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疇西

鎖定
劉疇西,又名劉梓榮、劉武成、劉仇西,(1897-1935年8月6日) [1]  ,湖南省長沙縣(今望城)人。曾任紅二十一軍軍長、閩浙贛軍區司令員兼紅十軍軍長、紅十軍團軍團長等職。 [1]  [4]  [8] 
1897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今望城)靖港鎮金星村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冬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留校任第一教導團三連黨代表。1925年在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戰鬥中身負重傷。1926年6月,任黃埔同學會總務科科長。次年夏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二十四師參謀。1929年初,赴蘇聯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8月,回國任紅一軍團三軍八師師長。1931年冬,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軍事教員。1932年7月,任紅二十一軍軍長。1933年4月,任閩浙贛軍區司令員兼新紅十軍軍長。1934年2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1月,被任命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總指揮、紅十軍團軍團長兼二十師師長,並任軍政委員會委員;12月奉命率部北上皖南,途經懷玉山區時,遭國民黨軍重兵包圍。1935年1月28日,在懷玉山程家灣被俘。 [3]  [8] 
1935年8月6日,劉疇西被槍殺於南昌市百花洲下沙富,時年38歲。 [1] 
中文名
劉疇西
別    名
劉仇西、劉梓榮、劉武成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南省長沙縣
出生日期
1897年
逝世日期
1935年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劉疇西人物生平

1897年,劉疇西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今望城)靖港鎮金星村一個農民家庭。
1912年,到長沙縣四小讀書。
1918年,來到長沙長郡中學讀書。
1920年秋,考入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習,同年冬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畢業後,留校任第一教導團三連黨代表。
1925年春,率第三連參加東征戰鬥。同年3月,棉湖戰鬥打響,劉疇西在戰鬥中中彈,失去左臂。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先後在二十四師任營長、團參謀長。後由中共中央派往中央革命根據地,任紅一軍團第三軍第八師師長。
1929年初,受黨組織委派赴莫斯科伏芝龍軍事學院學習。
1930年8月,回到中國,由黨中央秘密派往江西中央蘇區,任紅一軍團第三軍八師師長。
1932年7月,戰鬥中由師長升任紅二十一軍軍長。
1933年,劉疇西任閩浙贛軍區司令員兼紅軍新編第10軍軍長,閩浙贛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率領閩浙贛根據地軍民全力支援中央根據地的第五次反“圍剿”鬥爭。曾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曾獲中革軍委授予的二等紅星獎章。
1934年11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進入閩浙贛蘇區,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任軍團長。
1934年7月,中央決定由尋淮洲率領的紅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11月,紅7軍團與劉疇西、方誌敏率領的紅10軍會師,兩軍合編為紅10軍團,仍作為北上抗日先遣隊,劉疇西任軍團長兼第20師師長。同年12月,紅10軍團在浙贛邊界的懷玉山區被國民黨軍包圍。
1935年1月底,紅十軍團在懷玉山地區被20倍敵人包圍,劉疇西、方誌敏身負重傷後被俘,被捕後關押於江西省上饒監獄,後又轉押南昌。
劉仇西(劉疇西)
劉仇西(劉疇西)(2張)
1935年8月6日,被槍殺於南昌市百花洲下沙窩刑場,時年38歲。 [1-3]  [4-5] 

