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發如

鎖定
劉發如(1903—1978)是東莞著名的“大天二”,又名劉萼藩,渾名“哨牙仔”,道滘鎮律湧人。
別    名
哨牙仔
所處時代
民國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78年
本    名
劉發如
籍    貫
廣東東莞道滘鎮律湧

劉發如人物生平

劉發如小時當牧童,十四五歲時幫鄉人擺渡,結識了土匪劉發仔。不久,為劉發仔刺殺了道滘捕盜偵緝葉瑞,深得劉發仔賞識。
1922年,劉發仔年老“收山”,隱居澳門,將全部匪眾百餘人及武器交劉發如代管,言明每年給回劉發仔一萬元款項。1936年農曆六月,劉發如請來國民黨軍隊千餘人,向把持道滘的增城土匪袁蝦九(袁華照)進行火攻,釀成火燒興隆街90多間鋪户的慘案。劉奪回道滘,擊斃劉倫(紅毛倫),控制了“公立堂”之後,又聯合鄰縣各方土匪,組成“廣東堂”,擁有匪眾千餘人。1929年;劉發如找人“疏通”了東莞縣長陳達材,同意他“成軍”,被委為警衞中隊長,搖身一變成了國民黨的官僚。這時,在澳門賭敗輸光的劉發仔要他履行諾言,提供款項,劉發如不但不給錢,反説劉發仔是土匪,沒收了他在道滘的財產。
東莞淪陷後,劉發如暗中派鳳凰九(葉衍齡)與羅景臻投降日軍,由鳳凰九出頭替日軍在東增寶等縣源徵軍谷,他受日偽之命組織“護沙大隊”,由羅景臻任大隊長,派其堂弟任汪偽步兵7團團長,他在幕後指揮。這段時間的劉發如,集土匪、官僚、漢奸於一身。他“圍剿”抗日遊擊隊,迫害進步人士。他常説:對付共產黨,“寧可錯殺一千,不可留下半邊”,多次親率部隊進攻大嶺山抗日根據地。
劉發如橫行水鄉,任意向農民勒收田畝谷、禾甫(田畝谷一般佔農民總產量的20%一30%),對航經道滘的客、貨船均要勒收行水。在他控制下的道滘地區,各種苛捐雜税不下二三十種。興隆街的店鋪大多是劉家強買的產業。
抗日戰爭勝利,劉發如怕受到懲處,逃往香港及新加坡躲避。1946年10月,國民黨縣政府對曾被定為漢奸的劉發如實行“招撫”,委任為東莞縣保警第三大隊長,劉再度成了統治道滘的“土皇帝”。 [1] 

劉發如私有財產

據估算,劉發如自當上土匪首領至道滘解放,剝削、侵吞的財產僅良田就有8000餘畝,每年收入租谷200餘萬斤;經營的工商業分佈於東莞、廣州、香港、澳門等地,有樓房屋舍26座,穀倉5間;至於金銀珠寶等浮財就難以算清了。東莞解放前夕,國民黨軍政人員紛紛奪路逃命,劉發如在竊船逃亡中被追獲。他假裝投誠,繳出一部分槍械。1949年12月逃亡香港。死於1978年。 [1] 
參考資料
  • 1.    中共東莞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東莞解放鬥爭紀實[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9.09. 第4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