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峻周

鎖定
劉峻周(1870-1939),男,本名劉兆彭,祖籍湖南,客籍肇慶高墩里人。
劉峻周曾經擔任蘇聯政府國營茶廠經理。他的兒子劉澤榮曾被列寧會見過三次。1901年獲得沙皇獎勵,1924年10月13日被蘇聯政府授予勞動紅旗勳章。格魯吉亞所產的“老(劉)茶”,就是以劉峻周的姓氏命名的。 [1] 
“劉茶”在1900年的巴黎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當地人稱劉峻周為高加索的“中國茶王”。 [2] 
1939年,劉峻周在哈爾濱去世。 [2] 
別    名
中國茶王
峻周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湖南
出生日期
1870年(清同治九年)
逝世日期
1939年
主要成就
“劉茶”在1900年的巴黎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主要作品
《俄漢新辭典》
本    名
劉兆彭
主要解析
他就是《茶王》和做出口茶商的

劉峻周人物生平

劉峻周祖籍湖南,早年逃荒到漢口,被同宗祖父輩劉氏茶坊37代傳人、著名茶商劉運興收留,在漢口劉氏茶坊做學徒。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應俄國茶商波波夫邀請,受清政府和漢口劉氏茶坊委派,於十月十三日攜帶茶仔、茶苗到格魯吉亞黑海沿岸的阿扎裏栽培茶樹。劉峻周等人還與波波夫簽訂了聘任合同。他們花了3年時間在巴統地區種植了80公頃茶樹,並按照中國茶廠的形式建立了一座小型茶廠。3年後,劉峻周等人與波波夫之間的合同期滿,由他們親手建立起來的茶廠已經粗具規模。劉峻周也賺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1897年,劉峻週迴到廣東,又帶領12名技工攜着家眷,以及從國內選購的大量優質茶苗茶籽,再次回到巴統。在離巴統14公里的恰克瓦,他們辛勤勞作,試種新茶,由於土壤和氣候不同,從廣東帶來的茶樹種不適宜在黑海邊生長。他們通過反覆研究和試驗,終於成功培育了一種新的茶樹,種植面積達到150公頃,還建立了一座新的茶葉加工廠,專門焙制紅茶,當地人稱之為“劉茶”。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展覽會上,劉峻周的“劉茶”獲得了世界金獎。1909年(一説1910年),沙皇政府授予劉峻週三級獎章,據説他是得到俄國獎章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沒有取得俄籍而得獎的第一個外國人。 [3] 
1924年劉峻周與家人合影 1924年劉峻周與家人合影 [2]
經過三年試驗,獲得成功。三年期滿,受波波夫委託回國再選一批優良茶仔,於光緒二十三年5月帶全家重返阿扎里亞,繼續植茶,茶園面積逐漸擴大到十多公頃,並按中國生產方式辦起製茶廠。光緒二十六年,該廠產茶葉在巴黎世界展覽會獲金質獎章,引起沙皇政府注意。次年,受沙皇政府邀請,到卡柯夫籌建茶廠,年產茶二千磅。是年獲沙皇政府三級獎章。這是沒有取得俄國國籍而受勳的第一個中國人。十月革命後,蘇聯政府重視發展茶業,劉峻周擔任蘇聯政府國營茶廠經理。被列寧會見過三次。1924年10月13日被蘇聯政府授予勞動紅旗勳章格魯吉亞《東方曙光報》刊載一篇文章讚譽他為“偉大的中國和格魯吉亞人民的光榮兒子”。格魯吉亞盛產茶葉,黑海沿岸茶林漫山,成為茶葉基地。所產的“劉茶”,就是以劉峻周的姓氏命名的。
劉峻周在蘇聯格魯吉亞工作三十多年,一直保留中國國籍。1925年,帶全家回國,在哈爾濱定居。回國前,贈送給巴統博物館的照片和一個佩戴了32年的象牙小圓球,現還很好地在巴統博物館陳列着。
劉峻周5個孩子都在黑海沿岸渡過少年時代,接受當地的教育,為中蘇友誼作出過貢獻。大兒子劉澤榮,曾代表中國工人階級出席1919年3月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一次大會和1920年7月召開的第二次大會,3次拜見過列寧。列寧在他的身份證上寫下了“請蘇維埃各機關團體給劉澤榮各種協助”的親筆語。劉澤榮晚年在中國外交部當顧問。曾任商務印書館編輯,編有《俄華大辭典》一書,1971年逝世。 [1] 

