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敦安

鎖定
劉敦安(1908—1943),廣西博白城廂鄉新仲村新村屯人。1926年上學期,劉敦安聽了博白革命先驅朱錫昂在博中關於俄國十月革命和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宣傳講演,深受教育和鼓舞。1928年秋,中共黨員朱光翼(朱光易)回到博中,開展地下革命活動,劉敦安參加了朱光翼組織的磷光劇社,到沙河等地演出,進行革命宣傳。1943年9月,第二十一集團軍司令部逮捕了劉敦安、陳達伍、麥世法、史遷等十多位共產黨員,將他們關押在立煌古碑衝張家灣。在獄中,劉敦安等寧死不屈,曾在獄中搶奪看守的槍支,準備越獄,但不幸失敗。12月15日,劉敦安等14位同志被廣西桂系軍閥秘密地活埋。 [1] 
中文名
劉敦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西博白城廂鄉新仲村新村屯
出生日期
1908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目錄

劉敦安人物生平

劉敦安,廣西博白縣人,1908年3月17日出生於南流江畔新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當時是辛亥革命前後,人民遭受封建官僚和軍閥的剝削壓迫,正陷於痛苦的深淵。敦安幼年,經常斷炊捱餓,父母更無力送他上學。直到12歲那年,敦安才開始讀書,課餘還要幫助家庭勞作。由於他學習成績優秀,得叔伯們贊助,才得讀完小學。當時博白縣城裏反帝愛國運動浪潮波及到鄉間,敦安受到鼓舞,萌發着愛國反帝思想,他曾多次進入劉氏宗祠瞻仰黑旗軍首領愛國名將劉永福的牌位,對他肅然起敬,表示仰慕。
1925年,劉敦安考上博白初中第三班。次年春,因經濟困難轉讀師範班。此時正是大革命時期,共產黨人朱錫昂在博白進行革命活動,縣裏的農運學運蓬勃開展。敦安深受革命浪潮鼓動,積極參加,在對博白頭號土豪李鬱香的鬥爭中,他表現得非常勇敢、堅定。1928年秋,共產黨人朱光易回到博中,開展地下革命活動。敦安參加了朱光易組織的“磷光劇社”,進行革命宣傳。
1928年冬,敦安在博中師範班畢業。次年春,在新村小學任教,並在縣城惠民學校兼課。他除了利用課堂進行革命宣傳外,還活動於南流江兩岸廣大農村中,發動羣眾組織農會,鬥爭貪官土豪,給當地的封建勢力以沉重的打擊。
1929年夏,廣西地下黨領導人之一朱錫昂在玉林被捕,英勇就義。次年秋,朱光易又在博白被反動派殺害,革命暫時處於低潮。劉敦安此時在博自己為反動派所注視,不能活動,乃出國規避。先到印尼,不久,又被荷蘭殖民當局驅逐出境,轉到新加坡,繼而又回廣州。他在輾轉流亡中,一面積極地想方設法尋找黨的地下組織,決心要找到自己終身的歸宿。
1932年秋,劉敦安來到桂林考進廣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簡稱廣西師專)第一屆肄業。當時的廣西師專,是文化界知名人士楊東蓴任校長的一間進步的學校。它以“自由研究”和“集體生活”為辦學方針,很重視引導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探討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校中有許多思想進步的老師,也有共產黨員在內,還購備有大量各種學派的理論書籍和進步書刊供同學閲覽。劉敦安一進這間學校,正像魚入深淵,眼界豁然開朗。在師專兩年多歲月中,他如飢如渴地學習革命理論,學識大大地得到提高;他還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師友,奠定了未來共同事業的基礎。
