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東

(浙江大學敦和講席教授、中西書院院長)

鎖定
劉東,男,1955年生於江蘇徐州,祖籍山東嶧縣,哲學博士,浙江大學中西書院院長、敦和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當代最具獨立精神的學界“動手派”,以畢生之力為再造傳統而奔勞吶喊。 [2-3] 
劉東師從思想家李澤厚,曾先後任教於浙大、南大、中國社科院、北大、清華,講學足跡遍及亞美歐澳各洲;除國學領域外,所治學科依次為美學、比較文學、國際漢學、政治哲學、教育學,晚近又進入藝術社會學;發表過著譯作品十七種;迄今創辦並主持了“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人文與社會譯叢”等叢書及《中國學術》雜誌。
中文名
劉東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徐州
出生日期
1955年
畢業院校
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
主要成就
創辦並主持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人文與社會譯叢、《中國學術》雜誌
學    位
博士
職    稱
教授

劉東人物經歷

1955年,劉東生於江蘇徐州,年僅兩歲父親即被錯劃成右派,小學時代又因文革浩劫而失學。
1970年,升入初中復讀。
1971年,被分配到翻砂車間做童工,此後憑自修補習了高中及部分大學課程,也開始嘗試文學創作和聲樂演唱。
1977年,考入南京大學哲學系
1982年,任教於浙江大學
1984年,任教於南京大學
劉東 劉東
1985年,考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師從當代中國最重要的思想家李澤厚,專攻中國美學史。
1989年夏季,完成研究宋代美學的學位論文
1990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
1990年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理論室和比較文學室副研究員。
1991年,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
1999年起,任教授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
2000年,任教於北京大學
2009年起,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特聘教授、常務副院長,同時兼任清華大學哲學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主持復建了國學研究院。
2020年,任教於浙江大學、並主持創辦了中西書院。
現任浙江大學敦和講席教授、中西書院院長。

劉東主要貢獻

  • 治學理念
劉東在治學方面既廣博又活躍,正如他為中西書院所擬的院訓,是所謂“學究中西之際,思通今古其間”,除了國學領域中的經史子集之外,如果以西學範疇來歸類,則橫貫了哲學中的美學、文學中的比較文學、歷史學中的國際漢學、政治學中的政治哲學、教育學中的高等教育、和社會學中的藝術社會學,此外,他在寫作中也經常援引人類學、語言學、人文地理學、心理學乃至腦科學。與此同時,他也把這種觸類旁通的研究風格,帶到了課堂上來向學生們示範,緣此其授課風格既充滿激情,也富於想象。他絕對算得上性情中人,向來對優秀的“讀書種子”視同己出,會盡力在各方面為之創造學習、發展和成才的條件;不過與此同時,他對弟子的督導也是出名的嚴格,要求去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修身古訓,不光不能任何方面有所背離,也不能在先後次序上有所顛倒。
  • 推動國際學術界雙向交流
劉東還積極投身於和推動了國際學術界的雙向交流。他先後多次飛赴美國的哈佛大學夏威夷大學、愛默思學院、康涅狄格州立大學、斯坦福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洛杉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加州大學、爾灣加州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羅格斯大學科羅拉多學院佛蒙特大學、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創價大學,德國的海德堡大學特利爾大學,法國的巴黎高等社會科學學院,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日本京都的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丹麥的奧爾胡斯大學澳大利亞的莫納什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倫敦大學愛丁堡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學術機構,進行客座教學或其他形式的訪問交流;與此同時,他也先後創辦並主持了“中國學術講壇”、“梁啓超紀念講座”、“王國維紀念講座”和“陳寅恪紀念講座”,不斷地把像查爾斯·泰勒、瓦格納、杜維明周錫瑞、柯文、安樂哲、蘇源熙、李湛忞、葉維廉、魏安娜、王國斌、杜贊奇、德里克、羅多弼、達德利·安德魯、鞏濤、康丹、薩班、艾琳·凱利、戴維·波特、池田知久、戴福士、温迪·格麗斯沃德、廉亞明、巴斯蒂、梅維恆、狹間直樹、艾倫·麥克法蘭包華石、薛鳳、柯安哲這樣的國際名流,邀請到國圖、北大、清華和商務涵芬樓的講台。 [1] 

