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田夫

鎖定
劉田夫(1908年10月—2002年4月21日),男,四川廣安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中顧委委員,廣東省原省長,中共廣東省委原書記,中國共產黨第十二、第十三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中文名
劉田夫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四川廣安
出生日期
1908年10月
逝世日期
2002年4月21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代表作品
《劉田夫回憶錄》,《劉田夫文選》

劉田夫個人履歷

1908年10月出生,四川廣安人。
1931年夏至上海任教,投身革命。
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恢復黨的關係。
1934年4月在上海蔘加共青團領導下的川康問題研究會並投身於抗日救亡工作,歷任上海惠平中學團小組長、支書,上海江蘇團省委法南區委組織幹事、宣傳部長、書記。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受派參加張發奎部隊。次年任中共第八集團軍特別支部書記;翌年1月隨隊下廣東。
1939年8月任中共西江特委書記。次年8月任中區特委書記。
1943年9月任南番中順游擊區指揮部政治部主任。
1944年10月任中區縱隊政治部主任。
1945年1月29日,任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政治部主任 [8]  ,10月兼任中區臨時特委書記。曾任珠江、中區抗日部隊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廣東區黨委委員。
解放戰爭期間,1947年任兩廣縱隊政治部副主任。
新中國建立後,1949年底後歷任廣東高雷地委書記,粵西區黨委委員、副書記、書記,中共華南分局黨委委員、組織部副部長,廣東省委常委、工業部部長、副省長兼秘書長。
1960年8月以後任中共廣東省候補書記、書記、副省長、省交通戰線革委會副主任、主任。
1972年底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省革委會副主任。
1977年9月後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廣東省副省長。
1981年任廣東省省長。
1983年4月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劉田夫是黨的十二、十三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4] 

劉田夫人物生平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中顧委委員、廣東省原省長劉田夫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2年4月21日15時25分在廣州逝世,終年95歲。
劉田夫同志遺體於2002年4月29日下午在廣州火化。
劉田夫逝世後,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田紀雲李長春李鐵映張萬年姜春雲温家寶曾慶紅萬里喬石宋平劉華清榮毅仁薄一波宋任窮葉選平霍英東馬萬祺谷牧何厚鏵張高麗等以不同方式對其逝世表示哀悼,對其家屬表示慰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等前往廣州殯儀館,向劉田夫同志告別,並向劉田夫同志的子女及其親屬表示慰問。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劉田夫同志在中國革命處於低潮、白色恐怖十分嚴重的關頭,勇於追求真理,於1934年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參加中國共產黨青年團。1935年12月,他在上海被捕入獄,始終堅貞不屈,與國民黨作頑強鬥爭。上海“八一三”事變後,他擺脱國民黨反動派的桎梏,回到黨組織的懷抱。不久,他受黨派遣,進入國民黨第八集團軍(後改第四戰區)司令部戰地服務隊,開展抗日救亡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1939年5月,劉田夫同志轉到廣東地方工作。在錯綜複雜和孤懸敵後的惡劣環境中,他為廣東西江地區和中區地區黨組織的鞏固和發展,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中區縱隊、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和中山五桂山等抗日遊擊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壯大,作出了積極貢獻。
解放戰爭初期,劉田夫同志與曾生等同志率領東江縱隊主力北撤山東。從1947年8月至1949年初,在第三野戰軍的指揮下,他和曾生等同志率領兩廣縱隊參加了華東戰場的豫東、濟南和淮海等重要戰役,出色地完成了作戰任務。1949年9月,他隨兩廣縱隊南下,參加瞭解放廣東戰役,發揮了自己應有的作用。
建國後,劉田夫同志先後主持南路地委和粵西區黨委的工作。他領導當地人民大力支持解放海南島戰役,並領導完成了軍事接管、鞏固政權、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漁區民主改革和農業合作化等各項任務。從1956年起他長期分管和主持廣東省經濟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劉田夫同志與其他省委負責人一起,領導全省人民完成了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各項政策工作,增強了黨和人民的團結,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為實現黨的工作重點轉移,齊心協力進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他充分運用中央賦予的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發揮廣東的人文地緣優勢,敢想敢幹敢闖,大膽實踐,開拓創新,在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取得了顯著成績。他對廣東的改革開放、經濟特區的建立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田夫同志晚年仍不忘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崇高職責,時刻關心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心廣東的改革開放事業。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決擁護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作出應有的貢獻。
劉田夫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在黨的領導下,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祖國的繁榮富強奮鬥了半個多世紀,鞠躬盡瘁,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一生忠於黨,忠於人民,對共產主義事業充滿了必勝的信心。他高風亮節,光明磊落,無私無畏。在實際工作中,他注重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善於理論聯繫實際和聽取不同意見,集思廣益,敢於堅持原則,明辨是非,勇於同黨內不正之風作堅決的鬥爭。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他識大體,顧大局,解放思想,開拓進取,並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他襟懷坦白,作風正派,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艱苦樸素,謙虛謹慎,平易近人,愛護同志。他秉公辦事,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密切聯繫羣眾,關心羣眾生活疾苦,反映羣眾呼聲,幫助羣眾解決實際困難,受到幹部和羣眾的愛戴,並在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中享有較高的威望。
劉田夫同志的逝世,是廣東省改革開放和建設事業一大損失,我們為失去了一位深受幹部羣眾尊敬的老領導、老同志深感悲痛。斯人已逝,風範長存。 [1]  [3]  [5] 

