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景良

(山東省保安第四師師長)

鎖定
劉景良(1899~1944),山東省臨朐縣蘇家官莊人,曾聚眾為匪,被國民黨魯東民團指揮趙明遠先剿後撫,收為中尉副官。1935年隨趙明遠駐防惠民城。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趙明遠不戰而逃。劉景良拉起游擊隊,自稱司令,在樂陵、陽信、利津等縣同日軍打過仗, 部隊發展到三千多人。1938年3月,日軍棄城南侵,劉再進惠民城,並被國民黨委任為第五專區保安司令兼專員。 曾於6月向西進犯八路軍駐地。不久,日軍再佔惠城, 劉部退向農村。1939年3月,劉遭日偽軍襲擊身受重傷。1942年春,被日偽軍抓獲,三個月後逃脱。1944年2月,劉景良再次被日偽軍從朱家坊的地洞裏抓獲,押到肖萬村東北角殺害。 [1] 
中文名
劉景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44年
出生地
山東省臨朐縣

目錄

劉景良人物生平

1934年7月,沾化、利津匪首王拱臣、李子文、任富貴、傅瑞伍等聚匪百餘人,在利津西北部海面,武裝劫持了英商太古洋行"順天"號輪船一艘,製造了震驚中外的順天輪事件。8月下旬的一天,劉景良在無意中捉住了一個土匪小頭目的小老婆,通過她帶路,劉景良只帶一名護兵深入匪巢,終於説服匪首王拱臣、傅瑞伍等人同意談判招安。而任富貴等匪首堅決不同意,連夜率領他們各自的部屬遠走他鄉。談判結果,土匪將"順天輪"上的"肉票"全部放回,王拱臣、傅瑞伍接受招安成了國軍"海防大隊"大隊長和分隊長,劉景良為解救人質立了大功,升任少校副官,並留駐海防大隊擔任"輔導";趙明遠也因此當上了山東第五專署特派員兼保安司令。1935年,劉景良隨趙明遠駐防惠民城。
1937年7月抗戰開始不久,日軍入侵魯北地區,趙明遠部民團撤離該地區。國民黨軍委會華北遊擊總司令秦啓榮與劉景良拉上關係,任命他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華北第一路遊擊司令兼復興社華北督導員。是年秋冬,劉景良在河北鹽山一帶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救國軍,並擔任該軍的司令。11月,華北救國軍在樂陵被偽自治聯軍劉佩臣部擊潰,劉景良率軍一部去陽信,不久又被敵偽軍消滅。劉景良隻身前往利津陳家莊、台子莊一帶重新組軍,發動抗戰。經過一個多月的策劃,聯合地主武裝薄益三、薛純一兩個團,收編徐傑臣、高慶元、丁廷傑三個團以及部分舊軍人、舊職員,招收具有愛國熱情的青年學生500餘人,組建成軍,以利津舊軍人崔冠英為參謀長。12月12日,日偽軍偷襲陽信城,劉景良僥倖脱險。12月20日,日本侵略軍自滄縣派遣1個大隊約500餘人,配有坦克4輛,汽車36部,侵佔了利津縣城,駐守10餘日撤走。行前,日軍從天津調偽自治聯軍王振禮團150餘人到利津駐守。該團於1938年2月下旬被劉景良部殲滅,劉景良進駐利津城,建立國民黨地方政權。隨後,劉景良部又攻克濱縣、蒲台、陽信和惠民,生俘偽武定道尹張以樸。劉景良設司令部於惠民城,健全機構,擴充軍隊。其司令部設立了副司令(薛儒華)、參謀長、秘書長、前敵總指揮、政訓處長等。一口氣任命了8個旅長和3個直屬團長(實際上各旅、團都不滿編);委派了利津、濱縣、蒲台、陽信、惠民、沾化、無棣、樂陵、商河、臨邑、陵縣、濟陽、德平、德縣、博興、廣饒、青城、章丘等縣的縣長和一部分縣保安團長。
