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樹根

(西華大學黨委書記)

鎖定
劉樹根,男,漢族,1964年10月生,四川新津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西華大學黨委書記;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 [1-2] 
劉樹根主要從事含油氣盆地動力學、油氣成藏動力學研究,以中國西部成山成盆成藏動力學綜合研究為特色。 [3] 
中文名
劉樹根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新津
出生日期
1964年10月
畢業院校
成都理工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20年)
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2019年)

劉樹根人物經歷

劉樹根教授 劉樹根教授
1981年9月至1988年6月,在成都地質學院進行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習。
198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8年7月,在成都地質學院煤田、油氣地質與勘探專業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
1989年7月至1989年12月,在英國劍橋大學進修。
1992年6月至1992年8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進修。
1993年12月,在成都理工學院獲煤田、油氣地質與勘探博士學位。
1994年1月至1994年9月,任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地質分室副主任(副處級)。
1994年10月至2003年12月,任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地質分室主任(正處級)。
其間1998年5月至2002年2月,兼任成都理工大學石油系主任(正處級)。
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任成都理工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其間:2002年5月至2002年11月,受中央組織部和四川省委組織部的派遣到浙江省紹興市掛職鍛鍊)。
2010年7月至2020年1月,任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
2012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20年1月,任西華大學黨委副書記。
2020年2月,任西華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1-2] 
2023年4月,任西華大學黨委書記。 [12] 
2024年1月,政協四川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 [14] 

劉樹根職務任免

2023年4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免去劉樹根的西華大學校長職務。 [13] 
2024年1月19日,召開的四川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獲悉:政協四川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增補劉樹根為政協四川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 [14] 

