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慶雲

(原南京農學院農經系主任)

鎖定
劉慶雲(1904—1975),安徽合肥人。1930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農業經濟組,1936年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生院。中央大學農經系的主要創建人,著名農業經濟學家。曾任浙江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教授,中央大學農經系主任,南京大學農經系主任及總務長,南京農學院農經系主任,江蘇省第一至第三屆政協委員,南京市第一至第六屆人大代表。 [1] 
中文名
劉慶雲
出生地
安徽合肥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75年

劉慶雲成長經歷

劉慶雲,字仲温,1904年出生在安徽合肥。1930年,劉慶雲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農業經濟組。隨即去英國牛津大學農學院深造,並於1937年學成歸國。當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他積極參與戰時經濟的組織調配工作,先在國民政府貿易委員會和經濟部中國茶葉公司任職,接着先後在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任教。1942年,中央大學農業經濟組改為農業經濟系,劉慶雲回母校任該系教授兼系主任和總務長,成為中央大學農經系的主要創建人。1946年抗日戰爭已經勝利,中央大學回遷南京。劉慶雲參與了聯合國戰後救濟總署的工作,主要負責援助物資的分配。1947年,應當時中央大學校長吳有訓的邀請,重回母校兼任訓導長。1947年下半年,中央大學籌建二部,劉慶雲任二部主任,組織農學院和醫學院兩個學院,遷至南京的丁家橋校區。1949年南京解放,中央大學改為南京大學,劉慶雲擔任南京大學總務長和農經系主任。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大調整,金陵大學農學院和中央大學農學院合併為南京農學院,劉慶雲擔任南京農學院農經系主任一職。1959年,他當選為南京市第二屆政協委員。1961年,當選為南京市第四屆人大代表。1964年,當選為江蘇省第三屆政協委員。1965年,當選為南京市第六屆人大代表。他在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於1975年在南京逝世,享年71歲。 [1] 

劉慶雲主要成就

首先,熱情辦系。劉慶雲的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成長中的農經系,他這一生在農經系任教時間長達30多年。1942年,中央大學農學院改組農業經濟組為農業經濟系,劉慶雲不久就辭去貿易委員會的工作回母校任該系教授兼系主任、總務長,成為中央大學農經系的主要創建人。當時的中央大學農學院已經遷往重慶沙坪壩,劉慶雲在重慶中央大學期間不但開設了農產品貿易、農產品價格、農業合作理論、經濟思想史、農業經濟學等課程。而且,還聘請了很多專家學者來農經系上課或者兼任教授,如農村社會學與農業經濟學家楊開道,土地經濟學家湯惠蓀、黃通,農業合作經濟學家張國維、壽勉成,農業經濟學家梁慶椿、石堅白,農產品貿易學者潘學德等。這麼多國內一流專家學者的到來,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為創辦好中央大學農經系提供了極為有力的支持。為了辦好中央大學農經系,他不辭辛苦,經常來回奔波於重慶、南岸、沙坪壩之間。1952年院系調整後,南京大學農學院單獨劃分出來,他又擔任南京農學院農經系主任。此後一直在南京農學院農經系工作,農經系的發展壯大傾注了劉慶雲的很多心血和功勞。他在長期從事農業經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同時,還翻譯出版了《農場經營學》、《農業經濟大綱》、《農業經濟學》等著作。
其次,愛護同學。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中央大學回遷南京,劉慶雲擔任訓導長一職依然主管學生工作。在國民政府的重壓下,一個要求民主和自由的大學其生存可謂舉步維艱。他協同當時的吳有訓校長頂住壓力,堅持民主自由的辦學方針,積極保護和營救被國民政府所追捕的愛國學生。在學生運動中,他曾經甚至親自為增加教育經費和提高學生伙食標準而奔走呼籲。劉慶雲還在他的能力範圍內不斷四處奔波為學生謀求工作,親自到用人單位推薦農業經濟人才。當時的貿易委員會、中國農民銀行、農業推廣委員會和供銷合作社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由於他的努力推薦,使得更多的同學在畢業之後能夠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發揮自己的專業才能,為國家的農業經濟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最後,積極從政。1949年,國民政府逃往台灣前夕曾下令中央大學遷往台灣。劉慶雲擔任校務維持委員會委員,積極從各方面參與護校工作。新中國成立之後,他除了擔任南京大學的總務長和農經系主任外,還歷任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市人大代表、常務委員、省民盟常委,參與省、市一些大政方針的諮詢決策,工作更加繁忙。 [1] 

劉慶雲主要論文論著

劉慶雲.1944.農產品價格的演進.農業經濟集刊.
劉慶雲 .1944. 計劃經濟與農業經濟 . 農業經濟集刊 .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