這時,在劉景良控制的地區,唯有樂陵的八路軍、無棣的地主武裝張子良、德平的地主武裝徐中陽和曹振東拒不受委,沾化的情況更比較複雜,讓劉景良不安。5月,劉景良令部下嚇跑了省政府任命的五區特派員梁建章(1905年生於禹城縣,1934年任沾化縣縣長,1935年主持續修《沾化縣誌》,並率先捐資使之付梓。1938年4月任山東省第五區行政特派員兼保安司令,旋任山東省第十區專員,堅持抗戰。1939年3月被朱仲山率部從青城驅走,同年9月遭國民黨別動隊謀害。),遂被省政府主席沈鴻烈委任為山東省第五專區行政特派員兼保安司令。劉景良想到樂陵、沾化、德平、無棣各縣不接受他的委任和調遣,很不甘心,曾三次攻打樂陵的八路軍,均未佔到便宜,只是第三次戰鬥抓回來八路軍的四個工作人員,後來用於交換俘虜,又放回去了。劉景良的政訓處長李毓楨是中共黨員,劉景良很賞識他的才能。李毓楨經常在部隊裏宣傳中共的主張,引起了復興社的注意。三次攻打樂陵八路軍失敗後,劉景良要逮捕李毓楨,李得到消息於夜間逃脱。後來,劉景良説起李毓楨,仍讚歎不已。劉景良是一個有民族氣節的人,他雖然是軍統分子,也曾與八路軍有過沖突和戰鬥,但他對待八路軍從沒有像對待日寇那樣仇深似海,沒有處心積慮的用大部隊與八路軍作戰,也沒有象其他土頑那樣對八路軍的俘虜進行滅絕人性的屠殺。劉景良對待老百姓的態度也還比較和善。
劉景良的部隊都是拼湊起來的,將領各懷異志,劉景良對待異己者常採取斷然手段處置,先後殺掉了發動叛亂的第二旅旅長高慶元、沾化保安團長王拱臣、把兄弟兼濟陽縣長林波如、商河旅長孫自元等,收繳了第二團團長董培生的槍,收編其隊伍。
1938年9月,省府主席沈鴻烈到惠民視察,劉景良對其畢恭畢敬,沈鴻烈也對劉景良刻意栽培,為其鼓勁,許諾以後將其特派員改為專員,保安司令升師長、軍長;並找來張子良和樂陵的八路軍代表,協調劉景良與他們的關係。
期間,劉景良還在惠民地區印發紙幣,徵糧徵布,恢復惠民中學,舉辦軍事訓練班,並下令槍斃了漢奸張以樸,率隊破壞津浦鐵路等,做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也因為爛發紙幣、徵糧加捐加重了人民負擔,怨聲載道。
1938年冬,劉景良會晤了路過惠民的國民黨10軍團石友三部新8軍軍長高樹勳,第8軍的抗日和"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精神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9年1月,日軍二次侵佔利津縣城。劉景良所轄第一旅旅長徐傑臣部400餘人,第三旅旅長丁廷傑部300餘人,第一團團長侯子峯部400餘人,第三團團長王家駒部800餘人,相繼由惠民縣撤至利津三、四區,開展農村游擊戰。2月(農曆臘月三十),劉景良在惠民城西譚梁徐村被日偽軍包圍,發生激戰,因寡不敵眾,被敵擊潰,劉景良右臂被子彈打穿,造成骨折,傷勢甚重,遂退回墾區及利津、廣饒邊境史家口一帶養傷。沈鴻烈為了履行對劉景良的許諾並安慰劉景良,任命他為山東省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
