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福勝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武漢軍區後勤部原副政委)

鎖定
劉福勝(1914年11月 [2]  —1994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湖北省黃安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前曾任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三師師班長、排長、連指導員、營政委,紅四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一師二七一團政治處主任、九十三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九十三師二七七團政治處主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一團營政治教導員,一二九師東進縱隊第一團政委、青年縱隊第三團政委、新四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十團政委,冀南軍區後勤部政委,冀南軍區第六軍分區政治部主任、供給部政委,冀魯豫軍區第五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冀南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縱隊三十旅旅長,桐柏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二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軍區南陽軍分區司令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二十四師師長,中南軍區空軍後勤部政委,廣州軍區空軍後勤部政委,武漢軍區後勤部副政委等職。 [2-3]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3] 
1994年12月20日,劉福勝同志因病在紅安逝世,享年80歲。 [2-3] 
中文名
劉福勝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華家河鎮方劉衝村
出生日期
1914年11月 [2] 
逝世日期
1994年12月20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軍    銜
少將(1955年)

劉福勝人物生平

劉福勝早年經歷

1914年11月 [2]  ,劉福勝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華家河鎮方劉衝村一户貧困農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在苦難中度過的,因為生活所迫,劉福勝從小給地主放牛。他每天餓着肚子趕着牛到山頭放牧時,都要經過村子的祠堂,祠堂中傳出的琅琅書聲都讓他沉醉。他總是不自覺地停下腳步,屏住呼吸,悄悄走到窗下隨着裏面的孩子一同唸書,生怕一喘氣就漏掉了一個字。有多次因為沉醉在讀書中,牛到田中吃了莊稼,被父親責罵。劉福勝説,正是那段經歷讓他認識到讀書的美好,知識的重要,也讓他從聽書中明白了許多革命道理。他父親送他上了兩個月的學,終因無力供學,只好又去放牛。 [2] 

劉福勝土地革命時期

1929年,劉福勝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2] 
1931年,劉福勝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2] 
1933年,劉福勝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2] 
土地革命時期,劉福勝歷任村農會會員,鄉赤衞軍隊員,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三師師班長、排長、連指導員、營政委,紅四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一軍第九十三師第二七一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主任甘瑞平)、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主任王新亭)、第九十一師第二七七團政治處主任(團長鄒國厚,政委楊明山)等職。在此期間,劉福勝參加了鄂豫皖根據地川陝蘇區的反“圍剿”和“圍攻”作戰以及紅四方面軍長征,曾經三過雪山草地。 [2] 

劉福勝全面抗戰時期

全面抗戰時期,劉福勝歷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團第三營教導員(營長吳宗先)、青年抗日縱隊第三團政委(團長李繼孔)、東進縱隊第一團政委(團長徐紹恩)、新編第四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主任袁鴻化),冀南軍區第六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司令員鄒國厚,政委夏祖盛)、供給部政委(部長張松平),冀魯豫軍區第五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司令員趙義京牟海秀,政委李爾重、陳登昆)等職。 [2] 

劉福勝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劉福勝歷任冀南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政委陳登昆),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縱隊三十旅旅長(政委缺編,副政委賀亦然),桐柏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二政委(司令員方正平,第一政委趙武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軍區南陽軍分區司令員(政委趙子揚)等職。 [2] 
劉福勝與戰友
(圖冊參考資料: [2] 

劉福勝建國之後

建國初的劉福勝 建國初的劉福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福勝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二十四師首任師長(政委汪洪清)。 [2] 
1954年,劉福勝任中南軍區空軍後勤部政委。 [2] 
1955年,劉福勝任廣州軍區空軍後勤部政委。 [2] 
1955年9月,劉福勝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 
劉福勝少將1955年授銜照
1959年至1964年,劉福勝任武漢軍區後勤部副政委。 [2] 
1964年5月,劉福勝離休。 [2] 
晚年的劉福勝
(圖冊參考資料: [2] 
1988年7月,劉福勝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 
1994年12月20日,劉福勝因心臟病突發,在家鄉“希望工程”現場逝世,享年80歲。 [2] 

