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琮

(漢末荊州牧劉表少子)

鎖定
劉琮(生卒年不詳),山陽高平(今山東微山兩城鄉)人。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少子劉琦之弟。 [1]  劉表死後繼位,當曹操大軍南下之時,他在蔡瑁等人的勸説之下舉荊州而降,被曹操封為青州刺史,後遷諫議大夫,爵封列侯。
全    名
劉琮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籍    貫
山陽高平
官    職
荊州刺史、青州刺史、諫議大夫

劉琮人物生平

劉琮得父寵愛

劉琮是荊州牧劉表的少子。劉表初以長子劉琦之相貌與自己甚為相像,十分寵愛他,但後來劉琮娶蔡夫人的侄女為妻,蔡夫人因此愛劉琮而惡劉琦,常向劉表進毀琦譽琮之言。劉表寵耽後妻,每每信而受之。劉表妻弟蔡瑁及外甥張允同樣得幸於劉表,亦與劉琮相睦。劉表和蔡夫人打算立劉琮為繼承人,而蔡瑁、張允則為其黨羽。劉琦因蔡氏的中傷,最終依從諸葛亮的計策請求出鎮江夏。 [1]  [10] 
曹丕典論》記載:“劉表長子曰琦,表始愛之,稱其類己。久之,為少子琮納後妻蔡氏之侄。至蔡氏有寵,其弟蔡瑁、表甥張允,並幸於表。憚琦之長,欲圖毀之。而琮日睦於蔡氏,允、瑁為之先後。琮之有善,雖小必聞;有過,雖大必蔽。蔡氏稱美於內,瑁、允嘆德於外,表日然之,而琦益疏矣。出為江夏太守,監兵於外。瑁、允陰司其過闕,隨而毀之。美無顯而不掩,闕無微而不露。於是表忿怒之色日發,誚讓之書日至,而琮堅為嗣矣。” [22] 

劉琮接管荊州

劉琮畫像
劉琮畫像(1張)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重,劉琦從江夏回來探望父親。蔡氏弟弟蔡瑁和蔡瑁外甥張允怕他們父子相見會感動劉表,令劉表改讓劉琦接手荊州,於是將劉琦拒於門外,不讓他見劉表。不久後劉表逝世,劉琮在蔡瑁等人擁護之下接管荊州之事,劉琦和劉琮兄弟之間亦因而生了仇隙。 [1]  [11-12] 
同時,曹操正領兵南征荊州,面對大軍壓境,蒯越韓嵩王粲及東曹掾傅巽等遊説劉琮歸降曹操。劉琮仍想反抗,説:“今天與你們諸位據守荊州,守父親的基業,觀望天下轉變,不可以嗎?”傅巽説:“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我們以臣下抵抗朝廷,是叛逆之道;以新建設的荊州去對抗中原,必定是危險事;以劉備抵抗曹操,是不適當。這三者都顯得不足,想用以抵抗朝廷軍隊,是必定滅亡之道。將軍覺得自己與劉備相比如何?”劉琮答:“不如。”傅巽因而説:“若劉備不能抵抗曹操,那麼即便保守荊州也不能自存。若劉備能抵抗曹操,那麼劉備就不再是將軍的臣下了。希望將軍不要再疑惑。” [2]  [9]  [21] 

劉琮不戰而降

劉琮最終聽從眾人的建議,遣使者投降曹操。當時劉備屯兵樊城,劉琮不敢把這事告訴他。許久後,劉備發覺,派親信去問劉琮,劉琮才讓宋忠去告知劉備。當時曹操軍已經到了宛城,劉備大驚,對宋忠説:“諸位做出這種事情,不早告訴於我,如今大禍將到才相告,豈不是太過分了!”又引刀向宋忠,説:“砍了你的頭,不足以消除憤怒,也恥於大丈夫在離別之時還要殺死你們這種人!”於是釋放了宋忠,並率部眾南下。劉備經過襄陽時,停下來呼喚劉琮,劉琮害怕不敢出來,而劉琮的左右及荊州人大多都前去依附劉備。 [13] 
王威向劉琮獻計:“曹操得知將軍既降,劉備已走,必然解弛無備,輕行單進;若給王威數千奇兵,於險地加以邀擊,必能擒獲曹操。擒曹操即可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之地雖廣,可傳檄而定,這不只是收一勝之功以保守今日而已。今此難遇之機,實不可失。”劉琮沒有采納。 [16] 
劉琮繼位之初,把侯印交給了劉琦,劉琦大怒,將侯印扔到地上,打算借奔喪之時起兵討伐劉琮。當時曹操軍隊已經到達新野,劉琦於是走奔江南。 [12] 
曹操軍到達襄陽時,劉琮正式舉州投降,劉備奔往夏口。曹操進入江陵後,論荊州服從之功,以劉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 [3]  [14-15] 
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所載曹操令,劉琮後來被曹操表為諫議大夫,參同軍事。及後事跡不詳。 [4] 