劉疇西人物事蹟

劉疇西早年生活

  • 追求冀理
1897年,劉疇西出生於湖南長沙縣靖港區沙圍子竹籬笆屋場(今屬望城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劉國忠善於經營。家底日漸豐厚,生活較為寬裕。因他自幼聰穎,長輩很是喜愛,竭力支持他讀書,以期支撐門庭。
1912年夏,劉疇西考入靖港鎮的長沙縣第四高等小學讀書。1918年,考取長沙長郡中學。“五四”時期,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響下,劉疇西積極投入了學生運動。他目睹列強入侵,祖國受辱,悲憤難忍,下決心習武,要做禦敵衞國的忠臣,遂改名為劉武臣。
1919年5月下旬,長沙民眾和學生為抗議日本帝國主義霸佔中國青島的罪行,舉行罷工、罷市、罷課,開展了抵制日貨的鬥爭。劉疇西作為國貨維持調查員,帶領一些同學檢查日貨,對那些偷換日貨標籤的奸商。學生愛國運動高漲,使軍閥張敬堯極為惱火,以督軍兼省長的名義,貼出佈告和訓令,聲言要拿辦罷課遊行的人。劉疇西與同學們對此不屑一顧,繼續堅持罷課遊行,甚至拒絕暑期考試。在徐特立的帶領下,他們分組赴長沙縣各鄉鎮,開展宣傳演講活動,揭露軍閥張敬堯禍湘的罪行。
學生運動 學生運動
劉疇西在長郡中學畢業後,於1920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當時,由毛澤東等人發起組織的新民學會和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在校內十分活躍。劉疇西在一師這個革命搖籃裏學習、生活了兩年,他與進步師生交往密切,思想進步很快。1920年冬,他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夏,他在畢業前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3]  [4] 
  • 投筆從戎
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後,新創辦的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在各地秘密招收進步青年。1924年春,在湖北省旅鄂小學教書的劉疇西,接到湖南黨組織發出的報考通知時,預考已過。他便持黨組織的推薦信,由武漢趕到上海蔘加複試。他在《試述投考黃埔軍校的志願》的作文考卷上署名“仇西”,並對同伴們説:“列強如此欺侮我們,不報此仇,非炎黃子孫。今後,我就改名劉仇西。”最終被錄取。5月初,黃埔軍校正式開學,他被編在第一期第一隊。從此,他起早貪黑,參加緊張而嚴格的軍事訓練,在射擊、刺殺、隊列等訓練科目中,門門優秀,多次受到隊前表揚。
1924年9月下旬,在英帝國主義和軍閥陳炯明的支持下,廣州商團武裝叛亂,叫囂要孫中山下野。在共產黨的推動下,廣東革命政府下令黃埔學生軍參加平叛。10月14日夜,商團軍向政府進攻,劉疇西所在的學生軍第一隊,首先予以反擊。經過數小時激戰,革命武裝攻入商團盤踞的大樓,將商團軍全部繳械。劉疇西第一次經受了實戰的考驗。同年10月,黃埔軍校從浙江、湖南等地招生一千多名編成兩個教導團,並且仿效蘇聯紅軍,在部隊實行黨代表制。教導團的幹部,多從黃埔第一期學生中選任,品學兼優的劉疇西於11月底畢業後到第一教導團第三連任黨代表。 [3]  [4] 

