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明才

(畫家、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鎖定
劉明才,畫家,一九五八年生於湖北荊州,大學文化。先後在荊州職業學院,長江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任教,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跟隨郭方頤先生學習研究中國山水和花鳥畫近三十年。受教於湯文選先生、魯慕迅先生和盧沉先生。
中文名
劉明才
出生地
湖北荊州
出生日期
1958年
代表作品
《紫藤》《月色》《春的思絮》《秋獲》
《古瓷新葩》

劉明才人物經歷

2005年在深圳成立“劉明才藝術工作室”,現居深圳上梅林,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出發表,深受讀者喜愛。

劉明才主要作品

作品《紫藤》1995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書畫作品展”並獲優秀獎。
《月色》1997年入選“湖北省美術作品展”。
《春的思絮》參加“2000年湖北省《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發表60週年美術作品展》。
《秋獲》、《古瓷新葩》2002參加“湖北省中國畫小品展”,《古瓷新葩》被編入《湖北省中國畫小品展作品集》。

劉明才名家評論

藝道應須放膽行
——讀劉明才畫書感
在當今市場誘惑力特別強大的深圳,還是有一些甘於寂寞、在藝術上孜孜以求的畫家,這是極為難得的。畫家劉明才就是其中的一位。由於他對藝術的真誠、藝術也不負其人,給了他許多啓示和靈感,自由和膽量,這是由他的近百幅作品告訴我的。
他來深圳已六年,還少為人所知。這六年間他一直都在埋頭用功,進行探索,畫出了一大批創作和寫生畫稿。他很早就師從郭方頤先生,從藝術修養到功力技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是從一個較高的起點,開始走上自己的藝術道路的。
他在學習傳統的過程中,是以發展的眼光來審視傳統和以主體的審美取向決定棄取的;同時他也把目光放在更寬廣的視野中,吸取某些現代的繪畫觀念和構成因素,從而使自己的藝術思想更活躍,表現手段更自由。
當我一一檢視他的近百件畫幅時,不時從他的那些別出心裁的圖式和手法感到意外的喜悦。像其中的荷花、蘭草、絲瓜、蘆葦、凌霄等,雖然都是別人畫過的題材,他卻有自己的新的想法和方法,呈現出具有個性特色的新面貌。可以看出他在畫每一幅畫的時候,都是當作真正意義上的創作,在嘗試、在探索,在尋找自己的繪畫語言,並由此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
藝術創作也像科學試驗一樣,它沒有熟路可走,它的每一步都是在探索試驗中前行的。可以説試驗就是創造,創造就是試驗,而試驗總是成功和失敗相伴而行的。不過失敗可能是向成功又近了一步,而成功中可能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所以還要繼續探索試驗,永無止境。李可染先生説的“可貴者膽”,應該就是這種嘗試的膽,創造的膽,敢走新路不怕失敗的膽。
我不是説劉明才的每一幅作品都已十分成熟無可挑剔,但即使他的某些尚不成熟的嘗試性的作品,也比那些充斥市場的、走熟路、隨人後、爛熟的“作品”更為可貴。在他的畫中有不少小於對開,甚至小於一平尺的小畫,從中可以看到他試驗探索的心跡,從而能夠給人以新的美感和啓示,我覺得這些小畫尤其值得珍視和研究。
衷心祝願明才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大膽探索,自由創造,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名家評論(二)
劉明才是既有功力又有才氣的青年畫家。學生時打下了紮實的造型基礎,86年後涉足中國畫。二十年來寒暑不輟,孜孜以求,終於取得了今天令人矚目的成績,是同齡人中之佼佼者。
明才有一副天生的畫國畫的氣質:對生活有敏鋭的感悟;好讀書;書法不衫不履,題在畫上書畫一體;且轉益多師,著名畫家湯文選先生、魯慕迅先生和盧沉先生對他多有浸潤且多有賞識。在全國和省級專業畫展上屢有佳績。在創作實踐和理論上有了新的經驗與探索。他正值年富力強的黃金創作期,在當今開放的意識形態和繪畫的多元格局中,定會不斷總結經驗,更上一層樓,成為寫意花鳥畫繼承與發展、傳統與創新的艱難征程上的中流砥柱,直至藝術的高峯。

劉明才作品欣賞

劉明才作品賞析
劉明才作品 劉明才作品
劉明才作品 劉明才作品
劉明才作品 劉明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