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崇樂

鎖定
劉崇樂(1901年9月20日-1969年1月6日),出生於上海,福建閩侯人。昆蟲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所長。 [1-2] 
劉崇樂1926年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獲昆蟲學博士學位;1929年任東北大學生物學系主任教授 [13]  ;1934年進入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工作;1946年任國立清華大學農學院昆蟲學系主任、教授;1949年10月任北京農業大學昆蟲學系主任、教授兼昆蟲學研究所所長;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昆蟲研究室研究員;1953年調任中國科學院昆蟲研究所研究員;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8年—1962年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所長 [11]  ;1969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8歲。 [1-2]  [9] 
劉崇樂長期從事生物學教學、生物防治、資源昆蟲學和昆蟲文獻學的研究 [2] 
中文名
劉崇樂
別    名
劉覺民 [13]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01年09月20日
逝世日期
1969年01月06日
畢業院校
康奈爾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祖    籍
福建閩侯

劉崇樂人物生平

20世紀50年代,劉崇樂在考察紫膠蟲 20世紀50年代,劉崇樂在考察紫膠蟲
1901年9月20日,劉崇樂出生於上海。
1916年,考入清華學校。
1920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深造。
1926年,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獲昆蟲學博士學位。
1926年9月,任清華大學生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1929年,任東北大學生物學系主任教授。 [13] 
1934年,進入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工作。
1946年,任國立清華大學農學院昆蟲學系主任、教授。
1949年10月,任北京農業大學昆蟲學系主任、教授兼昆蟲學研究所所長。
右起為王家楫、童第周、伍獻文、劉崇樂、陳楨、秉志在討論工作 右起為王家楫、童第周、伍獻文、劉崇樂、陳楨、秉志在討論工作
1950年,任中國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昆蟲研究室研究員。
1953年,調任中國科學院昆蟲研究所研究員。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58年—1962年,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所長。 [11] 
1969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8歲。 [1-2]  [9] 

劉崇樂主要成就

劉崇樂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劉崇樂(前右二)與昆蟲研究所同仁合影 劉崇樂(前右二)與昆蟲研究所同仁合影
劉崇樂長期從事害蟲防治研究。20世紀30年代,劉崇樂先後開展了黑緣紅瓢蟲防治杏球蚧、黑卵蜂防治松毛蟲等研究試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劉崇樂投入飛機滅蝗工作。1954年,研究危害嚴重的粘蟲防治,赴東北重災區,研究粘蟲的生活習性和在東北、華北的發生規律。1955年—1957年,劉崇樂開始關於紫膠蟲的分泌物—紫膠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研究,全面瞭解紫膠蟲的種類、分佈、生活史、天敵、生長髮育所需條件、寄生植物的種類、分佈和主要病蟲害,並系統進行了生理、生化、遺傳等研究。為中國發展紫膠生產提供了依據,為紫膠蟲的人工放養、產區擴大、產量提高做出貢獻。1958年,開展微生物防治害蟲和昆蟲病理的研究,利用蘇雲金桿菌防治松毛蟲、菜青蟲等害蟲,並在全中國範圍推廣應用。他強調昆蟲資源不僅限於益蟲蟲體及其產物,還應包括有益於人類的昆蟲行為及帶菌昆蟲的利用,擴展了益蟲利用的研究範圍。
劉崇樂對於昆蟲學基礎理論也有研究,他先後進行了膜翅目胡蜂總科的分類和鞘翅目瓢蟲科的研究等。 [9] 
  • 學術論著
劉崇樂譯著《英漢昆蟲學詞典》 劉崇樂譯著《英漢昆蟲學詞典》
截至1969年1月,劉崇樂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英文論文20餘篇,專著6部,譯著2部 [9]  。 代表著作有《生物學概論實驗指南》《中國經濟昆蟲志—瓢蟲科》等 [12]  。其他部分著作參考如下:
[1]劉崇樂.嶗山異色瓢蟲的幾個特點[J].昆蟲學報,1963(Z1):191-192. [18] 
[2]劉崇樂.異色瓢蟲重名變種在我國的分佈[J].昆蟲學報,1964,13(2):295-296. [19] 
[3]劉崇樂.中國瓢蟲新種記述和關於瓢蟲外生殖器的論述[J].昆蟲學報,1962(03):259-268. [20] 
[4]劉崇樂.多擇性天敵昆蟲在生物防除實踐中的作用[C]//中國昆蟲學會1962年學術討論會會刊.1962. [30] 
劉崇樂專著《蘇雲金桿菌研究的五十年》 劉崇樂專著《蘇雲金桿菌研究的五十年》
[5]劉崇樂,任改新,傅貽玲.蘇芸金桿菌防除粘蟲的研究增效途徑及血細胞的病態變化[C]//中國昆蟲學會1962年學術討論會會刊.1962. [21] 
[6]劉崇樂.異色瓢蟲重名變種在新疆的出現[J].昆蟲學報,1965(01):106-106. [22] 
[7]劉崇樂.寄生蜂的特性與利用[J].生物學通報,1965(06):15-20. [23] 
[8]劉崇樂,傅貽玲.粘蟲Pseudaletia separata(Walk.)血細胞的類型辨識和病態變化[J].昆蟲學報,1964(04):76-85. [24] 
[9]劉崇樂,傅貽玲,陳泰魯.粘蟲黑卵蜂Telenomus cirphivorus Liu的生物學及田間散放[J].昆蟲學報,1960(03):283-288. [25] 
[10]王平遠,劉崇樂.棉紅蜘蛛(Tetranychus bimaculatus Harvey)研究初步報告:(一)寄主植物與預防蛛害的關係[J].昆蟲學報,1953(02):3-22. [26]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52年
世界和平理事會柏林特別會議 [1] 
柏林