劉田夫人物成就

劉田夫與蛇口開發建設
1979年7月中央50號文件下達後,廣東省委為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成立了由劉田夫和王全國、吳南生組成的三人小組,併成立省經濟工作辦公會議,成員除上述三人外,還有薛光軍、範希賢、黃靜波、曾定石等同志。
劉田夫同志 劉田夫同志 [4]
1979年8月20日,谷牧同志陪同丹麥女王瑪格麗達訪問廣州。21日,深圳、珠海兩市市委書記張勳甫、吳健民就試辦特區問題向他作了彙報。22日,谷牧同志與習仲勳楊尚昆、劉田夫、王全國、吳南生等省委和省革委會負責同志談話。
谷牧同志還要求劉田夫和王全國、吳南生組成的三人小組要形成拳頭,深圳、珠海兩個特區請求的問題,三五天要解決。要趕快成立對外經濟工作委員會,對省的對外經濟工作實行一元化領導。他還希望我們“要有點孫悟空的精神,受條條框框束不行”,要搞活。
1978年11月22日,國家交通部駐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袁庚同志來找劉田夫,向劉田夫介紹招商局打算在廣東寶安鄰近香港的沿海地帶籌建出口工業區,建立一批與交通航運有關的工作企業的構想。
招商局是在19世紀70年代建立起來的我國規模最大的航運企業。航運業務不僅在國內江河湖海,而且還遠及南洋及歐美西方諸國。後來,經營範圍擴展到鋼鐵、煤炭、紡織、金融等部門。解放後,為上海市軍管會所接管。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國家交通部希望重振招商局雄風,向黨中央呈送《關於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問題的請示》,得到中央的同意,並作了"立足港澳,依靠國內,面向海外,多種經營"的批示。交通部以此作為經營方針,決定由第一副部長曾生同志兼任香港招商局董事長,調交通部外事局局長袁庚任常務副董事長。
劉田夫聽了袁庚介紹招商局的經營方針和籌建工業區的構想之後,感到十分振奮,覺得他們的構想很有膽識,很有氣魄,和廣東建立出口特區的設想不謀而合。劉田夫當即表示鼎力支持。
1978年12月18日,交通部部長葉飛同志、副部長曾生同志抵達廣州,跟劉田夫以及其他一些同志具體商談籌建工業區的問題,國家經委郭洪濤副主任和香港招商局袁庚等同志參加了會議。這次會議已轉入實質性商談,主要是討論工業區的地址、初期用地面積、原材料、產品購銷和境外技術人員進出工業區的手續,初期所需非技術工人數額等問題。經雙方商定,工業區地址在寶安縣沙頭角、蛇口、大鵬三個公社中選擇一處。劉田夫表示,徵地、用地、拆遷、基建、招工等問題,凡是在廣東省革委會權力範圍內能解決的問題,我們責無旁貸,全力幫助解決。接着,省革委會辦公廳和招商局的同志,先後到蛇口、沙頭角、鹽田、大鵬地區作實地考察,通過比較選擇,他們認為在蛇口興建工業區有利條件較多。經共同研究,廣東省革委會和交通部於1979年1月6日聯名寫報告上報國務院。1月31日,黨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同志批准了這一報告。
1979年2月,招商局正式開始了蛇口工業區的籌建工作。建設大軍陸續進場,在荒山禿嶺和沿海灘塗上開展了大規模的建設。
習仲勳(左3)楊尚昆(左4)劉田夫(左1) 習仲勳(左3)楊尚昆(左4)劉田夫(左1)
蛇口工業區的開發,走的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帶有很大的風險性。為了吸引外商前來投資,招商局注入鉅額資金,搞"五通一平"(通水、通電、通路、通訊、通排污排洪、平整土地),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而當時外商雖對到中國投資很感興趣,但被西方稱之為"鐵幕"剛剛拉開,加之投資法規尚未建立,很多外商都持觀望態度,不敢貿然投資蛇口、深圳和廣東其他地方。劉田夫等人利用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向華僑和港澳同胞做工作,鼓勵他們回蛇口和廣東內地投資。
蛇口工業區利用企業留成利潤,先開發一平方公里的荒坡為工業區,他們只用一年多的時間,就搞好“五通一平”興建一批工業基地和生活服務設施,興辦了23家工廠,開通了國際微波通訊和直通香港的4000噸客貨運碼頭。隨着投資環境的改善,外商紛至沓來,不出幾年,就將8平方公里的荒山禿嶺變成一座現代化工業小城,數百家三資企業平地而起,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他們提出的"效率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已成為人們的座右銘。蛇口高速度發展工業的模式,已被稱之為"蛇口模式"。當年曾持懷疑及非難態度的一些人,面對如今的現實,不得不對蛇口的開拓者們表示佩服。
劉田夫與深圳特區早期建設
