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強

(東漢光武帝長子)

鎖定
東海恭王劉彊(qiáng)。東漢開國太子,光武帝劉秀長子,母為廢后郭聖通
建武二年(26年),冊立為皇太子。建武十七年(41年),隨着生母郭聖通的被廢,審時度勢,主動辭讓太子之位。於是,建武十九年(43年)六月,光武帝降封劉彊為東海王 [8] 
永平元年(58年),去世,享年三十四,諡號為恭。
別    名
劉強
諡    號
封    號
太子-東海王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25年
逝世日期
58年
主要成就
辭讓太子
本    名
劉彊

劉強人物生平

劉彊亦稱劉強,父親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母親是真定王的外甥女郭聖通。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六月,郭聖通被冊立為東漢第一位皇后,子以母貴,嫡長子劉彊被冊為儲君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七月,皇后郭聖通無故被廢,改立原配陰麗華為後。在郭後被廢兩年後,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六月,居儲位長達18年的太子劉彊,在多番主動辭讓後,廢。改立光烈皇后陰麗華所生皇子東海王劉陽為太子(後更名為“劉莊”),廢太子劉彊改封東海王。 [5] 
劉秀及後來的漢明帝劉莊皆待之不薄。劉彊為東海王后,光武帝劉秀念其“廢不以過”,又特許劉彊兼食富庶之地魯郡,並以魯為國都。一人獲封兩國,合二十九縣。
明帝劉莊即位後,山陽王劉荊冒充大鴻臚郭況寫信給劉彊,勸其舉兵以取天下。劉彊收到信後立即將送信人押送到京城洛陽,交給明帝查辦。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光武帝駕崩。冬,劉彊歸國。 [5] 
永平元年(公元58年),劉彊病,同年,死。 [2] 
劉彊病死以後,明帝劉莊悲痛不已,不欲違其意而薄葬之。 [2]  [4] 

劉強主要影響

建武十九年,建武十七年廢后之前曾經被誅殺的卷人維汜的弟子,妖巫單臣傅鎮等以妖言再度相聚,入原武城,劫吏人,自稱將軍。於是光武皇帝派遣臧宮將北軍及黎陽營數千人圍之。賊穀食多,數攻不下,士卒死傷眾多。光武帝召公卿諸侯王問方略,東海王劉陽獨出其謀説妖巫相劫,埶無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圍急,不得走耳。宜小挺緩,令得逃亡,逃亡則一亭長足以禽矣。”光武帝深以為然,最後克敵完勝。
此事過後,建武十九年六月,劉彊久處危位近危殆,接納了講師郅惲的建議,再度向光武帝懇求“引愆退身”,光武帝終於答應。六月戊申,下詔曰:“《春秋》之義,立子以貴。東海王陽,皇后之子,宜承大統。皇太子彊,崇執謙退,願備藩國。父子之情,重久違之。其以彊為東海王,立陽為皇太子,改名莊。”從廢后到換太子,時間跨度長達兩年多,由度田廢后開始,東海讓位結尾。光武朝最為重大的政治局勢至此終於落下帷幕。

劉強親屬成員

劉強長輩

劉強兄弟

  • 沛獻王劉輔,母郭皇后
  • 濟南安王劉康,母郭皇后
  • 阜陵質王劉延,母郭皇后
  • 中山簡王劉焉,母郭皇后
  • 楚厲王劉英,母許美人
  • 漢明帝劉莊(陽),母光烈皇后
  • 東平憲王劉蒼,母光烈皇后
  • 廣陵思王劉荊,母光烈皇后
  • 臨淮懷公劉衡,母光烈皇后
  • 琅邪孝王劉京,母光烈皇后

劉強兒女

兒子
女兒
劉強有三個女兒,皆封小國侯。 [7] 

劉強後代

[1] 

劉強世系

東漢東海王世系
世代
封號
姓名
即位時間
去世時間
在職年限
第1任
東海恭王
劉強
43年
58年
15年
第2任
東海靖王
劉政
58年
102年
44年
第3任
東海頃王
劉肅
102年
125年
23年
第4任
東海孝王
劉臻
125年
156年
31年
第5任
東海懿王
劉祗
156年
200年
44年
第6任
崇德侯
劉羨
200年
220年
20年
參考資料: [1]  《後漢書·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