劉樹根主要成就

劉樹根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根據2020年4月成都理工大學官網顯示,劉樹根主要學術研究方向包含含油氣盆地動力學、油氣成藏動力學;研究特色為中國西部成山成盆成藏動力學。 [2] 
  • 承擔項目
來源
編號
名稱
時限
狀態
備註
十三五國家重大專項任務
2017ZX05005-003-007
四川盆地下組合油氣成藏機理及富集規律
2017/01-2019/12
在研
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41230313
若爾蓋高原—龍門山—川西前陸盆地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比較性研究
2013/01-2017/12
已結題
主持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課題
2012CB214805
中上揚子地區構造演化與下古生界油氣多期成藏
2012/01-2017/12
已結題
主持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課題
2005CB422106
中國海相碳酸鹽岩層系深層油氣成藏機理
2005/01-2010/12
已結題
主持
參考資料: [3] 
  • 發表論文
根據2020年4月西華大學官網顯示,劉樹根先後發表論文400餘篇。 [4] 
劉樹根 劉樹根
[1]Shugen Liu, Bin Deng, Luba Jansa, Yong Zhong, Wei Sun, Jinmin Song, GuozhiWang, JuanWu, Zhiwu Li, Yanhong Tian. The Early Cambrian Mianyang-Changning Intracratonic Sag and Its Control on Petroleum Accumul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Geouids, 2017.8.16, 2017(8): 1~17.
[2]Shugen Liu, Bin Deng, Luba Jansa, Zhiwu Li, Wei Sun, Guozhi Wang, Zhili Luo, Ziquan Yong. Multi-Stage Basin Development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A Review of the Sichuan Basin at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7.8.1, 29(2): 1~19.
[3]劉樹根,孫瑋,鍾勇,鄧賓,宋金民,冉波.四川海相剋拉通盆地顯生宙演化階段及其特徵.岩石學報, 2017.2.15, 33(4): 1058~1072.
[4]劉樹根,王一剛,孫瑋,鍾勇,洪海濤,鄧賓,夏茂龍,宋金民,文應初,吳娟,拉張槽對四川盆地海相油氣分佈的控制作用.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1, (01): 1~23.劉樹根,王一剛,孫瑋,鍾勇,洪海濤,鄧賓,夏茂龍,宋金民,文應初,吳娟,拉張槽對四川盆地海相油氣分佈的控制作用.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1, (01): 1~23.
[5]劉樹根,宋金民,羅平, QING Hairuo,林彤,孫瑋,李智武,王浩,彭瀚霖,餘永強,龍翼,萬元博.四川盆地深層微生物碳酸鹽巖儲層特徵及其油氣勘探前景.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3, (02): 129~152.
[6]劉樹根,孫瑋,李智武,鄧賓,鍾勇,宋金民,冉波,羅志立,韓克猷,姜磊,梁霄.四川疊合盆地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分佈特徵及其構造主控因素.巖性油氣藏, 2016.10.1, (05): 1~18.
[7]劉樹根,孫瑋,鍾勇,田豔紅,吳娟,王國芝,宋金民,鄧賓,冉波,李智武.四川疊合盆地深層海相碳酸鹽巖油氣的形成和分佈理論探討.中國石油勘探, 2016.1, (01): 15~27.
[8]Wu, Juan;Liu, Shugen; Wang, Guozhi; Zhao, Yihua; Sun, Wei; Song,Jinming; Tian, Yanhong, Multi-Stag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Formation Pressure Evolution in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Cambrian Longwangmiao Formation, Gaoshiti-Moxi Structure, Sichuan Basi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6.10, 27(5): 835~845.
[9]劉樹根,孫瑋,趙異華,王國芝,宋林珂,鄧賓,梁鋒,宋金民.四川盆地震旦系燈影組天然氣的差異聚集分佈及其主控因素.天然氣工業, 2015, (01): 10~23.
[10]劉樹根,孫瑋,宋金民,鄧賓,鍾勇,羅超,冉波,田豔紅,李智武,彭瀚霖,尹柯維.四川盆地海相油氣分佈的構造控制理論.地學前緣, 2015.05.1, 22(3):146~160.
[11]Liu Shugen, Huang Wenming, Jansa, Luba F., Wang Guozhi, Song Guangyong, Zhang Changjun, Sun Wei, Ma Wenxin. Hydrothermal Dolomite in the Upper Sinian (Upper Proterozoic) Dengying Formation, East Sichuan Basin,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14.10, 88(5): 1466~1487.
[12]吳娟,劉樹根,趙異華,孫瑋,宋林珂,宋金民,梁鋒,田豔紅,龍翼,李俊良.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構造震旦系-寒武系含氣層系流體特徵.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11, (06): 713~722.
[13]劉樹根,宋金民,趙異華,鍾勇,宋林珂,田豔紅,梁鋒,尹柯惟,李俊良.四川盆地龍王廟組優質儲層形成與分佈的主控因素.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6): 657~670.
[14]王國芝,劉樹根,劉偉,範蕾,袁海鋒.川中高石梯構造燈影組油氣成藏過程.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11, (06): 684~693.
[15]王國芝,劉樹根,李娜,王東,高媛.四川盆地北緣燈影組深埋白雲岩優質儲層形成與保存機制.岩石學報, 2014, (03): 667~678.
[16]彭瀚霖,劉樹根,宋金民,孫瑋,丁一,尹柯惟.川北米倉山地區燈影組微生物碳酸鹽巖發育特徵.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02): 181~191.
[17]馬文辛,劉樹根,黃文明,陳翠華,張長俊.渝東地區震旦系燈影組硅質岩結構特徵與成因機理.地質學報, 2014, (02): 239~253.
[18]田豔紅,劉樹根,趙異華,宋金民,宋林珂,孫瑋,梁鋒,張長俊,李俊良,尹柯惟,王晨霞,吳娟,林彤,白志強,彭瀚霖,陳會芝.四川盆地中部龍王廟組儲層成岩作用.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06): 671~683.
[19]劉偉,王國芝,劉樹根,範蕾,和秀蓉.川中磨溪構造龍王廟組流體包裹體特徵及其地質意義.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06): 723~732.
[20]Shugen Liu; Bin Deng; Luba Jansa; Guozhi Wang; Xianghui Li;Chengshan Wang; Shun Liu; Zhiwu Li; Juchu Li; Wei Sun; Bo Ran, Late Triassic thickening of the Songpan–Ganzi Triassic flysch at the edge of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2013.06.28, 55(16): 2008~2015.
[21]Liu, Shugen; Ma, Wenxin ; Jansa, Lubomir; Huang, Wenming; Zeng,Xiangliang; Zhang, Changju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le gas reservoir rocks in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East Sichuan Basin, China.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13, 31(2): 187~219.