劉疇西英勇奮戰

  • 東征勇士 浴血沙場
廣東東江地區軍閥陳炯明,在英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支持下,1925年初令洪兆麟率軍向廣州竄犯,妄圖摧毀革命政權。廣東革命政府發佈了《東征宣言》,決定以黃埔軍校兩個教導團的學生軍為主力,舉行東征。
2月1日,劉疇西所在的第一教導團,經虎門、石龍鎮至塘頭廈,與一股叛軍遭遇。劉疇西奉命率部發起猛攻,打敗敵人。學生軍乘勝追擊,進抵深圳以北的平湖。接着轉向東進,經龍崗迫近惠州南面的淡水,與守城之敵洪兆麟部對峙。部隊每日行軍數十里。劉疇西身先士卒,常為掉隊士兵扛槍背被包。他要求部隊嚴格執行紀律,保護羣眾利益,宿營時不許進入民眾住宅;不許擅自到農家菜地摘菜等。這種新的作風,受到東江人民的熱烈歡迎,贏得了“仁義之師”的稱號。
2月13日,陳炯明派一個旅增援淡水守敵,東征指揮部聞訊,決定在春節期間,組織奮勇隊攻城。奮勇隊有10名營、連黨代表和100名士兵參加,劉疇西是其中之一。15日拂曉,劉疇西與奮勇隊員輕裝摸到淡水城牆邊,在猛烈的機槍火力掩護下,他們以迅猛異常的動作,架梯攀登城牆。在敵人的瘋狂反撲下,奮勇隊傷亡過半。劉疇西冒着彈雨,最先爬上城頭,與敵展開搏鬥。他身負重傷但仍咬緊牙關,浴血苦戰,奮勇隊終於打開了城門,大部隊一湧而進。敵酋洪兆麟奪路而逃。
2月17日,洪兆麟率近萬人捲土重來,連續發起三次衝鋒,妄圖奪回淡水城,劉疇西與戰友們扼守的陣地,卻紋絲未動,趁敵潰退之機,教導團乘勝追殲,進抵海陸豐地區,接着又佔領普寧、揭陽。陳炯明見能征慣戰的洪兆麟部竟敗給了初出茅廬的學生軍,惱羞成怒,重新集結了數萬之眾,派林虎等人率領叛軍自興寧、梅縣南下,揚言要與東征軍決一雌雄。
3月12日晨,按照東征指揮部的作戰部署,劉疇西所在的第一教導團,在棉湖西北山地迎戰敵林虎部主力,激戰8個小時,雙方處於膠着狀態。由於第二教導團未能按時出擊敵之右翼,敵人全力對付第一團。戰鬥十分激烈,第一團連續打退了敵人的5次進攻,部隊傷亡較大,劉疇西連減員過半。 [3]  [4] 
  • 身殘志堅 南昌討蔣
3月12日黃昏,在第二教導團的配合下,第一團向敵反擊,這時,一顆流彈擊中了劉疇西擎旗的左臂,鮮血直流。他包紮一下,忍着劇痛,繼續衝鋒,終於把戰旗插上了敵人陣地。
劉疇西因傷勢惡化,被送到廣州博愛醫院治療。醫生告訴他,只有割掉左臂,才能保全生命。劉疇西堅毅地説:“為了打倒軍閥,性命尚可犧牲,割掉一臂又何妨?我一隻手也能幹革命!”其妻楊淑純從長沙匆匆趕來,見丈夫斷臂,十分悲傷。劉疇西親切地勸她説:“切莫悲傷,革命是要流血的,許多戰友連生命都獻出去了,他們才是最值得懷念的。”最後還叮囑妻子:“革命者的命是提在手裏跑的,要做好思想準備。”
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鄧穎超趕到博愛醫院,慰問東征負傷官兵。在劉疇西的病牀前,周恩來拉着他的右手,宣佈了上級對他的獎勵。黃埔軍校給他頒發了軍功狀。
住院期間,劉疇西兼任醫院的黨代表,負責傷員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久,國民革命軍舉行了第二次東征。劉疇西幾次申請歸隊,均未獲準。他感到是一大憾事,在寄給他哥哥的一張照片背面寫道:“3月12日傷,9月1日痊,正重徵時也,恨不能前往,(終)天之恨。”最後,經他再三請求,院方才同意他出院,留在黃埔軍校工作。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血喔暑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劉疇西接到黨組織的通知,秘密去武漢找賀龍部隊。他取道江西到達長沙時,正值“馬日事變”發生之後,長沙一片白色恐怖。他顧不上回家看望妻女,便乘車北上,趕到武漢。劉疇西先在賀龍部隊做政治工作,後到葉挺的第二十四師任參謀。