劉強史書記載

[2]  光武皇帝十一子:郭皇后生東海恭王劉彊、沛獻王劉輔、濟南安王劉康、阜陵質王劉延、中山簡王劉焉,許美人生楚王劉英,光烈皇后生顯宗劉莊、東平憲王劉蒼、廣陵思王劉荊、臨淮懷公劉衡、琅邪孝王劉京。
東海恭王彊。建武二年,立母郭氏為皇后,彊為皇太子。十七年而郭後廢,彊常慼慼不自安,數因左右及諸王陳其懇誠,願備蕃國。光武不忍,遲迴者數歲,乃許焉。十九年,封為東海王,二十八年,就國。帝以彊廢不以過,去就有禮,故優以大封,兼食魯郡,合二十九縣。賜虎賁旄頭,宮殿設鐘鳴之縣,擬於乘輿。彊臨之國,數上書讓還東海,又因皇太子固辭。帝不許,深嘉嘆之,以彊章宣示公卿。初,魯恭王好宮室,起靈光殿,甚壯麗,是時猶存,故詔彊都魯。中元元年入朝,從封岱山,因留京師。明年春,帝崩。冬,歸國。
永平元年,彊病,顯宗遣中常侍鈎盾令將太醫乘驛視疾,詔沛王輔、濟南王康、淮陽王延詣魯。及薨,臨命上疏謝曰:“臣蒙恩,得備籓輔,特受二國,宮室禮樂,事事殊異,巍巍無量,訖無報稱。而自修不謹,連年被疾,為朝廷憂念。皇太后、陛下哀憐臣彊,感動發中,數遣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繹不絕。臣伏惟厚恩,不知所言。臣內自省視,氣力羸劣,日夜浸困,終不復望見闕庭,奉承帷幄,孤負重恩,銜恨黃泉。身既夭命孤弱,復為皇太后、陛下憂慮,誠悲誠慚。息政,小人也,猥當襲臣後,必非所以全利之也。誠願還東海郡。天恩愍哀,以臣無男之故,處臣三女小國侯,此臣宿昔常計。天下新罹大憂,惟陛下加供養皇太后,數進御餐。臣彊困劣,言不能盡意。願並謝諸王,不意永不復相見也。”
天子覽書悲慟,從太后出幸津門亭發哀。使司空持節護喪事,大鴻臚副,宗正、將作大匠視喪事,贈以殊禮,升龍、旄頭、鸞輅、龍旂、虎賁百人。詔楚王英、趙王栩、北海王興、館陶公主、比陽公主及京師親戚四姓夫人、小侯皆會葬。帝追惟劉彊深執謙儉,不欲厚葬以違其意,於是特詔中常侍杜岑及東海傅相曰:“東海王恭謙好禮,以德自終,遣送之物,務從約省,衣足斂形,茅車瓦器,物減於制,以彰王卓爾獨行之志”。將作大匠留起陵廟。彊立十八年,年三十四。
譯文:
光武皇帝有十一個兒子:郭皇后生了東海恭王劉疆、沛獻王劉輔、濟南安王劉康、阜陵質王劉延、中山簡王劉焉,許美人生了楚王劉英,光烈皇后生了顯宗(劉莊)、東平憲王劉蒼、廣陵思王劉荊、臨淮懷公劉衡、琅琊孝王劉京 [3] 
建武二年(26),立母郭氏做皇后,劉強做皇太子。建武十七年(42)郭皇后被廢,劉疆憂愁不安,多次通過左右及諸王陳述他的心願,願意備蕃國。光武帝於心不忍,遲遲迴答,幾年後才同意。十九年(44),劉強被封為東海王。建武二十八年(53),到了封地。皇帝認為劉疆被廢不因為本身有過失,而且去就有禮,所以優待大封,兼食邑魯郡,共有二十九縣。並賜給虎賁旄頭,宮殿中設有鐘鼓之懸,還有乘輿。劉疆到了封地,幾次上書讓還東海,又託皇太子堅決辭讓。皇帝不許可,深深地嘉許嘆息,把劉強的奏章宣示給公卿過目。起初,魯恭王好建宮室,起造靈光殿,十分壯麗,這時還存在,所以皇上下詔讓劉疆以魯為國都。
中元元年(56)入朝,跟從皇上封禪泰山,於是留在京師。第二年春,皇帝死了。冬天,劉強回到封地。永平元年(58),劉疆生病,漢明帝派中常侍釒旬盾令將太醫乘驛車去看病,詔沛王劉輔、濟南王劉康、淮陽王劉延等到魯。等到劉強死時,臨終上疏謝道:“臣蒙天恩得備蕃輔,特受二國,宮室禮樂,事事與眾不同,大德崇高無量,一直沒有報答。而自己修身不謹,連年生病,被朝廷憂念。皇太后、陛下可憐我,內心感動,幾次派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繹不絕。臣每想到厚恩,不知該説什麼好。臣內自檢查,氣力羸弱,日夜漸困,最終不再望見朝廷宮闕,奉承帷幄,孤負皇上的重恩,只得銜恨於九泉之下。臣身既然短命孤弱,又使皇太后、陛下憂慮,的確悲慟慚愧。兒子劉政,本是小人,猥當襲臣之後,一定不是全利之法。內心願送還東海郡。天恩同情臣下,以為臣沒有多的男兒,安排臣的三個女兒為小國侯,這是臣私計天恩,不敢忘記。現在天下正逢光武帝駕崩的大憂,只願陛下加意供養皇太后,數進御餐。臣強困劣,言不能盡意。希望感謝諸王,沒想到承不復相見了。”天子看了書非常難過,從太后出幸津門亭發哀。派大司空持節護喪事,大鴻臚副,宗正、將作大匠視喪事,贈以特殊禮節,升龍、旄頭、鸞輅、龍旂、虎賁百人。
詔楚王劉英、趙王劉栩、北海王劉興、館陶公主、比陽公主及京師京戚四姓夫人、小侯都來會葬。帝追想到劉強深執謙儉,不想厚葬來違揹他的意思,於是特詔中常侍杜岑及東海傅相道:“王恭謙好禮,以德自終,遣送之物,務從約省,衣服能夠斂形,茅車瓦器,物減於制,以表彰王的特立獨行之志。”將作大匠留起陵廟。劉強立十八年,年紀三十四歲。子靖王劉政為嗣。

