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慶柱

鎖定
劉慶柱,1943年8月9日出生於天 [3]  [5]  [18]  ,河南南樂人,中共黨員 [16]  ,考古學 [8]  ,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 [17]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鄭州大學考古學科特聘教授,鄭州大學終身榮譽教授,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中原歷史與文化研究院院長,黃河考古研究院院長。 [4] 
劉慶柱於1962年—1967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 [7]  ;1972年在咸陽地區文教部門工作 [3]  ;1993年—199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1998年—2006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1]  ;1999年當選為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 [17]  ;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16]  ;2016年8月任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7]  ;2020年7月任黃河考古研究院院長。 [8] 
劉慶柱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學、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學和秦漢考古學 [6] 
中文名
劉慶柱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943年8月9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漢長安城未央宮骨籤》
《長安春秋》
《漢長安城》
主要成就
1999年當選為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
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籍    貫
河南南樂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劉慶柱人物經歷

1943年8月9日,劉慶柱出生於津。 [18] 
1962年—1967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 [7] 
1972年,在咸陽地區文教部門工作。 [3] 
1993年—199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1998年—2006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1] 
1999年,當選為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 [17] 
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16] 
2016年8月,任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7] 
2020年7月,任黃河考古研究院院長。 [8] 

劉慶柱主要成就

劉慶柱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劉慶柱的研究專長為秦漢考古;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都城考古發現與研究,中國古代帝王陵寢考古研究,漢長安城骨籤研究 [15] 
20世紀70年代,劉慶柱主持秦都咸陽城的考古發掘研究工作,揭示了秦咸陽城遺址中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居民區、葬區的分佈範圍,初步證明了中國歷史上每一個統一的封建帝國的首都—秦咸陽城的平面佈局與形制結構,對於中國古代都城的考古學研究具有重大學術意義。 [18] 
劉慶柱在漢唐皇帝陵幕的研究上也取得了成果。他通過對西漢十一座帝陵和唐代十八座帝陵的實地勘察,利用考古資料全面、系統地研究了漢唐兩大王朝的皇帝陵寢禮儀制度;1982年—1985 年,劉慶柱主持了對漢宣帝杜陵的考古發掘工作,揭示了漢代皇帝陵寢中的陵園門闕、寢園、寢殿、便殿等主要陵寢建築的佈局情況,解決了漢朝禮制研究的許多問題。 [18] 
1985年一1993年,劉慶柱主持了漢長安城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通過對漢長安城遺址的考古勘探和未央官官城、手工業作坊遺址的發掘,確認了漢長安城形制結構;究明瞭未央宮、長樂官和桂宮的平面佈局,東市和西市的地望;弄清了西漢首都官辦手工業的分佈情況。 [18] 
劉慶柱還在秦漢時期的造幣冶鑄、製陶等手工業生產的專題研究上,以及秦漢錢幣、瓦當等遺物的分期斷代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 [18] 
  •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11月,劉慶柱已發表涉及古代宮城考古學、古代都城考古學、古代都城建築思想理念、古代都城遺址佈局形制等主題的論文3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 [3]  ,其主要論文有“中原歷史文化演進的考古學觀察”“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裂特點的考古學闡釋”等,主要著作有《西漢十一陵》《中國考古學·秦漢卷》《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不斷裂的文明史:對中國國家認同的五千年考古學解讀》《中國古代都城發現與研究》《漢長安城未央宮骨籤》《長安春秋》《漢杜陵陵園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漢長安城》《漢長安城骨籤書法》等。 [2]  [4]  [7] 
  • 考古勘探
截至2016年9月,劉慶柱已參加並主持西漢十一陵、關中唐十八陵、漢長安城遺址、秦阿房宮遺址等城址和帝陵遺址的考古勘探、發掘 [9]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00年
《漢長安城未央宮》 [15] 
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2002年
《漢杜陵陵園遺址》 [7]  [13] 
第二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1949—2009) [12] 
第四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提名獎

劉慶柱人才培養

  • 寄語後輩
劉慶柱寄語青年考古學者:在未來考古研究中,要保持自己的長處,辨別吸收國外考古學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提升考古研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考古學者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做學問要享受其中的樂趣,還要意識到身上肩負的使命。要運用考古學的方法、理論,探索歷史,以真實面目還原歷史,從而吸收歷史經驗、弘揚優秀歷史文化傳統,更好服務國家的發展,深化國家認同。 [3] 
  • 科研態度
劉慶柱在學術研究方面嚴謹求實,就發掘所得的考古資料處理與研究,他既注重真實準確編寫,又重視方法創新。他時常説,發掘報告的編寫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全面、準確、客觀地公佈發掘資料是編寫發掘報告的第一原則,及時地將所得考古成果準確的公佈,是為學科構架發展的基石;考古學科方法論要與時俱進,不能單純的做描述科學,更應該向敍述科學發展,更多地探討考古現象背後所反映出的古代社會發展變化機理問題,這才是考古學可以對社會、對歷史研究真正做出貢獻的地方 [8] 
  • 學科建設
劉慶柱帶領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學專業和歷史學專業在2019年度分別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 [8] 
  • 課程建設
劉慶柱為研究生開設“中國考古學通論”“漢唐考古學”“考古學史”“中國古代都城史”“歷代帝王陵寢制度研究”“田野考古學理論與方法”等課程。 [18] 

劉慶柱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2年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5] 
1996年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 [15] 
1999年
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 [17] 
德國考古研究院
2006年
2016年11月
類學終身成就獎 [11] 
上海人類學學會

劉慶柱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3年3月—2008年3月
2008年3月—2013年3月
2023年3月
咸陽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研究員、名譽院長 [14] 

中國古都學會名譽會長 [4] 

亞洲史學會常務理事 [4]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15]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專家委員會委員 [15] 


中國考古學會秘書長 [15] 


中國錢幣學會常務理事 [15] 

劉慶柱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劉慶柱的妻子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毓芳 [8] 

劉慶柱人物評價

“劉慶柱不辭勞苦、心懷華夏,鈎深中原,身體力行,帶領鄭州大學中原歷史文化學科取得新的成績,邁向新的高度,堪稱中原歷史文化學科的領航者。作為享譽海內外的考古學家,葆有對中原歷史文化的熱愛和作為一名考古學家的情懷,先生胸懷之寬廣、仁心之至誠,讓後學敬仰與感佩。”(鄭州大學社會科學處評) [8] 
“其(劉慶柱)卓爾不凡的學術造詣,潛心敬業的優良學風、奉獻社會的突出貢獻、修身治學的精神風範,以精彩故事傳遞大師風範。”(中央電視台《人物》欄目組評)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