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弘基

鎖定
劉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陽(今陝西涇陽和三原縣)人。父親劉升是隋朝時河州刺史。唐初名將, [36]  是唐王朝的開國元勳。 [34] 
劉弘基早年因家貧,為避徵遼東之役,到太原投奔李淵父子。 [34]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起兵反隋,劉弘基協捕太原副留守王威等人,除起兵障礙。起兵後隨李世民攻佔西河郡、霍邑縣,斬宋老生,功拜右光祿大夫。後行軍至河東郡,攻佔馮翊郡,駐軍長安故城,及至攻破京城,功居第一。後於扶風郡敗薛舉。以功拜右領軍都督,封河間郡公。次年,拜右驍衞大將軍,命其等人與薛舉交戰,兵敗被俘。至薛仁杲降唐,恢復官爵。宋金剛攻陷太原,奉命屯駐晉州,城破被俘。其巋然不屈,伺機逃回,隨李世民屯駐柏壁。後大敗宋金剛,因功進封任國公。又隨秦王平定劉黑闥。班師回京,授井鉞將軍。後劉弘基率領步、騎兵協淮安王李神通北防突厥。 [35] 
貞觀元年(628年),義安王李孝常等謀反伏誅,劉弘基受株連,除去名籍。後起用為易州刺史,恢復封爵,徵拜衞尉卿。貞觀九年(635年),改封夔國公,世襲郎州刺史。後年老請辭,授輔國大將軍。太宗徵遼東,為前軍大總管。永徽元年(650年)去世,陪葬昭陵。 [35]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雍州池陽
出生日期
582年
逝世日期
650年
主要成就
平定長安,圖像凌煙閣
本    名
劉弘基
官    職
衞尉卿、輔國大將軍
爵    位
任國公→夔國公
諡    號

劉弘基人物生平

劉弘基早年經歷

劉弘基早年落拓不羈,喜歡結交輕俠之士,不事生產,後以父蔭被授為右勳侍,隨隋煬帝征討遼東。他因家貧而行程遲緩,自知誤期當斬,便在行至汾陰縣(治今山西萬榮)時故意私宰耕牛,由此被逮捕入獄,直到一年後才被贖出。 [1] 
劉弘基出獄後,亡命江湖,以盜馬自給,後投奔太原留守李淵。他見李淵次子李世民氣度不凡,便主動交好李世民,因而深受重用,甚至與李世民“出則連騎,入同卧起”。 [2] 

劉弘基從平長安

劉弘基 劉弘基
主詞條:晉陽起兵李淵攻取長安之戰
義寧元年(617年),李淵密謀起兵反隋,於是以討伐據馬邑造反的劉武周為名 [25]  ,命劉弘基與李世民、劉文靜長孫順德等到各地募兵,十天之內便募集兵士近萬人。 [28]  他將這些兵士交由劉弘基、長孫順德統領。這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懷疑。 [27]  王、高二人於是密謀在晉祠除掉李淵。 [26]  但李淵卻搶先下手,命劉弘基與長孫順德埋伏在官廳之後,以王威、高君雅謀反為由 [29]  ,將二人擒殺。 [3]  他正式舉兵,自稱大將軍,建大將軍府,署置府僚,以劉弘基為左統軍 [4] 
李淵隨後大舉向關中進軍。 [32]  劉弘基隸於李世民麾下,隨其攻取西河郡(治今山西汾陽),圍攻霍邑(治今山西霍州)。他在霍邑之戰中隨李世民大破隋軍,並斬殺隋將宋老生,以功獲授右光祿大夫 [5]  當時,關中一帶的農民軍首領孫華歸附李淵。李淵便讓劉弘基與孫華、統軍王長諧等引兵渡河,佔領黃河西岸。他隨後又以劉弘基為渭北道大使 [31]  ,讓他隨李世民沿渭北向長安(治今陝西西安)挺近。 [30] 
劉弘基率兵西進,佔據扶風(今陝西省岐山縣),增兵至六萬,然後南渡渭水,屯兵於長安舊城,在金光門外炫耀軍威,並擊敗隋將衞文升。當時,唐軍各路兵馬尚未到達,劉弘基卻已首戰告捷。李淵大喜,賞賜戰馬二十匹。不久,劉弘基隨軍平定長安,在諸將之中“功為第一”。 [6] 

