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敬宜

鎖定
劉敬宜(1897~1973),又名劉本義,河南開封人。1917年畢業於河南開封留學生預備學校,考取“庚款“留學,就讀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密執安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先後在底特律大陸汽車公司和寇克罕發動機廠任工程師。1924年回國後,應聘瀋陽東北大學任教授,並參加了張學良領導的航空部工作。1928年起,劉先後任河南省實業廳廳長、北洋政府農工部次長、中東鐵路工務處處長等職。1947年5月,劉被任命為“中航”總經理後,改變了美方獨攬機航組的局面,實行中方和外籍飛行人員同工同酬。1948年底,公司的運量已躍居世界民航的第八位1949年11月9日劉和陳卓林一起,毅然率領在港的“兩航“全體員工起義。同年11月12日,毛澤東、周恩來分別致電劉敬宜和陳卓林及“兩航”起義員工,毅然脱離國民黨反動殘餘,投人人民祖國懷抱這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愛國舉動 ,並勉勵“堅持愛國立場,努力進步,為建設新中國的人民航空事業而奮鬥”。後劉敬宜因患病,長期在香港治療。1964年11月,劉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因其子女均在澳大利亞工作,1971年3月,遂同夫人劉偉英移居堪培拉。 [2] 
中文名
劉敬宜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南開封
出生日期
1897年12月18日
逝世日期
1973年5月10日
性    別
任職單位
瀋陽東北大學
別    名
劉本義