以汪精衞為首的武漢國民黨政府,也加快了叛變的步伐。在這緊要關頭,黨掌握下的葉、賀兩支革命武裝,打出“東征討蔣”的旗幟,迅速開往九江,準備參加南昌起義。在南昌市區心遠中學的第二十四師參謀部裏,按照前委書記周恩來對起義總的部署,劉疇西協助葉挺制定了全師的進攻計劃。8月1日凌晨,南昌起義的槍聲響了。經過4小時的激戰,起義成功,整個市區一片歡騰。第二天,3萬起義隊伍進行整編,劉疇西在二十四師任營長。
為避敵鋒芒,起義軍撤出南昌,擬南下廣東,因途中受挫,由贛入閩。在福建長汀重新整編時,劉疇西調任團參謀長。9月中旬,起義軍到達廣東潮汕地區。湯坑一役,部隊受到了較大損失。劉疇西與部隊失去了聯繫。他化裝成老百姓,乘舟在海上漂流數日,歷盡艱辛到達香港,轉抵上海。1927年11月,由於傷病交加,劉疇西身體十分虛弱,黨組織安排他在上海休養了一年。 [3]  [6]  [4] 
  • 保衞蘇區 威震敵膽
1929年初,劉疇西受黨的派遣,赴莫斯科蘇聯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8月,劉疇西提前結業,從海參威乘船返回上海,黨中央派他往江西中央蘇區,開始了新的軍事生涯,他從上海出發,經閩西到贛南,任紅一方面軍第三軍第八師師長。
1930年12月,蔣介石命魯滌平率10萬兵力,“圍剿”中央蘇區,僅有3萬多人的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朱德的指揮下,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劉疇西奉命率紅八師從吉安西北部向根據地中部作戰略退卻,與友軍埋伏在龍岡附近,伺機破敵。當敵前線總指揮張輝瓚率第十八師孤軍闖入埋伏圈後,劉疇西所在的紅三軍突然從正面出擊,紅四軍在右翼、紅三軍團在左翼、紅十二軍堵住退路,使敵陷入重圍之中。此役,共俘獲敵軍九千餘眾,活捉敵師長張輝瓚。接着,紅軍乘勝向源頭追殲逃敵。劉疇西率紅八師迅速挺進,迂迴到東韶街東側,攔腰截住敵人,又協同友鄰部隊殲敵譚道源師一半。在紅軍的鐵拳打擊下,敵人發動的第一次“圍剿”遭到了徹底失敗。
蔣介石不甘失敗,1931年4月,又派何應欽帶領20萬兵力,向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二次“圍剿”。紅一方面軍總前委作出了“誘敵深入,先打弱敵,各個擊破”的戰略部署。劉疇西率領的紅八師和其他紅軍主力秘密轉移到退卻終點龍岡、東固等地區,隱蔽了25天。待敵自投羅網後,劉疇西部配合紅四軍從正面發起進攻,在東固西北的九寸嶺地區殲敵一個整師。接着,他又率部隨紅軍主力向東橫掃,在水南、白沙、中村等戰役中,連續殲敵兩個師又一個旅,繼而又在廣昌消滅敵劉和鼎部。紅軍又一次打破了敵人的“圍剿”。
兩次“圍剿”失敗,蔣介石十分惱火。1931年7月,調重兵30萬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三次“圍剿”。面對10倍於我的強敵,毛澤東全局在胸,仍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避敵主力,打其虛弱”劉疇西和廣大紅軍指戰員堅決執行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的命令,自閩西建寧出師,向西翻越武夷山,克服重重困難,頂着炎炎烈日,連續行軍10天,奔馳千里,趕回贛南興國集中。8月初,取得了蓮塘、良村兩戰大捷,接着,劉疇西率部佯攻駐吉安龍岡之敵周渾元部,有力地配合兄弟部隊殲滅了駐寧都黃陂的守敵4個團。9月7日,紅三軍兵分三路,全面出擊,追殲北逃之敵,劉疇西率紅八師為左路,從茶園岡出發,於老營盤追上敵人,殲蔣鼎文部一個旅。接着,又協同兄弟部隊在東固的方石嶺殲敵一個師,師長韓德勤化裝成伙伕逃脱。