劉景良和十區專員兼保安司令薛儒華在抗戰前就是知友,後又成為結盟兄弟、正副司令。劉景良養傷期間就把部隊交給薛儒華指揮,不料薛趁機拉攏、利誘,拉走了劉景良的兩個主力團(一團侯子峯和三團王家駒)。此時,劉景良的其他隊伍多系烏合之眾,一旅徐傑臣、四旅宋高堂部對他若即若離;三旅丁廷傑、特務團陳慶生部嚴重缺額;五旅韓子乾、二團董培生、六旅孫自元、七旅趙芙亭部均在原籍潛伏,已不成軍。這兩個主力團的叛離,對劉景良的打擊十分嚴重。
劉景良負傷離開惠民後,八路軍向日偽軍展開了攻勢,先後收復了惠民、陽信、商河、濟陽等縣的一些地方。劉景良得知後深為焦慮。這時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來臨,劉景良決定返回惠民與八路軍爭地盤。但因兩個主力團的叛離,他感到兵力不足。於是就派他的部下到惠民、商河、濟陽一帶招兵,並召集舊部。到1940年春,組軍有了很大進展。這時,劉景良接到省府轉來的蔣介石的命令:配合全國向中共領導的地區發動進攻。於是,劉景良請何思源委派了魯北行署參議張新介為五區副司令,偕同率軍西進。經過多次和八路軍的激烈交戰,是年冬佔據了除日軍佔據縣城和據點以外的惠民、濱縣、陽信全境及商河、濟陽一部;其他如樂陵、陵縣德縣、臨邑全部或大部及商河、濟陽一部仍為八路軍的游擊區;曹振東的德平、張子良的無棣邊境,也是八路軍的游擊區。從此,形成了共產黨、國民黨、日偽軍三方對峙和混戰的局面。與此同時,劉景良把他的親信部隊編為三個團(補充一、二、三團)、兩個大隊。其他如五旅、七旅及原來幾個保安團也都相繼歸來接受指揮了。
同年,劉景良部曾兩次參與何思源組織拼湊的"反共聯軍",與清河區八路軍作戰。不過,劉景良為了不親自參加這樣的行動,每次行動都派其副司令張新介參加,其本人概不出動。
1940年,劉景良帶傷回到惠民後,和日軍打過幾十次仗,其中規模比較大的如惠民蕭萬之戰、西屯之戰、任陳之戰、惠商邊境之戰、濱縣閆家王口之戰等等,都是黎明打響,直到夜間,有時劉部突圍,有時日偽軍撤退。每次戰鬥,劉景良都是親冒矢石在前沿陣地指揮,其身帶重傷英勇作戰之精神,官兵無不為之感動。
1941年秋冬,八路軍與何思源談判不成,強行渡過小清河,攻佔了何思源的行署駐地義和莊一帶,何思源不得不撤到惠民,依附劉景良部。為了驅使劉景良為其保駕、提供給養,何思源推薦劉景良為魯北行署副主任。
1942年劉景良就任行署副主任後,日偽軍數千人於4月15日拂曉向魯北行署駐地--惠民五區以路家為中心的村莊發動進攻,激戰一天,何思源、劉景良於夜晚跳出包圍圈出走六區,部隊傷亡很大。日寇窮追不捨,劉景良之補充三團又被包圍殲滅。
1943年夏,山東省政府主席牟中珩在省府遷往安徽阜陽前,任命劉景良為山東省保安第四師師長(同時還任命了其他幾個師長)。1943年秋,劉景良帶少數衞兵在惠民五區劉家橋活動,被日軍包圍其住處,無法逃脱,便藏在一個地洞裏,日軍發現洞口,向洞內灌水、放火,劉景良從洞裏出來被俘,解往惠民城。日軍以禮相待,要他率部投降,劉景良以和部下商量為由,接見了其部分旅長、團長,研究對策。劉景良想讓一小部分部下假投降換取他的自由,遭日軍拒絕。正在討價還價,因公去省府的副司令張新介聞訊急忙趕回。劉景良怕張新介與薛儒華一樣奪他的兵權,立刻密令其鋤奸隊長將張新介逮捕槍決。幾天後的一個風雨之夜,劉景良從羈押他的房間的天窗上爬出逃脱,趕回部隊繼續抗戰。1944年2月,劉景良帶少數人潛伏在惠民五區萬家,再次被日軍抓獲。劉景良對日軍表示,寧願一死,決不當漢奸,並拒絕隨日軍去惠民。日軍將其押到萬家村東北角殺害。劉景良死後葬於惠民六區西劉村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