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月生

(軍委工程兵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鎖定
劉月生(1917年5月26日-2008年9月3日),湖南省茶陵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二軍團政治部組織部巡視員,紅二方面軍警衞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〇師政治部幹事,獨立第一旅二團營政治教導員,教導營政治委員,第二團政治處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野戰軍獨立第一旅七一四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師政治委員,西南軍區工兵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工程兵工程指揮部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工程兵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
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 
(概述圖來源: [5] 
中文名
劉月生
性    別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中國湖南茶陵
出生日期
1917年5月26日 [3] 
逝世日期
2008年9月3日 [5] 

劉月生人物生平

劉月生,茶陵縣腰陂鄉東山村人。1930年加入共青團,1931年參加工農紅軍,1933年由共青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時期,他先後任村兒童團團長,茶陵縣獨立營二連勤務員,紅十七師五十一團二營五連副班長、班長,紅二軍團六師十七團政治處青年幹事,六師政治部組織科青年幹事,紅二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青年幹事、巡視員,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衞連指導員。參加過梅花山、五佛嶺等戰鬥和湘贛蘇區紅十七師北上行動。
1934年回師湘贛蘇區後,參加了沙市裏田、利田、從林等戰鬥。同年參加了紅六軍團西征。在同紅二軍團會合前後,曾參加貴州甘溪、龍家寨、常德、桃源等地的戰役戰鬥,此後還參加了高梁坪、龍山縣、湖南澧縣等地的戰鬥,曾兩次負傷。歷經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八路軍一二〇師政治部組織部幹事,冀中軍區獨立四支隊一大隊政治處副主任兼總支書記,一二〇師獨一旅一團政治處副主任兼總支書記、營教導員、旅教導營政委,曾入一二〇師教導團、晉西北區黨委黨校和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參加了冀中和冀察晉邊區反擊日寇大掃蕩的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他於1945年從中央黨校回到一二〇師獨一旅.任七一四團政治處主任,同年任該團政委。在此期間,曾參綏包戰役,廠漢營、涼城、察素齊和兩次打包頭、保衞卓資山和集寧的戰鬥,以及由彭德懷指揮的保衞延安、解放大西北的戰役戰鬥,其中有嶗山阻擊戰、羊馬河、蟠龍、隴東作戰和兩次攻打榆林、沙家店、清澗、瓦子街、西府、荔北、扶媚等地的戰役戰鬥,並又兩次負傷,致三等甲級殘廢。
1949年隨賀龍率領的部隊進軍西南,解放成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軍委1950年任命劉月生為解放軍十八兵團工兵師政委,率部隊在川西剿匪、修築川藏公路。後與二野一部分工兵部隊合併成立工兵縱隊,任縱隊政治部主任。工兵縱隊與西南軍區支前(支援進藏)司令部合併後,任支前政治部主任。同年任西南軍區工兵政治部主任,執行修築成渝鐵路的任務。
1952年奉命進京參加《工兵政治工作條例》的研究起草工作並任軍委工兵政委辦公室主任。
1956年入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學習。1957年任軍委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
1965年奉命組建援越(援助越南)修路工程指揮部,任指揮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歷時近3年,為支援越南人民抗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作出了貢獻。
1968年回國後,在軍委工程兵後勤部幫助工作。
1970年任命為軍委工程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75年任軍委工程兵第一副政治委員。
1977年9月至1978年4月在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回部隊後仍任軍委工程兵副政治委員。
從1983年起任全國政協第六、七屆委員。
1998年批准離職休養。
2008年9月3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2] 