為了培養黨的軍事幹部,1931年11月,軍委決定創立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由肖勁光任校長,劉疇西任政治部主任。在軍校,他既講授革命理論,又擔負軍事技術課,十分重視言傳身教。為了使大家聽懂學會,他經常通宵達旦地制定施教方案。儘管自己失去了左臂,但在訓練時仍頂風冒雨地為學員做一些示範動作。他強調理論要聯繫實際,把自己在國外學到的軍事知識,結合紅軍反“圍剿”的實際戰例進行分析講解,受學員歡迎。在肖勁光、劉疇西等人的努力下,軍校先後培養了近六千名軍事幹部,為革命戰爭作出了貢獻,周恩來曾給軍校很高的評價。
1932年6月,蔣介石又調動50萬大軍向中央蘇區發動了第四次“圍剿”。11月間,中央軍委令贛南的地方武裝組成紅二十一軍,調劉疇西任軍長,李井泉為政委。當時,雖然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排斥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但朱德,周恩來等紅軍負責人仍貫徹誘敵深入、聲東擊西的作戰方針。年底,劉疇西率領的紅二十一軍與紅三軍團和紅二十軍協同作戰,在宜黃的黃陂地區全殲敵人一個師,敵師長李明重傷被俘,不久斃命。
1933年3月,閩浙贛蘇區形勢吃緊,中央軍委調劉疇西去閩浙贛蘇區,任省軍區司令員兼紅十軍軍長。3月中旬,閩浙贛省在橫峯縣召開了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會上,劉疇西被增選為省蘇維埃政府的執行委員。1933年9月下旬,蔣介石在發動第五次“圍剿”的同時,以北路軍四個師的兵力,“圍剿”閩浙贛根據地,並派周渾元率三個師攻打黎川,截斷了中央蘇區與閩浙贛省的聯繫。在重兵壓境的形勢下,11月20日,閩浙贛省在橫峯縣葛源召開了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劉疇西在會上分析了敵我形勢,號召紅軍指戰員“務必不惜用血肉和頭顱來執行大會的一切決議。”11月27日,敵軍前鋒已抵橫峯,另一股敵軍企圖偷襲楊家門。劉疇西見到敵情報告後,立即命令紅十軍及橫峯獨立營在王家坂至楊家門之間設下埋伏。劉疇西親臨前線指揮。次日拂曉,敵人進入埋伏圈,紅軍突然發起猛攻,居高臨下,殲敵一個團,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俘敵200多人。 [3]  [4]  [6] 
  • 先遣抗日 鐵流千里
1934年1月,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劉疇西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的執行委員。中央蘇區由於推行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遭到失敗。1934年10月,紅軍主力被迫長征。在紅軍主力突圍之前,中央發佈了北上抗日宣言,派遣尋淮洲率紅七軍團作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轉戰於閩浙贛皖4省數十縣。11月初,紅七軍團進入閩浙贛蘇區的德興縣。按照中央軍委的電令,劉疇西和方誌敏等人率部從葛源北上,專程前往接應,與尋淮洲部在重溪會師,兩軍合編為紅十軍團,劉疇西任軍團長。原紅七軍團改編為第十九師,尋淮洲任師長;原紅十軍和新編的地方武裝分別編為第二十師、二十一師;共有兵力六千餘人。對外仍用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旗號,劉疇西任總指揮。隨後,又成立了以方誌敏為書記的軍政委員會。