[22]Deng, Bin;Liu, Shu-gen; Li, Zhi-wu; Jansa, Luba F.; Liu, Shun; Wang,Guo-zhi; Sun, Wei, Differential exhumation at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apatite fission-track thermochronology. Tectonophysics, 2013.4.8, 591: 98~115.
[23]Liu, Shugen; Deng, Bin; Li, Zhiwu; Sun, Wei, Architecture of basin-mountain system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gas distribution: A case study from the Sichuan basi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2.3.30, 47: 204~215.
[24]劉樹根,秦川,孫瑋,王國芝,徐國盛,袁海鋒,張長俊,張志敬.四川盆地震旦系燈影組油氣四中心耦合成藏過程.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2, (03):879~888.孫瑋,劉樹根,韓克猷,米色子哈,代寒松,孫東.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構造發展及對油氣的影響.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01): 70~75.
[25]孫瑋,劉樹根,韓克猷,米色子哈,代寒松,孫東.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構造發展及對油氣的影響.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01): 70~75.
[26]馬文辛,劉樹根,黃文明,張長俊,徐國盛,袁海鋒.四川盆地東南緣志留系古油藏特徵及其油氣勘探意義.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2, (03): 432~441.
[27]Liu Shugen, Qin Chuan, Jansa Lubomir, Sun Wei, Wang Guozhi, Xu Guosheng. Yuan Haifeng, Zhang Changjun, Zhang Zhijing, Deng Bin, Dai Hansong. Transformation of oil pools into gas pools as results of multiple tectonic events in Upper Sinian (Upper Neoproterozoic), deep part of Sichuan Basin, China.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11, 29(6): 679~698.
[28]Liu ShuGen, Deng Bin, Li ZhiWu, Sun Wei. The texture of sedimentary basin-orogenic belt system and its influence on oil/gas distribution: A case study from Sichuan basin.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3, 27(3): 621~635.
[30]劉樹根,李智武,孫瑋,鄧賓,羅志立,王國芝,雍自權,黃文明.四川含油氣疊合盆地基本特徵.地質科學, 2011, (01): 233~257.
[31]Liu Shugen, Zhang Zhijing, Huang Wenming, Wang Guozhi, Sun Wei, Xu Guosheng, Yuan Haifeng, Zhang Changjun, Deng Bin. 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processes of upper Sinian oil-gas pools in the Dingshan-Lintanchang structural belt, southeast Sichuan Basin, China. Petroleum Science, 2010.9, 7(3): 289~301.
[32]孫瑋,劉樹根,王國芝,徐國盛,羅志立,韓克猷,袁海鋒,黃文明.四川威遠震旦系與下古生界天然氣成藏特徵.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0.15, 37(05): 481~490.
[33]孫瑋,劉樹根,王國芝,徐國盛,雍自權,黃文明.川東南丁山構造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氣成藏條件及成藏過程.地質科技情報, 2010.1.15, 29(01): 49~50.
[34]鄧賓,劉樹根,楊鎖,張志敬,黃文明,宋光永.川東南桑木場背斜寒武系脈體分形特徵及其意義.地質科技情報, 2010.3.15, 29(02): 107~118.
[35]劉樹根,馬永生,蔡勳育,徐國盛,王國芝,雍自權,孫瑋,袁海鋒,盤昌林.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氣成藏過程和特徵.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8.15, 36(04): 345~355.
[36]孫瑋,劉樹根,韓克猷,羅志立,王國芝,徐國盛.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氣地質條件及勘探前景分析.石油實驗地質, 2009.8.28, 31(04): 350~356.
[37]Liu Shugen, Wang Hua, Sun Wei, Wang Guozhi, Xu Guosheng, Yuan Haifeng. Energy Field Adjustment and Hydrocarbon Phase Evolution in Sinian-Lower Paleozoic, Sichuan Basi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8.12,19(6): 700~706.
[38]劉樹根,馬永生,王國芝,蔡勳育,黃文明,張長俊,徐國盛,雍自權,盤昌林.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優質儲層形成與保存機理.油氣地質與採收率, 2008.1.25,(01): 13~28.
[39]劉樹根,黃文明,陳翠華,張長俊,李巨初,戴蘇蘭,秦川.四川盆地震旦系—古生界熱液作用及其成藏成礦效應初探.礦物岩石, 2008.9.25, 28(03): 41~50.
[40]Wang Guozhi,Liu Shugen, Su Wenchao, Sun Wei, Wang Dong, Yuan Haifeng, Xu Guosheng, Zou Can. Water Soluble Gas in Deep Carbonate Reservoir Sichuan Basin,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8.12, 19(6): 636~644. [3] 
劉樹根 劉樹根
  • 學術著作
根據2020年4月西華大學官網顯示,劉樹根先後出版專(編)著10部。 [4] 
[1]劉樹根,馬永生,王國芝等.2015.四川盆地下組合天然氣的成藏過程和機理[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劉樹根,冉波,郭彤樓等.2014.四川盆地及周緣下古生界富有機質黑色頁岩——從優質烴源巖到頁岩氣產層[M]. 北京:科學出版社.
[3]李景明,劉樹根,李本亮等.2006.中國西部C-型前陸盆地形成演化與油氣聚集[M].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4]劉樹根,李智武,劉順等.2006.大巴山前陸盆地——沖斷帶的形成演化[M]. 北京:地質出版社. [3] 
  • 科研獲獎
根據2020年4月西華大學官網顯示,劉樹根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省(部)級持證書主要科技成果獎勵10項,其中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3項、省部級二等獎5項。 [4] 
代表性科研獲獎項目<br>
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獲獎級別
獲獎年份
獲獎人員或個人排名
中國西部海相碳酸鹽岩層系構造-沉積分異與大規模油氣聚集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20年
劉樹根蔡勳育何登發侯明才,周文,曹俊興,劉波,陳學華,文華國,孫瑋 [11] 
四川盆地下組合天然氣的成藏過程和機理
四川省自然科學獎
一等獎
2013
排名第一
四川盆地與周緣造山帶耦合關係及其動力學過程研究
國土資源部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13
排名第二
四川盆地天然氣成藏動力學
國土資源部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5
排名第二
從上揚子地區板塊構造演化評價四川等盆地古生界油氣勘探前景及有利目標選擇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3
排名第一
中國西部盆-山系統的耦合關係及其動力學過程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02
排名第一
參考資料: [3]  [5] 