劉月生主要事蹟

劉月生運動戰與敵巧周旋

劉月生一開始加入的部隊是茶陵獨立營,後來又改作獨立師,其實,還是屬於游擊隊,不是正規軍。1933年成立了紅6軍團,中央還派了肖克和任弼時來到紅6軍團,在原來獨立師基礎上,成立了紅17師,共2000多人,下轄49、50、51三個團,其中49團是老部隊、主力團,王震是團長。劉月生在51團,全是湖南當地的小夥子,一般都只有10多歲,最大的也只有25歲左右。肖克開始按照正規部隊一樣組織訓練,尋找時機打一些運動戰,慢慢地積累了一些經驗,局面也有些好轉。
1934年1月,黨中央為向外線牽引敵人兵力,緩解中央蘇區的壓力,命令17師北上,破壞南潯鐵路。於是,17師開始行動。在他們即將進入湘鄂贛蘇區,路過一個叫黃沙的地方的時候,與迎面而來的敵人遭遇了。
仗着兵力上的優勢,敵人把17師重重圍住,還出動了飛機不停地轟炸。但是,17師的戰士們非常頑強,戰鬥打得非常慘烈,快兩天了,誰也吃不掉誰,就這樣相持。
戰鬥正酣之際,紅軍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敵人的飛機為什麼扔炸彈扔得那麼準?即使紅軍部隊位置變了,敵機的炸彈還是能扔到17師的陣地上。於是,肖克就拿着望遠鏡仔細觀察後發現,原來敵人在陣地上用白布擺出了一個大大的箭頭,飛機是按照指示在進行轟炸。發現敵機投彈秘密後,肖克馬上指示,在17師的陣地上,也用白布擺出一個指示標誌來。這一下把敵人的飛機給搞糊塗了。結果飛機在17師陣地炸了一通後,又飛到敵人陣地上轟炸。此時,肖克大喊一聲衝啊,17師將士勇敢地打了一個衝鋒,把敵人給打垮了。
這一仗,劉月生所在的連繳獲了一挺設施不完全的水機關槍,還有很多子彈。這對戰士們來説,太重要了。因為當時像子彈一類的軍用物資非常缺乏,他們每個人,大概只能領到3到4發好的子彈,這好子彈一般就是從敵人那裏繳獲來的。剩下的全是土子彈,這土子彈打個兩三發,就會打不開機柄。現在大家看到繳獲了那麼多好子彈,都高興地把土子彈全扔了,換上好子彈。不過畢竟敵眾我寡,這一仗17師也犧牲了很多戰士,50團給打沒有了,剩下的幹部戰士併入49團和51團。後來在長征途中,重新組建了50團。
黃沙戰鬥結束,17師就進入了湘鄂贛蘇區。2月,17師一路打到了南潯路,卻沒有辦法破壞鐵路。紅軍什麼裝備都沒有,沒有雷管、沒有炸藥,甚至連鐵鍁、鎬頭都沒有,看着鐵路,都不知道從哪裏下手。雖然紅軍無法破壞鐵路,不過17師在鐵路附近活動,牽制了至少20個團的敵人,大大減輕了中央蘇區的壓力。
有一次,17師碰到一個敵軍醫院,三下五除二的解決了醫院的警衞部隊,俘虜了很多醫生和傷病員,繳獲了很多紅軍奇缺的醫療用品,甚至還動員了—些醫生護士參加紅軍。 [3] 

劉月生漫江戰鬥反敗為勝

隨後,17師又接到了返回蘇區的命令。一路急行,有一天晚上兩點多鐘,部隊來到和湘鄂贛蘇區只隔一座山的漫江,部隊決定在漫江鎮宿營。戰士們太累了,倒在地上馬上進人夢鄉。沒想到,就在這個鎮附近的山上,有敵人四個營的正規軍,趁着紅軍熟睡之際,衝進鎮裏,打了個紅軍措手不及。
那天,劉月生睡得還算警醒,聽到槍聲,就趕緊叫大家起牀,往外衝。劉月生所在的那個連有近100人,但只有10幾個人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剩下的戰士,全被敵人堵在了宿營地裏。而整個17師1000多人,跑出來的只有300多人,基本上是51團的年輕人,電台也丟了。
但幸運的是,肖克也衝出了包圍圈,和肖克一起衝出來的,還有個水機關槍排,帶出了3台水機槍。肖克一看出來的人多是51團的戰士,就拔出駁殼槍大喊一聲,51團,反攻!平時,肖克在戰士的心目中是個特別能打仗的指揮官,而且在他指揮下紅軍經常打勝戰。當時那些突圍的戰士已經撤到山頂上,聽肖克這麼一喊,戰士們抖擻起精神,吶喊着衝下山去。而被困的戰士聽見外面戰友的吶喊聲,知道自己的部隊發起了反攻,頓時士氣大增,從裏往外發起了衝鋒。敵人一下子就被打得落花流水。
這一戰紅軍反敗為勝,還吃掉了敵人一個營,打得非常漂亮,劉月生所在的那個連,抓了20多個俘虜。連長讓20多個俘虜站在水田裏,拿着駁殼槍,要開始“點名”(槍斃),但馬上被連指導員制止。20多個俘虜全部放了回去。當時紅軍對待俘虜的政策很得人心,就是這樣的政策,使很多敵人在關鍵的時候放棄了抵抗。後來劉月生在120師參加抗戰時,手下一個連長悄悄告訴劉月生,他以前當國民黨軍的時候,曾經被紅軍俘虜了7次,紅軍都放了他。 [3] 

