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福江

(中國石油大學副教授)

鎖定
劉福江,男,遼寧東港人,博士,副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機電工程學院教師。
中文名
劉福江
國    籍
中國
性    別
職    稱
副教授

劉福江個人簡歷

劉福江, 1997年在西北工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1年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完成博士後研究工作。 主講課程
主講本科生《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和博士生《工程計算力學》等課程,

劉福江研究成果

指導本科生參加北京市結構設計大賽多次獲獎,承擔多項科研課題並獲得國家自任科學基金資助,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先後被評為石油大學十佳教師(05年),北京市優秀師德標兵教師(06年)。 [1] 

劉福江熱心教育

紮根教育事業 説起教師,無數感人的故事激勵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成長。當人們用最華美的詞彙歌頌他們的時候,聽到的往往是最樸實的那句:“沒什麼,我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看着學生們的進步心裏比什麼都甜。”劉福江便是其中一位。
劉福江自2001年在清華大學博士後畢業便在中國石油大學任教。5年來,劉老師先後開過《高等數學》、《材料力學》等本科生課程,也承擔研究生的教學工作,還帶過本科英語四級輔導班。但當這名在講台上揮灑自如、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面對記者的採訪時,卻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了。“其實每個老師都會這樣做的,我只是他們中的一員。”成了劉老師説的最多的一句話。
這輩子當定教師了
“您為什麼選擇做一名教師?”面對記者的發問,劉老師笑了。這時,記者注意到劉老師拍了拍自己的雙腿。“這腿自小留下殘疾,雖然不是很嚴重,但它卻讓我嚐盡了生活的艱難,也因此使我變得比常人更堅強。”
1984年,高出錄取分數線10分的劉福江本以為會如願地被遼寧大學錄取,但是沒想到由於體檢不合格,希望成了泡影。看着同齡的學生紛紛走入校園的那一天,劉福江難受極了,於是他背起書包從老家遼寧省的一個偏僻小村一路趕到了遼大的校門口,那時的劉福江只為了看一看心儀的學校是個什麼樣。一天下來,這個瘦小的身影引起了幾位老師的注意。也許是被這份執著所感動,老師們紛紛為他展開了求學工作。市招辦、市教委,凡是能求到的地方,老師們都去遍了……當得知自己被遼大破格錄取的一刻,很少流眼淚的劉福江激動地哭了!那時的他,堅定了一個信念:這輩子教師這個職業我是當定了。
教過的學生都能叫出名
大班上課,教室裏要有一百五六十人,由於平日裏跟同學接觸多,劉福江不僅瞭解每個人的學習情況,同時他更可以叫出每個同學的名字。
凡是劉老師的學生都知道他有一個習慣,早上八時的課,他總會提前半個多小時就進到教室,除了翻看自己的備課本外,他會和每個進來的同學打招呼並輕鬆地聊天。劉老師説,可別小看這短短的交流,它不僅可以掌握學生對課程的認知程度,同時還是記住他們名字的好渠道。劉老師告訴記者,他在記學生名字的時候確實下了番功夫。每次的課前點名、試卷及作業本上的學生名字……劉老師總會刻意去記,據説像他這樣可以記住所有教過學生名字的老師在學校已經不多了。如今,學生有思想問題了,都願跟他説説。甚至有的同學戀愛了也願意先告訴他。其中一名學生告訴記者:“當我感到學習壓力大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找劉老師聊聊,然後我會感到輕鬆了許多。”
用感恩之心關愛他人
學校裏的很多學生來自偏遠的農村,家中生活比較困難。這部分孩子成為了劉福江心中永遠的牽掛。放假了,學生是否買好車票了;開學了,哪些學生還沒有交上學費……少則一兩千多則四五千元,每當這時,劉福江便會毫不猶豫地自掏腰包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最大能力的幫助。對此,他從不求回報。如今,經濟條件不是很富裕的他已先後資助了七八名生活貧困的學生。“看到這些生活困難的優秀生,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劉福江感慨地告訴記者:“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老師是社會的好心人給了我關愛,讓我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夢想,我也要盡我的所能回報社會和他人,將同樣的關愛送給最需要的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