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常青

(中南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

鎖定
劉常青,中南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物理化學課程責任教授,國家工科優秀基地設主要骨幹,國家級化學基礎課教學團隊主要負責人,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學校教學名師。主要從事教學工作,主要承擔物理化學及實驗的本科教學,以及多屆化學教改班冶金、環境專業的“工科大學化學”課程教學。連續多年獲得學校頒發的教學質量優秀獎。是國家級教改項目——面向21世紀工科(冶金、材料類)化學系列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教育部立項)的主要成員(該項目獲得2000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是國家級教改項目——“‘一段式’工科化學系列課程新體系的實踐與完善”的負責人。該項目2004年獲得校級和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參與教改教材——《工科大學化學》的編寫,撰寫了化學熱力學基本定律與函數、溶液體系熱力學與化學勢、化學平衡熱力學原理、化學動力學和表面與膠體化學基礎等五章(約40萬字),還參與了《醫學大學化學》的編寫,撰寫了“溶液體系熱力學與化學勢”、“相平衡與相圖”等章節。參與了國家“973”項目,科學基金項目及多項橫向科研項目
中文名
劉常青
國    籍
中國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國家工科優秀基地設主要骨幹
主要成就
國家級化學基礎課教學團隊主要負責人
職    稱
教授
任教單位
中南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性    別

劉常青主講課程

劉常青主要課程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周學時
屆數
學生總人數
物理化學
基礎課
4
5
703
冶金熱力學
專業基礎課
2
5
150
工科大學化學
基礎課
4
3
453

劉常青實踐教學

課程名稱
周學時
屆數
學生總人數
物理化學實驗
5
5
303
工科大學化學實驗
3
5
298

劉常青研究方向

劉常青研究課題

課題名稱來源年限所起作用“物理化學”國家級精品課程的建設教育部2005-2009課程責任教授工科大學化學基礎課國家級教學團隊教育部2008-2012主要參與 “一段式”工科化學系列課程新體系的實踐與完善教育部2001- 2004聯繫人中南大學2001- 2004第1負責面向21世紀工科化學系列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工科(冶金、材料類)化學系列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教育部1996-2000主要參與《工科大學化學》教材建設湖南省教育廳1999 - 2002主要編撰

劉常青科研項目

科研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起訖時間
本人作用
選精礦高效提取氧化鋁的物理化學基礎
“973”項目子課題
2005 -2010
子課題負責人
礦物多元複雜體系結構及組元行為的研究
973”項目
2007 -2011
主要參與人
非水環境中材料製備的機械化學行為及其精細調控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5 - 2008
主要參與人
泵氧電極研究
橫向
2005 -2006
第1參與人
鋅浸出沉鐵渣無害化處理新工藝熱力學研究
橫向
2006 -2007
第1參與人

劉常青主要貢獻

劉常青學生培養

近五年以來先後培養碩士研究生10名,協助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

劉常青主要論文

論文/著作題目
刊物/出版社
署名次序
發表/出版時間
冶金材料類“物理化學”精品課程建設中的“舊”堅持與“新”思維
《2007大學化學化工基礎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
大學化學化工基礎課程報告論壇組委會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2008
面向化工類專業開設“新”結構化學課的改革與實踐
《2006大學化學化工基礎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
大學化學化工基礎課程報告論壇組委會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2006
《醫科大學化學》中的物理化學部分編寫體會
大學化學
2
2004
“一段式”工科大學化學教學的實踐與完善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1
2003
冶金、材料類專業化學系列課程體系改革初探
大學化學
1
2002
《工科大學化學》(上冊)
湖南教育出版社
2
2002
《醫科大學化學》(上冊)
化學工業出版社
5
2003

劉常青學術論文

論文題目
發表刊物或
學術會議名稱及刊號
署名
次序
小分子一元酸及硅酸對鋁酸鈉溶液種分過程的影響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
2008.18(1)
1
二元酸雜質及硅對鋁酸鈉溶液種分過程的影響
輕金屬,2008
2*
甲基丙烯酰胺對氨基水楊酸功能單體的合成
工業催化,2008
2*
析氧陽極固體電解質在冰晶石中的腐蝕行為
中南大學學報,2007
1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Seeded Precipitation Process of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Light Metals 2005
Edited by Halvor Kvande TM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