劉強影視形象

2013年電視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邱爽飾演劉疆。
參考資料
  • 1.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後漢書·卷四十七  .國學網.2010-09-11[引用日期2020-09-11]
  • 2.    後漢書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25]
  • 3.    後漢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光武十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1-25]
  • 4.    《後漢書 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帝追惟彊深執謙儉,不欲厚葬以違其意,於是特詔中常侍杜岑及東海傅相曰:“王恭謙好禮,以德自終,遣送之物,務從約省,衣足斂形,茅車瓦器,物減於制,以彰王卓爾獨行之志。”將作大匠留起陵廟。
  • 5.    後漢書 卷一 光武帝紀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25]
  • 6.    《後漢書·本紀·皇后紀上》:“東海恭王彊女沘陽公主。”
  • 7.    《後漢書·列傳·光武十王列傳》:“永平元年,彊病……及薨,臨命上疏謝曰:'……天恩愍哀,以臣無男之故,處臣三女小國侯,此臣宿昔常計。'”
  • 8.    《資治通鑑·漢紀三十五》:“郭後既廢,太子彊意不自安。郅惲説太子曰:“久處疑位,上違孝道,下近危殆,不如辭位以奉養母氏。”太子從之,數因左右及諸王陳其懇誠,願備籓國。上不忍,遲迴者數歲。六月,戊申,詔曰:“《春秋》之義,立子以貴。東海王陽,皇后之子,宜承大統。皇太子彊,崇執謙退,願備籓國,父子之情,重久違之。其以彊為東海王,立陽為皇太子,改名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