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慶恩

(中國半自動步槍第一人)

鎖定
劉慶恩(1869~1929),德陽孝泉人。回族。早年入廣東水師學堂學習。1895年隨劉永福在台灣抗擊日本侵略軍。清廷將台灣割讓日本後,他辭去軍職,受聘於漢陽兵工廠任技工。在槍炮製造、修理方面頗有才能,被張之洞派赴日本學習兵工技術。後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專攻機械及槍炮製作。在日期間,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主張,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他性情耿直,敢説敢幹,在與立憲派的爭論中,曾用火缽痛擊主張立憲的周先登,在留日學生中博得一致好評。1909年赴德國克魯伯兵工廠深造。辛亥革命爆發後,奉孫中山之命在柏林採辦、驗收軍火,並將軍火安全運送回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劉慶恩任漢陽兵工廠總辦。1915年,他試製成功中國第一支自動步槍,受到政府嘉獎。後又在政府不予撥款,技術裝備落後的條件下,傾其家產並向親友借貸,出資試製大炮,他親自動手操作,終於試製成功射程遠而準確的大炮,使參觀試射的人驚歎不已,紛紛向他表示祝賀。北京政府派來的大員問:“此炮何名?威力如此之大,真了不起!”劉慶恩憤然回答:“此炮系我劉慶恩自己出錢製造,名‘慶恩炮’。”從此。“慶恩炮”名揚中華。 [2] 
1929年,病逝於上海。 [1] 
中文名
劉慶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籍    貫
四川德陽
出生日期
1869年
逝世日期
1929年
主要成就
中國半自動步槍第一人

目錄

劉慶恩人物生平

劉慶恩(1869~1929),字國成,回族,德陽縣孝泉鎮人。劉家清貧,只讀了幾年書,就隨其叔父到成都從賽師經商。賽師是回族,武漢人,無子女,視慶恩如己子,帶他回武漢。出師後,賽師送他到漢陽兵工廠當學徒。他勤奮好學,善於鑽研,後被提升為技工。
當時張之洞任湖廣總督,選送有志青年出國留學,劉在賽師支持下,報考得中,由湖北省保送赴日本留學。到日本後,先入成城學校,繼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與吳玉章、郭敬宇為同班同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劉在日本參加中國同盟會,一面讀書,一面從事反清活動。岡山學校畢業後,考入東京帝國大學;受孫中山委託,又到德國克魯伯兵工廠學習兵工技術。兩年後,奉孫中山電召,回國參加武昌起義。民國元年(1912)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命劉為漢陽兵工廠總辦。孫中山辭去總統後,劉也提請辭職,經副總統黎元洪一再挽留,又經孫中山指示,他才留任。
劉在漢陽兵工廠悉心鑽研兵器製造,民國4年秋,研製成五子連發步槍,總統府頒給勳章。劉又試製大炮,在北洋政府不予撥款的情況下,仍多方借貸,自籌經費,經過艱苦努力,終於試製成功,定名為“慶恩炮”。當時各系軍閥爭權奪利,連年混戰,劉為自己製造的軍械竟成了殘殺同胞的兇器而滿腔憂慣。民國8年5月到陸軍部開會,正值“五四”運動,眼見愛國學生遭到段祺瑞政府鎮壓,更加氣憤。在會議發言時,因過於激動,致腦溢血昏倒,雖經搶救復甦,終成半身不遂的癱瘊病人,行動、言語都成困難,遂辭職回家養病。
劉在病中仍關心國事,常想去廣州謁見孫中山,終因行動不便,未能成行。民國13年聽説孫中山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劉欣喜萬分。民國16年春蔣介石製造“四一二”事變,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劉憂憤又生,賦七絕以明志:“病牀難忘救國志,十年沉痾願未酬:老天使我身復健,轟盡國賊方罷休!”民國18年4月,在上海逝世。 [1] 
參考資料
  • 1.    德陽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纂:《德陽市志》(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922頁。
  • 2.    四川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四川省志 人物誌》(下冊),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