:史家風骨士子魂  .清華大學[引用日期2023-12-27]
  • 2.    永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永嘉縣誌 下.北京:方誌出版社,2003:1380-1381
  • 3.    廣州市天河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天河人物誌.廣州:廣東省地圖出版社,199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