劉樹根人才培養

  • 培養理念
在2020年3月西華大學領導班子大會上,劉樹根談了自己對未來西華大學發展的兩點思考。第一,要與時代同行,學校的工作千條萬條,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立德樹人是第一條,所有工作都要向這個目標聚焦。學術是大學的靈魂,大學學術的核心是教學活動和科學研究,教學學術能力是大學的核心競爭力。要謹記“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訓,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不斷提高學校的治理能力和辦學水平,使學校在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中國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希望與黨同心、與時代同行成為西華人自覺的內在要求。第二,要知難而進。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要對照“十三五”規劃做好總結,制定好“十四五”規劃。要進一步發揚“知難而進 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集中資源夯實師資隊伍,增強教學的學術性和科研的引領性,全面推進課程、專業、學科一體化建設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申報建設,以學生成人成才為中心,建立科研教學學習共同體,着力推進科教融合和產教融合,用高質量的科學研究和豐富的經濟社會實踐活動支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希望追求卓越、實幹團結成為西華文化的顯著特徵。 [6] 
劉樹根 劉樹根
  • 培養成果
根據2020年4月西華大學官網顯示,劉樹根已培養碩士70餘名,博士30餘名;曾獲四川省持證書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4] 
部分教學成果獎<br>
成果名稱
獎項名稱
獲獎級別
通專結合的地學人才培養新體系研究與實踐
第八屆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參考資料: [7] 

劉樹根榮譽表彰

根據2020年4月西華大學官網顯示,劉樹根先後獲得第二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稱號。 [6] 
劉樹根 劉樹根

劉樹根社會職務

劉樹根擔任成都理工大學校友會常務副會長,2018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勘探地球物理學進展學術研討會主任委員,四川省首屆頁岩氣產業科技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等社會職務。 [8-10] 

劉樹根人物評價

劉樹根同志政治素質好,黨性觀念強,熟悉高校辦學規律,抓工作思路清晰,方向明確,組織管理和統籌協調能力較強,視野開闊,思維敏捷,先後在英國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進修學習,勤奮敬業,作風深入,嚴謹細緻,敢於攻堅,做事有幹勁。擔任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期間,加強學校一流學科建設,推動形成具有學校自身特點的一流學科建設思路;加強科研管理,完善以知識架構為導向的激勵政策,充分調動教師隊伍積極性,制定科研項目管理規定、科研獎勵績效暫行辦法等制度,成果顯示度和影響力持續增強,地質科學ESI排名進入全球前百分之一行列;與國外多所高校科研基地開展交流合作,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不斷提升。劉樹根同志教學科研能力強,在油氣盆地動力學、油氣成熟動力學等方面有較高的造詣。 [6]  (四川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易林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