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昶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鎖定
劉昶,UCLA博士,導師是白凱和黃宗智,早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走向未來叢書中的《人心中的歷史》即是其最早的著作。現就職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思勉高等研究院。 [1] 
中文名
劉昶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出版專著多本,發表論文多篇
出生地
上海
代表作品
《Peasants and Revolution in Rural China》
職    稱
教授
性    別

劉昶人物經歷

1.1982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劉昶 劉昶
2.碩士階段師從程應鏐先生,攻讀宋史專業並於1987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碩士論文題為《論宋代理學家的人性觀和歷史觀》。
3.1988年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深造,於1991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專業為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4.1991年—1996年,師從黃宗智教授和白凱教授學習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1996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Rural Political Change in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the Yangzi Delta.

劉昶教育背景

1.1982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2.碩士階段師從程應繆先生,攻讀宋史專業並於1987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碩士論文題為《論宋代理學家的人性觀和歷史觀》。
3.1988年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深造,於1991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專業為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4.1991年—1996年,師從黃宗智教授和白凱教授學習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1996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Rural Political Change in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the Yangzi Delta. [1] 

劉昶工作經歷

1.1982年—1988年,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助教、講師。
2.1993年—1994年,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歷史系客座講師。
3.1995年—1998年,麻省理工學院,講師。
4.1998年—2003年,克里斯特佛爾紐波特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5.2003年—2004年,華盛頓瑪麗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6.2004年回國,供職於復旦大學新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7.2008年至今,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1] 