劉琮人物評價

《魏武故事》:“青州刺史琮,心高志潔,智深慮廣,輕榮重義,薄利厚德,蔑萬里之業,忽三軍之眾,篤中正之體,教令名之譽,上耀先君之遺塵,下圖不朽之餘祚;鮑永之棄幷州,竇融之離五郡,未足以喻也。雖封列侯一州之位,猶恨此寵未副其人;而比有箋求還州。監史雖尊,秩祿未優。今聽所執,表琮為諫議大夫,參同軍事。” [4]  [5]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6] 
蔡東藩:“曹操謂生子至如孫仲謀,若劉景升諸兒,與豚犬等,原非虛言。” [7] 

劉琮家族成員

劉琮先祖

劉餘,漢景帝劉啓之子、西漢魯王,卒後諡號“恭”,被後世稱為“魯恭王”。

劉琮長輩

父親
劉表,字景升,東漢末年羣雄之一。 [17] 
母親
蔡夫人,劉表後妻。 [10]  (注:史書並未明確記載劉琮生母是誰,劉琮與蔡夫人僅確認具有名義上的母子關係)

劉琮妻子

蔡氏,蔡夫人侄女。 [10] 

劉琮兄弟姐妹

劉琦,劉表長子。 [1] 
劉修,字季緒,劉表之子。著詩、賦、頌六篇。 [18] 
劉氏,劉表之女,嫁王粲族兄王凱 [19] 

劉琮軼事典故

劉琮搗香入棺

《從徵記》記載:劉表冢在高平。劉琮搗四方珍香數十石放入棺中,蘇合消救之香莫不具備。到西晉永嘉年間,郡人衡熙發掘劉表冢墓,發現劉表身形仿如尚在人世,而溢出的香氣仍能傳聞數十里。衡熙非常害怕,不敢侵犯。 [23-24] 
(注:《世語》則記載此事在晉太康年間,又稱“芬香聞數里”。 [25]  《水經注》內容與《世語》大致相同,又記載劉表墓是在襄陽。 [28] 

劉琮拜見水鏡

劉琮曾去拜見名士司馬徽,派隨從問他是否在家。當時司馬徽親自在家園耕作,隨從問他:“司馬君在嗎?”司馬徽説:“我就是。”隨從見他醜陋,罵道:“將軍諸郎打算求見司馬君,你這樣的田奴,也敢自稱是司馬君!”司馬徽便回去,整理頭髮、戴好頭巾再出來。隨從看見司馬徽還是原來的老翁,驚恐地告訴劉琮。劉琮起身向司馬徽叩頭道歉。司馬徽對劉琮説:“您不必這樣,但我為此感到十分羞愧。我自己耕作的事,只有您明白。” [26-27] 

劉琮藝術形象

劉琮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裏,劉琮是劉表與後妻蔡夫人所生之子,甚得劉表寵愛。蔡氏一族欲立劉琮為主,在劉表病重之時斷絕其長子劉琦與劉表的往來,劉表死後擁立劉琮為主,劉琮繼位時僅十四歲。曹操大軍南下之時,劉表舊臣傅巽、蒯越、王粲等人紛紛勸劉琮降曹,最終劉琮在蔡瑁等人主持之下,派宋忠向曹操投降,曹操許諾令其永為荊州之主。 [20] 
後來,曹操改封劉琮為青州刺史,將劉琮與母蔡夫人遣送青州,卻暗中命令于禁於半途截殺之。 [8] 

