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崇

(遼寧鞍山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特警突擊隊大隊長)

鎖定
劉崇,男,漢族,1968年出生,1985年11月入伍,1991年4月參加公安工作,中共黨員。 [1] 
現任遼寧省鞍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特警突擊隊大隊長。2016年被授予 第一期全國“公安楷模”稱號。 [2] 
中文名
劉崇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8年
主要成就
全國“公安楷模” [2] 
性    別

劉崇人物履歷

劉崇,現任遼寧省鞍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特警突擊隊大隊長。 [2]  1991年從部隊轉業,由於槍法精準,進入鞍山市公安局,為鞍山市公安局一號狙擊手。他曾先後30餘次完成排爆、搶險救災、解救人質等突發性事件的處置工作,當場擊斃4名劫持人質歹徒,成功解救被劫人質5名,被譽為“警隊槍神”。 [3] 

劉崇人物事蹟

自參加公安工作以來,劉崇同志在特警狙擊手崗位上一干就是25年。作為鞍山特警隊伍中的一把“尖刀”,劉崇憑藉過硬的心理素質、熟練的槍械技法,1996年至今,先後成功處置“9.16”鞍山火車站趙寶力劫持人質案件、盤錦趙龍濤劫持人質案、搶劫海城東關派出所槍庫嫌疑人劫持人質案、鞍山市立山區“6.09”劫持人質案共4起特大劫持人質事件。秉持“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堅定信念,劉崇關鍵時刻敢於亮劍,抓住稍縱即逝戰機,每次精準擊斃嫌疑人於百米之內,成功率100%。 [1] 
四槍解救五名人質且無一失手
狙擊手具有隱蔽性、突然性和威懾力,是警隊制止暴力犯罪的“殺手鐧”。鞍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政委胡曉光介紹,“每次處置重大突發事件,現場指揮人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劉崇。”
2015年6月9日,一男子雙手各持一把尖刀在鞍山市某小區劫持了一女子,兩把尖刀同時逼在人質喉嚨上。警方與男子進行一個多小時的談判後無果,持刀男子越發狂躁不安,不停用尖刀點戳人質喉嚨,人質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擊斃歹徒!”指令下達。短暫觀察後,劉崇選擇了對面的二樓。
“這是當時最有利的位置了,但我與歹徒之間仍然存在一個40度左右的俯角。但射擊,最好的選擇是平射。”劉崇回憶。
可現實不容選擇。他半跪在居民家的沙發上,腦子裏快速計算着子彈擊發後的彈道軌跡、可能出現的誤差,還有那個讓所有槍手都頭疼的俯角……
勸解,還在進行。
歹徒卻突然舉起刀,瘋了一樣向人質的喉嚨點戳下去,生死一秒,劉崇扣動扳機……
當人質發出撕心裂肺的叫喊,大家長出一口氣:她還活着。
這些年來,每次執行完狙殺任務,劉崇都顯得格外平靜。
“狙殺歹徒,您不害怕嗎?”
“不怕,懲惡即是揚善!”回答堅定而有力。
實戰中留給狙擊手的機會只會有一次,而劉崇每次都能成功抓住時機,他的每一槍都曾解救過一個生命。
“每次執行任務都是對身體和心理的巨大考驗。”劉崇清晰記得狙殺任務的每一個細節,尤其是20年前的第一槍。
那是1996年的隆冬,遼寧省海城市一民宅內,身負5條人命的犯罪嫌疑人攜帶2支衝鋒槍、3支手槍、260多發子彈,穿着防彈衣、頭戴鋼盔挾持了兩名人質。