劉崇樂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劉崇樂的學生有:農業昆蟲學家郭予元院士 [17] 昆蟲學家朱弘復教授等 [4] 

劉崇樂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 

劉崇樂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34年
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蟲害組組長 [3] 
1934年7月
清華大學農事委員會委員 [27] 
1937年
英國皇家昆蟲學會會員 [1] 
1950年
中國昆蟲學會理事長 [7] 
1950年
國科學院生物學科專門委員會委員 [9] 
1954年—1959年
1955年—1958年
中蘇科學院雲南紫膠考察隊隊長 [5] 
1959年—1964年
1964年—1975年

科學大眾》編輯委員會委員 [6] 

昆蟲學報》主編 [10] 

劉崇樂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劉崇樂的祖父是劉齊銜 [16]  ,祖母是林塵譚 [15]  ,祖父劉齊銜是中國清代後期政治家林則徐的大女婿 [16]  ;劉崇樂的父親是劉學怡 [16]  ;劉崇樂的哥哥是台灣大學歷史系劉崇鋐教授 [14]  [16] 
  • 婚姻家庭
劉崇樂的妻子是施慧元;兒子是劉彰業 [8] 

劉崇樂人物評價

劉崇樂(右二)與西南聯大同事合影 劉崇樂(右二)與西南聯大同事合影
“劉崇樂是中國提倡利用現代科學知識進行生物防治害蟲和害鼠的先驅者之一。他對中國昆蟲分類的工作,為中國昆蟲學文獻的積累做出了巨大貢獻。”(清華大學校友會評) [3] 
“劉崇樂是中國昆蟲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國害蟲生物防治研究的先驅者,中國資源昆蟲學的開創者。”(中國農業大學校友會評) [1] 
“劉崇樂是著名昆蟲學家,為中國昆蟲學創始人之一,為中國綜合治理農業、林業和園藝害蟲作出了貢獻,是中國生物防治研究的先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評) [28] 

劉崇樂人物紀念

  • 紀念郵票
劉崇樂入選中國科學院建院50週年紀念發行郵票。 [2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