劉峻周主要功績

劉峻周劉茶獲獎

格魯吉亞,當地人愛喝一種叫“劉茶”的紅茶。“劉茶”是1893年一位來自漢口茶坊的夥計劉峻周將茶籽、茶苗帶到了黑海沿岸的巴統,在當地生活30餘年,幫助俄國培育出優良茶品種。
19世紀晚期,俄國通過萬里茶道,一面加強與中國的茶葉貿易,一面嘗試引進中國茶樹和製茶技術,在本國發展茶葉種植和生產。1883年,俄商從湖北羊樓洞購買大量茶籽、茶苗,栽植在克里木的尼基特植物園內。由於該地氣候、土壤、水質條件不適宜種茶,茶樹生長不良,於是俄商開始從中國引進種茶、製茶人才,劉峻周就是其中之一。 [2] 
漢口學徒俄國種茶 “劉茶”贏世博金質獎章
1888年,俄國皇家採辦商波波夫來到中國選購茶葉,結識了年輕的劉峻周,經常向他詢問有關茶葉種植和加工的問題。波波夫邀請劉峻周跟他去俄國發展當地茶葉生產。
1893年,劉峻周和波波夫採購了數千公斤茶籽和數千株茶苗,帶領12名茶葉技工從寧波南下廣州,由廣州沿南海經馬六甲海峽至印度洋,再從紅海經蘇伊士運河至地中海,渡過愛琴海、黑海,抵達格魯吉亞巴統港。
劉峻周和中國茶工種植了80公頃茶樹,籌建波波夫茶廠,正式開始茶葉生產。3年後,茶苗和茶籽已在當地的紅土山坡上生根安家,生產出第一批紅茶,品質上佳。
1897年,劉峻周第二次帶領12名技工,攜帶家眷,帶着從國內選購的大量優質茶苗茶籽,再次來到巴統。在離巴統14公里的恰克瓦,他們辛勤勞作,試種新茶。經過反覆試驗,終於成功培育出適合當地種植的茶樹品種,種植面積達到150公頃,並建起第二座茶葉加工廠。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劉峻周送評的“劉茶”贏得了金質獎章。 [2] 

劉峻周獲得勳章

1901年,在農業部長葉爾莫洛伕力薦下,劉峻周擔任恰克瓦皇家莊園茶廠主管。為了提高茶葉的品質,劉峻周反覆進行試驗,從育苗、栽種、鬆土、採葉到焙制的每個環節,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第一年就獲豐收,此後產量逐年遞增,茶園面積不斷擴大,年產茶達到2000磅。此後,在他的建議下,當局創辦了茶葉工藝學校,培訓茶業人才。
1909年,沙俄政府授予劉峻周“斯坦尼斯拉夫三級勳章”,這是未有俄國國籍而受勳的第一個中國人。
1912年,在“俄羅斯亞熱帶職務展覽會”上,劉峻周等生產的茶又獲大會獎狀。
劉峻周在格魯吉亞開闢的茶葉種植和加工業持續發展,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擁有6.23萬公頃茶園,年產量超過50萬噸,佔蘇聯地區產量的95%.除供應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外,還出口土耳其、德國等地。
為紀念劉峻周,格魯吉亞人習慣將當地紅茶稱為“劉茶”.劉峻周被譽為格魯吉亞種茶創始人之一。如今,格魯吉亞國家檔案館內至今保存着劉峻周當年寫的報告。在恰克瓦,劉峻周辦公過的地方,現在是格魯吉亞科學院茶葉科技研究所。 [2] 