劉弘基屢隨征戰

李淵佔據長安後不久,西秦霸王薛舉搶佔扶風。劉弘基隨李世民擊敗薛舉,一直追趕到隴山(今陝西省隴縣),因功累遷至右領都督,封河間郡公。他後來又隨李世民攻打洛陽,在瓔珞門外擊破隋軍,並在班師時率軍殿後,在三王陵擊敗隋將段達、張志。 [7] 
武德元年(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史稱唐高祖。劉弘基被任命為右驍衞大將軍,兼任行軍左一總管,免死罪一次,並隨李世民征討薛舉。當時,李世民因病留在高墌城(治今陝西長武),唐軍由劉文靜指揮。唐軍在淺水原與秦軍交戰不利,八位總管盡皆兵敗,劉弘基力盡被俘。同年十一月,西秦滅亡。劉弘基方得獲釋,並恢復官爵。 [8] 
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部將宋金剛攻陷太原,劉弘基奉命屯兵晉州。這時,宋金剛又擊敗裴寂,並趁唐軍慌亂,進圍晉州。劉弘基再次被敵軍俘虜,不久又逃回長安,被授為左一總管。不久,劉弘基隨李世民駐軍柏壁城(今山西省新絳縣),並兵出隰州(今山西省隰縣),直逼西河,截斷敵軍退路。當時,劉弘基堅壁高壘,拒不出戰,迫使宋金剛引軍退去。他卻率騎兵追擊,在介休城外與李世民會軍,大敗宋金剛,因功進封任國公。 [9] 

劉弘基屯駐邊疆

武德五年(622年),劉弘基又隨李世民平定劉黑闥,授秉鉞將軍。 [24] 
武德七年(624年)八月,突厥入侵,劉弘基率步騎一萬出鎮豳州。他與淮安王李神通在東起子午嶺西至臨涇(治今甘肅鎮原)一線修建防禦設施,從此屯駐邊疆。 [10] 
貞觀元年(627年),義安王李孝常與監門將軍長孫安業等人因密謀反叛被處死。劉弘基因與李孝常有交往,也遭到牽連,被免官除名,直到一年多後才被重新起復,出任易州刺史,恢復封爵,還被徵拜為衞尉卿。 [11] 

劉弘基晚年及病逝

貞觀九年(635年),劉弘基改封夔國公,並世襲朗州刺史。後來,劉弘基以年老為由,請求致仕,進授輔國大將軍,俸祿及賞賜一如在職人員,每月只有初一、十五才上朝。 [12]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在凌煙閣,劉弘基位列第十一。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親征遼東,再次起用劉弘基,任命他為前軍大總管。劉弘基在駐蹕山(今遼寧遼陽西南首山)作戰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嘉獎。 [13] 
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將劉弘基的食邑加封至一千一百户。同年,劉弘基病逝,終年六十九歲。唐高宗廢朝三日,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幷州都督,賜諡為襄,並將他陪葬昭陵 [14] 

劉弘基歷史評價

李世民司徒趙國公無忌、……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弘基、……故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等:或材推棟樑,謀猷經遠,綱紀帷帳,經綸霸圖;或學綜經籍,德範光煒,隱犯同致,忠讜日聞;或竭力義旗,委質藩邸,一心表節,百戰標奇;或受命廟堂,闢土方面,重氛載朗,王略遐宣。並契闊屯夷。劬勞師旅,贊景業於草昧,翼淳化於隆平。 [16] 
呂温:夔公崢嶸,金虎之精。應時而生,與運俱行。總帝元戎,震唐天聲。瞪目張膽,前無金城。別建龍節,中分虎旅。啓行萬里,乘氣一鼓。劍揮雷霆,旆捲風雨。先馳咸陽,鎮定天府。天府既定,唐集大命。入揚王庭,出權兵柄。薄伐獫狁,朔風不競。徂徵島夷,東海如鏡。義始忠卒,元勳之盛。 [17] 
劉昫:唐儉委質義旗之下,立功草昧之初,被拘虜庭,脱高祖蒲州之急;侍獵苑囿,諫太宗馬上之言,可謂純臣矣。順德佐命立功,理郡著明肅之政;弘基臨難不屈,陷陣多克捷之勳。殷嶠、劉政會、柴嗣昌並在太原,首預舉義,從微至著,善始令終。馬三寶出廝養之徒,處將軍之位,亦馬之善走者也。武士彠首參起義,例封功臣,無戡難之勞,有因人之跡,載窺他傳,過為褒詞。慮當武后之朝,佞出敬宗之筆,凡涉虛美,削而不書。
歸有光:唐太宗舉兵晉陽,平隋之亂,則有劉弘基、李勣、李靖、房玄齡、杜如晦之流致其勳。 [18] 