歹徒似乎已意識到自己插翅難逃,變得格外瘋狂:他向屋外開槍,不停地喊叫並用槍抵住人質的頭,辱罵毆打人質,被挾人質隨時有生命危險。
就在這時,已等待多時的劉崇接到“做好擊斃歹徒準備”的指令。
全副武裝的他仔細觀察了幾遍地形後,把狙擊點選擇在了80多米外的白菜垛上。
90分鐘過去了,劉崇的身上結滿了冰霜,自己和身下的白菜“粘”在一起。他身體似乎已經僵直,甚至聽不到自己的心跳。
這時,人質已近崩潰,暴徒準備起身打電話。
轉瞬即逝的機會,劉崇凝神靜氣,輕釦扳機。“砰!”歹徒應聲倒地,人質成功獲救……
從1996年第一次臨危受命成功狙殺,到處置“2015·6·09”特大劫持人質案,劉崇用4槍,解救了5名人質,無一失誤。
必須有鐵杵磨成針的勁頭兒
很多人都用“百步穿楊”來形容劉崇的槍法精準,可在他看來,“楊”是“死”的,而人卻是活的。想彈無虛發,必須要有鐵杵磨成針的勁頭兒。
“劉隊長常説的一句話就是‘我讓你們認真練,就是為了有一天真上戰場了,你們能活着下來!’當時我們都特別不理解,後來有了幾次荷槍實彈的戰鬥後,才感到他讓我們認真練是對的。”突擊大隊隊員石野説。
石野是特警突擊大隊培養的一名狙擊手,從2013年進入特警突擊大隊以來,一直和劉崇一起出警、訓練。每年冬訓,他們都會全封閉訓練三個月,劉崇和隊員們吃住都在一起。
跑步、力量、瞄準、擊發……每天劉崇和隊員們重複着同樣的動作。有時為了練好卧射的姿勢,他們在地上一趴就是幾個小時,身上的衣服已經凍得僵直但沒有人喊苦叫累。
隊員們都説,練成劉隊長那樣就行了:他的右手出繭,左眼盯瞄準鏡盯到乾澀,説明就練到位了。
冬訓的幾個月還不是最辛苦的,頂多衣服凍了曬乾第二天接着穿,夏天的訓練才是讓人難以忍受的。
由於條件有限,劉崇找到了一塊十分偏遠的荒地,空曠的場地倒是非常適合隊員們訓練。可是,烈日的暴曬和蚊蟲的叮咬讓隊員們的訓練變得艱苦異常。
隊員張宇有一件褪了色的T恤,像是洗的次數多了才褪的色。“其實不是的,我們的衣服都是黑色的,長時間暴曬和汗水浸泡讓黑色褪成了棕紅色,有的都變成綠色了!一件衣服褪色了,就能當兩件穿了,也挺好!”
 “把你的後背交給我”
瞭解劉崇的人説,他只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在狙擊歹徒,另一種就是在準備戰鬥——思想和行動總有一個在路上。這些年,他為了能隨時保持戰鬥狀態,從不喝酒,也不吸煙。
劉崇上網多半是在網上找一些經典案例,學習成功處置各類突發案件的先進經驗和方法。他想得最多的是:如果我在現場,我該怎麼辦?正因為這樣,劉崇才時刻保持着緊張的狀態,才能在戰場上迅速進入狀態,做出準確判斷。
“把你的後背交給我。”這是劉崇為訓練團隊互信而特設的科目。訓練場上,隊員們呈小組狀態向前推進。靶子在前,後面隊員的子彈從前面隊員身邊飛過,擊中靶心。
如此訓練相當危險,隊友稍有偏差,將會造成致命的傷害。
為了給隊員們“打樣”,劉崇最先站到靶子前把這個科目給練了出來。
“如果不是基於這種互信,特警突擊大隊的鐵拳是打不出去的。”劉崇説。
張宇跟了劉崇10年。這個曾經的文藝兵完完全全因為對劉崇的折服,才在特警突擊大隊堅持了下來。記得那年練習索降,劉崇派他去兄弟單位學習。學成歸來時,劉崇第一個跟着他走上高高的樓梯。
“我都沒想到,他會第一個上。”張宇介紹,當劉崇頭朝下向地面衝下來時,隊員們都倒吸一口冷氣。而鎮定的劉崇一遍一遍地練習,直到練得特別熟練,並從中找出一些竅門,還把心得體會教給隊友們。
可是,隊員們還沒從學會一門新技術的歡喜中走出來,他們的劉隊長已經給任務加碼了:先跑200米障礙,再來200米攀登索降,再跑個200米的操場,緊接着端起槍射擊。這簡直是“挑戰不可能”。然而,跑在最前面的劉崇用行動告訴大家,只要用心,一切皆有可能。
