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熙

(東漢經學家,訓詁學家)

鎖定
劉熙(生卒年不詳),字成國,北海郡(今山東昌樂縣)人。東漢經學家,訓詁學家。
舉孝廉出身,起家郎官,累遷交趾太守。建安年間,避地於交州。著書立説,傳授學問,弟子包括程秉薛綜許慈
建安末年,去世,著有《釋名》《諡法》《孟子注》。其中,《釋名》是我國重要的訓詁著作,對於後代有很大影響。 《孟子注》,今已不傳。
成國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北海郡
主要成就
東漢經學家,訓詁學家
主要作品
釋名
諡法
孟子注
本    名
劉熙

劉熙人物生平

《三國志·吳書·韋曜傳》記載,韋曜(即韋昭)在獄中上書稱:“又見劉熙所作《釋名》,信多佳者。”韋昭入獄在孫皓鳳凰二年(273年),據此可知,其書在吳末已廣為流傳,為學者所重視。韋昭還提到,看見劉熙《釋名》內容時有得失,所談爵位之事,亦不免或誤,於是作《官職訓》和《辯釋名》各一卷,為劉熙糾謬補缺。後來,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音辭》中,提到劉熙的《釋名》,他説:
夫九州之人,言語不同,生民以來,固常然矣。自《春秋》標齊言之傳,《離騷》目楚詞之經,此蓋其較明之初也。後有揚雄者著《方言》,其言大備。然皆考名物之同異,不顯聲讀之是非也。逮鄭玄六經高誘解《呂覽》、《淮南》,許慎造《説文》,劉熙制《釋名》,始有譬況假借,以證音字耳。”這裏明確地指出了《釋名》這部書“譬況假借,以證音字”的特點。 [1] 

劉熙個人作品

釋名》是一部從語言聲音的角度來推求字義由來的著作,它就音以説明事物得以如此稱名的緣由,並注意到當時的語音與古音的異同,對後代訓詁學因聲求義的影響很大,同時也是研究漢語語源學的要典。其體例仿照《爾雅》。劉熙在自序中説:“熙以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來,迄於近代,或典禮所制,或出自民庶,名號雅俗,各方多殊。……夫名之於實,各有義類,百姓日稱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陰陽、四時、邦國、都鄙、車服、喪紀,下及民庶應用之器,論敍指歸,謂之《釋名》,凡二十七篇。”這段話説明了他編這部書目的在於探討各種名稱得名的由來,書名就表現了他的旨趣。今本《釋名》將27篇分為8卷,所釋為天、地、山、水、丘、道、州國、形體、姿容、長幼、親屬、言語、飲食、採帛、首飾、衣服、宮室、牀帳、書契典藝、用器、樂器、兵、車、船、疾病、喪制。這代表了劉熙對語詞所表示的事物的一種分類。
釋名》解釋事物的名稱,完全從聲音上去探索,它要考求語詞音義之間的關係,説出事物所以如此稱名的緣由。如:“日,實也”,“月,闕也”,這本是東漢許慎説文解字》的解釋。但《釋名》卻要説出道理來,作了進一步的解釋。“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月,闕也,滿則[復]闕也”其它如:“冬,終也,物終成也”;“彗星,光梢似彗也”;“身,伸也,可屈身也”;“脊,積也,積續骨節終上下也”等等。諸如此類,都是以音求義,在訓詁學上稱之為聲訓,亦稱音訓。《釋名》就音以説明事物如此稱名的緣由,有些道理,如在《釋水》中對“澮”字的註解是:“澮,注溝曰澮。澮,會也;小溝之所聚會也。”前四字是解釋詞義的。下文以“澮”的聲旁“會”字説明“澮”字得名的由來;這是以聲近的字來推究造這個“澮”字的緣故的。又“淪”字的註解説:“淪,水小波曰淪。淪,倫也;小文相次有倫理也”。這是以“倫”釋“淪”,又是用同音字來探求詞源的。這兩條都解釋得很自然,有道理。但《釋名》的不少解釋出於主觀臆斷,穿鑿附會,沒有實際的根據,也並非是經過系統的探索而得出來的,因而缺乏科學性。《釋名》雖有明顯的缺陷,但這部書卻是我國音訓詞典的先河,對後代雙聲疊韻的詞書的編撰,有不小的影響,在古漢語研究方面,也頗有用處。首先是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漢代的語音和方言;其次是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古書中的詞義和事物。另外,它也啓發我們從語音方面去理解詞義和探索義近的形聲字之間的關係。一千七百多年以前就有這樣具有語源性質的書,這是很可貴的。其所以能流傳至·今,而沒有亡佚,既與人們想追尋語源的心理有關係,也與它在語源學上的地位和影響有關係。
釋名》的傳本只有明代的覆宋本,缺誤甚多。清代畢沅作《釋名疏證》,糾正了其中的不少訛誤,有樸塵之功;清末王先謙作《釋名疏證補》,這是一部集解性的書,已包括畢沅的《釋名疏證》在內,又吸收了同時代人的成果,續有補正,可稱善本,最便於研讀。
劉熙的《孟子注》,今已不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