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徽

(魏晉時期著名數學家)

鎖定
劉徽(約225年—約295年),漢族,山東濱州鄒平市 [1]  人,魏晉期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國數學史上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2021年5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准中國在嫦娥五號降落地點附近月球地貌的命名,劉徽(liuhui)為八個地貌地名之一。 [4] 
中文名
劉徽
外文名
Liu Hui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約公元225年
逝世日期
約公元295年
職    業
數學家
主要成就
清理中國古代數學體系
提出牟合方蓋重差術、割圓術等方法
出生地
山東省鄒平市 [1] 
所處時代
魏晉時期
性    別

劉徽人物事蹟

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於世界先進之列。劉徽在曹魏景元四年注《九章算術注》。
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劉徽則對此均作了補充證明。在這些證明中,顯示了他在眾多方面的創造性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並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16的結果。他用割圓術,從直徑為2尺的圓內接正六邊形開始割圓,依次得正12邊形、正24邊形……,割得越細,正多邊形面積和圓面積之差越小,用他的原話説是“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他計算了3072邊形面積並驗證了這個值。劉徽提出的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奠定了此後千餘年來中國圓周率計算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劉徽 劉徽
劉徽在數學上的貢獻極多,在開方不盡的問題中提出“求徽數”的思想,這方法與後來求無理根近似值的方法一致,它不僅是圓周率精確計算的必要條件,而且促進了十進小數的產生;在線性方程組解法中,他創造了比直除法更簡便的互乘相消法,與現今解法基本一致;並在中國數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他還建立了等差級數前n項和公式;提出並定義了許多數學概念:如冪(面積);方程(線性方程組);正負數等等.劉徽還提出了許多公認正確的判斷作為證明的前提.他的大多數推理、證明都合乎邏輯,十分嚴謹,從而把《九章算術》及他自己提出的解法、公式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礎之上。雖然劉徽沒有寫出自成體系的著作,但他注《九章算術》所運用的數學知識,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包括概念和判斷、並以數學證明為其聯繫紐帶的理論體系。
劉徽在割圓術中提出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可視為中國古代極限觀念的佳作。《海島算經》一書中,劉徽精心選編了九個測量問題,這些題目的創造性、複雜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當時為西方所矚目。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個人成就

劉徽的數學成就大致為兩方面:
一是整理中國古代數學體系並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這方面集中表達在《九章算術注》中。它實已形成為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
數系理論
①用數的同類與異類闡述了通分、約分、四則運算,以及繁分數化簡等的運算法則;在開方術 的註釋中,他從開方不盡的意義出發,論述了無理方根的存在,並引進了新數,創造了用十進分數無限逼近無理根的方法。
劉徽評傳 劉徽評傳
②在籌式演算理論方面, 先給率以比較明確的定義,又以遍乘、通約、齊同等三種基本運算為基礎,建立了數與式運算的統一的理論基礎,他還用“率”來定義中國古代數學中的“方程”,即現代數學線性方程組增廣矩陣
③在勾股理論方面 逐一論證了有關勾股定理與解勾股形的計算原理,建立了相似勾股形理論,發展了勾股測量術,通過對“勾中容橫”與“股中容直”之類的典型圖形的論析,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相似理論
面積與體積理論
用出入相補、以盈補虛的原理及“割圓術”的極限方法提出了劉徽原理,並解決了多種幾何形、幾何體的面積、體積計算問題。這些方面的理論價值仍閃爍着餘輝。
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創見。這方面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項有代表性的創見:
①割圓術與圓周率, 他在《九章算術 圓田術》注中,用割圓術證明了圓面積的精確公式,並給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他首先從圓內接六邊形開始割圓,每次邊數倍增,算到192邊形的面積,得到π=157/50=3.14,又算到3072邊形的面積,得到π=3927/1250=3.1416,稱為“徽率”。
②劉徽原理 在《九章算術陽馬術》注中,他在用無限分割的方法解決錐體體積時,提出了關於多面體體積計算的劉徽原理。
牟合方蓋”説
在《九章算術 開立圓術》注中,他指出了球體積公式V=9D3/16(D為球直徑)的不精確性,並引入了“牟合方蓋”這一著名的幾何模型。“牟合方蓋”是指正方體的兩個軸互相垂直的內切圓柱體的貫交部分。
方程新術
在《九章算術 方程術》注中,他提出瞭解線性方程組的新方法,運用了比率算法的思想。
重差術
在自撰《海島算經》中,他提出了重差術,採用了重表、連索和累矩等測高測遠方法。他還運用“類推衍化”的方法,使重差術由兩次測望,發展為“三望”、“四望”。而印度在7世紀,歐洲在15~16世紀才開始研究兩次測望的問題。劉徽的工作,不僅對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在世界數學史上也確立了崇高的歷史地位。鑑於劉徽的巨大貢獻,所以不少書上把他稱作“中國數學史上的牛頓”。

