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廷璣

鎖定
劉廷璣(約1653年—約1716年),字玉衡,號在園,又號葛莊,遼陽人,祖籍河南祥符(今屬開封)。中國清代文學家、官員。 [5] 
劉廷璣少攻舉子業,以門蔭出為浙江台州府通判,後因罪遷處州府知府,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舉卓異,任江西九江觀察副使。後緣事降補分巡江南淮徐道,又為按察使僉事。帝王對劉氏家族世代垂青,康熙帝南巡時,賜親書“拊循江表”“舊德貽謀”二匾額。約康熙五十六年(1716年),劉廷璣因病乞休,病逝于歸鄉途中,享年64歲。 [5] 
劉廷璣與當時名臣大家有密切往來。其筆記《在園雜誌》中有若干條專論小説,涉及幾十種小説作品,論續書、四大奇書、才子佳人小説及豔情小説等。對“四大奇書”評點理論的評析與成就在小説批評史上亦有地位,這些評析被魯迅、孫楷第引用後為文學研究者所重視。從《在園雜誌》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劉廷璣不僅對小説十分熟悉,而且對之進行了相當深入的思考。劉廷璣著作頗豐,有《葛莊詩鈔》、《葛莊分體詩鈔》、《葛莊編年詩》、《長留集》、《在園雜誌》、《在園曲志》等。 [5] 
玉衡
在園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出生日期
1653年 [3-4] 
逝世日期
1716年 [1-2]  [4] 
主要作品
《葛莊分類詩鈔》《在園雜誌》
本    名
劉廷璣

劉廷璣人物經歷

劉廷璣祖父為江南通省布政使、福建巡撫,父親曾任廣平、寧國知府。受惠於康熙皇帝的“門蔭通籍”政策,劉廷璣得以出任浙江台州府通判,遷處州府知府,擢江西按察使。康熙四十三年(1704)春,他因江西總督阿山彈劾巡撫張志棟考核官員不公,而被牽涉了進去,結果被罷了官。依據劉廷璣一貫勤政廉明,剛正不阿的作風,很可能是他在官員考核中得罪了權貴。
劉廷璣被革職後,得到了好友張鵬翮的援手。張鵬翮時任江南河道總督,駐節清江浦。他同情劉廷璣的遭遇,賞識其人品和才幹,特將其招致幕下,協助他監理河工。劉廷璣到了清江浦,僦居於工部街一所院落,安頓好全家老小,寫了一首《隨遇》詩:“隨遇而安頗自由,淮濱葦屋小於舟。積書尚可教孫讀,有酒無煩與婦謀。臨水已知魚極樂,當階不惜草亡憂。升沉得失尋常事,寒過當春暑過秋。”為了使劉廷璣不受蒙冤,張鵬翮對劉廷璣的“讞事”案進行了斡旋,康熙四十四年(1705)冬,劉廷璣的“讞事得白”,他寫下了“魑魅潛蹤逢日皎,松筠無恙得風清”的詩句,就含有對張鵬翮的感激。翌年秋,又在張鵬翮力薦之下,他被授予“淮徐道監司”,專門負責淮陰至徐州段的河道治理。淮徐道署雖設在徐州,但隸屬於河道總督署管轄,故應張鵬翮之請,劉廷璣仍留駐清江浦。為了方便與張鵬翮聯繫,及時處理公務,他乾脆移居到河道總督署西南隅的一所老屋。
劉廷璣初來清江浦時,曾抱着“老去暫棲公路浦”的心態,後來在張鵬翮的關照下,他逐漸改變原先的想法,認為“此間盡足藏名姓,不類山林不市朝”,產生出隱於袁浦而終老的心願,他甚至他把清江浦當着自己的故鄉,如他在治河工地上寫的《野望》詩所云:“閲罷千人畚鍤忙,柴門竹杖倚昏黃。漫留河上逢知己,卻望淮陰是故鄉。”果然,劉廷璣在清江浦一住就是十一年,他的原配妻子和愛妾都在這裏去世,他自己也積勞成疾,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病卒於清江浦,卒年62歲。 [4] 

劉廷璣主要作品

其詩集《葛莊分類詩鈔》十四卷,即是由當時最著名的詩人王士禎作序;而其散文集《在園雜誌》四卷,由著名劇作家孔尚任作序。當朝大名士親自染翰為之作序,可見他在當時的文壇也是有一席之位的。劉廷璣的詩雖流傳不廣,但其《在園雜誌》卻獨樹一幟,內容豐富,包羅萬象,知識性很強,是少有的佳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