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崐

鎖定
劉崐(1808年4月12日—1888年2月1日),字玉昆,號韞齋,雲南普洱景東縣人。清朝後期官員。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二十歲優貢生,道光十二年(1832年)鄉試中第二名舉人(亞元),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從此走上宦海,是晚清時期湖南地區具有重大影響的高級官員。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講、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鴻臚寺少卿、太常寺少卿、順天府尹、太僕寺卿、江南正考官、文淵閣執事、湖南學政、湖南巡撫等職。在任湖南巡撫期間,曾督修《湖南通志》以及重修天心閣和城牆、大修嶽麓書院。
概述圖來源 [1] 
玉昆
韞齋
所處時代
清朝後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雲南普洱景東縣
出生日期
1808年
逝世日期
1888年
本    名
劉崐

劉崐人物生平

劉崐(1808---1888)字玉昆,號韞齋,雲南普洱景東縣人。清嘉慶十三年三月十七日生【公曆1808年4月12日】,光緒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公曆1888年2月1日】卒於湖南省長沙市,卒年八十。是清末年間著名的歷史人物。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二十歲優貢生,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鄉試中第二名舉人(亞元),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從此走上宦海,是晚清時期湖南地區具有重大影響的高級官員。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講、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鴻臚寺少卿、太常寺少卿、順天府尹、太僕寺卿、江南正考官、文淵閣執事、湖南學政、湖南巡撫等職。在任湖南巡撫期間,曾督修《湖南通志》以及重修天心閣和城牆、大修嶽麓書院。
從道光二十四年(1844)到光緒八年(1882年)三十八年的時間裏,劉崐歷經宦海沉浮,先後擔任散館編修、鄉試同考官、翰林院編修、同經局洗馬、翰林學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兵部右侍郞、户部右侍郞、工部右侍郞、會試讀卷官、國史館副總裁、經筵講官。咸豐十一年因肅順等黨援案被牽聯革職,後又啓用為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卿、江南正考官,後遷升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郞,署順天府尹,加任文淵閣直閣事,五十七歲時授湖南巡撫。劉崐為官政績卓然,如在內憂外患之際受命於湖南巡撫,催辦糧餉弱,鎮壓會黨起事,彈劾地方官吏、監督籍內官員、督修《湖南通志》,請求從祠名宦鄉賢等政務做得可圈可點。劉崐是當時著名的文人,曾謂“凡人之有求於我者,皆使我有求於人者也。因人之求而求人之求,而我失其為我也,可不戒哉!”其操守如此。但無詩文傳世。民國《景東縣誌稿.藝文志》載為劉崐時文,有《禺稷顏子易地則皆然》、《通天地人為儒賦》、《學然後知不足賦》。劉崐亦精書法,有多部清著提及其書法,讚譽之詞溢於紙面。劉崐書法厚重渾融,有東坡、魯公遺意.傳世絕少。在湖南時,書法頗為勝名,求書者很多。見《中國美術家人名大辭典》。
道光21年(1841年),劉崐中進士時才33歲。曾任翰林大學士,做過同治皇帝的老師。在慈禧太后與顧命大臣肅順的奪權鬥爭中,他受牽連而外放湖南任巡撫。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耽誤九年的科舉考試重新開考,實權派曾國藩親自點劉崐作江南大主考。他一生仕途顯赫,最後卒於湖南。他的書法頗負盛名,在景東無人可比,被故鄉人視為珍寶,甚至竟將他的字畫當作驅鬼符。著作有《劉中丞奏稿》八卷。
=========================
《湖南巡撫生前無力回故鄉 抱憾葬於長沙》
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御書樓前的長廊嵌存有“重修嶽麓書院記碑”,其撰寫者是晚清大書法家、時任湖南巡撫的劉崐。日前,長沙市嶽麓區文物普查工作隊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在嶽麓區含浦鎮玉江村羅家灣發現了劉崐的墓。
劉崐是雲南人,31歲時離開家鄉,身陷宦海,一直沒有時間回鄉探親。
同治十三年(1874年),劉崐家族推選劉開國帶着家鄉特產徒步一個多月,到長沙看望劉崐。但到巡撫署大門口時,門衞看到劉開國土裏土氣,不讓他進門,氣得劉開國用家鄉方言大罵一陣轉身要返鄉,門衞看到此景,才急忙通報。劉崐急切出門相迎,見是本家侄子,萬分激動,此事一時傳為佳話。劉崐到了垂暮之年,心力交瘁,但念念不忘桑梓,毅然變賣朝珠湊夠回鄉之資,可終未成行,死後葬於長沙。
劉崐的子孫留在長沙。“劉崐的第七代子孫”劉紅女士家中,還珍藏有一本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彙刊清抄本《劉侍郎奏議》。該書中收錄了劉崐的奏章,筆力勁厚,圓潤得體,瀟脱飄逸。
專家:打開了湖湘文化研究之窗
墓主劉崐(1808年-1888年)是同治皇帝的老師,是晚清時期湖南地區具有重大影響的高級官員,歷任湖南學政、翰林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會試讀卷官、湖南巡撫等職。在任湖南巡撫期間,曾督修《湖南通志》以及重修天心閣和城牆、大修嶽麓書院。
劉崐還是晚清著名的書法家,多部清著中提及其精湛的書法,嶽麓書院御書樓前的長廊嵌存的“重修嶽麓書院記碑”便是劉崐撰寫。據稱,劉崐在湖南任巡撫時求書者很多,後來他發覺連青樓上也有他的字,則寫一聯:“願與不解周旋客飲酒,難為不識姓名人作書。”
文物專家認為,劉崐墓的發現對研究湖湘歷史文化,特別是晚清歷史研究又打開了一扇窗。(紅網 記者 湯紅輝 通訊員 吳文峯 實習生 謝娟)
劉崐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中的名字為【劉琨】,生卒年的考訂文獻採用朱彭壽(1869---1950)編著的《清代人物大事紀年》一書,史臣文筆範元鋒特此説明。

劉崐後世紀念

劉崐墓位於嶽麓區含浦鎮玉江村羅家灣墓廬屋子,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佔地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墓冢、墓圍、墓碑及神道石刻等雖然破敗,但仍可觀,墓冢與墓圍均由巨大的麻石雕砌而成,墓冢周圍殘存有石人、石馬等神道石刻,雕刻精美,並依稀可辨神道遺蹟。
100多年來,劉崐的墓一直有人守護,現在的守墓人是一位老娭毑,已82歲高齡,外人不知其名,只知其為劉賀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