劉琮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85
電視劇
諸葛亮
1994
電視劇
梁遲
1996
電視劇
2004
電視劇
李相博
2010
電視劇
三國
2012
電視劇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初,表及妻愛少子琮,欲以為後,而蔡瑁、張允為之支黨,乃出長子琦為江夏太守,眾遂奉琮為嗣。琦與琮遂為讎隙。
  • 2.    《三國志》:越、嵩及東曹掾傅巽等説琮歸太祖,琮曰:“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何為不可乎?”巽對曰:“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國家,其勢弗當也;以劉備而敵曹公,又弗當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鋒,必亡之道也。將軍自料何與劉備?”琮曰:“吾不若也。”巽曰:“誠以劉備不足御曹公乎,則雖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誠以劉備足御曹公乎,則備不為將軍下也。原將軍勿疑。”
  • 3.    《三國志》:太祖軍到襄陽,琮舉州降。備走奔夏口。太祖以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
  • 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魏武故事載令曰:"楚有江、漢山川之險,後服先疆,與秦爭衡,荊州則其故地。劉鎮南久用其民矣。身沒之後,諸子鼎峙,雖終難全,猶可引日。青州刺史琮,心高志潔,智深慮廣,輕榮重義,薄利厚德,蔑萬里之業,忽三軍之眾,篤中正之體,敦令名之譽,上耀先君之遺塵,下圖不朽之餘祚;鮑永之棄幷州,竇融之離五郡,未足以喻也。雖封列侯一州之位,猶恨此寵未副其人;而比有箋求還州。監史雖尊,秩祿未優。今聽所執,表琮為諫議大夫,參同軍事。"】
  • 5.    《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第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1-16]
  • 6.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1-16]
  • 7.    後漢演義:入江夏孫權復仇 走當陽趙雲救主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2-27]
  • 8.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16]
  • 9.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表卒。粲勸表子琮,令歸太祖。
  • 10.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二子:琦,琮。表初以琦貌類於己,甚愛之,後為琮娶其後妻蔡氏之侄,蔡氏遂愛琮而惡琦,譭譽之言日聞於表。表寵耽後妻,每信受焉。又妻弟蔡瑁及外甥張允並得幸於表,又睦於琮。而琦不自寧,嘗與琅邪人諸葛亮謀自安之術。亮初不對。後乃共升高樓,因令去梯,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陰規出計。會表將江夏太守黃祖為孫權所殺,琦遂求代其任。
  • 1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典略曰:表疾病,琦還省疾。琦性慈孝,瑁、允恐琦見表,父子相感,更有託後之意,謂曰:"將軍命君撫臨江夏,為國東藩,其任至重;今釋眾而來,必見譴怒,傷親之歡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於户外,使不得見,琦流涕而去。】
  • 12.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十三年,曹操自將徵表,未至。八月,表疽發背卒……及表病甚,琦歸省疾,素慈孝,允等恐其見表而父子相感,更有託後之意,乃謂琦曰:“將軍命君撫臨江夏,其任至重。今釋眾擅來,必見譴怒。傷親之歡,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遂遏於户外,使不得見。琦流涕而去,人眾聞而傷焉。遂以琮為嗣。琮以侯印授琦。琦怒,投之地,將因奔喪作難。會曹操軍至新野,琦走江南。
  • 13.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説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孔衍漢魏春秋曰:劉琮乞降,不敢告備。備亦不知,久之乃覺,遣所親問琮。琮令宋忠詣備宣旨。是時曹公在宛,備乃大驚駭,謂忠曰:"卿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語,今禍至方告我,不亦太劇乎!"引刀向忠曰:"今斷卿頭,不足以解忿,亦恥大丈夫臨別復殺卿輩!"遣忠去,乃呼部曲議。或勸備劫將琮及荊州吏士徑南到江陵,備答曰:"劉荊州臨亡託我以孤遺,背信自濟,吾所不為,死何面目以見劉荊州乎!"】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
  • 14.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及操軍到襄陽,琮舉州請降,劉備奔夏口。操以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蒯越等侯者十五人。
  • 15.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