劉峻周紅茶大王

列寧接見劉峻周,表彰他的種茶功績 列寧接見劉峻周,表彰他的種茶功績
三次見過列寧的劉峻周是享譽沙俄以及蘇聯的有名的“紅茶大王”。在劉峻周之前,俄國雖自清朝中葉之前就開始從中國購買茶籽和茶苗,發展茶葉種植業,但由於缺少必要的茶葉技師,多數中國茶苗在俄國自然條件尚可的地區移植栽培均遭失敗,是劉峻周把中國茶樹移種到格魯吉亞並取得成功。從那時起到今天,中國紅茶在格魯吉亞已種植栽培了100多年,現已發展成6.23萬公頃茶田,茶葉年產量已達50萬噸,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紅茶園地。劉峻周在格魯吉亞巴統的住房也成了著名的茶葉博物館。
1925年,由於蘇聯讓所有僑民加入蘇聯國籍,劉峻周不願放棄中國國籍,毅然回國定居哈爾濱。

劉峻周列寧約見

劉峻周不僅在俄國種茶、製茶,他對那裏的革命事業也很關心。在十月革命前他就和革命領袖列寧有聯繫。
1904年夏,列寧到格魯吉亞尋訪斯大林等革命者,聽説有個中國人在黑海辦茶廠,就和斯大林去拜訪了這位名叫劉峻周的中國廠長,並做了長談。劉峻周主動提出支持列寧3萬盧布的革命活動經費,並由斯大林領取交給列寧。 [3] 
十月革命勝利後,劉峻周擔任蘇聯政府國營茶廠經理。列寧不忘這位中國人,又兩次約見劉峻周。
列寧約見劉峻周時,曾提出蘇聯人自辦茶廠,中斷中國和蘇聯的茶葉貿易,並希望劉峻周加入蘇聯國籍。
1924年年底,蘇聯發生驅逐僑民事件,所有沒加入蘇聯國籍的僑民,都將被驅逐出境,劉峻周也在其中。斯大林親自約見劉峻周,要求他加入蘇聯國籍,劉峻周沒有答應。 [2] 

劉峻周軼事典故

愛國情操
為保留國籍毅然回國來哈爾濱
十月革命勝利後,蘇維埃政府支持茶葉事業,劉峻周的茶樹開枝散葉,種到了高加索地區,劉峻周看到蘇維埃政府對茶葉栽制事業的關心,內心非常高興,一直全心全意、不辭勞苦地為發展格魯吉亞製茶事業而努力。他還擔任過一個國營茶廠的經理。
1924年11月13日,蘇聯政府授予他“勞動紅旗獎章”,並高度評價他是阿扎里亞植茶事業創始人之一。
但1924年年底,蘇聯要求所有僑民都要加入蘇聯國籍,否則不能擁有私產,並要被驅逐出蘇聯。他是中國人,他的祖宗在中國,他必須回中國去。劉峻周本想攜全家返回廣東,考慮到兒子劉紹周已到哈爾濱,於是劉峻周1925年回國後來到哈爾濱。哈爾濱是一個胸懷博大、包容的城市,接納了許多中外有才識的人,所以吸引赫赫有名的“紅茶大王”也來到這裏定居。 [3] 
不為日本侵略者服務
劉峻周到哈爾濱後紅茶不能種了,好在哈爾濱是中俄新茶道的交易中心,喝紅茶還是很方便的。但他不願做寓公,由於他喜歡馬,在俄國時就養馬、玩馬,曾有一個別號叫“天涯馬馳”。他來到哈爾濱以後,便開始養馬,並經營起了賽馬。應該説上世紀20年代哈爾濱僑民比較多,對於劉峻周這樣受過一定俄國生活習慣影響的人,在哈爾濱生活倒不無不便,生活也還安定。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逐漸佔領了東北,1932年,哈爾濱也被日寇佔領了。劉峻周的平靜生活被打破。 [3] 

劉峻周家庭生活

劉峻周是個有民族氣節的人,“九一八”事變後,他讓兒子劉紹周舉家遷至北京,他也拒絕與日本人合作,與投靠日本人的朋友斷絕了來往。由於他自己與馬難捨難分,所以獨自留守哈爾濱經營賽馬。20世紀40年代前後,他不慎從馬背上摔下來,不治身亡。 [3] 
二兒子劉維周,任蘭州中蘇友好協會副秘書長、蘭州師範學院教授,1975年逝世。
三女劉美芳,在北京教授俄文,1985年逝世。
四女劉阿麗,蘭州大學俄文教研室主任,1970年逝世。
五女劉姍姍,1986年76歲,任蘭州西北師範學院俄語教授。孫子劉光傑,現任北京師範學院俄語系教授。 [1] 
參考資料