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文

(明代將軍)

鎖定
劉文 ,慶城人,字道顯,號質庵,諡“武襄”,明代任本衞指揮使。
本    名
劉文
道顯
質庵
所處時代
明代
出生地
慶城
劉文氣度豪豁,心機沉勇,偉狀若神,温光類玉。他貌似性情坦蕩外露,實則城府很深,外人很難猜測出他心中的隱秘。他不喜歡從事家中的生產活動,頗愛縱情於妓酒之間,所以人們認為他是個紈絝子弟,對他沒有抱多大的期望。到了他承襲父職時,立即要求到邊疆去。他説:“大丈夫應該在邊疆立功報效,大破胡虜;才是自己的職責。如果拘謹地守在家門口;:為一些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爭來讓去,有什麼意思呢?”他初到邊疆,即守安定,終日與賊血戰,冒險履危,視若平地。因為安定邊牆修築過久,許多地方已經崩塌。有時,他常與賊混處一堡。因故,他被朝廷三次降職為千户,而又三次以功恢復原職。三起三落,一般人員難以承受,但劉文毫不在意。最終他起復後,官升固原守備,轉寧夏遊擊將軍,還未赴任,又改固原參將。隨後,他又升涼州副將、固原總兵官。在他任總兵官時,每天清晨,當諸將謁拜完畢後,退人後堂,他單獨召集將吏議事。對於將吏的意見是否正確,他當即表示統統接受,這使得被召將吏以為自己的意見被採納而願意經常獻計出力。到了事關緊要時,他將執行者獨自召來,面授機宜。戰事成功之後,計謀與實際情況無不一一相合。但他所傳授的這些計謀常在眾人獻策之外,這是他對眾將吏的獻策反覆篩選、綜合考慮的結果,對此諸將無不心悦誠服。上下一心是戰事成功所在,因而他極講究忠信、和善,不但將士非常感激,即使總督大人也倚重於他,將一些事情放心地交他去辦。不久,因為被朝廷有關大臣彈劾,説他對裨將論功行賞不恰當,去職回了原籍。事件被調查清楚之後,調查的官吏才知劉文是位名將,又保奏他掛平羌將軍印,鎮守延綏。這時,張珩巡撫陝西,第一次見到劉文,頗懷疑他只有匹夫之勇,缺乏謀略。相處的時間久了,見劉文遇難事能出奇制勝,逢亂事更顯治理整頓的功夫,這才深深地服膺他的機智與器度,認為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從此以後,遇人必然稱讚劉文,每次都講得津津有味。不久,間,河西發生戰亂,事情非常緊急,改任劉文赴甘肅掛印鎮守。這時的甘肅軍政比較混亂,兵將多是一些無能無用之人。劉文到任後,首先解決他們的給養問題,使他們安心;接着操練他們,再傳授方略。對於主力軍將士,則經常面對面地交換意見,親密如家人父子,官兵們自然對他十分感激和信任。這時,劉文才説“兵可以用了”。然後用軍法約束他們,激勵、鼓舞他們,使將士人人奮發圖強,不畏上陣死戰,因此軍威大振。正當他率軍大展宏圖時,不幸染病卒於鎮所,西部的將土和百姓痛哭流涕,如喪考妣。三鎮(指固原、延綏、甘肅)都給他建廟塑像,每年祭祀,香火不斷。
考查劉文的生平,其戰功數百數千,難計其數,只有從每個戰場上計算才能説得清。這篇傳記上不寫具體的功績,而詳細記載他的待人處事的方法,以發揚它們的作用,使一些有志的後生,從中效法。劉文曾經告訴人們:過去有一次各鎮聚兵徵西,諸將害怕他獨取戰功,每次駐紮,從表面上尊重他年老,駐軍在中間;而實際是預防他的軍隊先出擊立功。有一天,兵駐荒寺,大家又説: “請劉公的人馬駐紮在寺內,其他軍隊野宿在寺外。”而且邀請他飲酒賭博,其意是想將他困住。臨去前,耳語從騎,如果他們聽到外面有敵兵來時,立即推倒荒寺的牆壁搶先出兵。果然未出他所料,當他的兵士聞敵先出迎戰時,其他各營才發覺。他之所以能先出取勝,説明用兵在於時時提高警覺,行動刻不容緩。他告訴人們:軍隊中固然每個人都可以教練出來,但使用天生膽大者,尤為得力。他每次領軍面臨強敵時,用心留意那些面不改色之人,並令使他們唾津液,直到臉色變、咽乾不能再唾時為止。選用有膽量的人,稍加訓練就能迎戰殺敵。如有這樣三五十人,用在抗禦敵兵、守護陣地上,沒有不能取勝的。他為了取信於這些壯士,平時在對待他們的家庭和個人生活上,都能以禮相待。當時,聽聞榆林有狡猾的賊兵14人,輕視鎮兵,常殺人奪財至城下,經歷十多年,沒人能夠捕獲。劉文初次到榆林鎮,鎮兵以營建制出迎,劉文叫大家隨同他深入所轄腹地走了一圈。到了岔路口,劉文突然告訴中軍説:“你率部偃旗息鼓,慢慢從大路走吧,不會有什麼情況的。”而他只率領精騎二三十人離開大隊,説:“我從此路走,觀察一下這裏的地形。”大家聽後,不知劉文的目的是什麼。狡猾的賊兵偵察得知後,毫不在意,仍然深入內地,搶劫無所顧忌。突然遇上劉文一行,全部被圍殺,只逃脱‘名賊人。從此以後,路人夜行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劉文用兵機密的例子很多。舊志書中還記載,劉文領兵與其他將領圍剿洮岷番兵;從不肯全部掃蕩殲滅,是因為他還存着一點仁愛之心。劉文的所作所為,似與時尚相悖,但他與敵人戰鬥廝殺而又心存體恤,也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