劉月生體恤戰士

1937年元月,劉月生被調任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衞連任指導員,警衞連直接歸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參謀長周士第指揮。這個連沒有新兵,全是經歷長征的老戰士,都是工人、農民出身的南方人。該連使命特殊,裝備精良,步槍全是捷克造,有蘇制轉盤槍、輕機關槍、花機關槍等新式輕武器,但駐防陝西莊裏鎮時,戰士一天僅能吃一餐大米飯。為了讓喜歡吃大米飯的戰士們吃好這餐,劉月生和連長朱聲達只是看着戰士們吃,自己在戰士們吃完後,再去廚房找點自己並不喜歡吃的饅頭吃。 [4] 

劉月生雨夜步行入越南

1965年6月的一天,周恩來總理在北京召見了軍委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代表中央軍委宣佈將為越南修築七條公路的任務交由軍委工程兵組織實施,劉月生任援越工程指揮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0月3日夜裏,劉月生將上級配給的嘎斯69吉普車撂下,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肩挎一個挎包,腳穿一雙解放鞋,手撳一支手電筒,向越南進發。當晚,下着大雨,步行的又是山路,山高路滑,加上越南紅壤地帶沾水後黏性重,他又將鞋子脱下,赤腳行軍,行程達40餘公里,成為“唯一隨部隊步行了一個長過程的指揮部領導成員”。 [4] 

劉月生熱心教育事業

2007年9月20日,由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道德模範人物揭曉,茶陵籍將軍劉月生及夫人王世昌以高票入選。 為了能讓河北省順平縣的孩子在寬敞的教室裏上學,劉月生與夫人王世昌一道,將晚年的心血毫無保留地獻給了教育事業。1989年開始,他們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找到港商梁潔華女士等3位愛國港商捐資74.5萬元。
不久,以梁潔華命名的“希望學校”在順平縣動工建設。施工期間,60多歲的王世昌奔波在一線,劉月生因歲數大一直在背後支持。1995年,建築面積達2060平方米、計84間校舍、可容納18個教學班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終於在順平大地上落成。1997年以後,劉月生、王世昌夫婦又用梁潔華女士的捐助,為“梁潔華希望學校”蓋了30間教室和計算機實驗室。2001年至2003年,又建起了高中部。這不僅使“梁潔華希望學校”成了順平條件最好的學校,還使全縣普及高中教育的時間提前了兩年。從籌建新校到最終建成“梁潔華希望學校”,劉月生、王世昌夫婦整整奮鬥了18年時光。
劉月生、王世昌夫婦在執着為順平縣建新校舍的同時,還主動捐款成立了家鄉茶陵的教育基金會,並號召社會集資,支持發展教育事業。他們的家境並不富裕,然而他們省吃儉用,多次將自己僅有的一點積攢用於捐助教育事業。1988年以來,他們共向家鄉茶陵的學校捐款30餘筆,近20萬元,還對口資助了三名困難家庭的小學生和一名大學生。 [4] 

劉月生所獲榮譽

劉月生為實現共產主義,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以及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奮鬥一生,受到黨和政府的褒獎。他於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57年被授予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1年晉升為少將,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章。 [2] 
參考資料
  • 1.    熊清泉,董志文主編.三湘開國將帥圖傳 少將卷 8.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277
  • 2.    湖南名人志編委會編.湖南名人志.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797—798
  • 3.    姚遠,費雋著;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新華社解放軍分社編著.我的長征 親歷者口述實錄.上海:三聯書店,2006:79—83
  • 4.    《茶陵籍將軍劉月生二三事》,《株洲日報》2021年10月23日。
  • 5.    《劉月生同志逝世》,《人民日報》2008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