劉弘基軼事典故

劉弘基病重時,給幾個兒子每人奴婢十五人,田地五頃,道:“諸子如果有本事,本來就不需要多少財物;如果沒本事,有這些田產就可以免於凍餓。”並把其他家產都散施給親朋鄉里。 [15] 

劉弘基後世地位

總章元年(668年),劉弘基等三十六位太原元從、西府舊臣被唐高宗評為第一等功臣。 [33]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劉弘基也在其中,“所食實封,並依舊給”。 [33]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評定前代功臣,劉弘基與李孝恭、尉遲敬德等人同列第二等二十四人之內。 [33] 
建中元年(780年),劉弘基與裴寂、劉文靜等三十四人被定為功臣上等。 [33] 

劉弘基人際關係

父親:劉升,隋朝河州刺史。 [19] 
兒子:劉仁實,襲封夔國公,官至左典戎衞郎將。 [20] 
侄子:劉仁景,官至司農卿 [20] 

劉弘基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八》 [21] 
新唐書·卷九十·列傳第十五》 [22] 

劉弘基文藝形象

劉弘基小説形象

古典小説《説唐全傳》中,劉弘基(劉洪基)是開唐四老將之一,封列國公,徵遼東時在鳳凰山被蓋蘇文殺死。 [23] 