  • 16.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傅子曰:巽子公悌,瑰偉博達,有知人鑑。闢公府,拜尚書郎,後客荊州,以説劉琮之功,賜爵關內侯。文帝時為侍中,太和中卒,巽在荊州,目龐統為半英雄,證裴潛終以清行顯;統遂附劉備,見待次於諸葛亮,潛位至尚書令,並有名德。及在魏朝,魏諷以才智聞,巽謂之必反,卒如其言。巽弟子嘏,別有傳。漢晉春秋曰:王威説劉琮曰:"曹操得將軍既降,劉備已走,必解弛無備,輕行單進;若給威奇兵數千,徼之於險,操可獲也。獲操即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雖廣,可傳檄而定,非徒收一勝之功,保守今日而已。此難遇之機,不可失也。"琮不納。搜神記曰:建安初,荊州童謠曰:"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言自中興以來,荊州獨全,及劉表為牧,民又豐樂,至建安八年九年當始衰。始衰者,謂劉表妻死,諸將並零落也。十三年無孑遺者,表當又死,因以喪破也。是時,華容有女子忽啼呼雲:"荊州將有大喪。"言語過差,縣以為妖言,繫獄月餘,忽於獄中哭曰:"劉荊州今日死。"華谷去州數百里,即遣馬吏驗視,而劉表果死,縣乃出之。續又歌吟曰:"不意李立為貴人。"後無幾,太祖平荊州,以涿郡李立字建賢為荊州刺史。】
  • 17.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26]
  • 18.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摯虞文章志曰:劉季緒名脩,劉表子。官至東安太守。著詩、賦、頌六篇。】
  • 19.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博物記曰:初,王粲與族兄凱俱避地荊州,劉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凱有風貌,乃以妻凱。凱生業,業即劉表外孫也。蔡邕有書近萬卷,末年載數車與粲,粲亡後,相國掾魏諷謀反,粲子與焉,既被誅,邕所與書悉入業。業字長緒,位至謁者僕射。子宏字正宗,司隸校尉。宏,弼之兄也。魏氏春秋曰:文帝既誅粲二子,以業嗣粲。】
  • 20.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40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9-26]
  • 21.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蒯越、韓嵩及東曹掾傅巽等説琮歸降。琮曰:“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何為不可?”巽曰:“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埶。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國,必危也;以劉備而敵曹公,不當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師之鋒,必亡之道也。將軍自料何與劉備?”琮曰:“不若也。”巽曰:“誠以劉備不足御曹公,則雖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誠以劉備足御曹公,則備不為將軍下也。願將軍勿疑。”
  • 22.    《羣書治要 卷四十六》:劉表長子曰琦,表始愛之,稱其類己。久之,為少子琮納後妻蔡氏之侄。至蔡氏有寵,其弟蔡瑁、表甥張允,並幸於表。憚琦之長,欲圖毀之。而琮日睦於蔡氏,允、瑁為之先後。琮之有善,雖小必聞;有過,雖大必蔽。蔡氏稱美於內,瑁、允嘆德於外,表日然之,而琦益疏矣。出為江夏太守,監兵於外。瑁、允陰司其過闕,隨而毀之。美無顯而不掩,闕無微而不露。於是表忿怒之色日發,誚讓之書日至,而琮堅為嗣矣。
  • 23.    《太平御覽 卷五百五十一 禮儀部三十》引《從徵記》曰:劉表冢在高平郡。表子琮搗四方珍香數十石着棺中,蘇合消救之香,莫不畢備。永嘉中,郡人衡熙發其墓,表貌如生,香聞數十里。熙懼,不敢犯。
  • 24.    卷五百五十一 ◎禮儀部三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0-26]
  • 25.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世語曰:表死後八十餘年,至晉太康中,表冢見發。表及妻身形如生,芬香聞數里。】
  • 26.    《世説新語箋疏 言語第二》:司馬徽別傳曰:「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有人倫鑒識,居荊州。知劉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談議時人。有以人物問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輒言佳。其婦諫曰:『人質所疑,君宜辨論,而一皆言佳,豈人所以諮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復佳。』其婉約遜遁如此。嘗有妄認徽豬者,便推與之。後得其豬,叩頭來還,徽又厚辭謝之。劉表子琮往候徽,遣問在不?會徽自鋤園,琮左右問:『司馬君在邪?』徽曰:『我是也。』琮左右見其醜陋,罵曰:『死傭,將軍諸郎欲求見司馬君,汝何等田奴,而自稱是邪!』徽歸,刈頭著幘出見。琮左右見徽故是向老翁,恐,向琮道之。琮起,叩頭辭謝。徽乃謂曰:『卿真不可,然吾甚羞之。此自鋤園,唯卿知之耳。』有人臨蠶求簇箔者,徽自棄其蠶而與之。或曰:『凡人損己以贍人者,謂彼急我緩也。今彼此正等,何為與人?』徽曰:『人未嘗求己,求之不與將慚。何有以財物令人慚者!』人謂劉表曰:『司馬德操,奇士也,但未遇耳。』表後見之,曰:『世閒人為妄語,此直小書生耳。』其智而能愚皆此類。荊州破,為曹操所得,操欲大用,會其病死。」
  • 27.    言語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9]
  • 28.    卷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