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玉水

(泰國謙益橡膠公司原經理)

鎖定
劉玉水(1893~1972年)惠安東嶺鎮荷山村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生。12歲隨父移居廈門集美,為集美中學第一屆學生。中學畢業後隨其父好友陳水印往新加坡,在陳經營的布店當店員。未及數年,被陳嘉庚看中,讓他到自己的公司當職員,嗣被派往泰國謙益橡膠公司任高級職員,委為該公司經理。
中文名
劉玉水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3年
逝世日期
1972年
出生地
惠安東嶺鎮荷山村

劉玉水人物簡介

劉玉水(1893~1972年)惠安東嶺鎮荷山村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生。12歲隨父移居廈門集美,為集美中學第一屆學生。中學畢業後隨其父好友陳水印往新加坡,在陳經營的布店當店員。未及數年,被陳嘉庚看中,讓他到自己的公司當職員,嗣被派往泰國謙益橡膠公司任高級職員,委為該公司經理。

劉玉水生平經歷

民國11年(1922年)返鄉,將村中私塾改辦為荷山學校。因靠月薪節衣縮食辦學,時常經費不繼,而不得不向陳嘉庚求援。受陳嘉庚沒錢難以辦學的教誨,發誓:"荷校不成,至死不休"。遂籌資1萬元叻幣,在馬來亞檳城創辦啓成公司,又創辦大成橡膠貿易公司,盈利後在馬來亞北部、中部購置大片橡膠園,建立大成橡膠薰制廠。至50年代,他的橡膠企業已遍及馬來亞、新加坡和印尼蘇門答臘等地,組成規模龐大的大成橡膠企業公司。併兼營房地產業。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與許生理等籌組檳城籌賑會,任主席,積極籌款支援祖國抗日戰爭。1938年和1941年,兩度被選為"南僑總會"常委。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被推為星洲華僑抗敵動員總會總務部副主任。新加坡淪陷前夕,於1942年2月3日,與陳嘉庚等人赴印尼爪哇瑪琅等地避難。抗日戰爭勝利後,偕陳嘉庚返回新加坡。
1946年,派同鄉劉春泉返鄉復辦荷山小學。翌年,派次子劉德芳回鄉主持興建荷山小學校舍。緊接着籌辦荷山中學,邀集美學村主持人陳村牧兼荷山中學董事會理事長。1950年,荷山中學建成,正逢玉水事業進入迅速發展階段,遂再捐巨資在荷山周圍各村興建淨東、延壽、燎原、潘湖、西埔及東嶺中心小學等6所小學,形成規模宏大的荷山學村。至1965年,先後投入逾百萬元人民幣,建築各校校舍2.3萬平方米,建設荷山中學400米跑道的標準運動場,並捐贈大量圖書、儀器。此外,並曾捐資贊助華僑大學建設。
玉水曾任檳城閲書報社主要負責人,《光華日報》社董事主席,馬來亞橡膠公會、檳城惠安公會主要負責人,檳城名校鍾靈中學董事主席,以及檳城福建女校(今檳華女中)、麗澤小學和協和、明德、僑南、公民、培才、培新、雙溪裏望光華、北海中華等學校董事會負責人。並曾在檳城亞依淡建一小留村,獨資創辦北馬集友小學(後改稱留村小學),收容泰國華僑學生就讀華文。
1954年,玉水捐資20萬叻幣支持陳六使創辦新加坡南洋大學,並在檳城發動各界捐輸支持南洋大學,被選任南洋大學第一屆理事會副主席。1963年,南洋大學辦學遭遇困難,理事會主席陳六使於9月底被剝奪公民權,玉水毅然擔起理事會主席重擔,捐巨資支持南洋大學。直至1965年新加坡獨立才辭職。1972年3月9日,玉水在檳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