1979年3月25日,深圳剛改市兩個月,他們便向省革委會送上一份報告,提出發展旅遊業、合辦企業和報批地產等幾個問題。
劉田夫同志 劉田夫同志 [4]
1979年4月13日,劉田夫主持召開了一次工作會議,參加人員有省革委會範希賢、黃靜波、陸熒,深圳市張勳甫、賈華以及省直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
會議就深圳市革委會報告中提出的幾個問題進行了討論,議定了如下事項:
(一)原則上同意在深圳市範圍內劃出一塊地方出租給外商,由外商投資建設工廠、旅館、旅遊區,但出租要有個年限,要按照我國規定的政策法令進行管理和收税。可以先搞試點。可考慮採取投標辦法,誰價高租給誰。具體辦法即向國務院寫報告。
(二)同意在深圳市開設外幣商店,外匯分成問題待中央通知再定。
(三)深圳市提出興建旅遊別墅,同港商合作經營旅遊業,開放梅沙、赤灣兩個口岸接待旅客;向外貸款興建賓館問題,原則上都可以搞。旅遊賓館可以建,但高級賓館或別墅少搞一些,要面向中下層旅客,多搞一些收費較低的旅館或賓館,吸引更多的香港同胞和旅客回來度假和旅行。貸款興建賓館要少搞或不搞,因我們還沒有經驗,償還貸款沒有把握。關於開放梅沙、赤灣兩個口岸供遊客前來遊覽、游泳、度假問題,請深圳市提出具體辦法,報請中央有關部門審批。深圳市應建立一個旅遊管理機構。
(四)對與外商、港商合辦企業徵税問題,由深圳市具體寫個報告,然後報中央有關部門審定。
這些決議是在中央批准廣東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之前議定的。其中出租土地給外商,同港商合作經營旅遊業在國內尚無先例。
1984年2月,劉田夫陪同鄧小平同志視察深圳 1984年2月,劉田夫陪同鄧小平同志視察深圳
中央50號文件下達以後,深圳市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對外經濟工作日益頻繁,碰到的問題也比較多,因此,迫切要求擴大地方權限。
1979年9月25日,在省委珠島賓館五號樓會議室,劉田夫主持召開省經濟工作小組成立後第一次較大規模的辦公會議。出席會議的有省委、省革委會的吳南生、範希賢、曾定石和陸熒、秦文俊、楊立同志,深圳、珠海市的張勳甫、吳健民、何海同志和省有關經濟工作部門的嚴尚民、王奇、梁驥、何明、左本彬、王桂英、楊可忠等同志。
會議聽取了深圳市委張勳甫、珠海市委吳健民分別就兩市對外經濟工作若干問題所作彙報之後,進行了討論,議決了有關事項,摘要如下;
(一)為適應開展對外經濟活動的需要,原則上同意深圳市、珠海市的政治、經濟工作,由省直接抓,經濟計劃單列,由省直接下達。此事提請省委常委會決定執行
(二)適當下放對外經濟活動的若干權限。兩市的來料加工裝配項目,不需要引進設備,或者引進設備在100萬美元以下,三年內可以用工繳費償還的,可以由深圳、珠海兩市革委會負責審批。引進設備在100萬美元以上的由省審批。
(三)根據中央〔1979〕50號文件關於深圳、珠海兩市設立加工特區"採取比內陸地區較為開放的一些辦法"的精神,省有關部門應結合自己的業務情況,迅速就設立特區的有關事項,提出具體措施和意見,由省統一制定管理細則、辦法,以適應對外經濟活動發展的要求。會議還就兩市報批的若干項目,以及華僑、外籍人和港澳同胞向國內投資是否宣傳等問題提出了處理意見。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決定,批准國務院提出的在廣東省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設置經濟特區和《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中國經濟特區正式誕生。 [6] 
人物其他信息
2008年10月15日上午,廣東新興縣隆重舉行水台鎮彭山田夫小學命名暨學校修建工程落成慶典活動。廣東省傑出領導劉田夫的子女劉鐵、劉小鋼、劉丹、大偉、林彬,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原廣州市政協主席陳開枝,雲浮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強,雲浮市副市長王莉莉等領導以及各界嘉賓1000多人蔘加了慶典儀式。
劉田夫同志的兒女繼承和發揚了父親的優良品格,關注民生,扶貧濟困,由他們捐資60多萬元新建的教師綜合樓、翻新裝修的教學樓和校園改造工程順利竣工,大大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充分體現了他們關愛邊遠山村學子的善舉和功德。
劉田夫同志在解放戰爭期間,率領東江縱隊主力轉戰大江南北,在新興大地留下了戰鬥足跡,他組織蕉山戰鬥的英勇事蹟載入了新興縣革命史冊。新中國建立之後,他仍然十分關心新興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並給予了大力支持幫助。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