12月上旬,紅十軍團轉到外線作戰,跳出敵人的包圍圈,經婺源、開化之間,北上皖南。部隊沿途張貼抗日標語,宣傳中共中央“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揭露蔣介石反共賣國的罪行。進入白區後,劉疇西反覆強調部隊應嚴明軍紀,秋毫無犯,爭取白區羣眾的支持。部隊一邊行軍,一邊作戰,擊潰了尾追的浙江兩個保安團,摧毀敵碉堡百餘座,繳獲了一些軍用物質和武器裝備。紅軍經長途跋涉,已是人倦馬乏,加上傷凍交加,有些士兵掉隊了,劉疇西把自己的馬讓給病號騎,並下令部隊減輕輜重,輕裝前進。
12月10日,劉疇西率部隊進抵黃山南面的湯口,準備繼續北進。就在這時,蔣介石調集5個正規師、2個獨立旅及浙皖4個保安團的兵力,向紅軍圍堵過來。劉疇西馬上召集軍事會議,制定對策。他提出在太平縣譚家橋附近的烏泥關設伏殲敵的作戰計劃,與會的各級指揮員一致同意。
12月14日上午9時,王耀武帶領敵軍補充第一旅進入設伏地區,劉疇西下令發起總攻。紅第十九師扼守山頭的連隊迎面封鎖了烏泥關,紅二十一師的一個營截斷敵人後路。各師主力亦同時對敵攔腰出擊。敵遭到突如其來的打擊,死傷慘重,敵團長被擊傷,隊伍亂成一團。當敵軍反撲時,我戰鬥力較強的紅十九師主力,卻配置在烏泥關南面的懸崖峭壁上,兵力不易展開。敵人集中兵力猛攻我戰鬥力較弱的紅二十師、二十一師,致使戰局逆轉。紅軍傷亡不小,十九師師長尋淮洲重傷犧牲。譚家橋戰役的失敗,使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陷入了被動局面。一些同志建議分散兵力,就地開展游擊戰,適時殲擊敵人。劉疇西擔心兵力分散更難應付敵人的重兵“圍剿”,於是與方誌敏商議,召開了軍團幹部會議,會上決定部隊掉頭南下,返回閩浙贛蘇區休整補充。
1935年1月12日,方誌敏、粟裕率800名紅軍戰士先行,劉疇西率軍團主力殿後。先頭部隊經開化縣的楊林地區,順利到達閩浙贛蘇區的港頭。可是,當劉疇西率部隊抵達楊林時,敵人一個團已搶先在三坂、徐家村一帶修築工事,擋住了進入閩浙贛蘇區的通道。劉疇西見敵佈防,當即以少量兵力作掩護,率大隊折向南華山、王山村,進入開化、婺源、德興之間的小蘇區。這時,敵人正在加強閩浙贛蘇區外圍的封鎖線。1月16日,劉疇西接到方誌敏、粟裕從港頭送來的急信,信中指出敵情嚴重,軍團主力務於當晚全部通過隴首地段的封鎖線。但是,劉疇西見指戰員已極度疲勞,擔心部隊拖垮,遂下令宿營休息。方誌敏得知這個情況,心急如焚。當即與粟裕商量,要粟裕率先頭部隊立即出發,趕到大小坪地區築構陣地,徵集糧食,迎候主力部隊到來,自己則留下來等候劉疇西。
1月17日,劉疇西率部與方誌敏會合時,敵人加強了封鎖線。先天晚上粟裕部隊的行軍路線已被截斷,劉疇西和方誌敏研究決定,從金竹坑方向突圍。但由於敵情不明,敵人四處攔擊。紅十軍團主力在懷玉山遊弋了數日,致使敵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形成了包圍圈。在縱橫不到15裏的山地裏,紅十軍圖主力陷入了敵人14個團的重圍之中。劉疇西率部反覆衝殺,浴血苦戰。紅軍指戰員減員嚴重,糧盡彈絕,並被衝散分割,各自為戰。因山高林密,敵人以飛機輪番轟炸,後來放火燒山。紅軍的許多傷病員,不願當俘虜而被活活燒死,有的戰士寧死不屈,捨身跳崖。敵人的包圍圈越縮越小,紅十軍團主力除部分兵力分散突圍外,大多未能衝出。 [3]  [4]  [6] 