劉昶學術成果

劉昶著作

1.Peasants and Revolution in Rural China: Rural Political Chang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the Yangzi Delta, 1850-1949.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7.
3.《中國文化史年表》(作者之一,撰寫宋遼夏金部分),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
4.《人心中的歷史—當代西方歷史理論述評》,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1] 
Peasants and Revolution in Rural China: Rural Political Change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the Yangzi Delta, 1850-1949.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7. (中譯本預計2008年出版)
《民營化還是社會化:國企產權改革的戰略選擇》,與史正富合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中國文化史年表》 (作者之一,撰寫宋遼夏金部分).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0.
《人心中的歷史—當代西方歷史理論述評》.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主要論文
“Prometheus of the Revolution: Rural Teachers in Republican China,” Moder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 November 2009, Vol. 35, pp. 536-603.
“拿什麼來理解農民中國?”《東方早報》, 2009年5月30日。
“革命的普羅米修斯:民國時期的鄉村教師,” 中國鄉村研究,第六輯,42-71頁。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
“從福特公司的個案看現代企業產權制度的演變,” 載史正富、劉昶主編:《民營化還是社會化:國企產權改革的戰略選擇》,37-49頁。上海世紀高教出版社,2007年。
“經濟效益、社會成本與公眾參與—《私有化的侷限》中譯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農村税收的政治經濟學-清代到當代的一個簡要考察”,載《走向新的政治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83-87頁。
“杜威論中國:文明對話的一個個案,” Harvard-Yenching Academic Series, Vol. 4, 《全球化和文明對話》,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391-400頁。.
“人性與歷史: 論宋代理學家的人性觀與歷史觀,” 載嚴耀中主編:《論史傳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221-271頁。
“在江南幹革命:共產黨與江南農村,” 中國鄉村研究,創刊號, 112-37頁, 商務印書館,2003, 北京.
“Making Revolution in Jiangnan, Communists and the Yangzi Delta Countryside,” Moder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 Vol. 29 No. 1, pp. 3-37, January 2003.
“盛世危言:《叫魂》簡介,” 百年,14-20頁, 1999年3月, 東京.
“華北村莊與國家, 1900-1949,” 香港中文大學: 二十一世紀, 1994年12月號, 49-62頁.
“1900-1940年華北的鄉村政治,” 載中西曆史論辯集,9-33頁. 上海: 學林出版社, 1992年.
“國外學術思潮和當代中國史學:一九七八年以來史學界三次理論討論的回顧,” 載 《中國大陸當代文化變遷》, 209-222頁. 台北: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1.
“五四啓蒙和國民性改造,” 載《上海文化發展戰略研討會論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為什麼張力是必要的? --讀庫恩的《必要的張力》,” 書林, 1986年第4期, 上海.
“沙洲經濟舞台上的政府和企業,” (作者之一), 《農村,經濟,社會》, 第4卷, 168-177頁. 北京: 農村讀物出版社, 1986年.
“農村商品生產的新趨勢,温州農村經濟調查,” (作者之一), 《農村,經濟,社會》, 第3卷, 69-93頁. 北京: 知識出版社, 1985年.
“歷史學――一門萬古常新的學問,”青年論壇,1985年第1期,84-91頁。
“官僚政治下的三代理想:論張載(1020-1078) 的社會政治思想,”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1984年第4期.
“科學革命的結構和時代思潮的變遷,” 讀書, 1984年第10期.
“為什麼資本主義沒有在中國發展起來?-論中國古代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態環境,”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1982年第2期.
“試論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原因,”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1980年第4期, 歷史研究,1981年第2期轉載.
譯著:
960-1949中國的婦女與財產 (Women and Property in China, 960-1949, by Kathryn Bernhardt,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英譯中, 上海書店, 2003年.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86, by Philip Kuh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與陳兼合譯, 英譯中, 上海三聯出版社, 1999年.民事審判與民間調解:清代的表達與實踐(Civil Justice in China: Re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Qing, by Philip Huang,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與李懷印合譯, 英譯中,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北京, 1998年. [1] 
主要論文
1.“Prometheus of the Revolution: Rural Teachers in Republican China,”Moder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 November 2009, Vol. 35, pp. 536-603.
2.《拿什麼來理解農民中國?》,《東方早報》2009年5月30日。
3.《革命的普羅米修斯:民國時期的鄉村教師》,黃宗智:《中國鄉村研究》(第六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42-71頁。
4.《從福特公司的個案看現代企業產權制度的演變》,史正富、劉昶:《民營化還是社會化:國企產權改革的戰略選擇》,上海世紀高教出版社,2007年,第37-49頁。
5.《經濟效益、社會成本與公眾參與——〈私有化的侷限〉中譯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6.《農村税收的政治經濟學-清代到當代的一個簡要考察》,史正富:《走向新的政治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83-87頁。
7.《杜威論中國:文明對話的一個個案》Harvard-Yenching Academic Series, Vol. 4,《全球化和文明對話》,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91-400頁。
8.《人性與歷史:論宋代理學家的人性觀與歷史觀》,嚴耀中:《論史傳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21-271頁。
9.《在江南幹革命:共產黨與江南農村》,黃宗智等:《中國鄉村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112-37頁。
10.“Making Revolution in Jiangnan, Communists and the Yangzi Delta Countryside,”Moder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 Vol. 29 No. 1, pp. 3-37, January 2003.
11.《盛世危言:〈叫魂〉簡介》,《百年》(東京)1999年3月,第14-20頁。
12.《華北村莊與國家, 1900-1949》,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1994年12月,第49-62頁。
13.《1900-1940年華北的鄉村政治》,王晴佳、陳兼:《中西曆史論辯集》,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年,第9—33頁。
14.《國外學術思潮和當代中國史學:一九七八年以來史學界三次理論討論的回顧》,陳奎德:《中國大陸當代文化變遷》,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第209-222頁。
15.《五四啓蒙和國民性改造》,載《上海文化發展戰略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16.《為什麼張力是必要的?--讀庫恩的〈必要的張力〉》,《書林》1986年第4期。
17.《沙洲經濟舞台上的政府和企業》(作者之一),《農村,經濟,社會》(第4卷),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1986年,第168-177頁。
18.《農村商品生產的新趨勢:温州農村經濟調查》(作者之一),《農村,經濟,社會》(第3卷),北京:知識出版社,1985年,第69-93頁。
19.《歷史學:一門萬古常新的學問》,《青年論壇》1985年第1期。
20.《官僚政治下的三代理想:論張載(1020-1078)的社會政治思想》,《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84年第4期。
21.《科學革命的結構和時代思潮的變遷》,《讀書》1984年第10期。22.《為什麼資本主義沒有在中國發展起來?-論中國古代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態環境》,《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82年第2期。
23.《試論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原因》,《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80年第4期。《歷史研究》1981年第2期轉載。 [1] 
譯著
1.白凱:《中國的婦女與財產(960-1949)》(Women and Property in China, 960-1949, by Kathryn Bernhardt,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英譯中),上海:上海書店,2003年。
2.孔飛力:《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86, by Philip Kuh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與陳兼合譯(英譯中),上海三聯出版社,1999年。
3.黃宗智:《民事審判與民間調解:清代的表達與實踐》(Civil Justice in China: Re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Qing, by Philip Huang,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與李懷印合譯(英譯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