劉徽代表著作

劉徽著作簡介

其代表作《九章算術注》是對《九章算術》一書的註解。《九章算術》是中國流傳最古老的數學專著之一,它成書於西漢時期。這部書的完成經過了一段歷史過程,書中所收集的各種數學問題,有些是秦以前流傳的問題,長期以來經過多人刪補、修訂,最後由西漢時期的數學家整理完成。現今流傳的定本的內容在東漢之前已經形成。
《九章算術》是中國最重要的一部經典數學著作,它的完成奠定了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基礎,在中國數學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現傳本《九章算術》共收集了246個應用問題和各種問題的解法,分別隸屬於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
九章算術》的產生是社會發展和數學知識長期積累的結果,它彙集了不同時期數學家的勞動成果三國時的數學家劉徽認為:“周公制禮有九數,九數之流,則《九章》是矣。……漢北平侯張蒼、大司農中丞耿壽昌皆以善算命世。蒼等因舊文之遺殘,各稱刪補。故校其目則與古或異,而所論多近語也。”根據劉徽的考證結果,《九章算術》源於周公時代的“九數”,而他所見到的《九章算術》是西漢時的張蒼、耿壽昌在先秦遺文的基礎上刪補而成的,其中包括了大量西漢時補充的內容。根據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資料來分析,劉徽所言是可信的。
九章算術》所包含的各種算法是漢朝數學家們在秦以前流傳下來的數學基礎上,適應當時的需要補充修訂而成的。按照劉徽的考證,張蒼和耿壽昌都是參加過修訂工作的主要數學家。《史記·張丞相列傳》記載,張蒼(約公元前250~公元前152)經歷了秦、漢兩個朝代,他在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以攻藏茶有功封為北平侯。“自秦時為柱下史,明天下圖書計籍。又善用算律歷。”他還“著書18篇,言陰陽律歷事。”耿壽昌的生年年代不詳,漢宣帝時官至大司農中丞,“以善為算,能商功利”得寵於皇帝(見《漢書·食貨志》)。他於天文學主張渾天説,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奏“以圓儀度日月行,考驗天運狀”(見《後漢書·律曆志》)。張蒼和耿壽昌都是數學名家,又身居高位,由他們主持修訂先秦流傳下來的《算術》是很自然的事情。根據劉徽的記載,他所註釋的《九章算術》最後是由耿壽昌刪定的。我們認為耿壽昌刪補《九章算術》的年代可以定為這部書完成的年代。

劉徽著作影響

劉徽 劉徽
九章算術》是由國家組織力量編纂的一部官方性數學教科書,對兩漢時期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廣韻》卷四有“九章術,漢許商、杜志、吳陳熾、王粲並善之”,《後漢書·馬援傳》有馬續(約70~141年)“博觀羣籍,善九章算術”負記載。此外,史書中還有鄭玄(127~200年)、劉洪等人“通九章算術”的記述。可知該書是當時學習數學的重要教材,在東漢光和二年(179)一塊銅版上的銘文規定:“大司農以戊寅(138?)詔書,……特更為諸州作銅鬥、斜、稱。依黃鐘律歷,《九章算術》以均長短、輕重、大小,以齊七政,令海內都同。”這説明該書在東漢時期不僅廣為流傳,而且度量衡研製涉及的數學問題也要以書中的算法為依據。許商、杜志可能是《九章算書》成書後最早研究過該書的數學家。許商、杜志都是西漢後期的數學家。《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許商算術》26卷、《杜志算術》16卷。這兩部書都是漢成帝三年(前26)尹鹹校對數術著作之前撰寫的。許商、杜志的著作完成年代與耿壽昌刪補《九章算術》的年代相去不遠,他們的數學著作應當是在研究了《九章算術》的基礎上完成的。
《九章算術》不僅在中國數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世界數學的發展也有着重要的貢獻。分數理論及其完整的算法,比例和比例分配算法,面積和體積算法,以及各類應用問題的解法,在書中的方田、粟米、衰分、商功、均輸等章已有了相當詳備的敍述。而少廣、盈不足、方程、勾股等章中的開立方法、盈不足術(雙假設法)、正負數概念、線性聯立方程組解法、整數勾股弦的一般公式等內容都是世界數學史上的卓越成就。 傳本《九章算術》有劉徽注和唐李淳風等的註釋。
劉徽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他生活在三國時代的魏國。《隋書·律曆志》論歷代量制引商功章注,説“魏陳留王景元四年(263)劉徽注《九章》。”他的生平不可詳考。劉徽的《九章》注不僅在整理古代數學體系和完善古算 理論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提出了豐富多彩的創見和發明。劉徽在算術、代數、幾何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例如,他用比率理論建立了數與式的統一的理論基礎,他應用了出入相補原理和極限方法解決了許多面積和體積問題,建立了獨具風格的面積和體積理論。他對《九章》中的許多結論給出了嚴格的證明,他的一些方法對後世有很大啓發,即使對現今數學也有可借鑑之處。

劉徽史書記載

《晉書卷一十六志第六》:魏景元四年,劉徽注《九章》雲王莽時劉歆斛尺弱於今尺四分五釐,比魏尺其斛深九寸五分釐;即荀勖所謂今尺長四分半是也。
魏陳留王景元四年,劉徽注《九章商功》曰:「當今大司農斛,圓徑一尺三寸五分五釐,深一尺,積一千四百四十一寸十分寸之三。王莽銅斛,於今尺為深九寸五分五釐,徑一尺三寸六分八釐七毫。以徽術計之,於今斛為容九鬥七升四合有奇。」 [2] 
《宋書卷十三志第三》:漢時斛銘,劉歆詭謬其數,此則算氏之劇疵也。《乾象》之弦望定數,《景初》之交度週日,匪謂測候不精,遂乃乘除翻謬,斯又歷家之甚失也。及鄭玄闞澤王蕃、劉徽,並綜數藝,而每多疏舛。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