當革命處於低潮時期,各種政治派別的似是而非的“理論”正是五花八門,亂人視聽。特別是托洛茨基派的所謂“不斷革命論”,更是甚囂塵上。廣西師專為了幫助同學們正確認識中國社會的性質、從而走上革命的道路,1933年暑假組織了同學們回鄉進行一次廣泛的農村經濟調查,並由劉敦安協助經濟學家薛暮橋教授到桂東南、桂西南10多個縣作重點深入調查,編成《廣西農村經濟調查報告》一書,指出中國農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反帝反封建是中國革命的任務。這本書在當時對於啓迪人們的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劉敦安在參加社會調查中,不僅理論上得到迅速提高,而且通過工作實踐,養成了沉毅、踏實、堅定、深入細緻的工作作風,在同學中逐漸成為中心人物、“最優秀的學生”(薛暮橋語)。到他畢業的時候,他已鍛鍊成一個政治上相當成熟的青年了。
1934年2月,劉敦安畢業於廣西師專。他與梁寂溪、凌煥衡同到龍州區國民基礎師範學校任教(校址在今崇左縣,半年後,該校併入龍州民團幹校)。他們在課餘之暇,常常談論如何在左江地區開展革命鬥爭問題。當時廣西地下黨組織處於極秘密狀態。為了找尋黨他們想起了在廣東活動的共產黨員陳勉恕(陳在大革命時期是廣西區委籌備組成員,曾在梁寂溪貴縣的老家開過秘密會議,梁的父親接待過他)。於是由劉敦安秘密經梧州到廣州,終於1936年1月在香港找到了陳勉恕,經陳介紹,劉敦安和梁寂溪、凌煥衡三人加入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從此他們找到了政治上的歸宿。
劉敦安回到龍州民團幹校,即與梁、凌組成黨小組,並任小組長,團結進步學生,開展對反動勢力的鬥爭。一年後,梁寂溪轉到梧州初中教書,劉敦安和凌煥衡也隨着各區民團幹校的合併,到南寧西鄉塘廣西民團幹校任政治教官。當時該校還沒有中共黨組織,他們在那裏做了艱苦的開闢工作。
1936年6月,國民黨桂系發動了一場所謂“六·-”運動,借“抗日”之名,行“反蔣”之實。劉敦安利用此時機,在民團幹校組織抗日歌詠隊、話劇團,進行抗日救亡宣傳,並從事黨的組織活動。首先發展麥世法入黨,建立黨支部,劉敦安任支書。後來又先後發展張鎮道、毛恣觀等20餘人入黨,建立了黨總支。劉敦安指定楊江任總支書記,自己擔任任務更繁重的廣西省軍團書記。在南寧兩年中,他在南國街建立了黨的聯絡站,與中共南委保持密切聯繫,並經常接待、保護來往的同志,恢復了廣西黨組織與中央的聯繫。他以勇敢、熱情而又機智的工作精神,為發展黨的事業作出了顯著成績。
抗日戰爭爆發,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形成了國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1938年5月,黨組織派劉敦安隨廣西部隊到達安徽抗日前線。他曾擔任皖幹訓團幹部訓練班班主任和皖東訓練班教育長,為培養領導羣眾堅持抗戰的幹部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2年,廣西發生了“七·九”事件,省工委機關被破壞。1943年1月,南寧、博白等地的黨組織又遭破壞。這些事件的發生,牽連到中國共產黨在安徽前線地下組織的同志。同年夏秋間,劉敦安、麥世法等10多位同志先後被李品仙二十一集團軍司令部逮捕,被關押在立煌(今金寨縣)紅豆巖的詹家灣。在牢獄中反動派以軟硬兼施,對他們威迫利誘。但久經鍛鍊的革命戰士劉敦安等堅如鐵石,不為所動;反動派復以·嚴刑拷打種種極殘酷的手段加在他們身上,他們也寧死不屈,並且義正辭嚴地痛斥國民黨桂系背信棄義、破壞抗戰的罪行,於同年12月,劉敦安等同志被反動派殘酷地活埋,這就是駭人聽聞的大別山慘案。劉敦安壯烈犧牲時年僅35歲。 [2] 
參考資料
  • 1.    劉敦安  .中華英烈網[引用日期2015-06-05]
  • 2.    桂林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桂林文史資料 第20輯 三十年代廣西師專[M]. 桂林:灕江出版社, 1992.07,第226-2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