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明忠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

鎖定
劉明忠,男,漢族,1959年1月生,甘肅榆中人,1976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 [1]  ,正高級工程師,國際認證高級職業經理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曾任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12] 
中文名
劉明忠
民    族
漢族
籍    貫
甘肅榆中
出生日期
1959年1月
畢業院校
北京科技大學

劉明忠人物履歷

198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冶金專業,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72工廠技術員、調度、調度室主任、鍊鐵分廠副廠長兼紀委書記、副總調度長、生產部部長、總工程師、副廠長,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新興鑄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總經理、副董事長。
2005年-2011年6月任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2010年12月更名)董事長、黨委副書記,新興鑄管股份公司董事長。
2011年6月-2016年5月任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新興鑄管股份公司董事長。
2016年5月-2017年10月任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 [2-3] 
2017年10月至2023年4月,任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8]  [12] 

劉明忠擔任職務

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 [4]  [10-11]  ,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 [5]  ,中國共產黨黑龍江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 [6]  [7] 
兼任中巴企業家委員會中方主席、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副會長、中國鑄造協會副理事長。 [9] 

劉明忠職務任免

2023年4月4日,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受中央組織部領導委託,中央組織部有關幹部局負責同志宣佈了中央關於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調整的決定:按照中央企業領導人員任職年齡有關規定,免去劉明忠同志的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 [12] 

劉明忠人物成就

劉明忠人物榮譽

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和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等稱號,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管理創新一等獎10餘項。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西安交通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 [9] 

劉明忠人物貢獻

2005年以來,他先後擔任新興際華集團董事長兼黨委副書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排除萬難、勤勉履職,將總後武警78家企業重組而成、問題重重、發展前景渺茫的企業帶出困境,將集團公司帶上了持續、健康、科學發展的快車道。2005-2012年,集團公司營業收入從150億元增長到1803億元、平均年遞增36%,利潤從8.5億元增長到39.65億元、平均年遞增18%,在中央企業中的排名從100多位上升到前50位,並於2011年進入世界500強。集團公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鑄管生產研發企業,產品銷往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中國最大的職業裝、職業鞋靴、後勤軍需品、鋼格板、鋼塑複合管生產研發企業。
堅持不懈推地改革發展,建立規範公司治理結構,推行四大板塊的專業化管理、集約化經營,推動所屬企業成功上市並保持良好的社會形象,健全完善了三級公司治理體系、全員業績考核體系、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集而不團”和行業多、管控不力的問題,而且奠定了“六個全球最強最大”的發展格局。
帶領企業不斷推進技術創新,搶佔鑄管、特種鋼管、新能裝備和軍需後勤等行業技術和市場制高點,填補了幾十項國際國內技術空白。他自己獲得了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勵8項、獲國家專利25項(其中12項發明專利)。特別是,作為項目的主要技術總負責人之一,親自領導參與了離心球墨鑄鐵管項目的技術攻關,堅持不懈推進企業鋼鐵冶金和球墨鑄造技術創新,推動了我國從灰鐵管到球鐵管、從連續鑄造到離心鑄造的根本性技術轉變,為振興民族鑄管工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積極推進管理創新,創造性地提出並大力推行了以“兩制”(模擬法人運行、產供銷運用快速聯動機制)、“兩個中心”(利潤中心、成本費用中心)和“雙五體系”(指標體系、責任體系、跟蹤體系、評價體系、考核激勵體系)為核心內容的“225”管理創新體系,真正形成“指標層層分解、壓力層層傳遞、活力層層激發”的機制,使產品成本每年降低2.3%以上,有效應對了危機。集團公司管理創新的多項舉措和經驗得到國務院、中組部、中宣部的充分肯定,中央電視台多次做專題宣傳,在全國範圍或中央企業內進行推廣,並獲國家級管理創新一等獎4項、獲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等榮譽。他積極推進產業、產品、產權、人才、組織、區域、市場七大結構調整,推動基於資源導向和科技導向的價值鏈、產業鏈延伸,企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非常注重發揮央企社會責任,帶領企業克服巨大困難完成軍隊07換裝、60週年國慶閲兵95%後勤物資裝備製作等任務,積極支援抗擊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及玉樹地震等自然災害,出色完成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任務。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