劉崇右手的虎口處,長滿了硬硬的老繭。每天校槍是他堅持了多年的習慣。
可作為隊長,劉崇常常沒時間去靶場訓練。“一個槍手,一天不摸槍,感覺就不一樣了。老百姓講,手生。”隊員張曉天介紹,工作忙沒時間練槍時,劉崇就在辦公室裏拿着自己的打火機手槍對着鏡子練槍法。隊員們去找他彙報工作,經常要面對他黑洞洞的“槍口”。
“讓身邊的人幸福,這是男人的責任”
從第一次摸槍,劉崇就深深地迷戀上了這種冰冷的武器。25年間,他已經能把生活的熱情和武器的冰冷自如轉換。
城市的街角,“研磨生活咖啡店”安於一隅。劉崇就是在這裏學會了磨咖啡,也品出了和妻子的“浪漫味道”。
“我愛給她做卡布奇諾,因為這種咖啡可以做小圖案,畫個樹葉、點綴個心形,或是一枚鑽戒,逗得她挺高興的。”劉崇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妻子的愛。
業餘時間,劉崇喜歡畫畫。他除了喜歡用畫筆給自己的生活添些色彩外,更是用畫清淨自己的內心,鍛鍊自己的心性。
每次狙擊結束,他從不需要心理疏導,那是因為他的心理足夠強大,有一股正義的力量讓他克服恐懼與焦慮。
劉崇很少向家人提及工作。每次執行完任務,他都要把妻子和兒子送到親戚家住一段時間。妻子也只能從別人口中聽説他工作上的事兒。
“不能讓家人跟着擔心,我要讓我身邊的人都感到幸福,這是男人的責任。”劉崇説。
2011年2月,劉崇代表鞍山市公安局赴大連參加環京7省市特警技能大賽訓練。就在訓練工作緊張進行時,他接到家裏的電話:他的父親因突發心肌梗塞正在醫院搶救,情況十分危急。
得知這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後,他稍作安排就趕回了鞍山、直奔父親所在的醫院。經過數小時的搶救,劉崇的父親暫時脱離了生命危險。
2天后,父親的病情稍稍穩定,劉崇又返回大連全身心投入訓練中。
在劉崇的影響帶動下,遼寧參賽隊取得了手槍個人射擊第一名、步槍精度射擊個人第一名、狙擊槍射擊第二名、團體總成績第二名的優秀成績。
25年的警營狙擊手歷程寂寞、枯燥、單調,跟劉崇一起入隊的同行都陸續調走或轉行。有人説他冷血,但這種冷血卻造就了他沉穩的性格;有人説他槍法準,但超羣的槍法背後,是他年復一年的苦練和堅守。
百步穿楊狙擊手,赤膽忠誠為人民。劉崇用他對槍的酷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書寫他鮮為人知的狙擊人生。 [3] 

劉崇所獲榮譽

2016年11月,成為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候選人。 [1] 
2016年11月,被授予第一期全國“公楷模”稱號。 [2-3] 

劉崇人物評價

劉崇和他帶領的突擊大隊就是我們警隊的“鐵拳”“利劍”,關鍵時刻衝得上、打得贏。打擊暴力犯罪,他就是指揮官手中的“王牌”。——鞍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政委胡曉光
劉崇特別愛學習。可能除了睡覺,他都在琢磨着怎麼用槍,有時看個電影都能激發他的靈感。我們很多新戰術都是他從電影裏琢磨出來的,就他這個“鑽”勁兒,我佩服!——鞍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特警突擊大隊中隊長蒲勇
劉崇特別有擔當。不論是日常訓練還是處置突發事件,他都衝在最前面。上次抓捕吸毒人員時,他一把把我拉到了身後,第一個踹開房門,衝了進去。——鞍山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特警突擊大隊民警張曉天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