劉東主要成就

劉東研究成果

劉東早歲師從思想家李澤厚先生,作為當代最具獨立精神的學界“動手派”,劉東教授以畢生之力為再造傳統、橋接中西文化而奔勞吶喊,發表了《天邊有一塊烏雲:儒學與存在主義》《長問西東》《我們共通的理性》等三十餘部專著或譯著,主編“人文與社會譯叢”“海外中國研究叢書”“藝術與社會譯叢”等,創辦了《中國學術》雜誌,蜚聲國內外。 [4] 
劉東著有《西方的醜學:感性的多元取向》(1986年)、《審美文化的興盛與失落》(1989年)、《劉東自選集》(1997年)、《浮世繪》(1997年)、《理論與心智》(2001年)、《用書鋪成的路》(2010年)、《道術與天下》(2011年)、《我們的學術生態:被污染與被損害的》(2012年)、《近思與遠慮》(2014年)、《思想的浮冰》(2014年)、《再造傳統:帶着警覺加入全球》(2014年)、《自由與傳統》(2015年)、《引子與迴旋》(2017年)、《悲劇的文化解析:從古代希臘到現代中國》(2017年)、《謂我心憂》(2018年)、《天邊有一塊烏雲:儒學與存在主義》(2018年)、《詠歎之年》(2018年)、《國學的當代性》(2019年)、《前期與後期:困境中的生命意識》(2020年)、《堅守坐擁的書城》(2020年)、《我們共通的理性》(2021年)、《長問西東》(2021年)、《德教釋疑:圍繞<德育鑑>的解釋與發揮》(2022年);譯有《維特根斯坦哲學導論》(1988年)、《盧梭·康德·歌德》(1992年)、《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2008年)、《馬克斯·韋伯》(2011年);編有:《中華文明讀本》(2009年)、《審問與明辨:晚清民國的國學話語》(2012年)、《伯林與當代中國:自由與多元之間》(2014年)、《融合與突破》(2014年)、《德性與價值》(2014年)、《實踐與記憶》(2014年)、《藝術與跨界》(2014年)、《西南聯大國文課》(2015年)。 [3] 
劉東是國內民間學術界最活躍的組織者之一。他不僅在早年積極參加了《走向未來》叢書和《文化:中國與世界》系列叢書的活動,後來還自行創辦並主持了《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人文與社會譯叢》、《藝術與社會譯叢》、《西方日本研究叢書》、《西方韓國研究叢書》、《同一顆星球叢書》、《科學和社會譯叢》、《台灣國學叢書》、《海外中國專題研究》、《中西講壇叢書》、《中西叢書》、《中西書院文庫》、《地區研究·中東系列》、《地區研究·拉美系列》、《地區理論叢書》、《社會思想》叢書、《大學之思》叢書;此外,受到哈佛燕京學社的邀請和贊助,他也創辦並主持了《中國學術》雜誌,該刊目前為浙江大學中西書院的院刊。 [3] 

劉東主要論著

  • 專著
西方的醜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
《浮世繪》,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理論與心智》,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
用書鋪成的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
道術與天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思想的浮冰》,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
《再造傳統:帶着警覺加入全球》,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
  • 主編
《中華文明》,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8月。
中華文明讀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月;譯林出版社,2009年1月。
《國學文摘》(第一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
審問與明辨:晚清民國的“國學”論爭》(劉東、文韜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
  • 翻譯
馬克斯·韋伯》(劉東、謝維和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譯林出版社,2011年6月。
維特根斯坦哲學導論》(劉東、謝維和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插圖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中國食物》,[美]尤·N·安德林(E.N.Anderson)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劉東人才培養

  • 開設課程
2021學年春夏學期,在浙江大學哲學學院開設有《藝術哲學專題研究:上》及《藝術哲學專題研究:下》兩門博士生課。這項專題研究,分三個單元分段討論“悲劇在希臘的起源”、“從悲劇到悲劇文化”和“悲劇在中國的誕生”。因此,這項研究既可以説是哲學的,也可以説是歷史學的,因為它企圖在不斷詮釋的進程中,去理解柏拉圖對於詩人的驅逐,和亞里士多德對於悲劇的迴護。同時,它也既可以説是“比較美學”的,又可以説是“比較戲劇學”的,因為它把比較文學最擅長的方法,不光帶進了傳統的美學研究,而且帶進了傳統的戲劇研究。進一步説,它更調動了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心理學的方法,來綜合地考察與破解“悲劇”的千古之謎。 [3] 
預計在2022學年秋冬學期還將在哲學學院及竺可楨學院面向本科生開設課程,課程主題內容為“文化哲學專題”及“藝術哲學專題”。 [3] 

劉東人物評價

劉東在治學方面既廣博又活躍。(浙江大學中西書院 評)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