劉疇西慷慨就義

方誌敏與劉疇西在獄中 方誌敏與劉疇西在獄中
1935年1月20日午夜,劉疇西率餘部在許塢作最後一次突圍,不幸誤入敵陣,經過5個小時的激戰,左拼右殺,仍突不出去,只得退回懷玉山中。他們與一股搜山的敵人遭遇,同志們把劉疇西隱藏在草叢裏,然後分頭跑散,將敵人引開。劉疇西與部隊失去了聯繫。嚴重的飢餓和寒冷,以使劉疇西精疲力竭。他爬到懷玉山程家灣附近時,就昏迷過去了。敵人發現了劉疇西,把他押往懷玉山縣城。敵軍將方誌敏、劉疇西等人押解到南昌,關在國民黨南京政府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的看守所。劉疇西與方誌敏等人被關押在一起。
5月間,劉疇西從敵人對方誌敏的提審和看守兵那裏瞭解到,我贛東北軍民的對敵鬥爭並沒有停止,他們組織了赴難軍繼續打擊敵人。敵人企圖緩和贛東北軍民的反抗,把處死方誌敏、劉疇西的時間拖延下來。於是,他與方誌敏等人商量對策,準備冒死越獄,但又擔心自己是殘廢,行動不便,將影響別人。他們與外界的同志未能接上關係,越獄計劃沒有實現。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失敗和方誌敏、劉疇西在懷玉山被捕的消息見報後,很快傳到國外。關懷着祖國抗日的愛國華僑,紛紛致電所在國的中國公使館,電報又雪片似地傳到南京,要求國民黨當局釋放抗日救國的方誌敏、劉疇西等人。南京政府因此而狼狽不堪。敵人沒有從劉疇西、方誌敏等人的口裏得到任何所需要的東西,誘降也遭到失敗,於是蔣介石給顧祝同下達了“秘密處死”的手令。
1935年8月6日凌晨,劉疇西被押往南昌市百花洲下沙窩的秘密刑場。他拖着沉重的鐵鐐,昂首挺胸,對着晨曦發出微笑。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與同時遇難的戰友發出了雷鳴般的呼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國民黨南京政府!”“中國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時年38歲。 [3]  [4]  [6] 

劉疇西所獲榮譽

1934年8月1日,中央軍委電令嘉獎劉疇西,並授予一枚二級紅星軍功章。 [3] 

劉疇西人物生活

  • 人物語錄
“列強如此欺負我們,不報此仇,非炎黃子孫”。 [7] 
劉疇西在醫院裏,醫生説只有割掉左臂才能保全生命,他坦然地説:“為了打倒軍閥,性命尚可犧牲,割掉一臂又有何妨?我一隻手也能幹革命!” [1] 
  • 家庭情況
父親:劉國忠 [3]  ;妻子:楊淑純 [7]  ;侄孫:劉建國 [4]  ;孫媳:劉曉玲 [4] 
  • 逸聞軼事
劉疇西這個名字還有着一個故事。“他不僅僅叫過劉仇西,還叫過劉武成。因為他看到中國被西方列強瓜分了,他就決定要棄文從武,他就改名文武的武,大成的成,就是他想用自己的武力成為一個保護國家的有用的人。後來他到黃埔軍校的時候,西方世界瓜分中國,他又改成了劉仇西。仇恨的“仇”。 [4] 

劉疇西人物評價

劉疇西和方誌敏被捕後堅貞不屈,“劉、方二匪,則至死不悟,倔強異常。”(國民黨《掃蕩報》 [1] 
劉疇西在多次反“圍剿”作戰中屢立戰功,被譽為“獨臂將軍”。(望城融媒評 [4] 
劉疇西是威震敵膽的“獨臂將軍”。(新華社 [6] 
劉疇西壯烈犧牲了,但他的浩然正氣與世長存。他堅定的革命信仰、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永遠是激勵我們民族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紅星網 [10] 

劉疇西後世紀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長沙縣人民政府為劉疇西的遺屬送上“偉大英烈”金匾,以褒揚他的革命精神;並在長沙烈士公園革命烈士紀念塔內陳列着劉疇西的遺照和事蹟介紹。 [1]  [7]  [9] 
2016年,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環球人物》記者探訪劉疇西故居,並在2016年第17期發表劉疇西事蹟。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