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希平
(安徽著名教育家、愛國知識分子)
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
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
編輯吧!
劉希平(1873—1924),安徽六安縣東南鄉施家橋人。其父曾中舉人。幼讀私塾,穎悟過人。 1906年,求學
日本,畢業於
東京弘文學院和
明治大學,獲法
學士學位。此間與朱儉之、朱藴山等發起天足會,結識
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宣傳革命。
- 中文名
-
劉希平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族
- 性 別
-
男
- 身 份
-
著名教育家、愛國知識分子
劉希平
1911年,
劉學成回國,以“吾知志教育,功名利祿非所願”,拒絕任
安徽省司法籌備處處長及高等檢查廳廳長職務。與光明甫等創辦
安徽江淮大學,自任教授,校長讓給光明甫。1913年,安徽都督
柏文蔚舉兵討袁,劉為之奔走呼號,事敗避居
上海,並傾囊接濟青年學子。1916年,安徽
巡按使韓國鈞,請劉出任政務廳長,不應,願為顧問,獻利國利民之策。繼而受聘於
蕪湖省立五中,教授國文和修身課。
1920年,任蕪湖省立第五中學校長,與共產黨人
高語罕,力革舊弊,倡導民主,創“財務公開、校務公開”原則,組織學生成立自治會,興新學、勵曰:“以一身維繫全省社會運動中心者殆數載。”“大義當前,每忘趨避,則刀踞斧鋮加諸身,亦不足撼搖其志”。而五中成為安徽
新文化運動、
五四運動之先鋒,培養
曹淵、
祖晨等優秀革命戰士和
蔣光慈、
吳組緗等優秀知識分子。同時,與高語罕等創辦商業、工讀、公立職業等學校。
1923年,劉希平在反動軍閥
馬聯甲通緝下出走。次年春,赴
南京籌建
新民中學,自任校長,資金不足,典賣衣物。1924年8月病逝,葬於蕪湖
赭山之巔。臨終前告眾人曰:“方寸亂矣,奈校事何!”劉希平是安徽著名
教育家,朱藴山、高語罕、光明甫、李克農、
阿英等曾矛以很高評價。《劉希平小傳 》被收入解放前出版的《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戊編.教育先進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