劉弘基民間形象

興唐傳》等隋唐評書中,劉弘基原為隋朝大將,與花公吉花公義馬三保殷開山段志賢同守金堤關,都使大刀,號稱“六口大刀鎮金堤”。賈柳樓四十六友反山東,程咬金斧劈花公義,秦叔寶槍挑花公吉,奪取金堤關,段志玄四人投奔潼關大帥魏文昇,李淵起兵時獻潼關歸降,封開國公。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弘基少落拓,交通輕俠,不事家產,以父蔭為右勳侍。大業末,嘗從煬帝徵遼東,家貧不能自致,行至汾陰,度已後期當斬,計無所出,遂與同旅屠牛,潛諷吏捕之,繫於縣獄,歲餘,竟以贖論。
  • 2.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事解亡命,盜馬以供衣食,因至太原。會高祖鎮太原,遂自結托,又察太宗有非常之度,尤委心焉。由是大蒙親禮,出則連騎,入同卧起。
  • 3.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義兵將舉,弘基召募得二千人。王威、高君雅欲為變,高祖伏弘基及長孫順德於廳事之後,弘基因麾左右執威等。
  • 4.    《舊唐書》卷1《高祖本紀》:遣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告威等謀反,即斬之以徇,遂起義兵。六月癸巳,建大將軍府,並置三軍,分為左右:以世子建成為隴西公、左領大都督,左統軍隸焉;太宗為敦煌公、右領大都督,右統軍隸焉。裴寂為大將軍府長史,劉文靜為司馬,石艾縣長殷開山為掾,劉政會為屬,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等分為左右統軍。
  • 5.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又從太宗攻下西河。義軍次賈胡堡,與隋將宋老生戰,破之,進攻霍邑。老生率眾陣於城外,弘基從太宗擊之,老生敗走,棄馬投塹,弘基下斬其首,拜右光祿大夫。
  • 6.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西略地扶風,有眾六萬。南渡渭水,屯於長安故城,威聲大振,耀軍金光門。衞文升遣兵來戰,弘基逆擊走之,擒甲士千餘人、馬數百匹。時諸軍未至,弘基先至,一戰而捷。高祖大悦,賜馬二十匹。及破京城,功為第一。
  • 7.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從太宗擊薛舉於扶風,破之,追奔至隴山而返。累拜右領都督,封河間郡公。又從太宗經略東都,戰於瓔珞門外,破之。師旋,弘基為殿。隋將段達、張志陳於三王陵,弘基擊敗之。
  • 8.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武德元年,拜右驍衞大將軍,以元謀之勳,恕其一死,領行軍左一總管。又從太宗討薛舉。時太宗以疾頓於高墌城,弘基、劉文靜等與舉接戰於淺水原,王師不利,八總管鹹敗;唯弘基一軍盡力苦鬥,矢盡,為舉所獲。高祖嘉其臨難不屈,賜其家粟帛甚厚。仁杲平,得歸,復其官爵。
  • 9.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會宋金剛陷太原,遣弘基屯晉州。裴寂為宋金剛所敗,人情崩駭,莫有固志。金剛以兵造城下,弘基不能守,復陷於賊。俄得逃歸,高祖慰諭之,授左一總管。從太宗屯於柏壁,率兵二千自隰州趨西河,斷賊歸路。時賊鋒甚勁,弘基堅壁,不能進。及金剛遁,弘基率騎邀之,至於介休,與太宗會,追擊大破之。累封任國公。
  • 10.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會突厥入寇,弘基率步騎一萬,自豳州北界東拒子午嶺,西接臨涇,修營障塞,副淮安王神通,備胡寇於北鄙。
  • 11.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太宗即位,顧待益隆。李孝常、長孫安業之謀逆也,坐與交遊除名。歲餘,起為易州刺史,復其封爵,徵拜衞尉卿。
  • 12.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九年,改封夔國公,世襲朗州刺史,例停不行。後以年老乞骸骨,授輔國大將軍,朝朔望,祿賜同於職事。
  • 13.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太宗徵遼東,以弘基為前軍大總管。從擊高延壽於駐蹕山,力戰有功,太宗屢加勞勉。
  • 14.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永徽元年加實封通前一千一百户。其年卒,年六十九。高宗為之舉哀,廢朝三日,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都督,陪葬昭陵,仍為立碑,諡曰襄。
  • 15.    《新唐書·劉弘基傳》:始,弘基病,給諸子奴婢各十五人,田五頃,謂所親曰:“使賢,固不藉多財;即不賢,守此可以脱飢凍。”餘悉散之親黨。
  • 16.    全唐文:卷七  .在線讀書網[引用日期2014-04-13]
  • 17.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九  .在線讀書網[引用日期2014-04-13]
  • 18.    《震川先生制科文》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6-11]
  • 19.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父升,隋河州刺史。
  • 20.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子仁實襲,官至左典戎衞郎將。從子仁景,神龍初,官至司農卿。
  • 21.    舊唐書:劉弘基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3]
  • 22.    新唐書:劉弘基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13]
  • 23.    説唐後傳:第三十一回 唐貞觀被困鳳凰山 蓋蘇文飛刀斬眾將  .在線讀書網[引用日期2014-04-13]
  • 24.    《舊唐書·劉弘基傳》:尋從擊劉黑闥於洺州,師旋,授秉鉞將軍。
  • 25.    《舊唐書》卷57《劉文靜傳》:會馬邑人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自稱天子,引突厥之眾,將侵太原。太宗遣文靜及長孫順德等分部募兵,以討武周為辭。
  • 26.    《舊唐書》卷57《劉文靜傳》:及義兵將起,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獨懷猜貳。後數日,將大會於晉祠,威及君雅潛謀害高祖。
  • 27.    《舊唐書》卷58《武士彠傳》:及義兵將起,高祖募人,遣劉弘基、長孫順德等分統之。王威、高君雅陰謂士彠曰:"弘基等皆背徵三衞,所犯當死,安得領兵?吾欲禁身推核。"士彠曰:"此並唐公之客也,若爾,便大紛紜。"威等由是疑而不發。
  • 28.    《舊唐書》卷1《高祖本紀》:十三年,為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將高君雅為副。羣賊蜂起,江都阻絕,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俄而馬邑校尉劉武周據汾陽宮舉兵反,太宗與王威、高君雅將集兵討之。高祖乃命太宗與劉文靜及門下客長孫順德、劉弘基各募兵,旬日間眾且一萬。
  • 29.    《舊唐書》卷27《劉文靜傳》:太宗既知迫急,欲先事誅之,遣文靜與鷹揚府司馬劉政會投急變之書,詣留守告威等二人謀反。是日,高祖與威、君雅同坐視事,……文靜叱左右執之,囚於別室。既拘威等,竟得舉兵。
  • 30.    《舊唐書》卷1《高祖本紀》:九月壬寅,馮翊賊帥孫華、士門賊帥白玄度各率其眾送款,並具舟楫以待義師。高祖令華與統軍王長諧、劉弘基引兵渡河。……丙寅,遣隴西公建成、司馬劉文靜屯兵永豐倉,兼守潼關,以備他盜。太宗率劉弘基、長孫順德等前後數萬人,自渭北徇三輔,所至皆下。
  • 31.    《舊唐書》卷58《劉弘基傳》:師至河東,弘基以兵千人先濟河,進下馮翊,為渭北道大使,得便宜從事,以殷開山為副。
  • 32.    《舊唐書》卷1《高祖本紀》:秋七月壬子,高祖率兵西圖關中,以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留守。癸丑,發自太原,有兵三萬。
  • 33.    唐會要:卷四十五 功臣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5-31]
  • 34.    陝西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陝西省志第79卷,上人物誌[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03.第246頁
  • 35.    劉弘基  .陝西曆史文化名城[引用日期2023-05-31]
  • 36.    你不知道的三原:唐朝開國大將軍——劉弘基的故事  .陝西法制網[引用日期2023-09-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