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文漢

(香港企業家)

鎖定
劉文漢(英文名:George Lau,1915年-),澳大利亞華人,原籍廣東台山,香港企業家,20世紀60年代香港富豪,“假髮業之父”,前香港假髮製造商會主席,於1960年代在香港創業,將假髮生產手工藝改革成機械化、工業化企業,產品外銷美國市場,收入曾經突破10億港元,引發香港假髮業十數年光輝,聞名於世界。
中文名
劉文漢
國    籍
澳大利亞
出生地
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州首府阿德萊德(Adelaide)市
畢業院校
嶺南大學

劉文漢個人簡介

劉文漢出生於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州首府阿德萊德(Adelaide)市,嶺南大學經濟系畢業。1941年起經營巴士汽車零配件生意,業務於香港及華南地區都有。 在香港淪陷後,劉文漢曾經回中國內地和平之後回香港,轉營洋行生意。 1958年後創辦假髮生產自動化,帶動香港假髮業成功之路,劉文漢給推選為香港製造商會領導人。 劉文漢除了有“假髮大王”之稱號,也有“假髮貿易之父”等美稱。

劉文漢進軍假髮行業

被稱為香港“假髮之父”的華裔富商劉文漢,則是在餐桌上憑一句話的信息而發家的。1955的一天,劉文漢在美國克利蘭市的一家餐館裏和兩個美國美國商人共進午餐。席間,他們談到如何開創一門新副業,使之在美國得到暢銷,其中一個美國商人開玩笑似的説了兩個字“假髮”。劉文漢反問一句:“假髮?”那人點點頭説:“假髮。”言者無意,聽者有心。當然連假髮是什麼都不知道的劉文漢憑着他敏鋭的感覺和聰明的頭腦,認為假髮會給他帶來財富。於是他千方百計的找到當時在香港、九龍獨一無二的造型師,經過假髮師的幫助,劉文漢生產出品質優良的假髮。劉文漢的假髮製造業為他開創了史無前例的黃金時代,香港也差不多在一夜之間成為假髮製造業之都!
一句話開創一個行業,這就是信息的重要性,因此,真正的創業者必須是捕着信息的高手。
創富艱難,守業更難。想使事業不斷髮展,蓬勃向上,就更加艱難了。當創業的第一步成功之後,積累了一定的原始資本,企業家就該學會如何智慧創富,穩步發展了。在企業一帆風順時,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提前規避潛在的風險。否則,一招不慎,就可能讓長久辛苦操勞的成果毀於一旦。

劉文漢進軍釀酒行業

《書經》有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漢書·息夫躬傳》有言: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善於經營的商人,要處乎其安,不忘乎其危。少一些安樂,多一份憂患,將使經商者沉沉穩穩立於不敗之地。
香港假髮之父劉文漢,從20世紀60年代起經營假髮製造業,到1970年假髮銷售已達40億港元,產品仍然是供不應求。但劉文漢並沒有被一時的輝煌衝昏頭腦,他發觀假髮製造業競爭者日益增多,繁榮的假髮市場背後已經顯露出衰退的跡象。於是,他當機立斷,急流勇退,回到他的出生地澳大利亞,去開創葡萄酒釀造業。他先把離悉尼只有l0公里遠的一家葡萄園買下,接着又動用上千萬港元,買下了當地一家釀酒廠。20世紀70年代後期,美國的假髮業如潮水般消退,香港的假髮製造廠商紛紛關門倒閉。號稱“假髮之父”的劉文漢卻在海外安然無恙,而且還擁有一家位列全澳前10名的大釀酒廠。
塑膠花使李嘉誠成為“塑膠花大王”,並讓他賺得盤滿缽滿。但物極必反,早在李嘉誠開發塑膠花之前,他就預見到塑膠花迎合社會發展的快節奏,只能風行一段時間。塑膠廠遍地開花,塑膠花氾濫成災。香港已出現過幾次塑膠花積壓,原因一是生產過濫,二是歐美市場萎縮。國際塑膠花市場,漸漸向南美等中等發達國家轉移,而這些國家,也在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力生產塑膠花。香港的勞務工資逐年遞增,做勞務密集型產業非長遠之計。早有心理準備的李嘉誠不久把主要精力放在締造以地產為龍頭的商業帝國。這是他藴藏於心多年的抱負,與塑膠花相比,後者顯得更重要,李嘉誠實現了他的抱負,輿論給他戴上“超人”的桂冠。
假髮大王劉文漢,塑膠花大王李嘉誠的事例告訴我們,天有不測風雲,更何況隨時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的世事人心。凡成就大事業者,對不測事變都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防患於未然。特別是事業一帆風順,成功接踵而至之時,更該有所警醒,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