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廷讓

鎖定
劉廷讓(929年-987年),字光義,涿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北宋初將領。 [3] 
劉廷讓少有膂力,隸郭威帳下。後周廣順初,補內殿直押班,以戰功累遷領鐵騎右廂。宋初,領龍捷右廂。為行營先鋒使從徵李筠之叛,遷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領節江軍節度使。乾德二年(964年),為西川行營前軍兵馬副都部署,率軍由歸州伐蜀。蜀平,又鎮壓全師雄起兵,以功改領鎮安軍節度使,從徵太原。 [3] 
開寶六年(973年),出為鎮寧軍節度使。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入為右驍衞上將軍。雍熙三年(986年),徙瀛州(今河北河間)兵馬都部署,與契丹戰於君子館(今河間北),敗歸。雍熙四年(987年),知雄州兼兵馬部署,因病擅離屯所被黜,道死華州。 [3] 
別    名
劉光義
劉庭讓
劉毅
所處時代
五代→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涿州范陽
出生日期
929年
逝世日期
987年
本    名
劉廷讓
官    職
瀛州都部署
追    贈
太師

劉廷讓人物生平

劉廷讓,字光乂,其先涿州范陽人。曾祖仁恭,唐盧龍軍節度。祖守文,襲滄州盧彥威,遂據其城,昭宗授以節鉞。後其弟守光囚父仁恭,守文舉兵討之,軍敗,為守光所殺。廷讓與其父延進避難南奔。少有膂力,周祖鎮鄴,以隸帳下。廣順初,補內殿直押班,累遷龍捷都校。從世宗徵淮南,以功領雷州刺史。再遷涪州團練使、領鐵騎右廂。
宋初,轉江州防禦使、領龍捷右廂。從徵李筠,為行營先鋒使。建隆二年,改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領江寧軍節度。乾德二年春,詔領兵赴潞州,以備並寇。冬,興師伐蜀,為四川行營前軍兵馬副都部署,率禁兵步騎萬人、諸州兵萬人,由歸州進討。入其境,連破松木、三會、巫山等砦,獲蜀將南光海等五千餘人,擒戰棹都指揮使袁德宏等千二百人,奪戰艦二百餘艘。又獲水軍三千人,因度南岸,斬三千餘級。
初,夔州有鎖江為浮樑,上設敵棚三重,夾江列炮具。廷讓等將行,太祖以地圖示之,指鎖江曰:"我軍至此,溯流而上,慎勿以舟師爭勝,當先以步騎陸行,出其不意擊之,俟其勢卻,即以戰棹夾攻,取之必矣。"及師至,距鎖江三十里,舍舟步進,先奪其橋,復牽舟而上,破州城,守將高彥儔自焚,悉如太祖計。遂進克萬、施、開、忠四州,峽中郡縣悉下。
明年正月,次遂州,州將陳俞率吏民來降。盡出府庫金帛以給將士。初出師也,太祖命之曰:"所得郡縣,當傾帑藏,為朕賞戰士,國家所收唯土疆爾。"故人皆效命,所至成功。蜀平,王全斌等皆坐縱部下掠奪子女玉帛及納賄賂左降,惟廷讓秋毫無犯。及全師雄等作亂,郡縣相應,寇盜蜂起。廷讓又與曹彬破之,以功改領鎮安軍節度,從徵太原。開寶六年,出為鎮寧軍節度。太平興國二年,入為右驍衞上將軍。
雍熙三年,曹彬敗於岐溝關,諸將失律,多坐黜免。既而契丹擾邊,時議遣將,無愜上意者。時廷讓與宋偓、張永德並罷節鎮在環列,帝欲令擊契丹自效,乃遣分守邊郡,以廷讓知雄州,又徙瀛州兵馬都部署。是冬,契丹數萬騎來侵,廷讓與戰君子館。時天大寒,兵士弓弩皆不能彀,契丹圍廷讓數重。廷讓先分精兵屬李繼隆為後殿,緩急為援。至是,繼隆退保樂壽,廷讓一軍皆沒,死者數萬人,僅以數騎獲免。先鋒將賀令圖、楊重進皆陷於契丹。自是河朔戍兵無鬥志,又科鄉民為兵以守城,皆未習戰鬥。契丹遂長驅而入,陷深、祁、德數州,殺官吏,俘士民,所在輦金帛而去。博、魏之北,民尤苦焉。太宗聞之,下哀痛之詔。
初,廷讓詣闕待罪,太宗知為李繼隆所誤,不之責。四年,覆命代張永德知雄州兼兵馬部署。是秋以疾聞,帝遣內醫診視,因上言求歸京師,不俟報,乃離屯所。帝怒,下御史按問,獄具。下詔曰:"右驍衞上將軍劉廷讓,朕以其宿舊,曾董軍政,擢自環尹,付之成師,俾控邊關,式防寇鈔。而乃以病為解,不俟報命,委棄戎重,俶裝上道。矧萬旅所集,實制於中權,列燧相望,或虞於外侮。事機一失,咎責安歸。有司議刑,當在不赦。錄其素效,特從寬典,可削奪在身官爵,配隸商州。"又黜其子如京使永德為濠州團練副使,崇儀副使永和為唐州刺使史。廷讓既黜,怏怏不食,行至華州卒,年五十九。帝錄其舊勳,贈太師。 [1] 

劉廷讓人物評價

趙光義:朕以其宿舊,曾董軍政,擢自環尹,付之成師,俾控邊關,式防寇鈔。 [1] 
脱脱:崔彥進與王全斌徵蜀,黷貨殺降,以致蜀亂,惟劉廷讓一軍秋毫無犯,紀律嚴否於斯別矣。 [1] 
于敏中:至於宋初,五竇、二宋、二扈而外,文則趙普呂餘慶呂端邊歸讜趙上交劉載劇可久,武則趙贊、劉廷讓、高彥暉李懷忠田重進劉重進李瓊張暉馬全義劉審瓊張藏英董遵誨。燕之人才,亦可謂盛矣。 [2] 

劉廷讓史料記載

東都事略·卷二十·列傳三》
宋史·卷二百五十九·列傳第十八》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