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毓祺

鎖定
劉毓祺(1902~1997),山東省菏澤人,祖上世代經商,家境殷實。1921年,入馮玉祥部當兵,不久入河南督軍署學兵團受訓,結業後擔任排長、連長。1924年參加馮玉祥發動的首都革命。1925年經馮玉祥批准和黎廣詩、張嵐峯等十幾名學兵被保送到日本官費留學,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九期。1928年7月回國後,在第二集團軍洛陽西北軍校任教官、學生大隊長等職務。抗戰後期,叛投偽軍。解放戰爭時期,作為舊軍政人員被關押至1979年特赦。於1997年去世。 [1] 
中文名
劉毓祺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97年
畢業院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出生地
山東菏澤

目錄

劉毓祺人物生平

劉毓祺,山東省菏澤人,1902年出生。祖上世代經商,家境殷實,早年發憤立志報國,1921年,入馮玉祥部當兵,不久入河南督軍署學兵團受訓,結業後擔任排長、連長。1924年參加馮玉祥發動的首都革命,1925年經馮玉祥批准和黎廣詩、張嵐峯等十幾名學兵被保送到日本官費留學,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九期。 [1]  我國留學生考入日本士官學校、始於1899年(光緒二十六年),當時規定須經清廷保送;入民國後,在軍閥割據時期,則由各地實力派軍閥保送。日人為侵略我國,製造中國分裂局面,曾分別接受由蔣介石、張作霖、吳佩孚、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陳濟棠、劉湘、龍雲等人的保送。士官生保送的條件,除身體健康外,還要考試及格。考試科目有日語、日文,代數、三角、幾何、物理、化學、口試等。 [2]  劉毓祺在當年中國留學生中以總成績第三名畢業。
1928年7月回國後,在第二集團軍洛陽西北軍校任教官、學生大隊長等職務。中原大戰後曾任第二十六路(總指揮孫連仲)二十五師第七十四旅第一四八團團長。不久轉往華北,投奔宋哲元的第二十九軍,任參議。1933年2月,日軍大舉進犯熱河省,守軍節節敗退。3月上旬,宋哲元第二十九軍接替長城喜峯口防務,劉毓祺隨部參戰。指揮部隊向正面日軍發動猛攻,同時派精兵繞小路潛行敵後,突襲敵軍炮兵陣地,殲滅大量日軍。1935年6月16日,馮玉祥將軍親自題寫了一副“不抵抗自尋末路,要生存必須鬥爭”的對聯贈給劉毓祺。
1936年,與劉毓祺同屬於“士官系”的張嵐峯迴國後出任翼察政務委員會參議,鼓吹投降賣國的謬論。 [3]  全面抗戰爆發後,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湯恩伯,率領第十三軍及高桂滋第十七軍,在南口、居庸關、延慶到懷來一線,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張把該軍的佈防情況通報給敵軍,致使第十三軍損失慘重。華北地區淪陷後,張嵐峯以到隴海路招集失意軍官組織“抗日遊擊隊”為藉口脱離宋哲元部,回到豫東柘城,大量收容由前線潰退下來的國民黨部隊、地方遊雜及地主武裝,不數日便集中千餘人。日軍第十師團長磯谷廉介,約他到城內與日軍協商合作,共建“中日共存共榮”之道。自此,張打出了反共的招牌,公開投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懷抱。1939年1月,張嵐峯已集結到一萬八幹餘人,乞得日軍同意後,編為一個軍,稱“豫東剿共軍”,張為總司令。不久,張部改名為“和平救國軍第一軍”,並撥給軍用卡車數十輛和大批武器彈藥。這年5月,汪精衞任命張為軍事委員會委員,“蘇豫邊區綏靖副司令兼和平救國軍第一軍司令”。 [4]  抗戰後期,劉毓祺叛投豫東偽軍張嵐峯部,1941年,任和平救國軍第一軍第十四師參謀長。1944年,任汪偽第四方面軍第八軍第十六師師長。後任淮、太、西綏靖司令,1946年5月、任國防部保安第三縱隊第一總隊副總隊長。1947年7月,任暫編第二十四師參謀長。後任國防部高參,解放前賦閒在南京。酷愛古玩、花木、名人書畫、金石印章,國民政府要員王世傑曾從其手上購得住宅。解放後,其多處房產被人民政府代管。後作為舊軍政人員被關押至1979年特赦。於1997年去世。 [1] 
參考資料
  • 1.    楊保森.西北軍人物誌.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172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貴陽文史資料選輯 第32輯:內部出版,1991:154
  • 3.    本辭典編寫組.中國近代人名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361
  • 4.    沉度等編.國民黨高級將領傳略.北京:華文出版社,1995: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