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汲

(北宋抗金名將)

鎖定
劉汲(?-1128年),字直夫,眉州丹稜(今屬四川)人,宋哲宗紹聖四年中進士,知開封府鄢陵縣。歷通判隆德府、河中府,闢開封府推官,謫監蓬州酒税。宋欽宗時,起為京西路轉運副使,駐守鄧州。高宗建炎元年,加直龍圖閣學士、知鄧州兼京西路安撫使。抗擊金軍,力竭而亡,褒贈太中大夫,予諡忠介 [1] 
本    名
劉汲
直夫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眉州丹稜縣
逝世日期
建炎二年(1128年)
主要成就
宋朝抗金名將

劉汲人物生平

劉汲,字直夫,眉州丹稜(今屬四川)人,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進士,知開封府鄢陵縣。歷通判隆德府、河中府,闢開封府推官,謫監蓬州酒税。宋欽宗時,提為京西轉運副使,駐鄧州。
高宗建炎元年(1127),遷知鄧州兼京西路安撫使。二年正月,劉汲聞東京開封陷落,要求總管高公純發兵勤王,不聽。劉汲憤然親率數十騎馳赴國難。途中得悉徽、欽二帝已被俘北去,劉汲悲歌擊劍,痛哭流涕,不得已返回鄧州。後金兵西侵,劉汲代高公純為帥,盡出私財以獎將士,嚴備戰守,誓與守士共存亡,有人建議他棄城入山以避敵鋒,他説:“我要讓敵人知道有不怕死的安撫使,敢於死戰在此,使金虜明白宋人不會盡降!”劉汲登陴奮戰,碧血丹心,終成名垂千古的烈士。
朝廷贈大中大夫,諡忠介。《嵩山集》卷五二、《宋史》卷四四八、《宋史新編》卷一七三有傳。今錄詩二首。

劉汲史書記載

劉汲 [1]  ,字直夫,眉州丹稜人。紹聖四年進士。為合州司理、武信軍推官,改宣德郎、知開封府鄢陵縣。奉行神霄宮不如令,以京畿轉運使趙霆奏,徙通判隆德府。時方士林靈素用事,郡人班自改《易繫辭》為妖言,以應靈素。汲攝守,下自獄。靈素薦自有道。命轉運使陳知存按驗,掾史懼,欲變獄。汲責數掾史,知存憚之,卒以實聞。
通判河中府,闢開封府推官。自盛章等尹京,果於誅殺,率取特旨以快意,汲每白府奏罷之。宰相王黼初領應奉司,汲對客輒詆之,黼聞,奏謫監蓬州税。欽宗召赴闕,汲奏願得驅馳外服,治兵食以衞京師。時置京西轉運司於鄧州,以汲添差副使。建炎元年,範致虛師至陝,汲貽書勸以一軍自蒲中越河陽,焚金人積聚,絕河橋;一軍自陝路直抵鄭、許,與諸道連衡,敵必解散。致虛以書謝汲而行。
金人再犯京師,諸道不知朝廷動息者三月。馮延緒傳詔撫諭,謂車駕出郊定和議,令諸道罷兵。汲謂副總管高公純曰:"詔書未可遽信。"公純問故,汲曰:"詔下以年十二月,鄧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議和以三月,而敵猶未退乎?此必金人脅朝廷以款勤王之師爾,可速進兵。"公純難之,汲請自行,公純不得已俱至南陽,不進,汲獨馳數十騎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慟哭。尋代公純攝帥事,捐金帛饗士,為戰守計。詔鄧州備巡幸,汲廣城池,飾行闕,所以待乘輿之具甚備。就加直龍圖閣、知鄧州兼京西路安撫使。
汲奏:"欲復兩河,當先河東;欲復河東,當用陝兵,請先從事河東,以定西河之根本。"於是金人復渡河,諜知鄧州為行在所,命其將銀硃急攻京西。汲遣副總管侯成林守南陽,金人奄至,殺成林。汲集將吏謂曰:"吾受國恩,恨未得死所,金人來必死,汝有能與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民有請涉山作砦以避敵者,汲曰:"是棄城矣。然若屬俱死無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願從軍者聽留,餘從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於此,其聽送其家,寅出午反,違者從軍法。"眾皆感服,無一人失期。
南陽陷,命將戚鼎將兵三千逆戰,及命靳儀與趙宗印分西、南門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陴望,見宗印從間道遁,即自至鼎軍中,麾其眾陣以待,敵至皆死鬥,敵卻。俄而儀敗,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軍中請汲去,汲不許,曰:"使敵知安撫使在此為國家致死。"敵大至,汲死之。
事聞,贈太中大夫,諡忠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