目錄

劉敬宜人物生平

劉敬宜(1897.12.18-1973.5.10),字本義,開封市人。生於開封。其父劉務山是一位很出色的醬菜、糕點師傅,其母劉氏,生有4男3女。劉敬宜排行第四。劉敬宜青年時代正值“五四”運動時期,民主、科學和實業救國的思潮對他影響較深。中學畢業後,他考取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1918 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留學美國,並得到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獎學金,在美國密執安大學工程學院攻讀航空機械工程專業。畢業後獲碩士學位,被紐約—家發動機工廠聘為工程師。在愛國思想和民族感情的支配下,1924年他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和地位回到祖國。他先在東北大學任教,後任河南省實業廳廳長兼水利局長。張作霖入關後,他在張學良的三、四方面軍團司令部任參謀,繼而在北平任農工部次長兼北平工業大學教授。1929 年任東北長官公署顧問,中東鐵路管理局工務處長及代局長。1931 年“九一八”事變,日軍侵佔中國東北,成立偽滿洲國,讓劉敬宜出任偽滿政府的交通大臣,劉敬宜不願為日偽效勞,逃回北平,任北平軍分會參事兼平綏鐵路管理局工務處長。國民黨統治時期,劉敬宜歷任航空署首都航空工廠廠長,航空委員會第—、第二飛機修理廠廠長及航空委員會參事等職,為主管機械工程的上校軍官。他在首都航空工廠任廠長時,曾試圖在武昌建立中國的飛機制造廠。抗日戰爭期間,他擔任國民黨空軍駐美國代表,是國民黨空軍在美國接受培訓人員的總領隊。1944 年11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會議在美國芝加哥舉行,劉敬宜以中國民航代表團專員身份參加會議,並任第二委員會(技術標準和措施)第五小組委員會主席。1945年4月,他以中國航空公司的代表身份,出席在古巴哈瓦那舉行的建立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會議。1945 年8月14日,國民黨政府授予劉敬宜云麾勳章,以表彰他在抗8戰爭中的功績。
1946年5月,劉敬宜參加臨時國際民航組織第一次臨時大會,為中國民航高級顧問,並任臨時國際民航組織中國理事。1947 年4月間,“中航”員工要求增加工資,機航組中國員工宣佈罷工,停止飛行,國民黨政府派空軍人員強行接管上海龍華機場。1947年5月1日,委派劉敬宜接任總經理。劉敬宜學有所長。在他出任“中航”總經理後,在原有的基礎上,注意地面設施的建設,對公司所屬各工廠^加以改進,擴建發動機工廠,使之成為遠東最大的飛機維修工廠;注意飛機安全,在各航線上增設修理站,改進航空籤派工作,加強飛行管理,確保了飛行安全;注意改革地面服務工作,開辦3期地面服務(多為大學畢業的女學生)訓練班;注意培訓中方技術人員,尤其爭取到中方飛行員與美方飛行員的同等薪金待遇,頗得人心。他還想方設法爭取一直操縱在美方人員手中的領導權。此外,他個人出資培養了16名工科大學生。
劉敬宜出任總經理期間,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人民的大規模內戰,“中航”參與了國民黨政府的軍事運輸和空投活動。到1948年初,中航公司的營運達到了全盛時期。同年11月,國民黨政府授予劉敬宜一枚“寶鼎勳章” ;美國總統杜魯門也授予他一枚“功績勳章”。
1948年底,中航公司的機航基地和業務重心從上海遷往香港。為了應付國民黨政府,中航總公司的牌子掛在台南,實際上航行、機務等主要人員和業務都在香港。在他離開上海時,曾對留滬人員批示,要求他們在上海對中航公司的設備財產包括黃金、銀元等清點造冊,妥善交給新政權。
“中航”遷到香港後,航線日蹙,營業驟降,陷入困境。為此,劉敬宜於1949年先後在《中航月刊》上發表《克服目前艱難有賴全體同仁的努力》和《生死關頭》等文章,要求公司全體員工設法渡過難關。但事與願違,港英當局以駐港英國空軍需要擴充啓德機場的機航基地為由,於1949年6月3日,港督通知劉敬宜要徵用“中航”的飛機修理廠,6月29日斷然下令徵用。8月16日港英當局又下令徵用“中航”的啓德機場的房屋,並查封了“中航”發動機修理廠的部分廠房和設備。“中航”被迫於8月17日全部停航,幾經交涉,方準啓用,並於8月19日復航。在港英當局徵用“中航”基地過程中,“兩航”(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員工則普遍反對遷台。國民黨政府不斷地對“兩航”施加壓力。交通部長端木傑和民航局長左紀彰相繼從廣州到香港,催逼“中航”遷台。劉敬宜“赴台述職“ ,並提出籌措200萬美金搬遷費為理由,以拖遷台計劃的執行。
1949年6月,香港“中航”辦事處何鳳元處長介紹劉敬宜與香港中共地下黨負責人喬冠華見面。以後,饒彰風、張鐵生以及費彝民等繼續同劉敬宜洽談。同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有關部門派呂明偕“央航”副總經理查阜西(又名夷平),到香港對“兩航”進行策反工作,劉敬宜同意參加“兩航”起義。
1949年11月9日,中國、中央兩航公司愛國員工在香港宣佈起義。劉敬宜總經理與“央航”陳卓林總經理等,率領12架飛機起義北飛。當天分別抵達北京天津,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歡迎,政務院總理周恩來設宴招待兩位總經理及北飛起義人員。11月12日,毛主席、周總理電賀起義成功,充分肯定了“兩航”起義的功績。毛主席讚譽“兩航”起義“是一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愛國舉動”。周總理勉勵“兩航”員工要“堅持愛國立場,努力進步,為建設新中國的人民航空事業而奮鬥”,並任命劉敬宜為中國航空公司總經理。
1949年底,民航局令劉敬宜和陳卓林前往香港處理“兩航”資產問題。1964年11月,劉敬宜當選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71 年3月劉敬宜因家事移居澳大利亞。1973 年劉敬宜在澳大利亞接到周總理要他回國觀光的邀請,非常振奮。在準備回國時,突患腦溢血,於1973年5月10日在澳大利亞去世。周恩來總理、中共中央統戰部、政協全國委員會、中國民航總局分別給劉敬宜的家屬發去唁電,周總理高度評價劉敬宜的愛國反帝精神。 [1] 
參考資料
  • 1.    開封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開封市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10月:185-187
  • 2.    民航華東地區史志編纂委員會.上海民用航空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10月:875-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