劉福勝軼事

劉福勝離休後,經常往家鄉跑,成了村裏的“編外幹部”。方劉衝村村前有條小河,一直沒有橋,村民出行非常不便,春夏暴雨,村子就成了孤島,冬天還要赤腳趟水過河。劉福勝將軍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和村幹部商量建橋,村幹部為難地説,“我們也好想建橋,但沒錢啊。”將軍二話沒説,當即捐款1500元。將軍的行動感動了村民,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快,一座可通車的水泥橋就建了起來,結束了方劉衝村村民世世代代趟冷水過河的歷史。將軍看到家鄉村民吃水還是靠到河裏挑,一到雨天,水就變得又黃又渾,嚴重影響村民身體健康,雖有豐富的山泉,但無錢開發。二話不説,他又帶頭組織捐款修建了自來水塔,引來甘甜的山泉,讓全村人都用上了清涼純淨的自來水。大山裏的天黑得早,每到夜晚村子就一片漆黑,一些讀書的孩子就守在柴油燈下看書做作業,將軍看到心裏非常難受,他多方奔走,四處尋求,又出錢,又找人,想方設法為家鄉安上了電燈,讓山村的夜晚不再黑暗。看到孩子們都在明亮的燈光下讀書學習,將軍十分欣慰。將軍晚年回家鄉,多次到村小學為孩子們講革命故事。看到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讀書的小學房屋低矮,牆體發裂,門窗透風,屋頂漏雨,惡劣的讀書的環境,他向村幹部建議:換個地方為孩子們建一所像樣的學校,讓孩子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建一所學校,談何容易,資金哪裏來?劉福勝將軍帶頭,全村人人捐款,個個集資,不到一個星期,就收到捐款1萬多元。但相對於建校所需,這只是杯水車薪。將軍不顧自己年事已高,身體有恙,帶着村幹部四處“化緣”。將軍對孩子的關愛,對教育事業的赤誠感動了紅安縣有關部門,縣政府特批兩萬元,教育部門也將方劉衝村小學列入改造計劃,撥出專款支持,將軍又通過各種途徑籌集到建築材料。方劉衝村新小學在村民的期盼中終於在垮子西頭的山崗上動工了。將軍此時卻病倒了,急需到武漢住院治療。將軍進了醫院,但將軍的心卻還在家鄉,還在學校。家鄉每有來人,他第一件問起的事就是學校建設的進度和質量,再三叮囑一定要保證質量。病情稍有好轉,他就打電話詢問建校事宜,並反覆叮囑,一定要建成百年大業,為子孫後代留下一所好學校!學校孩子們聽説將軍爺爺為他們建新學校,高興得歡呼雀躍,稱將軍為“我們的好爺爺”。1994年12月20日,剛出院的劉福勝將軍就急匆匆地趕回家鄉,一下車,就來到建校工地,瞭解工程的進度,聽到學校裏的讀書聲一陣陣傳來,看到熱火朝天的建校工地,將軍欣慰地説:“明年孩子們就可以在新教室裏上課了!”話音剛落,將軍忽感身體不適,待到醫生趕來時,80歲高齡的老將軍已因心臟病突發,在“希望工程”的現場溘然長逝。在劉福勝的靈堂,掛着一幅輓聯:為國征戰為育英才嘔心瀝血將軍星輝萬古存;不求功名不求富貴廉潔奉公一代國殤垂青史。按慣例,劉福勝的骨灰應安放在紅安縣烈士陵園,應鄉親們的要求,劉福勝的部分骨灰安葬在離小學不遠的山坡上。1995年春,教學樓完工後,方劉衝小學改名為福勝小學。從此,每年的清明節,福勝小學的師生們都要給將軍掃墓,從福勝小學走出去的學生,每次回鄉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將軍,許多聽説將軍故事的人也紛紛從四面八方前來緬懷將軍。 [1] 
劉福勝和家人
(圖冊參考資料: [2] 

劉福勝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 

劉福勝人物評價

劉福勝將軍夫人與女兒在福勝小學 劉福勝將軍夫人與女兒在福勝小學 [2]
劉福勝將軍身為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開國少將,本可安享晚年,但卻一心想為家鄉人民辦實事、謀發展。劉福勝一生簡樸,兩袖清風。他的一件毛衣竟補了幾十處,卻為家鄉做了數不清的好事。他的所作所為是一位歷經戰火考驗的共和國將軍,一位老共產黨員心靈深處的呼喚,本能的自覺行動,正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忠誠為民的真實寫照。劉福勝將軍一生都在效忠於黨,忠於人民,努力學習革命思想,貫徹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艱苦奮鬥,積極工作,誠懇坦白,聯繫羣眾,勤勤懇懇地為人民服務,為革命事業貢獻了一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